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高中語文 必修上冊·統編版心懷天下 志存高遠目錄壹學習目標貳重點難點叁課堂導入肆探索新知伍課堂小結陸課堂練習柒布置作業捌板書設計壹 學習目標四三二一語言構建與運用:掌握詞中重點字詞、格律及煉字妙處,能有節奏朗讀背誦,嘗試仿寫寫景句;思維發展與提升:理清上下闋思路,結合背景解析詞句深意,培養歷史與辯證思維;審美鑒賞與創造:賞析詞中意境與情感美,學習情景交融手法,嘗試融入情感寫景;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毛澤東詩詞風格,體會青年擔當,傳承革命與優秀傳統文化。貳 重點難點1.把握詞中關鍵意象(如 “萬山”“百舸”“鷹”“魚” 等) 的象征意義,理解其對營造意境和表達情感的作用。2.體會上下闋之間景、情、志的聯系,明確上闋寫景引出思考、下闋憶事抒發壯志的結構邏輯。深入理解 “誰主沉浮” 的深刻內涵,領悟 “中流擊水” 的象征意義,感受作者在革命初期面對挑戰時的豪情與決心。叁 課堂導入青春是飛揚的理想,是無畏的擔當。1910 年,17歲的毛澤東告別家鄉時,在父親賬簿里留下詩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少年壯志,氣貫長虹。數年過去,青春的熱血未涼,理想愈發熾烈。毛澤東揮筆寫下《沁園春 長沙》,以湘江秋景為卷,書少年豪情,問大地沉浮。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詞,觸摸青年毛澤東那激蕩的青春脈搏。任務一:知人論世學常識識作者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毛澤東著述豐富,有文集、詩詞、書法等作品。其作品涵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其文學作品意境宏大,筆調雄渾,詩詞直追蘇、辛,書法創立“毛草”。知背景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是年二月,毛澤東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他先后在韶山等地建立了農民協會,并且在韶山成立了農村黨支部。同年九月,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觸景生情,懷著極大的革命熱情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革命詞作。明文體詞興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全稱“敦煌曲子詞”(因在敦煌石窟發現)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詞有定調,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一般分上闋(上片)和下闋(下片)。詞基本特點123詞的組成詞牌 是一首詞的詞調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平仄及押韻。詞按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標題 高度體現詞的內容(有的也沒有標題,如溫庭筠的“菩薩蠻”等)。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花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詞牌由此而得名。4沁園春明文體任務二:誦讀經典 整體感知重點字音百舸爭流( ) 悵寥廓( )崢嶸( ) 浪遏飛舟( )揮斥方遒( ) 沁園春( )萬戶侯( )hóuqiúgěchàng liáo kuòzhēng róngèqìn誦讀詩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標注朗讀節奏,把握朗讀情感閱讀思考學習任務:同學們默讀本詞,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1)本詞上下闕各寫了什么內容,根據文本內容繪制思維導圖。(3)本詞作傳達出作者的什么樣感情?(2)這首詞描繪了幾幅畫面?嘗試給各個畫面命名。脈絡導圖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獨立寒秋 橘子洲頭遠眺近觀俯瞰萬山紅遍層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靜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激揚文字指點江山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寫景抒情問:誰主沉浮?答:同學少年!景中寓情情中顯志仰視肆 探索新知任務三:文本細讀 品味鑒賞走進上闋學習任務:自讀文本上片,結合課后注釋品讀詞作,從意象、意境、語言、技法、情感等多角度賞析。閱讀賞析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此句交待了哪些內容?時間——寒秋地點——橘子洲頭環境——湘江北去作者——獨立賞析“獨立”一詞用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物中凸顯出來,進一步展現詞人站立在橘子洲頭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為全詩奠定了豪邁的基調。閱讀賞析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1.“看”領起了哪幾句詩?2.詩人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秋色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群山中重重疊疊的樹林遍染紅色,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的船只爭相行駛,雄鷹在天空展翅高飛,魚兒在江水中歡快地暢游。溫故知新意 象古典詩詞中,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意象分析山林江舸鷹魚通過這些意象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對自然萬物蓬勃生命力的贊美和熱愛,流露出激情熱血和豪情壯志。紅遍的萬山盡染的層林碧透的整條江爭先恐后的百舸搏擊長空的雄鷹水底自在的游魚象(客觀事物)意象(滲透主觀情感的物)請找出描寫秋景的意象,分析它們所蘊含的情感。煉字妙處(1)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寫出山之多,繪出群山重疊之態。“遍” 寫出紅之廣,繪出了紅色的徹底。“染” 像人工染成的一樣,景色十分美麗,化靜為動,增強詞的生動性。(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透” 畫出江水碧綠清澈。“爭” 畫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鬧景象。煉字妙處(3)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擊” 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在空中矯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飛翔的姿態。