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成果展示(時間:120分鐘 分值:120分)一、積累與運用(25分)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3題。(8分)《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節荒誕離奇。一位愚蠢得不可救藥的皇帝,一群只會隨聲附和的大臣,被兩個jiǎo huá的騙子的zhuō liè騙術耍得團團轉,真相最終竟由一個孩子說出,真是非常頗具諷刺意味。說真話是需要勇氣的,如果你也在游行現場,你會怎么做呢?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3分)(1)滑稽( jī ) (2)荒誕離奇( dàn )(3)隨聲附和( hè )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1)jiǎo huá( 狡猾 )(2)zhuō liè( 拙劣 )3.上面語段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C )(3分)A.這篇童話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節荒誕離奇。B.一位愚蠢得不可救藥的皇帝,一群只會隨聲附和的大臣。C.真相最終竟由一個孩子說出,真是非常頗具諷刺意味。D.如果你也在游行現場,你會怎么做呢?解析:“非常”與“頗”重復,應刪去“非常”。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D )(3分)A.公眾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食品安全問題依舊是人們應該關注的問題。B.看著屋子里新貼的年畫兒,九十多歲的姥姥眉開眼笑,她知道自己又迎來新的一年。C.我們沒有神通廣大的本領,但如果我們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用心描繪宏大的藍圖,也能在前進的路上添一份希望。D.大家認為他提出的這條建議很有價值,都隨聲附和表示贊同。解析:“隨聲附和”指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不符合語境。5.填入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B )(3分)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很難說莎士比亞和牛頓誰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點。”這就是說,文學和科學絕不是沒有聯系的,莎士比亞塑造人物形象固然需要想象力,A.牛頓進行科學研究更需要想象力。B.牛頓進行科學研究同樣也需要想象力。C.牛頓進行科學研究不一定就不需要想象力。D.牛頓進行科學研究難道就不需要想象力嗎?解析:從“文學和科學絕不是沒有關系的”,可以把握二者關系,注意關聯詞語“固然”與“也”搭配。6.填空。(4分)被魯迅先生稱為“神魔小說”的①《 西游記 》,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前七回講述② 孫悟空 的身世和③ 大鬧天宮 的故事。作品中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角色④ 豬八戒 ,雖然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愛占小便宜,說謊,貪戀女色,一遇到困難就嚷嚷著散伙,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7.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語文老師看著同學們的日記和作文寫得越來越好,號召每位同學選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互助評改后結集成冊。(7分)(1)請給作文集命名: (示例)《蒲公英的翅膀》《百靈鳥文集》《萌言集》(任選其一即可) 。(1分)(2)請對楊青同學的作文片段進行評改。(6分)打開記憶的閥門,往事如潮水般劃過來……小時候的我非常淘氣,趁著爺爺奶奶不在家,我便給鴨子洗澡。我把一個個剛孵出的鴨子按進洗臉盆里,它們都被我弄“感冒”了。爺爺奶奶回來后把我教育了一番。①第一段有一處用詞不當: 劃 應改為 涌 。(2分)②評注第二段,不少于30字: (示例)此段文字寫小時候,“我”給鴨子洗澡。“我”把一個個剛孵出的鴨子按進洗臉盆里,以至于小鴨子都被“我”弄“感冒”了,不僅寫出了“我”的淘氣可愛,還充滿了童真童趣,讓人回憶起童年的美好! (4分)二、閱讀理解(45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9分)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8.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C )(2分)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C.險躁則不能治性(危險)D.相委而去(舍棄)解析:“險”應解釋為“輕薄”。9.下列句中的“之”與“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2分)A.下車引之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C.因往曉之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解析:“宋之丁氏”與D項的“之”都解釋為“結構助詞,的”;A項,代詞,代指元方;B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代詞,他。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譯文: 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向宋國國君報告這件事。11.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多種信息,有時真偽難辨。如果生活中發生了類似《穿井得一人》這樣的事,你會采取怎樣的態度?