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蒙古2025-2026學年高三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欄桿在中國建筑中是經常出現(xiàn)的。作為一種建筑構件,是個體建筑形象與群體建筑形象之美的構成部分。欄桿本身,也具有相對獨立而特別的美感。欄桿是富于“詩意”的建筑空間形象,當然,其基本功能還是實用。欄桿,亦稱闌干,指那種存在于建筑環(huán)境中的阻攔之物,可用竹、木、金屬或石材等營造。闌干,原具遮攔的縱、橫構造,所謂“縱木為闌,橫木為干”,此之謂也。闌干的本義向人證明,中國個體、群體建筑的所謂闌干,首先是以木為材的。說起欄桿,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這樣解釋:欄桿是臺、樓、廊、梯或其他居高臨下處的建筑物邊沿上防止人和物下墜的障礙物,其通常高度約合人身之半。欄桿在建筑上本身無所荷載,其功用為阻止人、物前進或下墜,卻以不遮擋前面景物為限,故其結構通常都很單薄,玲瓏巧制,鏤室剔透的居多。根據這一解釋,我們至少可以明了如下幾點。欄桿作為阻攔之物,是依存于一定建筑個體的,如依存于臺、樓、廊與梯等,有的佛塔,主要是樓閣式佛塔上也有欄桿,有的橋梁也是有欄桿的,因此,欄桿是一種頗為普遍的建筑構件。欄桿作為障礙物有兩個實際用途:一是筑一欄桿,阻止人、物前進,實際上欄桿是建筑空間的又一種隔斷方式;二是防止人、物下墜,欄桿是建造在高出于地面的建筑形體之上的,具有保護人身安全的作用。欄桿的用材固然多種多樣,但其造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本身無所荷載,而且以不遮擋前面景物為限,欄桿具有空間的通透性。如果有一堵欄桿擋住了你的視線,那一定不是欄桿,而是一面墻或一堵壁了。欄桿還有一個別名,叫鉤闌。在宋人的一些畫作里,有鉤闌形象,可以見出那是木質鑲銅的構件。鉤闌,也便是勾欄。勾欄者,宋元時代百戲雜劇的主要演出場所,內設有戲臺、戲房(后臺)、神樓與腰棚(看席、觀眾席)。所謂勾欄、瓦舍,指俳優(yōu)、藝人活動的場所,其建筑物上一定設有欄桿,時間久了,人們就將這種具有欄桿的戲臺、劇場之類稱為勾欄。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記述東京開封的勾欄情狀,說“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shù)千人”,可見當時戲曲及勾欄盛況。明之后,勾欄似乎“淪落”于風塵,有時也是青樓、妓院的別名,帶有“煙花”的情味了。最早的欄桿如何造型,這很難說。從漢畫像石與冥器造型中可見其早期的樣子,但一定不是最早的。從冥器造型看,漢代欄桿以木為材,由橫木、直木相構,有的造型上還有紋飾如鳥獸紋等。在云岡石窟中部第5窟里,我們可以見到窟門高處刻有曲尺紋闌干。梁思成《石欄桿簡說》云:這種形制,直至唐末宋初,尚通行于中國、日本。除去云岡的浮雕與敦煌許多壁畫外,這種欄桿的木制者,在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五重塔及其他許多的遺物上,在國內如薊州獨樂寺觀音閣及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壁藏等處,都可見到。最早的欄桿主要以木為材,這毋庸置疑,后來發(fā)展為主要以石為材。石欄桿,比較多見于宮殿、壇廟建筑,我們今天依然可以在北京故宮與天壇見到許多石欄桿造型,這些石欄桿主要建造在石質須彌座上。在龐大、堅實的須彌座四周,都是這種石欄桿。欄桿的形制很豐富,但在千百年的建筑實踐中,欄桿的營造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矩。北宋頒行的《營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稱,鉤闌之制有一定之規(guī),比如“重臺鉤闌,每段高四尺,長七尺。尋杖下用云拱癭項,次用盆唇,中用束腰,下施地栿。其盆唇之下,束腰之上,內作剔地起突華版。束腰之下,地栿之上,亦如之”。這段引文因涉及欄桿的諸多專用術語,而令人不大能徹底了解宋及宋以前石欄桿“重臺鉤闌”的造型與各部分的比例,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從這段引文中,了解關于欄桿的形制與“語匯”。宋代以及此后,是尤其講究“規(guī)矩”的時代,大凡建筑規(guī)矩,往往有一些科學理性的意義,即結構本身的科學技術要求,以及由此延伸的審美意義。更為突出的,是包容于建筑造型的實用理性,即政治倫理的意義。