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十二) 12 橋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A )A.死亡在洪水的獰(nìng)笑聲中逼進。B.山洪咆哮(xiào)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C.老漢清瘦的臉上淌(tǎng)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D.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diàn)。解析:“獰”應讀“níng”,“進”應為“近”。2.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C )A.我校師生認真討論和聆聽了校長激動人心的學業考試動員報告。B.由于該縣深居內陸,使它的經濟發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數第二名。C.辯論是一種在社會活動中經常用到的口語交際方式。D.大會期間,全國各地報紙、電視、網絡、媒體等都參與了報道。解析:A項,語序不當,應將“討論”和“聆聽”調換順序;B項,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應去掉“使”;D項,不合邏輯,應改為“全國各地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都參與了報道”。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 D )A.再見了!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感謝您!辛勤付出的老師們。B.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C.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不但將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有機結合起來,還重點考慮了詩詞文化的意境和表現形式。D.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解析:A項,嘆號應放在“同學們”和“老師們”的后面;B項,應將“你還算是個黨員嗎”后面的逗號改為問號;C項,應將引號改為書名號。4.下列對課文第1、2段環境描寫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A.對洪水肆虐、情況危急的描寫是為了烘托出老漢的鎮定、無畏。B.渲染了當時恐怖的氣氛,以及山洪來臨時的熱鬧場景。C.推動了下文平淡無奇的情節發展。D.目的是與下文人們的鎮定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大家的冷靜。解析:B項,山洪來臨時的場景并不熱鬧,而是緊張恐怖;C項,下文情節曲折而非平淡無奇;D項,山洪來臨時大家都很恐慌而非鎮定、冷靜。5.下列對老漢形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英勇無畏,不徇私情B.堅定無畏,大公無私C.自信樂觀,清廉高潔D.臨危不懼,鎮定自若解析:從文中看不出老漢自信樂觀和清廉高潔的品質,屬于無中生有。6.下列對課文寫作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課文多用簡短的語句來渲染緊張的氣氛。B.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環境、人物描寫,增強了文章表現力。C.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D.作者在一開始就揭示謎底,是為了在結尾處形成強烈的情感沖擊,讓讀者在震撼中再度體悟英雄的崇高境界。解析:作者在結尾才揭示謎底。(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一諾七十載楊輝素①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楊愛公就下了床。他拄著拐棍,顫顫巍巍出了門。②兒媳婦李秀英在身后喊住他:“爹,您安心在家歇著,我去。”楊愛公沒有聽從兒媳婦的話回去歇著。他繼續走著,就是走得慢也要走,這已成了他的習慣。③七十年,兩萬五千多天,他義務為左權將軍守墓,每天風雨無阻地從家里步行五里地走過去。打掃墓園,守護墓園,早已成為他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④左權,一個鐫刻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閃亮名字!1905年3月,左權出生于湖南醴陵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工作,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全國抗戰爆發后,左權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了日偽軍多次殘酷“掃蕩”。1942年5月25日,左權將軍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在十字嶺戰斗中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七歲。⑤七月的陽光明亮刺眼,但在左權將軍墓園里,卻是一片濃密的陰涼。楊愛公在墓碑前長久地坐著,雙眼看著墓碑。耳邊有風,卷起他的衣角,許多往事也像風一樣從記憶里撩起來,撲打著他衰老的身體。⑥1950年,楊愛公二十一歲,他復員還鄉回村,成了村委委員,他立下誓言:要義務守護蓮花山下的左權將軍墓,把將軍的愛國精神傳承下去。⑦這一諾,就是七十年。⑧那時他還年輕,每天踏著晨曦走進這墓園里。墓園面積很大,一圈掃下來,從早到晚,要用兩天時間。寬闊的地方他用大掃帚掃,窄小的邊邊角角和臺階,他用小笤帚掃。一帚一帚,比掃自家的炕還仔細。墓碑上落了樹葉,他就用手一葉一葉拾起。墓碑蒙塵,他就用干凈的抹布輕輕擦拭。