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 狼積累運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窘( ) 苫( )少( )時 尻( )尾黠( ) 綴( )奔倚( ) 假寐( )瞑( )2.對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B.一/狼洞/其中,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C.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意暇甚 (2)屠暴起 (3)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5.用文中詞句回答問題。(1)前狼假寐的姿勢是: (2)前狼假寐的神態是: (3)前狼假寐的目的是: (4)一狼徑去的目的是: (5)最能表現屠戶敢于斗爭的句子是: (6)點明主題,發表議論的句子是: 6.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各項中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屬鼠、丑屬牛、寅屬虎、卯屬兔、辰屬龍、巳屬蛇……“十二屬相”又稱“十二生肖”。B.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用與之對應的十二地支為代號,來命名各個時辰。C.丑時為凌晨3時至5時,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據說是牛開始日出耕田的時刻。在十二生肖中屬于牛。D.古時候,為了讓平民百姓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后來稱其為“生肖年”,是一種十分古老而流傳至今的紀年法。7.學習了《狼》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級準備舉行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狼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種兇猛的動物,它經常出現在文學藝術作品中。關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請你寫出一到兩個,同時寫出關于狼的成語,并說說它們在詞義上有什么相似點。故事: 成語: 相似點: 閱讀提升 課內精讀讀課文回答問題。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顧野有麥場 (2)一狼洞其中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刀劈狼首 靜以修身B.其一犬坐于前 于我如浮云C.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人不知而不慍D.止增笑耳 六十而耳順10.下列對“其一犬坐于前”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 12.概括文中狼的形象,并說說這則故事諷喻了什么。 課內對比閱讀(一)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題。【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選自蒲松齡《狼》)【乙】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獲。或教之曰:“虎,山獸之雄也。天下之獸見之,咸詟①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匠作象虎②,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③下。狐入遇焉,啼而踣④。楚人大喜,以象虎為可以皆服天下之獸矣。于是,野有如馬,被象虎以趨之。人或止之曰:“是駁⑤也,真虎且不能當,往且敗。”弗聽。馬雷呴⑥而前,攫⑦而噬之,顱磔⑧而死。(節選自劉基《象虎》)【注釋】①詟(zhé):恐懼,害怕。②象虎:老虎模型,木偶。③牖(yǒu):窗戶。④踣(bó):跌倒。⑤駁(bó):傳說中的猛獸名。⑥呴(hǒu):同“吼”。⑦攫(jué):用爪子迅速抓取。⑧磔(zhé):裂開。13.參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文言詞句 參考方法 解釋綴行 甚遠 記憶法 (1) (2) 顧野有麥場人或止 之曰 查字典法:①名詞,腳。②動詞,停止。③動詞,阻止。④副詞,只、僅。 (3) (寫序號即可) 14.請將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一句在甲文中有何作用 請簡要分析。 16.兩文中的人物在面對惡獸的威脅時,都積極地想辦法,但是為何屠戶最終成功了,而楚人失敗了 請結合兩篇文章簡要分析。 拓展閱讀狼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②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選自《聊齋志異》)【注釋】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顧: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豬的辦法吹它。吹豕,屠夫將豬殺死后,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之膨脹如球。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惟有小刀不盈寸 (2)遂負之以歸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顧無計可以死之。 (2)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19.本文中屠戶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A.