不同建筑的欄桿有不同的做法,宮殿、壇廟、陵寢建筑的欄桿尺寸、造型與用材及其規(guī)格等,自當不同于站在那里拋繡球的小姐閨房的欄桿,這是毋庸贅述的。(摘編自王振復《建筑中國:半片磚瓦到十里樓臺》)材料二:欄桿古作闌干,原是縱橫之義。縱木為闌,橫木為干,由字義及建筑用料的通常傾向推測,最初的闌干,全為木質是沒有疑義的。欄桿亦稱鉤闌,宋畫中所常見的,有木質鑲銅的,或即此種名詞的實物代表。欄桿在中國建筑中是一種極有趣味的部分。在中國文學中,也占了特殊的位置,成為一種富有詩意、非常浪漫的名詞。六朝唐宋以來的詩詞里,文人都愛用幾次“闌干”,畫景詩意,那樣合適,又那樣現(xiàn)成。但是濫用的結果,欄桿竟變成了一種傷感、作態(tài)、細膩乃至于香艷的代表。唐代李頎“苔色上鉤欄”,李太白“沉香亭北倚闌干”,都算是最初老實寫實的詞句,與后世許多沒有闌干偏要說闌干,來了愁思便倚上去的大大不同。其實欄桿固富于詩意,卻也是建筑藝術上一個極成功的形體。在古代遺物中,我們所知道最古的闌干,當推漢畫像石及冥器。在冥器中,有用橫木直木的,有用套環(huán)紋的,有飾以鳥獸形的,圖案不一,可見雖遠在漢代,欄桿已是個富于變化性的建筑部分了。畫像石中,如函谷關東門與兩城山兩畫像石,卻在尋杖之下用短柱,其下盆唇和地栿之間,復用蜀柱和橫木,頗類云岡石窟中的科子蜀柱鉤闌。后世的鉤闌,也許由此改進而成。可惜這兩種遺物在刀法上都嫌過于寫意,漢代闌干的形制,不易藉以得著準確的印象。(摘編自梁思成《石欄桿簡說》)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欄桿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建筑環(huán)境中的建筑構件,有多種名稱,多存在于臺、樓、廊、梯等建筑物的邊沿上。B.欄桿依存于多類建筑而普遍存在,一般而言,具有空間通透性的為欄桿,能遮擋視線的多為墻或壁。C.從漢冥器造型上并不可窺見最早的欄桿造型,但可見漢代欄桿以木為材,在造型上已出現(xiàn)了多種紋飾。D.欄桿亦稱鉤闌,常見于宋畫中,其“詩意”的美感不僅體現(xiàn)于建筑空間形象上,也體現(xiàn)在唐宋詩詞里。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云岡石窟第5窟里的曲尺紋闌干,與日本奈良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的木制欄桿,形制是相同的。B.《營造法式》對“重臺鉤闌”規(guī)制的說明,表明當時欄桿營造已從實用需求延伸出規(guī)范與審美。C.根據《中國建筑的特征》對“詞匯”的解說,作為一種建筑構件的欄桿也屬于建筑的“詞匯”。D.從“縱木為闌,橫木為干”的本義以及早期實物來看,木質欄桿肯定是中國欄桿最原始的形態(tài)。3.下列不適合作為材料二第二段論據的一項是( )A.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B.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白居易《題岳陽樓》C.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D.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下圖為“坐凳欄桿”,請結合材料一,對這類欄桿加以評點。5.請根據材料內容,概括欄桿在材質、形制及功能上的變化特點。二、整本書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節(jié)選)曹雪芹鳳姐吃畢飯,就有寧國府中的一個媳婦來領牌,為支取香燈事。一時登記交牌。秦鐘因笑道:“你們兩府里都是這牌,倘或別人私弄一個,支了銀子跑了,怎樣?”鳳姐笑道:“依你說,都沒王法了。”寶玉道:“怎么咱們家沒人來領牌子做東西?”鳳姐道:“人家來領的時候,你還做夢呢。我且問你,你們這夜書多早晚才念呢?”【補前文之未到】寶玉道:“巴不得這如今就念才好,他們只是不快收拾出書房來,這也沒法。”鳳姐笑道:“你請我一請,包管就快了。”寶玉道:“你要快也不中用。他們該作到那里的,自然就有了。”鳳姐笑道:“便是他們作,也得要東西去,擱不住我不給對牌是難的。”寶玉聽說,便猴【詩中知有煉字一法,不期于《石頭記》中多得其妙】向鳳姐身上立刻要牌,說:“好姐姐,給出牌子來,叫他們要東西去。”鳳姐道:“我乏的身上生疼,還擱的住你揉搓。你放心罷,今兒才領了紙裱糊去了。他們該要的,還等叫去呢,可不傻了?”寶玉不信,鳳姐便叫彩明查冊子與寶玉看了。正鬧著,人回:“蘇州去的人昭兒來了。”【接得好】鳳姐急命喚進來。昭兒打千請安。鳳姐兒便問:“回來做什么?”