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計16題;總分值120分;答題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交回。一、古典之美(27分)(一)【誦讀詩文·抒胸臆】1. 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經久不衰的瑰寶,是我們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請將以下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寫在橫線上。(1)古詩詞中常有雄渾之狀。《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云夢澤,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洞庭湖水氣蒸騰、濤聲轟鳴的勝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作者站在京郊外,望向巴山蜀水,風煙迷蒙,氣勢雄渾闊大。(2)古詩詞中亦有清幽之景。《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有“_________________,禪房花木深”的靜謐祥和;《卜算子·詠梅》中有“_________________,寂寞開無主”的寂寞孤苦;《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所作》中有“缺月掛疏桐,_________________”的清冷孤寂。(3)古詩詞往往映照時代風貌。杜甫在《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鮮明對比,揭示了“吏酷民苦”的社會現實;白居易在《賣炭翁》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揭示出宮市的罪惡,封建統治階級對百姓的剝削。2. 下圖是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書法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請完成小題。杜甫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從未放棄對理想社會的憧憬與追求。請從這首詩中摘抄最能表達詩人情感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詩句:_________________ 賞析:_________________(二)【品讀詩文·悟人生】琴聲淡去,余音裊裊,詩詞吟罷,口留清香。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班級舉辦了“品讀經典感悟人生”專題學習活動。【活動一·理想與現實】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節選自莊子《逍遙游》)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自韓愈《韓愈文選 雜說》)3. 請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________________(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________________4. 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策之不以其道。5. 《北冥有魚》借寓言故事說理,《馬說》托物寓意,都寓意雋永。請任選一篇,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感悟。【活動二·逍遙自由】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①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②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③中。”(節選自《莊子·秋水》)【注】①笥(sì):一種盛放物品的方形竹箱。②寧:寧肯。③涂:泥巴,泥地。6. 下列成語中加點的“顧”字與“莊子持竿不顧”中的“顧”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 三顧茅廬 B. 奮不顧身 C. 顧全大局 D. 顧盼生姿7. 短文中楚王派使者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此表示_____________(答“同意”或“拒絕”)。“曳尾涂中”的意思是“神龜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爬行”,此處莊子借神龜的故事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_的人生態度。二、文學之約(27分)(一)【榜樣力量·工匠精神】學校開展“弘揚工匠精神激揚青春力量”主題活動。請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題。