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峨日朵雪峰之側目錄感受詩韻整體感知感悟形象課文總結01020304誦讀詩歌,感悟詩歌的語言魅力理解詩歌的節奏,理解詩歌的構思體味文中意象營造的氛圍和意境感悟詩中蘊含的謙卑和強勁的生命力量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目標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作者簡介王昌耀筆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參軍,1951年春赴朝鮮作戰,其間曾兩度回國參加文化培訓。1953年“停戰協定”簽字前十余日,身負重傷,從此永遠離開了部隊。1955年赴青海參加大西北開發。1957年因一首短詩被定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與磨難。1979年重返文壇,任青海省作協副主席、榮譽主席,專業作家。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昌耀抒情詩集》、《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昌耀的詩》等。他被人譽為“他那一輩人中唯一可以被稱作詩人的人”“最信賴的詩人”“中國當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當代詩歌史上的一個傳奇”。“峨日朵”是現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峨堡鎮的老百姓對“峨堡”一詞的口語發音,“峨日朵雪峰” 便是峨堡鄉境內的祁連山脈中一座或者幾座小雪峰。它們原本沒有自己獨立的名字,詩人拿來作為詩中一個如畫的詩作之遠景而已。創作背景1957年,昌耀因詩作《林中試笛》被打成右派,此后僅得以一“贖罪者”身份輾轉于青海西部荒原從事農墾,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悶了,由此,他得以以理智和清醒,觀照和揣度個體生命及周圍的世界:這便是他的短詩《峨日朵雪峰之側》產生的外在機緣和直接意圖。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額,驚異于薄壁那邊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我的指關節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鷹或雪豹與我為伍。在銹蝕的巖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一、誦讀全詩 感受詩韻二、整體感知1.朗誦詩歌,分析這首詩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太陽、山海、石礫、深淵、軍旅、鉚釘、巨石、血滴雄鷹、雪豹、巖壁、蜘蛛莊嚴、奇險凝重而又壯美2.通過誦讀,根據詩人選取的意象,你覺得本詩可以分為幾部分?第一部分: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底滲出。第二部分:啊……快慰所見、所聞所感渴望得到快慰側面小心驚異3.如何理解“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身份:“我” ,攀登者時間:此刻目標:征服努力:僅能這高度并非“一覽眾山小”的“絕項”,卻是“我”盡了自己 的全部努力所達到的;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或“下一刻”)“我”不能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著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這畢竟已是一次歷盡艱辛的征服。4.題目“峨日朵雪峰之側”的“側”如何理解。[引導與明確]相關聯想——雪峰之巔、雪峰之麓、雪峰之側雪峰之側——半山腰?!斑@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斑@”巧妙點題 ,緊扣題目,互作注釋:“我”攀至陡峻的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這是歷盡艱辛的攀登,這是竭盡所能才達到的高度 ,這是我當下生命所及的高度,今后還將有新的高度,這一高度與自己的目標尚有距離,是豐滿的自信、 現實的堅持與客觀的無奈的交融。奇險、壯美的高原景象贊美生命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將飽含滄柔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變化與相互作用,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贊美。三、感悟形象1.本詩的主人公形象“我”有什么特點?明確:(1)攀登者身份(2)自下而上,不輕言放棄(3)理解自我,明了自我的能力范疇,與自己和解2.如何理解“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的形象。雪峰、落日、山海、石礫、巨石的罅隙、雄鷹、雪豹,銹蝕的巖壁一系列形象,構成雄渾、壯美、崇高、緊張的審美特征( 意境),與蜘蛛弱?。蓱z、默享的形象特征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生命的謙卑與堅毅,表達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峨日朵雪峰之側自然之美生命力之強雪峰太陽山海石礫壯麗蜘蛛襯托“我”微小對比四、課文總結描繪畫面的時候采用了哪些表現方法?視聽合一:視覺——“我”吃驚地看到一派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聽覺形象——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的器鳴,如軍旅的殺聲漸遠而去。視聽合一,表明“我“在這個高度上的堅持決非易事。特寫鏡頭: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巖壁上與“我”同在!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就是從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來的。很多時候,不起眼的細小意象比司空見慣的“波瀾壯調 “更有力量。