昭兒道:“二爺打發(fā)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顰兒方可長居榮府之文】二爺帶了林姑娘【暗寫黛玉】同送林姑老爺?shù)撵`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了。二爺打發(fā)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示下,還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帶幾件去。”鳳姐道:“你見過別人了沒有?”昭兒道:“都見過了。”說畢,連忙退出。鳳姐向寶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們家住長了。”【此系無意中之有意,妙】寶玉道:“了不得!想來這幾日他不知哭的怎么樣呢!”說著蹙眉長嘆。鳳姐見昭兒回來,因當著人未及細問賈璉,心中自是記掛。待要回去,爭奈事情繁雜,一時去了恐有延遲失誤,惹人笑話。少不得耐到晚上回來,復命昭兒進來,細問一路平安信息。連夜打點大毛衣服,和平兒親自檢點包裹,再細細追想所需【“追想所需”四字,寫盡能事者之所以[為]能事者之底蘊】何物,一并包藏交付。又細細吩咐昭兒“在外好生小心伏侍,不要惹你二爺生氣;時時勸他少吃酒,別勾引他認得混賬女人,【切心事耶】回來打折你的腿!”【此一句最要緊】等語。趕亂完了,天已四更將盡,總算睡下,又走了困,【此為病源伏線。后文方不突然】不覺又是天明雞唱,忙梳洗過寧府中來。里面鳳姐見日期有限,也預先逐細分派料理。目今正值繕國公誥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殯;西安郡王妃華誕,送壽禮;鎮(zhèn)國公誥命生了長男,預備賀禮;又有胞兄王仁連家眷回南,一面寫家信稟叩父母并帶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請醫(yī)服藥,看醫(yī)生啟帖、癥源、藥案等事,亦難盡述。又兼發(fā)引在邇,因此忙的鳳姐茶飯也沒工夫吃得,坐臥不能清凈。【總得好】剛到了榮府,寧府的人又跟到榮府;既回到寧府,榮府的人又找到寧府。鳳姐見如此,心中倒十分歡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貶,因此日夜不暇,籌畫得十分的整肅。于是合族上下無不稱贊者。這日伴宿之夕,里面兩班小戲并耍百戲的與親朋堂客伴宿,尤氏猶臥于內寢,一應張羅款待,都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合族中雖有許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腳的,或有不慣見人的,或有懼貴怯官的,種種之類,都不及鳳姐舉止舒徐,言語慷慨,珍貴寬大;因此也不把眾人放在眼內,揮霍指示,任其所為,目若無人。【寫秦氏之喪,卻只為鳳姐一人】一夜中燈明火彩,客送官迎,那百般熱鬧自不用說的。至天明,吉時已到,一班六十四名青衣請靈,前面銘旌上大書“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國”,奇甚妙甚】誥封一等寧國公冢孫婦、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衛(wèi)龍禁尉、享強壽賈門秦氏恭人之靈柩”。一應執(zhí)事陳設,皆系現(xiàn)趕著新做出來的,一色光艷奪目。寶珠自行未嫁女之禮外,摔喪駕靈,十分哀苦。……一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數(shù)字道盡聲勢】早有寧府開路傳事人看見,連忙回去報與賈珍。賈珍急命前面駐扎,同賈赦、賈政三人連忙迎來,以國禮相見。水溶在轎內欠身含笑答禮,仍以世交稱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賈珍道:“犬婦之喪,累蒙郡駕下臨,蔭生輩何以克當?”水溶笑道:“世交之誼,何出此言。”遂回頭命長府官主祭代奠。賈赦等一旁還禮畢,復身又來謝恩。水溶十分謙遜,因問賈政道:“那一位是銜玉而誕者?【忙中閑筆,點綴玉兄,方不失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幾次要見一見,都為雜冗所阻,想今日是來的,何不請來一會?”賈政聽說,忙回去,急命寶玉脫去孝服,領他前來。那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親友人等說閑話時,常贊水溶是個賢王,【寶玉見北靜王水溶,是為后文之伏線】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嚴密,無由得會,今見反來叫他,自是歡喜。一面走,一面早瞥見那水溶坐在轎內,好個儀表人才。不知近看時又是怎樣,下回便知。