(3分)答案:①對于各類消息,我們要(像宋君那樣)以審慎的態度進行分析、甄別,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調查研究;②不要(像國人那樣)輕信傳聞,也不要傳播未經證實的傳聞;③作為消息的發出者(如丁氏)應表述準確、清晰,避免產生歧義,造成誤會。(二)(2023·三門峽檢測)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題。(21分)尊貴的騾子陳之雜①一頭騾子,它成天在主人的農場干著粗重的農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無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氣的是,主人如此對待它,它只能認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辱它。②一天,一個木雕師牽著一頭馱著神像的驢經過農場。驢傷了腳,無法繼續行走。③“朋友,我的驢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騾子馱神像去寺廟,可以嗎?”木雕師指了指騾子,看著騾子的主人,滿臉期待。④“當然可以。”騾子的主人看著木雕師,點了點頭。⑤“謝謝,謝謝!”木雕師向騾子的主人連連點頭。⑥騾子的主人幫助木雕師把神像放到騾子的背上。⑦騾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腳,又是甩尾巴。⑧木雕師牽著騾子,向寺廟所在的方向走去。⑨騾子很不情愿跟著木雕師走,腳步邁得很沉重。但走著走著,它發現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腳步,向著它跪拜。它覺得自己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神,腦袋舉得格外高,步子邁得格外輕松,尾巴甩得格外歡快……⑩走到一個菜場旁邊,木雕師把騾子拴在一棵大樹下,便匆匆去寺廟匯報。 木雕師離開以后,菜場里的人和菜場外的人紛紛到騾子身邊,向著騾子跪拜。那些賣菜的人還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給騾子。 “沒想到,我竟然是一頭如此尊貴的騾子!我再也不回農場了,在這里過著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騾子心里想道。 騾子就這樣開心地吃著,想著。 過了一會兒,木雕師帶著幾個僧人來到菜場旁邊。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師于是打算牽起騾子往回走,可騾子站著不動。他用手拍打騾子,騾子還是不動。他推騾子的屁股,騾子還是不動。不管他如何驅趕,騾子就是不肯邁步。無奈之下,他只好回農場去叫騾子的主人來想辦法。 這時候,騾子吃驚地發現人們對它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人們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厭棄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這頭討厭的騾子是誰家的?為什么停在這里?”一個老者走過騾子身邊,看著騾子,滿臉厭煩。 一個年輕人走過騾子身邊,抬腳在騾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腳。一個小孩走過騾子身邊,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扔到騾子身上…… 騾子很悲哀,但還是默默地忍受著人們對它的欺辱。 過了許久,木雕師回來了,帶來了騾子的主人。騾子的主人要牽騾子走,騾子依然不肯邁步。主人高高地揚起鞭子,在騾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騾子渾身一顫,抖了一下腳,乖乖地跟著主人離去。 大樹下,木雕師看著漸漸遠去的騾子,陷入沉思。(有改動)12.請閱讀全文,理解情節,在下表甲、乙兩處補寫情節的相關內容。(4分)馱神像前 馱神像時 不馱神像后 主人到來后甲: 騾子對現實很無奈(或騾子很不甘心又很無奈,騾子只能認命) 騾子受到人們“跪拜” 騾子被人們厭棄 乙: 騾子跟著主人離去(或騾子回到農場,騾子回到原來的生活)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情節。從第①段、第 段篩選提煉關鍵信息,圍繞騾子,歸納概括即可。13.文中騾子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沒有自知之明(愚笨,可憐,驕傲,自卑,虛榮),渴望改變現狀。騾子成天在主人的農場里干著粗重的農活,還被主人鞭打,被他人欺辱,當人們向騾子背上馱著的神像跪拜時,騾子誤以為是向自己跪拜,便覺得自己是個尊貴的騾子。14.請從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第⑨段畫線的句子。(4分)答案: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的描寫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騾子驕傲(得意,興奮,虛榮)的心理。15.文章以《尊貴的騾子》為標題,你認為有哪些妙處?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答案:①點明寫作對象。本文塑造了騾子這個主要寫作對象,全文圍繞騾子展開故事情節。②暗示本文主旨,發人深思,引人警醒。騾子是不被尊重的,因為身上馱著神像,人們向神像跪拜,騾子誤以為人們向它跪拜,便覺得自己尊貴。在生活中,像騾子這樣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少。③點出文章線索。騾子作為線索貫穿全文。④運用諷刺手法(或褒詞貶用,反語,擬人)。“尊貴”和“騾子”是對不上號的,用“尊貴”來修飾“騾子”,帶有諷刺意味。⑤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初看文章標題,覺得奇怪,就會想閱讀文章。解析: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及中心,聯系標題的一般作用,具體分析回答即可。16.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請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5分)答案:(示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不要自以為是,做人要正確對待榮譽)。