強烈的對比:兩組意象形成鮮明而濃烈的對比 :強大和弱小、光明與幽暗、熱鬧與沉寂、高拔與低矮。在峨日朵雪峰之側堅守住高度的不是強大的雄鷹或雪豹 ,而是弱小得可憐的蜘蛛;光明的太陽不過是虛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別稱 ,堆砌的石礫不過是狂熱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價的樂觀的代號,而它們正在躍入幽暗卻引力無窮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淵;一派器嗎的、像軍旅的喊殺聲的,原來是在“滑坡”,是在“遠去”,而接納和歸結它們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靜。本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對比、反諷。深度反諷是詩人昌耀在冷寂沉悶中摻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加之機智和幽默的結果,是他終于在時代之上占穩了自己的高度后豁達的心智和灑脫的情懷的結晶。這樣的反諷當然不只是昌耀詩藝的體現,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標記和明證。詩人李以亮曾這樣點評 《峨日朵雪峰之側》這首詩:一首孤絕的超越之詩。那么你認為這首詩表現的是孤絕之境的超越還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絕?這首詩表現的是孤絕之境的超越:昌耀是一個孤獨的詩人,他自始自終有著一種震動人心的憂郁和傷感,而隱藏在這背后的是詩人對生命本真與尊嚴的追尋和捍衛。在這首詩中詩人似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又似乎是個積極的生命體驗者,他在這首詩中開始他的征服之旅,繼而完成旅途,繼而完成了自我超越。聯系寫作背景,昌耀并沒有與那個時代一同 “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側占穩了自己的高度。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強力的偉岸展示,呈示在這種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強健和雄壯者的生命,定格在這種險峰的姿態必定是勝利者的姿態!課后作業1.仿照《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峨日朵雪峰之側》,寫一首詩歌。2.課外閱讀郭沫若的《爐中煤》,感受郭沫若早期詩歌的特點。致云雀雪萊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誦讀詩歌,把握情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分析核心意象 “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運用。 分析文中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了解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教學重難點通過鑒賞“云雀”這一形象,感悟整首詩歌所要表達的精神理想。新課導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出自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這句詩給了處在寒冬的人一個美好的希望,盡管現在是寒氣凌冽、 寒風蕭瑟的冬天,但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會到來,到時大地復蘇,春風和煦、 春光明媚,充滿了陽光與希望。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雪菜的另外一首詩歌《致云雀》作者簡介雪萊(1792-1822)英國詩人。出生在一個古老而保守的貴族家庭。少年時在皇家的伊頓公學就讀。1810 年進入牛津大學學習,開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詩人因為寫作哲學論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傳無神論思想,被學校開除。1818年遷居意大利,與拜倫成為好友。代表作有《西風領》《致云雀》等。創作背景 黑暗恐怖籠罩著整個英國 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百姓流離失所,工人流落街頭 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家物價飛漲,工人工資驟降,人民生活貧因 憤怒的工人起來罷工,搗毀機器,游行請愿 遭到統冶階級的血腥鎮壓 黑暗暴政幾乎壓得人透不過氣來,人們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盡量使用原文回答)1.云雀為什么被詩人稱為歡樂的精靈?2.云雀的歌唱有什么特點?3.云雀的形象是否足夠可愛?請具體分析。4.云雀的內心是怎樣的?5.和云雀相比,人類有哪些自卑之處?6.詩的題目是“致云雀”,那么詩人想對云雀表達些什么呢?1.云雀為什么被詩人稱為歡樂的精靈 不事雕琢,傾吐衷心 樂音酣暢淋漓 向高處飛翔 來自天堂 歌唱著飛翔 喜悅,迅疾的遠征2.云雀的歌唱有什么特點?1.歡樂強音2.犀利無比3.婉轉4.比喻、對比3.云雀的形象是否足夠可愛?請具體分析隱身的詩人,思想的明輝中0103金色的繭火蟲,深山幽谷中02高貴的少女,深宮樓臺里04芳菲香甜的玫瑰,熱風的摧殘下4.云雀的內心是怎樣的? 甜美的思緒 極樂音流 不是空洞的浮夸,不貧乏 對同類的愛,對痛苦的絕緣 明澈強烈的歡快 對死的理解更加深切5.和云雀相比,人類有哪些自卑之處? 瞻前顧后 為不存在的事物自擾 無法接近你的歡愉 無法鄙棄塵土6.詩的題目是“致云雀”,那么詩人想對云雀表達些什么呢? 交給我一半 熟知的歡欣 和諧、熾熱的激情內容解讀 第1-2節,總體描寫云雀高飛歡唱的特點。 第3-7節,具體描寫云雀高飛歡唱的特點,盛贊云雀叫聲的美妙動聽。視覺寫聽覺,通感。 第8-11節,詩人將云雀的美麗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比喻 第12-17節,云雀歌聲神圣、 快樂的原因。對比 第18-20節,人鳥對比。 