【甲】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級技師,30余年一直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藥面整形工作,被喻為是“雕刻火藥”。他從最基本的雕刻工藝學起,反復練習切( )削( )鏟每一個基本動作。工藝要求0.5毫米的整形誤差,他卻能做到始終控制在0.2毫米內。他為神舟遨游、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一項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精雕細刻”,以匠人之心,用雙手助力著大國航天夢。 [乙] 王津是故宮博物院鐘表修復師,也是國家級非遺古代鐘表修復技藝傳承人。一件古文物鐘表,動輒由上千個零件組裝成的系統,如“迷宮”一般盤根錯節的機芯結構,復雜又精密的機械(lián)動原理。他每天按時坐在修復桌前,用耐心與細心,幾十年如一日沉浸于精確到0.1毫米的機械拆卸、清洗、修補、組裝過程中。他是手藝傳承者的榮耀,是對鐘表修復事業的熱愛,更是對百年文物的責任。8. 根據拼音寫漢字、請給加點字注音。遨游 lián動_______________9. 請將甲文中畫線句子空缺標點補充完整。他從最基本的雕刻工藝學起,反復練習切( )削( )鏟每一個基本動作。10. 請用一句話談談在學習中如何踐行“工匠精神”。(二)【暢談名著·文學之約】11. 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完成下面題目。(1)下列對名著相關內容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保爾從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后來受朱赫來影響,革命意識覺醒,逐步走上革命道路。B. 保爾因感情受挫,選擇離開家鄉去工地干活,后來參加戰斗,歷經磨難,多次死里逃生。C. 保爾病情惡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沒有向命運屈服。D. 小說通過對保爾成長經歷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戰爭、建設場景和社會生活風貌。(2)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堅硬,什么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并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請結合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經歷的磨難,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不少于80字)(三)【散文閱讀·文化漫游】12. 閱讀欣賞課上,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了這篇散文,請閱讀文章完成下面題目。一滴泉水流出了濟南①一滴泉水流出了濟南,匯入奔涌的大河。有許多來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興地向著濟南流出的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歷下君,真高興和你這樣有教養的君子同行!”水滴們喊它“歷下君”,它們知道那個泉水匯聚的地方叫歷下。②這滴泉水接受了這個名字,多秀雅的名字,一聽就有歷史感。是的,泉水從濟南流過,也就是經歷了一次偉大的回歸與穿越之旅。歷下君和無數泉水在唱一首童謠:“古舜者,耕歷山,歷下是我家。”從堯舜爺算起,歷下就要算泉水們的“老家”了。泉水的“老家”有大名“濟南”,也有別號“泉城”。非常有名的泉城之畫,是元代詩人、書畫大家趙孟頫所著的《鵲華秋色圖》。老先生還有詩云:“添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濟南的泉水,流過了濟南街坊井巷的千百年,也流過了那厚厚的歷史。③有文化的濟南,泉眼都有名。取了名,就有了文化,就像古代的秀才,金榜題了名。歷下君是從哪個泉眼出來的呢?最有名的是趵突泉,趵突泉的三眼巨泉咕嚕嚕往外冒,像牡丹像銀壺,更像雪蓮!成百上千的人圍在泉池四周,像聽大學者講課,口若懸河,縱論古今。歷下君覺得自己從地下冒出,見到陽光的時候,四周沒這么多雙眼睛。那么也許是從珍珠泉出來的?一方清池,沙底上冒出一串串水泡,慢悠悠、亮晶晶。還有黑虎泉、九女泉、瑪瑙泉、琵琶泉、白石泉、芙蓉泉、起鳳泉……七十二名泉,每個名字后面都有多少文化意蘊?有文化的名泉滋養有文化的名士。就說這漱玉泉,泉邊永遠有個美人倩影,那是李清照。歷下君認為自己應該是從漱玉泉出來的。“綠肥紅瘦”讓這滴泉水感到這個世界真有說不盡的美。④名引名士,杜甫有名句“濟南名士多”。天下的文人墨客,匯聚大明湖,李白、杜甫、曾鞏、辛棄疾、老舍、胡適、葉圣陶、郁達夫……都在濟南留下了身影。⑤這滴從濟南流出的泉水,還真舍不得離開濟南。濟南是家,濟南與泉相親相融。外地的游客到濟南、常被黑虎泉的泉水與市民百姓間的親近畫面感動。黑虎泉名字夠威風,虎頭張著大嘴讓泉水“轟轟下瀉,澎湃萬狀”。濟南的老百姓提著水桶、水壺、大罐排著隊從虎口取水,親近嬉戲,如同家人。早先有個叫劉鶚的作家,就用八個字寫盡了濟南泉水的人緣:“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泉水流出家門走了,就像兒女出了門,兒行千里也戀家,記住濟南是老家。人們愛說風水,濟南的風水就是這像百姓一樣密布于街巷的泉水。