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0張PPT)沁園春長沙毛澤東高一語文必修上第一單元單元解讀單元學習要求【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人文主題】青春激揚1.樹立偉大革命抱負;2.理解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3.激發青春的熱情,敞開心扉,追尋理想,擁抱未來【寫作】學寫詩歌單元學習要求【我們將要習得的語文素養】1.理解詩詞運用意象抒發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體會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2.感受文學作品意蘊的豐富性和語言表達的特殊方式,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提升審美能力3.嘗試詩歌寫作,增強語言表現力單元學習任務 P29青春的價值?期待同學們的發言!單元學習任務 P29分析意象,寫成札記;分析語言的表現力,與同學交流。單元學習任務 P29品讀人物心理與典型細節描寫;我們的青春詩集!沁園春長沙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學習目標《沁園春· 長沙》學習目標1.反復誦讀全詞,注意重音與節奏,感受毛澤東的青春豪情。2.分析品味上闕詞中的意象,體會壯闊深遠的意境,分析詞中煉字煉句的精妙,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重難點)3.分析下闕“同學少年”的形象特點,體會詞人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4.背誦并默寫全文。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其創作的詩詞大多氣勢雄渾,意境闊大。代表作:《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作者介紹橘子洲毛主席像毛澤東紀念館湖南黨史陳列館新中國的締造者本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造了蓬勃發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途經長沙時,重游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景,回憶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斗爭經歷,不禁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詞。寫作背景1.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2.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3.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憶秦娥·婁山關》4.萬木霜天紅爛漫。《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毛澤東的秋句詩歌分界線古體詩近體詩歌行吟、引絕句律詩白話寫詩;不受格律束縛;適合表達現代人的思想情感五四唐代詩經楚辭古樂府唐詩元曲現代新詩宋詞文體知識關于詞的知識1、定義:詞,又稱長短句。產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演唱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2、特點: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3、詞牌和詞的標題的區別: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長沙,作為這首詞的標題,揭示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均與詩人當年在長沙求學時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后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園春”是詞牌,那“長沙”,就是這首詞的標題。沁園春詞牌的由來關于詞的知識詞的分類詞按字數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0字以上)。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題目解讀本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詞牌名題目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壽星明”等。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沁園春”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點擊播放感知展開想象,概括全詞,看看這首詞描述了哪些圖畫?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典故①“同學少年”出自杜甫詩《秋興八首》第三首:“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意思是當年的同窗好友現在大都成了富貴人家,借此反襯自己的落魄。詞人化用于此,卻無杜甫的失落感,而是希望將來大家都能實現理想抱負。②“揮斥方遒”化自《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詞人將“揮斥八極”改為“揮斥方遒”,既符合韻律,又有新意,形容新時期的青年從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具有自由奔放的胸襟。典故③“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句是借用飛將軍李廣的故事。李廣因未能封侯而常自哀憐,詞人及其同學卻將功名利祿視為糞土一樣下賤的東西。④“中流擊水”化自“中流擊楫”。《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圖強,詞人用此典故,表達了革新舊社會、復興民族的遠大志向。將“擊楫”化為“擊水”,這種極具夸張效果的煉詞更顯詞人的豪氣。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獨立品讀上闕:分析開篇 進入詩境思考:“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之“獨立”二字能否替換為“佇立”或“站立”,為什么?思考:“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之“獨立”二字能否替換為“佇立”或“站立”,為什么?此句譯為深秋時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浩浩蕩蕩的湘江水繞過橘子洲頭向北方奔流而去。答:不能。“獨立”二字不僅是表現出詞人是一個人,但詞人行獨而心不獨,更是表現出中流砥柱的氣概,顯示出詞人雖處于遭遇通緝,卻能獨立寒秋的博大胸懷和坦蕩從容的精神氣概。而“佇立”或者“站立”指長時間站著,無法表現出詞人的英雄氣概,所以不能改。中間七句:詩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詩人抓住了寒秋、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雄鷹、游魚、霜天等意象,寫出了橘子洲頭湘江沿岸的獨特秋景。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湘江秋景圖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數詞,形容詞,動詞!意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觀物象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如何由意象到意境?‖“意象”(一)意象美來自景物的選取1、從空間:山上的“層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鷹,水底的游魚2、從狀態:靜態的火紅的楓林,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競相向上、生機勃勃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以壯景抒豪情《沁園春 長沙》的意象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天空——鷹擊長空水底——魚翔淺底(遠眺)(近觀)(仰視)(鳥瞰) 秋景圖(生 機 勃 勃)萬類由遠及近,從高到底。