第21節,表達了詩人的心愿,他將學習云雀的歡欣與無畏,用自己和諧、熾熱的激情唱出歡樂的歌,為全世界帶來歡樂、自由與真理。分析詩歌形象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詩中“云雀”這一形象? 并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 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飛,體現了詩人的執著奮進、憤世嫉俗的態度。云雀的隱形不漏、播撒歌聲,體現了詩人不求名利,追求光明,蔑視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 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受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緒去超越感傷。 云雀代表了光明、歡樂、自由、對生活充滿的熱愛。這一意象是詩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理想形象。鑒賞詩歌技巧《致云雀》中詩人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抒發情感 ①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 ②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手法,對云雀加以描繪。 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董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霖灑落的聲息、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詩歌最后將凡人和云雀對比,我們渴求虛無之物,被現實束縛,但是云雀己超越一切。因此,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永遠被外物所累,永遠不可能超過云雀。把握思想情感 雪萊說:“一切崇高的詩都是無限的,它好像第一顆橡實,潛藏著所有橡樹。我們固然可以拉開一層層的罩紗,可是潛藏在意義深處的赤裸的美卻從不曾完全被揭露過。” 《致云雀》 正是這樣一首崇高的詩,詩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詩人。那么,你認為云雀的代表意義有哪些?觀點1:云雀代表詩人自己。 詩人與云雀一樣是渴望光明、正義、美好的,而云雀的鳴叫就像是詩人所寫的作品一樣,給人們帶來歡樂與美好的憧憬。觀點2:云雀代表的是一種平等的制度。 詩人寫這篇詩歌,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詩人揭露社會的貧富不均,抨擊封建專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總結課堂總結 《致云雀》全詩無一處不寫云雀,同時,無一處不有雪萊的自我,是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如布朗兌斯所說,雪萊的自我大到足以擁抱全宇宙。 《致云雀》極富音樂美感。全詩由二十一個詩節構成,每節五行,前四行較短,最后一行較長,形成了先急后緩的效果,與云雀或抑或揚、尾聲悠長的鳴聲構成一致。全詩節奏流暢激昂;詩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韻腳排列整齊,一般是隔行押韻,最后一行重復押韻,給人一種回旋往復的音樂之美。作品研讀西風頌(節選)我若是一朵輕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飛,我若是一片落葉,你所能提攜,我若是一頭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分享你雄強的脈搏,自由不羈,僅次于,哦,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我若能像少年時,作為伴侶,隨你同游天際,因為在那時節,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為奇跡;我也就不至于像現在這樣急切,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揚起,就像你揚起的波浪、浮云、落葉!我傾覆于人生的荊棘!我在流血!歲月的重負壓制著的這一個太像你像你一樣,驕傲,不馴,而且敏捷。四西風頌(節選)像你以森林演奏,請你也以我為琴,哪怕我的葉片也像森林一樣凋謝!你那非凡和諧的慷慨激越之情,定能從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樂,悲愴卻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靈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為剽悍的你!請把我枯萎的思緒播送宇宙,就像你驅遣落葉催促新的生命,請憑借我這韻文寫就的符咒,就像從未滅的余燼揚出爐灰和火星,把我的話語傳遍天地間萬戶千家,通過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五浪漫主義? 英國乃至世界的浪漫主義運動與當時世界性的革命運動思潮息息相關的,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對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蓬勃開展更是產生了重大影響。追根溯源,浪漫主義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國唯心主義古典哲學的影響,開始重視人的自由、自在和自為性,追求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張揚個性解放。英國的浪漫主義使英國文學作品的創作擺脫了理性的束縛。 重視自我情感的抒發,崇尚自然,以“自我”為中心來構建自我的浪漫世界。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高舉“回到中世紀”的大旗,從中世紀的民間文學創作中大量汲取營養,開始發揮自由的想象,表達強烈的情感,并從內容、語言、形式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新的改革嘗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