勇敢、機智、膽識過人B.善于斗爭、深謀遠慮C.不正面硬拼、機智、善于斗爭D.膽小怕狼、僥幸取勝 名著閱讀20.閱讀《西游記》第66—70回,然后完成下面的閱讀任務。話說三藏四眾,躲離了小西天,欣然上路。行經個月程途,正是春深花放之時,見了幾處園林皆綠暗,一番風雨又黃昏。三藏勒馬道:“徒弟啊,天色晚矣,往那條路上求宿去 ”行者笑道:“師父放心,若是沒有借宿處,我三人都有些本事,叫八戒砍草,沙和尚扳松,老孫會做木匠,就在這路上搭個蓬庵,好道也住得年把,你忙怎的!”八戒道:“哥呀,這個所在,豈是住場!滿山多虎豹狼蟲,遍地有魑魅魍魎。白日里尚且難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行者道:“呆子!越發不長進了!不是老孫海口,只這條棒子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來,也撐得住!”……(1)請簡要說說,為什么小西天七絕山駝羅莊的李姓老人對唐僧師徒講西去取經行路艱難 (2)行者、八戒是怎樣降伏了七絕山的妖精的 (3)下面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駝羅莊老李開始不肯留宿,后來又準備了盛齋,是因為聽說唐僧是有道高僧。B.駝羅莊人請的法師都被妖怪打死,法師弟子放賴,索要財物。所以,駝羅莊八九位老人和行者寫了個文書,文書的大意是“行者捉妖,各聽天命”。C.七絕山妖怪是一條紅鱗大蟒,因為還未歸人道,所以還不會說話。D.八戒變做一個大豬,上前拱出一條路,師徒過了七絕山稀柿衙。E.八戒身體變得大,肚腸越大。幸虧駝羅莊人供應了許多飯食,八戒吃飽,才好拱路。20 狼1.jiǒng shàn shǎo kāo xiá zhuì yǐmèi míng2.A3.(1)從容、悠閑。(2)突然。(3)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4.(1)屠夫于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擔子拿起刀。(2)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3)(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人的。5.(1)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暇甚(3)誘敵(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6)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6.C7.示例:《狼來了》《狼和小羊》《狼和驢》。示例: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煙四起、引狼入室等。關于狼的成語,含貶義的居多。閱 讀課內精讀8.(1)看,視。(2)洞穴,這里用作動詞,指挖洞。解析:①句意為: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顧:回頭看。②句意為: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打洞。9.C 解析:A項,以:意動用法,用來。以:作動詞,是依靠。B項,于:介詞,在。于:介詞,對于。C項,連詞表轉折,然而,但是,卻。D項,耳:語氣詞,罷了。耳:動詞,聽取。10.B 解析:此句中對“犬”的理解最為關鍵:不能理解為“狗”,而是“像狗一樣”,“犬”是名詞作狀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據文句意思的理解,這句話的停頓應在“其一”的后面停頓才是正確的:其一/犬坐于前。11.狼也狡猾啊,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 12.狼的形象:貪婪、狡詐、兇狠。這則故事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多么狡詐,終歸是要失敗的(或: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更不能妥協與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課內對比閱讀13.(1)連接,緊跟 (2)看,視 (3)③14.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背后。15.用詼諧風趣的議論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揭示了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嘲笑其頃刻而斃的結局,也間接贊揚了屠戶的勇敢、機智。16.屠戶在面對狼的狡猾貪婪時能不為假象迷惑,對狼的奸詐能及時醒悟,當機立斷,敢于斗爭,所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楚人也是比較聰明的,能夠想到用老虎的模型來嚇走本來就害怕老虎的動物,但是在面對比老虎還兇猛的野獸時,仍然按老辦法處理,不知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聽從周圍人的勸告,自大狂妄,所以失敗了。拓展閱讀17.(1)滿 (2)背18.(1)可是想不出辦法來殺死狼。(2)腿僵直不能彎曲,嘴張開了合不上。19.C名著閱讀20.(1)駝羅莊西去三十余里,是八百里七絕山。滿山盡是柿果,山上有一條稀柿衕。七絕山地闊人稀,那深山亙古無人走到。每年熟爛的柿子落在路上,將一條夾石衚衕,盡皆填滿。又被雨露雪霜,經霉過夏,作成一路污穢,當地人俗呼為稀屎衕。只要刮西風,便有難聞惡臭。(2)行者、八戒勇斗妖怪。那怪物不敵,一頭鉆進窟里。行者在洞窟的前門外使棒子往里一搗,那怪物護疼,徑往后門攛出。澗邊,那怪盤做一團,豎起頭來,張開巨口,要吞八戒。八戒慌得往后便退。這行者反迎上前,被他一口吞下。行者使出本事,弄死妖怪。(3)AB 解析:A選項中李姓老人是因為聽行者說善能降妖才盛齋款留唐僧師徒的;B選項中“駝羅莊八九位老人和行者寫了個文書”錯誤,原文中最后沒有寫文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