聽說前些年,濟南的泉水突然干涸了。枯泉干溝,殘荷衰柳,讓濟南百姓心急如焚。濟南的百姓家里哪能少了一泓清泉啊。經過整治亂開煤窯、亂打深井等急功近利的荒唐之舉,泉水回到了柳街水巷。⑥世上還有比泉水更多情的水嗎?世上還有比濟南更親泉水的城嗎?我想和這滴從濟南流出的泉水打個招呼:“歷下君,多保重。”⑦手機響了,收到一條短信:請像濟南愛泉水那樣地愛護地球吧,不要讓你眼睛里的淚花,成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歷下君問好!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話,你見過嗎……(有刪改,作者:葉延濱)(1)文章通篇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試舉兩例,談談其表達效果。(2)結合文章內容,圍繞“滴水映文化,清泉潤古今”,寫一段賞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三、現實之思(26分)(一)【生命的價值】以身許國豈邀名①從林俊德追尋至老一代“兩彈一星”元勛們,從王進喜拉近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群英,他們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國家大業的英雄交響曲,也是一部以身許國的精神教科書。這些英模的卓越貢獻和崇高品格,彰顯的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種,也展示著共產黨人許黨報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②以身許國是一種獻身民族的舍我大義。著名詩人艾青在詩作中這樣感慨:我們的祖先,他們用血肉之軀“為保衛土地,從不曾屈辱過一次”。因為這種“不屈辱”的許國精神,在民族危難時,自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舍生取義者;在民族受凌時,自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大義凜然者;在實現民族理想時,自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定革命者。回望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征程,28年的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無數英烈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壯烈彪炳史冊。僅賀龍元帥的宗親中,就有2050人為革命英勇獻身。愛國以鮮血書寫、報國用生命相許,何等的壯懷激烈!③以身許國是一種燃燒生命的忘我奮斗。有哲人說,許國是生命的燃燒、報國是事業的奮斗。唯有燃燒,方能讓人生出彩;唯有奮斗,才可為國家建功。“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從“導彈之父”錢學森,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兩彈一星”功勛,到“感動中國人物”,一個個英模以忘我詮釋許國、用奮斗踐行報國,生命在許國報國的偉業中熊熊燃燒。____________。黃大年回歸報國,僅用5年時間,就研發出西方國家需20年才能做成的地球深部探測裝備。這種忘我報國,何其可歌可泣。④以身許國是一種奉獻無悔的大我情懷。共和國的錦繡河山,需要無數兒女無怨無悔地守以堅韌、付以辛勞、獻以智慧。舍小我、謀大我者必以天下為己任,憂患著大我的憂患、快樂著大我的快樂、憧憬著大我的憧憬、幸福著大我的幸福。王繼才在孤島中堅守30余年,用自己的堅韌和奉獻,換來千家萬戶的平安;鐘揚在青藏高原跋涉16個春秋,用自己的艱辛和智慧,留下創造美好未來的4000萬顆種子;李保國在太行山扶貧35個年頭,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識,造就千百群眾的福祉……正是這樣奉獻小我、成就大我的許國者,撐起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脊梁。⑤“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多少英雄兒女為國家的富強而埋名獻身。當今時代,奮斗是最生動的許國,奉獻是最可貴的報國。新時代仍需無數“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利民”的中華赤子,賡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愛國奉獻的紅色基因,書寫俯仰無愧的報國華章。(摘自《人民日報》,作者:馬祖云)【活動一 論據思辨】13. 請為本文第③段畫線部分,補充一個事實論據。【活動二 論證梳理】14. 論據恰切、論證合理、方法適當、結構合理是論證思路清晰合理的前提。請你參考下面的評價標準,從中任選一個角度對本文進行評價。(不少于100字)評價項目 論據恰當 論證合理 方法適當 結構合理要求 能選擇恰當材料支持論點,材料和論點之間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聯系。 能圍繞論點對材料進行分析,突出材料對觀點的支撐和證明作用。 選擇恰當的論證方法,增強說服力、增加表達的豐富性。 多方面、多角度展開論證;層次清晰,邏輯嚴密。