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9.古詩三首活動一:字詞識記 我會寫題側峰廬緣降費須輸遜暮吟活動一:字詞識記 多音字xiángjiànɡ(投降)(降妖除魔)(下降)(降落)降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mùsè活動二:品《暮江吟》解詩題:黃昏時分在江邊作的詩知作者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也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懂詩意之前我們學過哪些理解詩意的方法?借助插圖借助課下注釋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選擇合適的方法理解詩意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由上到下觀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快要落山的太陽將余暉柔和地鋪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碧綠,一半艷紅。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為什么不用“射”“照”,要用“鋪”字?“鋪”寫出夕陽余暉是灑滿江面的,更凸顯夕陽的柔和,更富有動感。如果換成“照”或“射”則不能體現這一特點。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愛、喜愛季節:秋天真珠弓地上天上露月傍晚夜間連續觀察九月初三的夜晚讓人喜愛,露珠像珍珠一樣閃閃發光,月亮像一張彎弓掛在天上。畫卷一: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畫卷二: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暮江吟》描寫了從黃昏到夜間的江邊所見,抒發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活動三:賞《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宋】蘇軾yuán解詩題: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寫廬山腳下的西林寺墻壁知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邁,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傳世。懂詩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寫了從哪些角度看廬山?正面側面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從正面看,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山峰巍峨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所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結果也不相同。懂詩意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因為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的全貌,是因為我身在廬山之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當中,視野受到限制,看到的就只能是部分景物。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貌。所想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想要全面地看問題,就要跳出局部,從整體上進行觀察。悟詩情《題西林壁》通過題詠游廬山的感受,道出了樸素的道理:1.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結果就不一樣。2.當人沒有跳出局部從整體觀察時,就很難認清事物的真相與全貌。活動四:吟《雪梅》解詩題:雪花和梅花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宋】盧 鉞xiángsāoxùnshūlúyuè知作者盧鉞 又名盧梅坡,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以兩首《雪梅》詩留名千古。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懂詩意怎么理解這句詩?爭奇斗艷服輸詩人通假字:同“擱”,放下很難評議文章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放下筆,很難寫評議文章。梅雪爭春——擬人:生動有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懂詩意不及,比不上各有所長清 香 撲 鼻晶 瑩 潔 白其實,梅在晶瑩潔白上是比雪差三分的,雪又輸給梅的清香。悟詩情《雪梅》借梅雪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發現《題西林壁》和《雪梅》通過寫景和狀物來告訴人們一個人生哲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