“翔” 活畫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活潑地游動的神態。“競” 寫出了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情狀。藝術手法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寫作手法?山色遠近仰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靜景動景江景水底天空湘江秋景圖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切景語皆情語鳥魚比擬紅碧色彩對比情感探究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悵:江山多嬌然而命途難測,由喜而憂,百感交集問:追問自然榮枯和社會盛衰由誰來主宰,體現偉人的胸懷抱負與責任擔當。深層內涵:社會動蕩,各種革命力量云集涌動,誰是革命力量的領導者?誰來主宰國家命運呢? 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和遠大抱負思考:作者悵“何”?“何”問?一“悵”一“問”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上闋小結詞的上闋借景抒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生氣勃勃的湘江秋景圖,從而產生聯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誰來主宰的問題,引出了下文的回憶。走進下闋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閱讀思考1.若你是與毛澤東一同 “攜來百侶曾游”的青年,置身當年的校園,會看到同學們怎樣的“風華正茂”?試著用具體場景描述他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模樣。發揮想象,結合下闋,解讀兩問:會看到同學們身著長衫,在教室里專注研讀進步書籍,眼神明亮;在操場揮臂吶喊,討論救國真理時慷慨激昂,手勢有力,盡顯蓬勃朝氣與敢想敢言的銳氣。 閱讀思考2.想象“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場景:湍急的江水中,青年們奮力擊水時,心中會涌起怎樣的豪情?這個畫面與“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志向有何關聯?發揮想象,結合下闋,解讀兩問:心中會涌起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豪情。這畫面展現的拼搏精神,與 “糞土萬戶侯” 所體現的蔑視權貴、立志變革的志向相呼應,都是青年們胸懷天下、勇于擔當的體現。 誰與爭鋒活動:在《沁園春 長沙》下闋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展現了青年毛澤東勇立潮頭、拼搏進取的豪情。而當下社會,“歲月靜好” 成為很多人對生活的向往。對此,你作何選擇?請以 "當代青年更需要 ' 中流擊水 ' 還是 ' 歲月靜好 '"展開辯論。活動目標:1.深化對 “中流擊水” 所代表的擔當進取精神和 “歲月靜好” 所蘊含的平和生活態度的理解。2.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問題的能力。3.引導學生思考當代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明確自身的責任與擔當。誰與爭鋒辯題與正反方觀點辯題:當代青年更需要 “中流擊水” 還是 “歲月靜好”正方:當代青年更需要 “中流擊水”。“中流擊水” 象征著在時代浪潮中勇于拼搏、敢于挑戰、主動擔當,這是當代青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所必需的精神,能推動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反方:當代青年更需要 “歲月靜好”。“歲月靜好” 代表著一種平和、安穩的生活狀態,能讓青年沉淀自我、關注內心成長,在寧靜中積蓄力量,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誰與爭鋒具體要點 分值(總分 100 分) 評分觀點明確,緊扣辯題;對 “中流擊水”“歲月靜好” 的內涵解讀準確;論據與觀點關聯緊密,能結合《沁園春 長沙》下闋精神或時代背景。 25分提問針對性強,能直擊對方觀點漏洞;回答有理有據,不回避核心問題;反駁邏輯清晰,能有效維護本方觀點。 25分發言積極主動,反應敏捷;論據豐富,能結合歷史、社會熱點等多方面事例;語言表達流暢,有說服力。 20分能準確概括本方觀點及辯論焦點;回應對方辯論中的關鍵問題;升華辯題價值,體現對青年責任的思考。 15分語言表達生動,富有感染力;能恰當引用詩詞、名言等增強說服力;展現良好的禮儀風貌。 15分評價量表下闋小結詞的下闋,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了毛澤東和青年時代的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奮斗、無所畏懼的革命斗爭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伍 課堂小結1.詞人描繪湘江秋景時,用 “ , ” 兩句展現了江水清澈、船只競發的熱鬧景象。2.面對廣闊的宇宙和大地,毛澤東發出了 “ , ” 的深沉追問,體現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思考。3.《沁園春 長沙》下闋中,“ , ” 兩句回憶了往昔與同伴們一起游玩,度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歲月。4.“ , ,______” 三句,表現了青年毛澤東和同伴們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的權貴看作微不足道的糞土的豪邁氣概。1.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3.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陸 課堂練習柒 布置作業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和古代詩人筆下的秋天,有何不同呢?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楚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完成一篇寫景抒情的習作,要求蘊含自身對秋景的情感體會,注重意象的選取和字詞的錘煉。捌 板書設計沁園春·長沙毛澤東【意象調色盤】 【青春關鍵詞】萬山紅遍 熱血鷹擊長空 力量魚翔淺底 突破獨立 清醒問 擔當中流擊水 行動主宰沉浮,舍我其誰?!結 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毛澤東(1957)青春永不落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