(二)【守護青春】15. 某校開展了“凈化網絡環境守護青少年成長”主題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網絡“亞文化"又稱次文化或非主流文化,包含內容非常復雜,包含了飯圈文化、梗文化、表文化、彈幕文化、表情包文化、虛擬偶像……這些都屬于亞文化的范疇。②網絡用語“梗”是指在網絡交流中廣泛使用的、具有特定含義并能引起共鳴的相關概念及其衍生符號。它通常來源于綜藝節目、網絡視頻、游戲或直播內容,并經過廣大網民的傳播和演繹,形成固定的套路或橋段。“梗”可以是一個笑話、一個情節、一個流行語、一個諧音、一個表情……③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亞文化對社會群體的滲透呈現出日益顯著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青少年經常把“YYDS”“你個老6”掛在嘴上,還有“尊嘟假嘟、xswl、2333、芭比Q了、絕了、炸裂、鬼畜……”。或許你還不知道這些詞的意思,但它們卻是孩子們的日常用語,甚至“走進”校園,被帶到課堂上、寫入試卷里。④孩子們滿嘴跑“梗”,從外因來看,是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廣泛普及,青少年作為“網生一代”,打小便沉浸于網絡空間之中。從內因看,是孩子們旺盛的好奇欲和高度模仿力。網絡用語更能吸引孩子們的關注。各種“梗”之間口口相傳,甚至成為青少年群體內部的“社交密碼”。一些孩子因害怕被“黑話”群體所孤立,便更沉迷于搜尋和使用網絡爛梗,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材料二】2023年底,共青團中央《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呈現以下特征:上網頻率較高,半數以上每周觸網,近三成每日觸網。六成以上的家庭認可上網對于青少年學習的正向價值。多數家庭以引導、教育和溝通的方式管理青少年上網行為,同時也有約四成家庭采取了較為嚴格的上網限制。在各類主體的教育和引導下,網上學習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上網活動,同時也兼顧打游戲、看短視頻等娛樂行為。短視頻成為青少年休閑娛樂、獲取興趣內容、校園內社交談資的重要工具,但在幫助復習和學習知識、了解國內外新聞信息等方面的價值,有待進步控掘。材料三】①2025年5月29日,在“2025數智賦能·科創未來”第四屆青少年互聯網大會主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重磅發布了《2024中國青少年網絡使用調研報告》認為:網絡素養的核心理念是“賦權”、“賦能”和“賦義”。“賦權”就是要賦予青少年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權利;“賦能”即培養青少年的上網注意力和管理能力、網絡信息搜索與利用能力、網絡信息分析與評價能力等;“賦義”是進行網絡價值教育,使青少年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網絡使用的價值和意義。②《報告》建議青少年將網絡作為學習平臺,加強網絡行為自我管理。家長要言傳身教,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水平;有效溝通,構建良好家庭關系;注重介入,適度干預青少年上網行為。《報告》倡導完善網絡素養課程建設、加強教師教字素養培訓,提升教師數字教化力;尊重青少年的主體性,提升網絡創新創業能力;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組織開展網絡索養協同育人項目等。(1)請觀察材料二中的調查統計圖,寫出你的探究結論。(2)這次活動中,王強同學作為校園文化講解員,向同學們分享了下面這幅漫畫,請你從漫畫內容及寓意兩個方面給同學們進行講解。(80字左右)(3)活動即將結束,作為小組代表,請你圍繞主題做總結發言。寫作提示:①緊扣活動主題;②結合三則材料的內容;③不少于150字。四、心靈之旅(40分,含書寫分3分)16.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學習中的科技:平板上課、智能詞典、學習軟件;生活中的科技:智能家居、移動支付、健康監測;社會中的科技:高鐵出行、無人機送快遞、AI診斷疾病……科技的進步,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從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從精準醫療到虛擬現實,科技的光芒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每一個角落。請以“科技,讓生活多姿多彩”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寫作提示:①避開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書寫規范,卷面整潔。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計16題;總分值120分;答題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交回。一、古典之美(27分)(一)【誦讀詩文·抒胸臆】【1題答案】【答案】 ①. 波撼岳陽城 ②. 城闕輔三秦 ③. 風煙望五津 ④. 