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4課 唐詩五首 錢塘湖春行 教學設計【素養目標】1.了解律詩的特點,背誦并默寫詩歌。2.反復誦讀,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明確意象的象征意義。(重難點)3.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重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視頻導入:大美中國,杭州西湖【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魔”。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是唐朝作品最多的詩人,存詩3800余首。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相傳“老嫗能解”。有《白氏長慶集》流傳于后世,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詩歌成就】白居易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他的詩通俗易懂,主要包括諷喻詩、敘事詩和閑適詩三類。諷喻詩為民而作揭露政治黑暗,抨擊現實流弊,表現愛憎分明的情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觀刈麥》敘事詩語言通俗多為長篇,感情真摯,語言明白曉暢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閑適詩輕快閑適知足常樂的輕快之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問劉十九》【創作背景】唐穆宗長慶二年十月(822年),為避免在朝為官遭受黨爭之禍,白居易主動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他興修水利,疏浚西湖,主持修筑堤壩,政績突出。除了改善西湖治理,白居易本人對西湖美景更是道不盡的喜愛,于任杭州期間創作了大量贊美西湖的詩作。在這些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這首清新明快的《錢塘湖春行》【聽范讀】播放音頻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yīnɡ)/爭暖樹,誰家/新燕/啄(zhuó)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mò)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dī)。注意:誰家新燕(易錯字)啄春泥【標題解讀】錢塘湖春行“錢塘湖”即西湖,“春”是作者觀賞美景的著眼點。“行”是全詩的線索。【理解古詩】譯文:從孤山寺北出發,到賈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暖樹:向陽的樹譯文:幾只早早飛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譯文:紛繁的春花漸漸快要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我最喜愛西湖東面的美景,總覺得觀賞不夠,尤其是那綠色楊柳蔭蔽下的白沙堤。【新課精講】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本詩寫的是什么時分的景色?詩中哪些詞語透露出這一點?初春,乍暖還寒時候(梅尚帶雪,柳葉初長,如煙似霧);仲春(春雨初降,綠意正濃,桃花盛開);暮春(楊柳已成蔭,殘花已落盡,群鶯已亂飛);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開)。初春初平:說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剛剛漲平。早鶯、新燕:最早出現的黃鶯在爭搶暖樹,剛從北方飛來的燕子在銜泥筑巢。說明春季剛剛來臨。漸欲:野花逐漸開放,說明還沒到百花齊放之時。淺草:說明春草初生,尚未長高。“孤山寺”“賈亭”兩個地名連用,表明詩人是邊走邊看,暗扣詩題之“行”。【起】首聯點題,交代游蹤。詩人從大處著筆,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渲染氣氛,奠定基調。后一句通過“水面”與“云腳”相連,寫出了早春湖面煙霧迷蒙、水汽縈繞的特點。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只因是初春,所以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一“爭”一“啄”,將活潑而充滿生命力的春意呈現出來。寫景:禽鳥(動)【承】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描繪了一幅早鶯爭樹、春燕銜泥的生動景象,顯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默寫常考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亂”字貶詞褒用,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淺”字寫春草低矮柔嫩,“漸欲”“才能”寫出花草向榮的趨勢,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這句詩不僅描繪了景物之美,還包含了西湖游客眾多之意,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寫景:(對偶)花草(靜)【轉】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西湖早春的嫵媚和生機。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尾聯是如何結束全詩的?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哪個字最能體現這種感情?行不足【合】尾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且回扣標題中的“春行”。結合本詩,說說詩人是如何通過“行”來描繪西湖的美麗景色的 這首詩以“行”為線索,截取了孤山寺北至白沙堤這一段路途中的風景來寫。開頭寫的“水面初平”是詩人在孤山寺北所見之景,中間寫旅程中所見的動植物,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詩人以“最愛”為感情線,一路上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飽覽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最后,詩人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蔭底下駐足停留,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西湖春景的熱愛之情。【寫作特色】1.用詞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詩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準確、具有表現力的詞語進行描繪和渲染。如用“早鶯”“暖樹”“新燕”“淺草”等特定的詞語來突出早春的特征,用詞恰當準確;又如“幾處”“誰家”等詞的使用極有分寸,表明詩人所寫之景并非花草茂盛的晚春,而是春意微露的早春風光。2.語言平易自然,善于選取和描繪景物。詩歌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途中展開景物描寫,從孤山寺寫到賈亭,又寫到湖東白沙堤,詩人的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但在描繪中詩人卻只選取了幾種典型的景物,便將西湖春景寫活了,可謂獨具匠心。【板書設計】【主旨歸納】這首七言律詩通過對湖水、白云、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幅色彩明麗、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圖,抒發了詩人的愉悅之情和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課后作業】1.背誦這五首詩。2.以其中一首為例,參考補白,具體說說律詩在對仗、押韻方面的特點。視頻講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