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 誡子書
積累運用
1.文學常識填空。
諸葛亮 ,字 ,號 ,瑯邪陽都人。 時期蜀國杰出的 家 家和戰略家。《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與他相關的故事有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非學無以廣才( )
(2)靜以修身( )
(3)非淡泊無以明志( )
(4)非寧靜無以致遠( )
(5)淫慢則不能勵精( )
(6)多不接世( )
(7)年與時馳( )
(8)險躁則不能治性( )
(9) 意與日去( )
(10)險躁則不能治性( )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冶性。
4.問答題。
(1)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
(2)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閱讀訓練
課內精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談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淫慢則不能勵精 勵:
(2)險躁則不能治性 治: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7.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和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8.《誡子書》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時空,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請就此談談你讀后的體會。
拓展閱讀
《誡子書》《孫權勸學》比較閱讀。
(一)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③則不能勵精,險躁④則不能治⑤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釋】①行:行為,操行。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過渡怠惰。淫,過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險躁:過分急躁。⑤治性:約束自己的性情。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
博士: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以:
10.翻譯下列句子。(6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1.仔細閱讀《孫權勸學》一文,說說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而《誡子書》一文,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12.讀了兩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請就其中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名著閱讀
13.閱讀《西游記》選段,回答問題。
那大圣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里又變,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作菩薩,眼睛變作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作一根旗桿。真君趕至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桿立在后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
(1)上述文字出自 (作者)的小說《 》。
(2)你從上面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6 誡子書
積累運用
1.孔明 臥龍 三國 政治 軍事 故事(略)
2.(1)增長才干
(2)個人的品德修養
(3)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4)這里指安靜,集中精力
(5)振奮精神
(6)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
(7)疾行,指迅速逝去
(8)輕薄浮躁
(9)日子
(10)修養
3.(1)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心靜就不能高瞻遠矚。
(2)放縱懈怠就不能勵精求進,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4.(1)淡泊、立志、惜時。
(2)勸勉兒子勤學勵志,生活節儉,修身養性,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切忌怠惰浮躁。
閱 讀
課內精讀
5.(1)振奮 (2)修養
6.(1)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用節約來培養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7.D 解析:“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應虛度年華,要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的愿望。
8.人在少年時期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憤圖強,以免年老時后悔。
拓展閱讀
9.(1)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2)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3)用來。
10.(1)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2)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11.孫權用自己讀書的體會,現身說法。諸葛亮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12.我們學習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沒有學習目標,就像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
【參考譯文】
【甲】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 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志士(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 ”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名著閱讀
13.(1)吳承恩 西游記
(2)示例一:再有能力的人也有一些無法隱藏的弱點。示例二:假象終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