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今有“淮”民聯“常”情;古有“蘇”掛友“懷民”。古今聯動,訴不盡繾綣腸情蘇軾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一、流暢誦讀課文,積累重點文言文詞匯及句式。 二、知人論世并借助工具書,梳理文章結構,感知文本內容三、分析寫作手法,提升對寫景散文的鑒賞能力。 四、感受月景美與作者情感,理解蘇軾的闊達之情。學習目標重點難點01基本信息作者資料姓名:籍貫:生平:身份:蘇軾(1037—1101) 宋代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壇領袖豪放派代表嘉祐二年中進士,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外放治理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隨著新黨執政,又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赦北還,病逝于常州。南宋時期,追贈太師,謚號“文忠”。文----唐宋八大家: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曾鞏 王安石詞---- 蘇辛:蘇軾 辛棄疾詩---- 蘇黃:蘇軾 黃庭堅書法---宋四家:蘇軾 蔡襄 黃庭堅 米芾文采出眾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三蘇黃州貶戍源于1079年烏臺詩案,1080年蘇軾因詩文被指“譏刺先朝”貶為團練副使,期間創作《赤壁賦》等名作并自號“東坡居士”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后被貶至惠州;紹圣四年(1097年)以62歲高齡再貶儋州,在當地興辦教育,使海南出現首位舉人 。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于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有時游樂于山水間,詠唱江山,感懷英雄,抒發郁悶心情。這一時期,寫下了許多動人的散文和詞,如有名的《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本文寫于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三年了。創作背景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北宋景德四年賜名承天寺, 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故又名月臺寺。文體常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解( )衣 藻荇( )遂( )至 未寢( )jiěxìngsuìqǐn字詞字音聽讀文本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門里,(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想到,考慮于是,就譯文: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高興、愉快的樣子門疏通文意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睡覺共同,一起散步庭院譯文: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庭院中的月光好像積水般清明澄澈,水中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清澈透明交叉錯雜大概是疏通文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只是,不過而已,罷了疏通文意蓋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蓋作用的東西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今義:名詞,耳朵古今異義古義:只是。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但是。3.月色入戶古義:文中指門窗。今義:門。4.念無與為樂者古義:考慮,想到今義:思念,想念古今異義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念無與為樂者尋:尋張懷民尋病終參與,這里指欣賞一起尋找不久一詞多義1.倒裝句相與步于中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正常語序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2.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語,即:(吾)解衣欲睡正常語序為“相與于中庭步”特殊句式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文本解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承天寺中庭“我”和張懷民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文本記敘1.貫穿全文線索的是_____,2.描寫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線索寫景特色全句無一字寫“月”,卻無處不在寫“月”。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這句話寫出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并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詞語運用等多角度進行賞析。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全句寫月,卻不著一“月”字,從虛處落筆,寫月下庭院如積水空明,地上本無水,作者卻巧妙設喻,仿佛庭院中真有了一池清水。作者描繪月色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繪景修辭作用特點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皎潔、清澈透明、優美文本寫景寫景特色全句無一字寫“月”,卻無處不在寫“月”。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詞語運用等多角度進行賞析。用詞角度,“空明”既可指月光澄澈,也可喻心靈透亮。此處彷佛一語雙關,展現出皎皎月華下作者澄凈純潔的內心。情感探究我破門擾“淮”民寢,蘇軾承天寺尋“懷民”,此時蘇軾已經在黃州待了多年,既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為什么今夜月色會格外吸引他呢?情感探究如何理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閑人”,即清閑的人,這里并不是指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復雜的意味。首先,“閑人”具體指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閑人”一詞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他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決不掛懷貶謫之事,公務之余,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之人。情感探究為什么“懷民亦未寢”呢?初次來到貶謫的黃州,路途遙遠,與親友分離,前途渺茫……州好友蘇軾主動擾我賞月,閑人多了一個,生性豁達的他在安慰我呢。記承天寺夜游敘事寫景抒情—賞月緣由—庭中月色—愉悅苦悶苦悶豁達板書設計蘇軾雖被貶到黃州,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孤獨,撫平心靈的創傷,表現了他的坦蕩、曠達的人生態度。課堂小結東坡居士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做了農夫,面對50畝瓦片叢生的荒地,躬耕期間,取名為“東坡”,自稱“東坡居士”;做了書畫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完工,取名為“東坡雪堂”房外無景,就親手畫了雪景壁畫;做了文人墨客,被貶黃州期間,大量文學作品如璀璨星辰般閃耀世間。人生十六件賞心樂事 蘇東坡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陶謝,指晉代陶淵明、謝靈運 (南北朝詩人)】拓展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