(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描寫議論從哪些角度來描寫這些景色的呢?看上闋“看萬山紅遍……魚翔淺底”中,用得十分精彩的詞有哪些?請找出來并分析其表達效果。詞句 精彩用詞 表達效果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遍萬——山之多,寫出了群山的重疊之態遍——紅之廣,寫出了樹林紅得徹底層、染漫、透百、爭擊翔層——寫出了林之密染——擬人手法,寫出了秋景紅色之深漫——寫出了江水的溢滿之狀透——寫出了江水的碧綠清澈之狀百——形容船只之多爭——寫出了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準確地展現了雄鷹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飛翔身姿鮮活地刻畫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活潑的游動神態02 賞析上闕,意象品讀《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層”:林之多“盡”:紅之廣、“染”:化靜為動描繪出樹林層層疊疊的繁茂,色彩絢爛,充滿生機;02 賞析上闕,意象品讀《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漫”:江水溢滿之狀“透”:江水的極致澄澈“百”:數量之眾“爭”:千帆競發,洋溢著熱鬧與活力02 賞析上闕,意象品讀《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擊”:動詞。雄鷹搏擊長空的豪邁,準確地展現了雄鷹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飛翔身姿“翔”:動詞。魚的輕快與自由。鮮活地刻畫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活潑的游動神態02 賞析上闕,意象品讀《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競”:萬物都奮發自強,競爭追逐!寒秋嚴霜下,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萬類霜天競自由如何理解“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的競字①競,競爭、競賽。萬物在秋光中互相競爭,爭取自由的生活。②動詞,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現出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意境開闊。③該字藝術性地再現了當時中國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的社會狀況,富有象征意義。④面對自然與人事的“競”,自然會思考是誰在領導,又是誰贏得了勝利,引出下文“誰主沉浮”的問題。自然人類社會聯想誰主沉浮?思考: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寫作手法?山色遠近仰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靜景動景江景水底天空湘江秋景圖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切景語皆情語魚鳥比擬紅碧色彩對比課堂筆記技巧歸納,詩詞中常見的寫景手法:①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等。②觀察的角度(視角):遠近高低俯仰,從高到低(高低結合),從遠到近(遠近結合),俯仰結合。③感知(感官)的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或通感。(視聽嗅味觸) 視聽結合、聲色結合、色彩絢麗、色彩鮮明、 色彩黯淡、明暗對比、色彩絢麗,富有層次感。④色彩角度:冷暖色調⑤綜合的角度:如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動為靜、化靜為動)、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結合。?壯麗多彩生機拓展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屈原—哀秋冬之緒風。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自古逢秋悲寂寥詞人筆下的秋:數量多(萬、百)、范圍廣(遍、漫)、程度深(盡染、碧透)、力度強(爭、擊、競);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掃盡千古悲秋之氣;感情基調:熱愛。積極。革命樂觀主義作者筆下的秋景與古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思考:為什么毛主席筆下的秋給人這樣的感受?這與一個人的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他不是一介普通書生,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的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生機盎然,它體現了詩人博大的心胸和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看到這幅湘江深秋的絢麗壯美的畫面,作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作者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和感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1910年,在縣城里讀書的表哥文運昌,借給了他一本鄭觀應1894年創作的《盛世危言》,隨后去到“洋學堂”湘鄉縣立東山小學堂上學,開始接觸改造社會的思想。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長沙革命黨起義響應,毛澤東投入革命軍,成為湖南新軍的一名士兵。【毛澤東的青春】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深受其老師楊昌濟的器重。1918年4月,毛澤東與蔡和森、蕭子升等人創建新民學會。8月,毛澤東和蕭子升等二十四名青年離開長沙去到北京,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此外,毛澤東還首次見到了陳獨秀。1923年6月,毛澤東以湘區代表身份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的青春】這首詞寫于1925年,毛澤東32歲,當時一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展,另一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地鎮壓。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誰將主宰國家的未來,這些都是毛澤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毛澤東的青春】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實社會還乾坤未定,詩人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問:誰來主宰你的興衰命運?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主沉浮?同學少年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過渡作用這幾句塑造了怎樣的“同學少年”形象?提示:從年齡氣質、精神狀態、戰斗行動三個方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風采奪目,才華正盛意氣奔放,強勁有力以為天下為己任蔑視權貴、反動派慷慨激昂,勇往直前,不懼滔天駭浪作者心中“主宰”國家命運的 是什么樣的?同學少年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作者心中“主宰”國家命運的 是什么樣的?同學少年一群自信樂觀、意氣風發、心懷天下、奮發有為、蔑視反動統治者,立志改造舊中國革命青年的形象。作者心中“主宰”國家命運的 是誰?