【此回將大家喪事詳細剔盡,如見其氣概,如聞其音聲,絲毫不錯,作者不負大家后裔。寫秦死之盛,賈珍之奢,實是卻寫得一個鳳姐。】(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寶玉以為府中無人來領牌子,又想早些念書,便向王熙鳳撒嬌要牌子,當被告知早已被人領去,他卻不信王熙鳳所言。B.昭兒報林如海死訊時,特意提及“帶了林姑娘同送靈到蘇州”,既交代了黛玉的行蹤,也為她日后長居榮府埋下伏筆。C.文中寫秦氏出殯時“壓地銀山一般”的聲勢,以及銘旌上的冗長頭銜,主要是為了突出秦氏在賈府中尊貴無比的地位。D.本文善以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人物性情,如寶玉“猴”向鳳姐,水溶“欠身含笑答禮”等,表現(xiàn)了寶玉的活潑和水溶的有禮。7.關于賈寶玉路謁北靜王水溶一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靜王水溶主動詢問“銜玉而誕者”,說明他對寶玉的出生早有耳聞且好奇。B.寶玉對北靜王水溶的形象有所了解,今日遠遠瞥見果然是個儀表堂堂之人。C.賈政知水溶欲見寶玉,便讓寶玉脫孝服前去相見,表現(xiàn)出他對北靜王的敬畏。D.水溶不以官俗國體所縛的特點,與寶玉的性情有相通之處,故二人皆思相會。8.請根據文本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參照原標題格式,重新擬寫一個不超過12個字的標題,并簡要說明理由。9.脂硯齋評本節(jié):“寫秦死之盛,賈珍之奢,實是卻寫得一個鳳姐。”請結合本文,談談脂硯齋如此評點的理由。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馬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詩》《春秋》。貞觀五年,詔百官言得失。周上疏曰:“臣每讀前史,見賢者忠孝事,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馬之養(yǎng),已無所施;顧來事可為者,惟忠義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歸于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竊自惟念無以論報,輒竭區(qū)區(qū),惟陛下所擇。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右,墻宇門闕,方①紫極為卑小。東宮,皇太子居之,而在內;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太上皇雖志清儉,愛惜人力,陛下不敢違,而蕃夷朝見,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愿營雉堞門觀,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矣。臣聞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為本,故曰:‘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言‘吾不與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自陛下踐祚,宗廟之享,未嘗親事。竊惟圣情,以乘輿一出,所費無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而一代史官,不書皇帝入廟,將何以貽厥孫謀、示來葉邪?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圣人訓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帝善其言,除侍御史。(節(jié)選自《新唐書》)材料二:臣竊考唐太宗時,高祖以太上皇居大安宮,而太宗欲往九成宮避暑。馬周切諫,以為車駕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陛下獨居涼處,溫清之禮,竊所未安。又曰九成宮去京師三百余里太上皇或時思念何以赴之?”此皆忠臣愛君之切,足以感悟主聽,垂憲后世。仰惟陛下誠孝著聞,乃去歲之冬及至日歲旦,三詣重華,都人歡呼,中外慶快,今猶未久也。霜寒陰雨,國難屢出。竊聞壽皇近曾宣醫(yī),外間傳聞,日望翠華。夫以九成宮去大安之遠,馬周切切欲太宗之速還,今則鳴蹕至近,伏恐壽皇思念。欲望出自圣意,亟修定省之禮,實天下幸甚。(節(jié)選自宋·樓鑰《樓鑰集》)【注】①方:比擬;相比。