曲徑通幽處 ⑤. 驛外斷橋邊 ⑥. 漏斷人初靜 ⑦. 吏呼一何怒 ⑧. 婦啼一何苦 ⑨. 半匹紅紗一丈綾 ⑩. 系向牛頭充炭直【2題答案】【答案】 ①. 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②. 賞析: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二)【品讀詩文·悟人生】琴聲淡去,余音裊裊,詩詞吟罷,口留清香。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班級舉辦了“品讀經典感悟人生”專題學習活動。【活動一·理想與現實】【3~5題答案】【答案】3. ①. 大風 ②. 通“飼”,喂4. (1)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濤,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2)用馬鞭驅趕它,卻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5. 示例一:《北冥有魚》通過錕化為鵬的寓言故事,說明世間萬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強調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皆依賴于外在條件,暗喻我們應該突破自身局限,借助外界力量,追求更高的境界。示列二:《馬說》托物寓意,以千里馬不遇伯樂為喻,揭示賢才難遇明主的現實,寄托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批判,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同時也呼吁統治者能善于發現和重用人才。【活動二·逍遙自由】【6~7題答案】【答案】6. D 7. ①. 拒絕 ②. 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或“寧可過隱居而貧賤的生活”等)二、文學之約(27分)(一)【榜樣力量·工匠精神】【8~10題答案】【答案】8. áo 聯9. ①. 、 ②. 、10. 示例:在學習中像徐立平精雕細琢火藥一樣鉆研知識的細節,像王津一樣堅持不懈攻克學習難關,像工匠打磨器物般追求精益求精。(二)【暢談名著·文學之約】【11題答案】【答案】(1)B (2)保爾·柯察金曾在戰場上頭部受重傷,右眼失明,脊椎被炮彈炸開的石子崩了個深窩,健康嚴重受損:患傷寒,死里逃生;得重感冒堅持工作,高燒引發急性風濕病,幾乎喪失工作能力: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保爾的人生經歷就像鋼鐵的鑄造過程,面對多次傷痛的折磨,他仍憑借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堅定的信念忘我工作,通過文學創作重新參加戰斗,頑強執著,永不放棄,成為一名如鋼鐵般堅強的戰士。(三)【散文閱讀·文化漫游】【12題答案】【答案】(1)示例:①歷下君和無數泉水在唱一首童謠:“古舜者,耕歷山,歷下是我家。”將泉水擬人化為會唱歌的精靈,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濟南泉水與上古文明的血脈聯系,賦予自然景觀以文化生命。②“歷下君覺得自己從地下冒出,見到陽光的時候,四周沒這么多雙眼睛。”通過擬人化的心理描寫,巧妙對比了泉水涌出時的自然狀態與游人觀賞的熱鬧場景,在幽默中透露出對泉水本真狀態的懷念。(2)示例:滴水映文化,清泉潤古今。濟南泉水展現了濟南獨特文化魅力。地域文化:文章通過“七十二名泉”的生動描繪,勾勒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泉城風貌,黑虎泉市民取水的場景更是展現了人泉相依的生活圖景。歷史傳承:從舜耕歷山到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從李清照到老舍,一滴泉水串聯起濟南的文脈傳承,印證了“濟南名士多”的歷史積淀。生態哲思:由“歷下君”的短信引發對水資源保護的思考,將地域文化關懷升華為全球生態意識,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理念。全文以詩意的筆觸,唱響了一曲對濟南泉文化的深情禮贊。三、現實之思(26分)(一)【生命的價值】【13~14題答案】【答案】13. 示例一:鄧稼先領軍團隊,用一代人的拼搏,完成了一些強國需五代科學家接力攻關的核武研制工程。14. 示例一:論據恰當,與論點高度契合。文章圍繞“以身許國”這一核心論點,從民族大義、忘我奮斗、無悔奉獻三個層面展開,每個層面都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例證。舍我大義:引用艾青的詩句、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等,突出民族危亡時刻的犧牲精神,并列舉賀龍家族2050人獻身的壯烈事跡,使“許國”的悲壯感躍然紙上。忘我奮斗:以錢學森、袁隆平、“兩彈一星”功勛等為例,展現科學家以畢生精力報國的執著,符合“燃燒生命”的奮斗主題。大我情懷:王繼才守島、鐘揚采集種子、李保國扶貧等事例,生動詮釋了“舍小我、謀大我”的無私奉獻精神。這些材料不僅貼合分論點,而且層層遞進,從“犧牲”到“奮斗”再到“奉獻”,使“以身許國”的內涵不斷深化。示例二:方法適當。