有一次我抄學霸的作業,因按時并較好地完成作業得到老師表揚,我還沾沾自喜,后來考試考得一塌糊涂,我終于明白,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解析:本題考查閱讀感悟。文中騾子自以為人們是跪拜它,沒有自知之明,所以告訴我們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以為是,做人要正確對待榮譽。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答案不唯一。(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題。(15分)青果果,紫果果潘國本①立夏一過,桑園里跑進去幾個孩子就再也看不見了。孩子們一棵棵巡過來,巡過去,尋找紫了身子的桑果,媽媽在外邊喊做事了,不出聲,可心一急,紅了身子的也塞進嘴去,紅桑果怎經得起嚼呢,碰上舌頭牙根就冒酸水了,再戀也只好吐出口。好不容易尋上棵不長葉子只結大果的,那是嫁接未成的野桑,會一連幾天都去看望,看它青的變紅,紅的變紫,紫的變黑。桑果發紫的時候,學校也開始午睡了,那邊紫果果枝頭跳呀跳,這邊身子困在教室里躁呀躁,怎么睡得著呢?“老師,我要小便。”教室門一出,跑步飛進“根據地”,不知不覺就忘了小便究竟應該多長時間。返回教室的時候,老師的臉早拉成馬臉:“嗯,你小便能把嘴唇都小便紫了?”還是讓紫果果打了“小報告”,站半節課那是最輕的懲罰了。②不過,我還是斷定桑果樹是最喜歡孩子的,要不,為什么總是在我們最饞的時候果子結得那么甜?為什么總是把身子壓得那么低,讓每雙小手都夠得著?為什么誰家樹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還長得那么小巧,小小的手采下來塞進小小的嘴里,一口一個。③有同學饞我說,要吃桑果還不容易,去大河沿,爬上樹就能吃一飽。我記牢了這句話,不過,那是“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的季節,誰的手上都有事做。一放學,我約了黑皮,背上豬草筐,做個眼神給媽媽,示意外出打豬草,一獲批準,直奔大河沿。果不其然,遠遠的,小同伴早已到了,那時野桑一排,比我們門前的高大多了,傍著水斜著身子傾向河心,紅果果、紫果果像春節門前的鞭炮,一串串綴遍枝頭。枝丫全不刁鉆,我和黑皮腳一彈就到了樹上,這里桑果都紫成黑的了,我倆像雞啄米一樣盡情盡興起來。一會兒,黑皮說“瞧你嘴唇”,我說“瞧你舌頭”,哈哈大笑,真的是孫悟空鉆進蟠桃園了,痛快!④“站牢啊,當心掉進河里。”桑樹下,一個鋤地老人笑瞇瞇地朝我們說。原來我們只顧巧取豪奪,忘了樹邊的蠶豆地和蠶豆邊上剛放藤的南瓜,蠶豆和南瓜墩踏歪了,老人正在給板結了的土重新刨松。“上西邊去采,那棵樹上的桑果更好。”老人不怪我們,還關照我們,真是天下的大好人!下樹,趕另一棵,逮更大更甜的,把口袋裝滿,把隔天的也儲備上。⑤那天,我們真的快活死了,可打的豬草呢?豬草一棵也沒進筐。口袋里的桑果,上樹、下樹早成了渣,擠出的果汁把褲子染成了“花臉大俠”,回家結結實實挨了一頓揍。揍了又怎樣呢?此后數年,我和黑皮還是每年必去“蟠桃園”。⑥后來曉得,這些野桑都是那鋤地的韓老大的,他兄弟三個,茅屋三間,獨居河邊。兄弟仨心腸好,但飯量大,再勤快也撐不好三人門頭,兄弟仨省吃儉用齊心協力,騰出兩間茅屋給老三,討了個盲人女人,老大、老二兩個鰥夫(老而無妻的人)合住。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結果子不長桑葉的野桑為什么一直不鋸掉,為什么我們踩了他的地他還是笑瞇瞇的,原來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顆紫果果心。(有改動)17.第②段說“我還是斷定桑果樹是最喜歡孩子的”的依據是什么?(4分)答案:在我們最饞的時候桑果結得那么甜;桑果把樹枝壓得那么低,讓每雙小手都夠得著;小孩采別人家的桑果不會被認為是偷;桑果長得小,剛好一口一個。18.聯系第④段和第⑥段思考分析,說說韓老大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答案:韓老大騰出房給兄弟娶媳婦;他為了孩子們能吃到又大又甜的桑果而不鋸掉野桑;孩子采桑果時,踩了他的地,踩壞了他的莊稼,他不僅不生氣,還關照孩子們。由此可見,他是個純樸善良、有愛心的、勤勞的農村老人。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找出韓老大所做的事,結合文中對他的具體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其性格特點。19.體會第③段“真的是孫悟空鉆進蟠桃園了”一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分)答案:以“孫悟空”自比,表現了作者在盡情盡興地吃紫桑果時的快樂滿足的心情。解析:本題考查對語句情感的理解。先抓語句中的關鍵詞語,再結合上下文,并聯系句子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來理解,最后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含義詮釋出來。這句話抓住關鍵詞“蟠桃園”,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再結合《西游記》中孫悟空進蟠桃園后的快樂自在可明確,這里表現了我們吃紫桑果時的快樂滿足的心情。20.根據全文內容,說說文章末句“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顆紫果果心”的內涵,并思考這句話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答案:“青果果日子”是說韓老大生活貧苦,“紫果果心”是說韓老大心腸好。這句話是對韓老大的贊美,放在文章結尾起到照應題目、點明主旨的作用。三、寫作(50分)21.你有沒有憧憬過未來的生活?你覺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樣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著怎樣的精神面貌呢?請以《十年后的我》為題,發揮想象,寫一篇作文。要求:①自主立意,思路清晰,想象和聯想豐富;②不少于500字。答案:略。8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