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又曰A九成宮去B京師C三百余里D太上皇E或時F思念G何以H赴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履,在材料一中意為追隨,與《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含義不相同。B.為,音wéi,作為,與《勸學》“冰,水為之”的“為”含義不同,讀音相同。C.善,意動用法,認為……好,與《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的“善”含義相同。D.中外,指朝廷內外,與成語“蜚聲中外”“馳名中外”的“中外”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周身世凄苦卻不失好學之心,不僅擅長《詩經》和《春秋》,還閱讀前代史書,雙親早逝的他一心只想忠義奉君。B.馬周觀察細致,思慮周到,他發(fā)現(xiàn)大安宮和紫極殿的規(guī)格、位置有著明顯的不同,就勸諫君主修繕紫極殿。C.馬周善于援引經典增強說服力,在勸諫中大量引用圣人言論與傳統(tǒng)禮法,體現(xiàn)建議的正統(tǒng)性和權威性,讓君主容易接受。D.樓鑰借古喻今,以馬周諷諫君王之事為例,貼合當時情境;措辭恭敬,先贊揚皇帝過往的孝行,再表達臣子之愿。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竊自惟念無以論報,輒竭區(qū)區(qū),惟陛下所擇。(2)然圣人訓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14.馬周所倡導的“孝”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根據兩則材料,簡要概括并分析。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白小①[唐]杜甫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入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取義何如。鳊魚[宋]蘇軾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輟箸涕縱橫。[注]①“白小”即銀魚。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首詩選材相同,都是以水中之魚作為吟詠對象,屬于詠物詩。B.這兩首詩都描寫魚的外在形態(tài),但杜詩僅使用白描,蘇詩則使用比喻。C.杜甫從人的角度敘述銀魚的命運,蘇軾從魚的角度探討其遭烹的原因。D.蘇詩由景及物,由物及人,由古及今,脈絡清晰而又自然流暢。16.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請簡要說明。五、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音樂課上,老師為同學們講解古代的樂藝常識,解釋了“秋娘”這一稱呼,言其是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但也可通稱善歌貌美的歌伎。這讓你想到《琵琶行》“ , ”兩句中的“秋娘”一詞即是如此。(2)《赤壁賦》中的“ ”和“ ”兩句分別用疊詞寫出了江面的浩蕩無垠和乘舟人的輕盈飄然。(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有“ , ”。六、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炎熱的夏天,享受空調、冰箱、電風扇營造的涼爽之余,我們會感概科技的力量。 A ,當我們在冰柜里挑選著各色冷飲、在遮陽傘下分享著冰鎮(zhèn)西瓜時,是否會想到,今天的我們也在享用著古人的消夏智慧。①熱浪襲來,②輕薄透氣的必不可少,③絲和麻葛成為夏季必備的“高級衣料。”④長沙馬王堆出品的素紗單衣,⑤薄如蟬翼,展示著西漢時期的紡紗技藝。到了唐代,“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于云。”宋代的“生衣”,以蠶絲為原料, B 沒有經過“搗練”的工序,而保留了織物上的孔眼,故散熱與排汗性能具佳。古人所使用的絲、棉、麻等天然纖維,在現(xiàn)代依然廣受青睞。“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詩句描述了古代“冰淇淋”酥山帶來的清涼。