同學少年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青年“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是他們,也是青春正盛的你們對象 觀察視角 相關詩句 人物形象同學少年總結句下闕: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出早年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豪情壯志。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憶塑造了怎樣的青年形象 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青春年少,才華橫溢意氣風發,強勁有力慷慨激昂,關心國家命運蔑視強權激流勇進、搏擊風浪的斗爭精神活在這個時代,你想要做一個怎樣的 ?同學少年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最后三句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遏,阻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只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前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1.抒發了一代革命青年壯志凌云,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2.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形象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斗精神。3.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中流擊水圖”,呼應上片問題,并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最后三句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04 結構梳理,全詞總結“看”山魚(俯)長空江林(遠)舸(近)鷹(仰)水底“問”誰主沉浮寫文章論國事蔑權貴擊中流“憶”“記”浪遏飛舟“獨立”所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為己任上闕寫景下闕言事沁園春 長沙上闋下闋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獨立寒秋 橘子洲頭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仰視俯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靜 景動 景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英姿勃勃 才華橫溢)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意氣風發 斗志昂揚)戰斗風貌中流擊水(搏擊風浪 急流勇進)浪遏飛舟(不怕艱險 堅持到底)問-誰主沉浮?答-同學少年!英雄氣概景中寓情 情中顯志———《沁園春·長沙》一詞的藝術特色。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詞的上片選取了紅葉、碧水、百舸、雄鷹、游魚等美好、活潑的景物,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色彩壯麗的秋景圖,表現了詞人的寬廣胸襟。②多角度描寫景物。詞人在寫景時采取了遠近相濟、動靜結合的方式。如遠眺群山,寫山上層林盡染;近觀江中,寫水碧船急;仰視長空,寫雄鷹展翅高飛;俯視水底,寫魚兒輕快地暢游。這樣描寫使景物更具層次感,同時也描繪出了秋天的生機與壯麗。③語言極富表現力。本詞運用了極富表現力的詞語,語言精當、形象。如“遍”“染”“漫”“透”“爭”“擊”“翔”等詞語非常傳神,從范圍、程度、動作等不同方面來渲染秋天的勃勃生機。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沁園春·長沙》主旨小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斷進取關心國家、關心民族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勇于競爭、全面發展自信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通過對這首詞的學習,作為當代青年的你們覺得青春應該如何?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凌云壯志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詩眼嘹亮了東方鑒賞上闋一派壯麗秋景一腔拿云心事一段崢嶸歲月一群壯志少年一股凌云豪情看青年英雄青春的樣子,正是你喜歡的樣子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閉門》)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 超然臺作》)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杜秋娘《金縷衣》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秦觀《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潛 《雜詩》)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李大釗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李大釗青春的樣子,正是你喜歡的樣子致青年公民 郭小川 “喂, 年輕人!” ——不,我不能這樣稱呼你們, 這不合乎我的 也不大合乎你們的身份。 嬉游的童年過去了, 于是你們 一躍 而成為我們祖國的 精壯的公民。 也許 你們心上的世界 如藍天那樣 明澈而單純 就連夢 都像百花盛開的曠野 那般清新…… 然而迎接你們的 卻不盡是 小鳥的 悅耳的歌聲, 在前進的道路上 還常有 凄厲的風雨 和雷的轟鳴…… 公民們! 這就是 我們偉大的祖國。 它的每一秒鐘 都過得 極不平靜, 它的土地上的 每一塊沙石 都在躍動, 它每時每刻 都在召喚你們 投入 火熱的斗爭, 斗爭 這就是 生命, 這就是 最富有的 人生。 不要說: “我年紀輕輕 擔不起沉重。” 不, 命運 把你們的未來 早已安排定, 你們的任務 將幾倍地 超過你們的年齡。 前一代—— 你們的父輩 真正稱得起 開天辟地的 先鋒, 他們用 熱汗和鮮血 做出了 前人所夢想不到的事情, 而偉大到無邊的 事業 卻還遠沒有完成, 你們當然會 加倍地英勇 以竟全功。 呵呵,你們這一代 將是怎樣的 光榮! 不馴的長江 將因你們的奮斗 絕對服從, 混濁的黃河 將因你們的雙手 變得澄清, 北京的春天 將因你們的號令 停止了 黃沙的飛騰 大西北的黃土高原 將因你們的勞動 變得 和江南一樣 遍地春風。 公民們, 至于你們中間的 每一個, 那用不著 我來說什么。 記住吧, 祖國需求于你們的 比任何時候 都要多, 而它的給予 也從不吝嗇, 你們貢獻給它的越多 你們的生活 也越光輝 越廣闊……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沁園春·長沙》中與“霜葉紅于二月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沁園春·長沙》上片中,描寫近景并使用動靜結合,靜中有動、生機勃勃的場面描寫的詩句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沁園春·長沙》中描寫仰望與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面對大千世界,詩人發出慨嘆,表現詩人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沁園春·長沙》)6.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堂訓練課后作業1.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很多詩詞都能引發我們對青春的思考,課外閱讀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周恩來的《赤光的宣言》、朱德的《太行春感》、陳毅的《贛南游擊詞》等,感受他們的青春壯志與革命情懷。2.試創作一首“致青春”的小詩,與同學們分享交流。當青春激蕩秋光時,我們看到的是:萬類霜天競自由!愿作為“人生之王”的我們,能迎著絢麗的“人生之春”,在時代的年輪上,刻下我們的“人生之華”!結束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