文章運用道理論證,比如第3自然段引用哲人的話來論證“以身許國是燃燒生命的忘我奮斗”這個分論點,使論證更深入,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運用舉例論證,文章大量運用舉例論證,列舉賀龍家族2050人獻身的壯烈事跡,論證“以身許國是一種獻身民族的舍我大義”;列舉錢學森、袁隆平、“兩彈一星”等功勛為例,論證“以身許國是一種燃燒生命的忘我奮斗”;列舉王繼才守島、鐘揚采集種子、李保國扶貧等事例,論證“以身許國一種奉獻無悔的大我情懷”,充分詳實的事例讓文章更具體可感,極具說服力。運用比喻論證,如把英模的人生比作英雄交響曲、精神教科書,展現了共產黨人許黨報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極具感染力。示例三:結構合理。文章開頭以林俊德院士等人物事例引出論題“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接著從三個方面“以身許國是一種獻身民族的舍我大義”“以身許國是一種燃燒生命的忘我奮斗”“以身許國是一種奉獻無悔的大我情懷”闡述“以身許國”的具體體現,最后強調新時代仍需“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層次清晰,邏輯嚴密。(二)【守護青春】【15題答案】【答案】(1)示例:當前青少年各類上網活動中以網上學習和玩游戲為主,家庭內對青少年上網行為主要是引導教育,與孩子溝通解決。(2)示例:漫畫中,互聯網屏幕中伸出有害信息的“狼爪”,撲向兩個正個拼命躲避的孩子。頭頂一把“護苗行動”之刀砍向伸出的“狼爪”。寓意是“護苗行動”保護青少年免受互聯網有害信息的侵害。(3)示例:同學們,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唯有理性使用,才能助力成長。首先,我們要提升網絡素養——學會篩選信息,專注學習資源,避免沉迷娛樂。其次,家長和學校應協同引導,通過溝通而非強制,幫助我們理解網絡的“賦權”“賦能”價值。此外,拒絕“爛梗”和低俗內容,主動使用規范語言,維護健康的網絡文化。讓我們以數據為鑒,善用短視頻等工具拓展知識,而非僅限娛樂。網絡是認識世界的窗口,而非束縛的牢籠。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文明上網,讓數字技術真正為成長賦能!四、心靈之旅(40分,含書寫分3分)【16題答案】【答案】例文:科技,讓生活多姿多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智能窗簾的縫隙輕柔地灑在臉上,我緩緩睜開雙眼,新的一天在科技的溫柔喚醒中開啟。科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師,正以它無窮的魅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科技為學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曾經,一本本厚重的詞典是知識的寶庫,如今,智能詞典只需輕輕一點,便能迅速給出精準釋義,還能提供豐富的例句和拓展知識。在線學習軟件更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就能聆聽名師的精彩講解,與各地的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平板上課成為常態,生動的動畫、逼真的模擬實驗,讓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舒適。智能家居系統就像一位貼心的管家,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控制家中的電器設備。下班路上,提前打開空調,調節好室內溫度;還未到家,電飯煲已煮好香噴噴的米飯。移動支付的普及,讓購物變得輕松無比,無需攜帶現金,只需一部手機,輕輕一掃,交易瞬間完成。健康監測設備時刻關注著我們的身體狀況,智能手環能記錄我們的運動步數、睡眠質量,提醒我們及時調整生活方式,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科技還在社會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改變著我們的出行和醫療方式。高鐵如一條巨龍穿梭在祖國大地,大大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讓“千里江陵一日還”成為現實。無人機送快遞,為偏遠地區的人們帶來了便捷的購物體驗,也讓物流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AI診斷疾病,憑借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病情,為醫生提供科學的診斷依據,為患者的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科技的光芒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它是學習中的得力助手,是生活中的貼心伙伴,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積極擁抱科技,不斷探索創新,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懷揣著對科技的熱愛與憧憬,在這多彩的生活中,書寫屬于我們的精彩篇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