到了宋代,出現(xiàn)了售賣冷飲的店鋪,冰鎮(zhèn)的綠豆湯、荔枝膏水都是當時的“網紅”商品。明清后,酸梅湯成為一道廣受歡迎的消署佳品。制作冷飲,往往要用到冰,古代沒有冰箱,冰從哪里來?( )這在《詩經》《左傳》等典籍中就有記載。考古發(fā)現(xiàn),商代就有了冰窖。使用冰塊時有專門設備,如青銅“冰鑒”、柏木“冰桶”等。它們 C 用來冰鎮(zhèn)保鮮食物,也常用來給房間降溫。在房屋建筑上,古人也融入了諸多納涼設計。比如,傳統(tǒng)民居大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以利于夏季引入自然風,增強室內空氣流通。江南水鄉(xiāng)的“天井”設計,可使空氣形成對流,拔風散熱。天井下方還會設置水池,利用池水蒸發(fā)吸熱,進一步降低室內溫度。⑥釉面光滑的空心瓷枕,⑦也曾是十分流行的驅暑“神器”,⑧是源于生活因地制宜的巧思。“六月山深處,松風冷襲衣。”泛舟湖上、垂釣溪邊、密林尋幽,古人也在“說走就走”的旅行中找到了消除暑熱的頻意。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存在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并修改。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0.將下列語句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于河中冬日取冰,冬藏夏用。 B.冬日取于河中,冬藏夏用。C.于河中冬日取冰,夏用冬藏。 D.冬日取于河中,夏用冬藏。21.文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22.請你用四個簡短精煉的動賓短語歸納文本中提到的古人的解暑智慧。七、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不要美化你未走過的那條路,因為想象中的玫瑰園往往布滿現(xiàn)實的荊棘。”也有人說:“不要丑化你未走過的那條路,因為每條路都有屬于自己的月光與星辰。”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C 2.A 3.D 4.坐凳欄桿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作為欄桿,它具有分隔空間、保障安全的基本功能;作為坐凳,又為人們提供休息場所,體現(xiàn)了建筑構件“一物多用”的設計智慧,符合傳統(tǒng)建筑“實用與美觀結合”的特點。 5.①材質:從早期木質為主,逐漸發(fā)展為石、木、金屬等多種材質并存;②形制:從簡單的“縱木為闌,橫木為干”,發(fā)展出重臺鉤闌等復雜形制,紋飾日益豐富;③功能:從最初的防護、分隔等實用功能,延伸出規(guī)范禮制、營造詩意審美等附加功能。6.C 7.C 8.標題:王熙鳳協(xié)理寧國府理由:文本核心圍繞王熙鳳受賈珍之托,全面主持秦可卿喪事展開,通過描寫她調度事務、安排部署等情節(jié),凸顯其才干,此標題精準概括主要人物與核心事件。 9.①文本以秦可卿喪事為背景,卻將大量筆墨集中于王熙鳳的行動:她晝夜籌畫、調度有序,處理兩府事務游刃有余;②通過眾人對王熙鳳的稱贊,側面烘托其能力;③寫賈珍的奢華(如趕制新執(zhí)事陳設),實則為王熙鳳提供施展才干的舞臺,最終突出王熙鳳的精明強干。10.ADG 11.C 12.B 13.(1)我私下里思考,沒有什么來報答陛下,就竭盡微薄之力(進言),請陛下選擇(采納)。(2)但是圣人教導百姓,必定用自身先做出表率,以表示不忘記根本。 14.①禮制層面:主張修繕大安宮,使其規(guī)格與至尊地位匹配,彰顯孝道的外在禮儀;②祭祀層面:勸諫君主親自參與宗廟祭祀,以身作則傳承孝道;③情感層面:強調君主應體恤太上皇的情感需求,如馬周諫太宗避暑時兼顧太上皇,樓鑰借其例勸君主及時探望壽皇。15.B 16.相同點:都對魚的遭遇表示同情,蘊含對生命的悲憫。不同點:杜詩通過銀魚被大量捕捉的命運,批判人類過度索取的貪婪;蘇詩由鳊魚“貪餌遭烹”聯(lián)想到人生哲理,暗含對世人貪念的警示。17. 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8.A.然而 B.因為 C.不僅 19.②“輕薄透氣的必不可少”改為“輕薄透氣的衣料必不可少”⑧“源于生活因地制宜的巧思”改為“源于因地制宜的生活巧思。” 20.A 21.①“感概”改為“感慨”②“具佳”改為“俱佳”③“消署”改為“消暑”④“頻意”改為“愜意” 22.①選用衣料②制作冷飲③營造涼居④外出避暑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