墓上的石縫里長出了小草,他一根根薅掉。每次打掃完,楊愛公都要習慣性地圍著左權將軍墓前的兩棵大樹走一圈。⑨這是兩棵柏樹,是楊愛公親手栽下的。他還記得當年樹苗只有手指粗,一轉眼,就長到一個人都抱不過來了。大樹上端的枝葉相互交錯,像兩個肩并肩的士兵。他拍拍樹干,像跟兩個老戰友打招呼:“嗨,好好守著將軍啊?!憋L過,樹枝搖啊搖,仿佛聽懂了他的話。⑩楊愛公很欣慰,又轉身望向這滿山的青翠,笑容把臉上的溝壑都填滿了。 當年,墓園周圍的山坡一片荒蕪,荊棘雜草長滿亂石間。楊愛公決心把這一帶山坡上都種上樹。他和兒子刨坑,老伴和兒媳負責填土、澆水。泥土和樹苗“咕嘟咕嘟”喝著水,樹苗的根系緊緊扒進巖縫里。它們努力生長,長出綠葉,長出枝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山坡上竟也有了上萬棵樹,有柏樹、松樹、木槿樹,郁郁蔥蔥。那開不敗的一朵朵紫色木槿花,則是濃綠中一點明麗的點綴。 楊愛公愛這里勝過愛自己家。他平時待人寬和,可誰要做損傷蓮花山、損傷墓園的事,他絕不同意。曾有人趕著羊來這兒放牧,楊愛公急得大喊:“快把羊趕走,快快快。”那人故意氣他,就不走?!昂?,你不趕我趕?!彼分Z著,把羊攆下山。 很多時候,他都坐在墓碑前回憶過去,看看現在,把村里的事情都跟左權將軍說說。 “左權將軍,咱村從20世紀80年代就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大家推舉我當會長。年輕人結婚、小孩過滿月、村里人去世,都是我來主持。有了章法,就沒人攀比了,十里八鄉都羨慕咱們村呢。這叫什么?對,叫文明鄉風?!?br/> “左權將軍,咱村后的山背渠改造完成了,過去澆不上水,良田變成了荒地,現在都能澆上水了,莊稼長勢好著呢?!?br/> “左權將軍,咱村里修了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都成老皇歷嘍。村里還給裝上了路燈,燈光把村里照得那個亮堂啊。村里還建了高標準的學校,娃娃們都開心得不得了。” “左權將軍,黨和政府搞脫貧攻堅,咱們村家家戶戶都脫貧啦?,F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大家臉上都樂開了花。” ………… 在楊愛公動情的講述中,時代的列車正轟隆隆飛速奔跑,跑向富裕,跑向美好,跑向幸福光明的未來。 楊愛公相信,泉下的將軍一定會聽到,也一定很高興。(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7.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補充楊愛公信守諾言守護墓地的相關事件。每天步行五里地去左權將軍的墓園——① 打掃墓園,守護墓園 ,把墓園一帶的山坡都種上樹——② 在墓碑前回憶過去,看看現在,向左權將軍訴說村中的變化解析:本題考查對故事情節的概括。依據題干提示劃分情節,抓住主要事件進行概括即可。8.結合全文,簡要分析第③段“打掃墓園,守護墓園,早已成為他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的原因。答案:①左權將軍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了生命和鮮血,值得長久的敬仰;②時刻牢記和傳承左權將軍舍生取義的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③提醒世人銘記先輩們血和汗的付出,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④以家鄉和祖國的巨變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9.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章中第 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答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時代的發展比作飛速奔跑的列車,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時代發展的迅速;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極富氣勢,充分地傳達出新時代人們生活的富裕、美好和幸福,表達出內心的喜悅,以及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賞析?;卮饡r從修辭手法角度入手,結合人物情感分析解答即可。10.文章以《一諾七十載》為題有什么妙處?答案:①題目是文章的敘述線索,揭示了事件的主要內容。②點明了寫作對象,揭示了文章主旨,表達了對楊愛公信守諾言、傳承愛國精神的品質的贊美之情。③言簡意賅,制造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二)綜合性學習。11.橋是一條放大的板凳,這是科學家形象的比喻;路斷了還有橋,這是文學家表述的哲理。橋是歷史的見證,橋是心靈的紐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橋的世界,去欣賞多姿多彩的橋之美,去領略意蘊豐富的橋文化。(1)從同學們搜集的資料中,你會發現我國的橋梁命名方式十分有趣,如根據所在地命名 ③ ,根據形狀命名 ④ ,根據習俗命名 ① ,根據抒情方式命名 ② 。請你從下列選項中給橫線處選填合適的橋名。(只填序號)①放生橋 ②銷魂橋 ③趙州橋 ④鑰匙橋(2)①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個與橋有關的故事。答案:(示例)張飛喝斷當陽橋 牛郎織女相會鵲橋 紅軍飛奪瀘定橋(任選其一即可)②請寫出一句有關橋的俗語或詩句。答案:(示例)船到橋頭自然直?!‰p橋好走,獨木難行。 大渡橋橫鐵索寒。(任選其一即可)(3)請仿照示例,架設兩座無形的“橋”。示例:知識是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的“橋”。答案:(示例)語言是溝通心靈的“橋”?!【W絡是連接世界各地的“橋”?!?br/>學校是引領我們從無知走向睿智的“橋”。(任選其二即可)5/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