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成果展示 (時間:120分鐘 分值:120分)一、積累與運用(30分)1.下列詞語書寫和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A.逶迤(yí) 崎嶇(qū)晉察冀(jì) 激動人心(jī)B.磅礴(bó) 屹立(qī)熱辣辣(là) 熱血沸滕(ténɡ)C.山坳(ào) 莊嚴(yán)閱兵式(shì) 居高臨下(líng)D.潛伏(qiǎn) 呻吟(yín)手流彈(liú) 昂首挺胸(ánɡ)解析:B項,“屹”應讀“yì”,“滕”應為“騰”;C項,“臨”應讀“lín”;D項,“潛”應讀“qián”,“流”應為“榴”。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3分)( A )A.黃山風景區的飛來石,遠看和下面的巖石只有少許接觸點,有紋絲不動的感覺,卻穩如泰山,令人稱奇。B.每次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自四面八方的代表都匯集在人民大會堂。C.在戰斗的緊要關頭,團長斬釘截鐵地下達了沖鋒的命令。D.雷鋒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解析:“紋絲不動”指一點兒也不動。與語境不符,可改為“搖搖欲墜”。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B )A.杭州亞運會掀起了體育題材影視劇創作的熱潮。B.通過學習航天英雄的光輝事跡,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C.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D.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解析:成分殘缺,缺主語,應去掉“通過”或“使”。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A.我扭頭一看,哎呀!火燒到了邱少云身上!B.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C.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達三十萬人。D.“怎么啦?你。”我看到他在嘔吐就吃驚地問。解析:B項,刪去句中的雙引號;C項,“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后面的逗號應改為頓號;D項,引號內是一個倒裝的問句,問號應放在全句的末尾,故將問號改為逗號,引號內的句號改為問號。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C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兒童閱讀作為一種早期的精神體驗、心靈體驗,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培養閱讀的興趣、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 。因此,我們更需要重視閱讀對于少年兒童成長成才的價值。 。只有讓孩子們愛讀書、讀好書,才能讓他們在童年時期就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兒童閱讀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①重視兒童閱讀,要讓孩子們有好書可讀②可以滋養心靈、塑造審美、增加知識儲備③少年兒童時期是一生之中精神成長的關鍵時期④還能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形成對于人生、對于未來的基本態度和價值觀念A.②④①③ 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 D.①④③②解析:第一空,根據“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兒童閱讀作為一種早期的精神體驗、心靈體驗”這兩句話可知,這是講述少年兒童的重要地位以及兒童閱讀的重要性的句子,所以應該選第③句;第二空,根據“兒童閱讀作為一種早期的精神體驗、心靈體驗,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可知,后面應該進一步講述閱讀的好處,“還能”與前文構成遞進關系,所以應該選第④句;第三空,根據“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培養閱讀的興趣、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產生怎樣的效果可知,應該選第②句;第四空,根據“只有讓孩子們愛讀書、讀好書,才能讓他們在童年時期就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兒童閱讀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可知,這里是在強調應該讓孩子們愛讀書、讀好書,與第①句中的“要讓孩子們有好書可讀”聯系緊密,所以應該選第①句。6.下列有關文學和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 B )A.《我的戰友邱少云》選自《志愿軍一日》,作者李元興,李元興和邱少云都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B.《狼牙山五壯士》原題為《棋盤陀上五壯士》,作者是王愿堅,記者。C.場面描寫,就是對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內許多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描寫。本單元有的課文描寫了大場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戰斗、開國大典的盛大場面。D.《七律·長征》是一首詩,“七律”是體裁,“長征”是題目。解析:《狼牙山五壯士》的作者是沈重。7.默寫。(5分)(1)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2)祖宗疆土,當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與人 。(李綱)(3)位卑未敢 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4)《七律·長征》中運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表現紅軍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的詩句是: 五嶺逶迤騰細浪 , 烏蒙磅礴走泥丸 。8.個人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關心祖國的命運,贊美祖國的山河,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歷史文化……這些都是愛國情懷的表現。下面讓我們一起加入以“愛國”為主題的活動中來。(7分)(1)你知道哪些愛國故事?請寫出來與同學們分享。(2分)答案:(示例)屈原投汨羅江、岳飛精忠報國、林則徐虎門銷煙等。(2)課外搜集有關愛國主題的名言警句,在班會上展示。(至少兩句)(2分)答案:(示例)①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3)為營造愛國氣氛,請你為此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3分)答案:(示例)立壯志,愿憑雙肩擔道義;樹雄心,誓把青春獻祖國。二、閱讀理解(40分)(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3分)七律 長征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9.下列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A.首聯總領全詩,直接表現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B.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它是承接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C.頷聯想象超絕,用語新奇,境界廣闊,氣象萬千。D.本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句,每句七字,首聯和尾聯必須對仗。解析:一般說來,七律的頷聯和頸聯應該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二)(2024·淄博淄川區期中改編)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9分)將軍的母親程步濤①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年頭,將軍率領隊伍穿行在太行山中的一片密林中。忽然,林隙間閃過一個身影。②對將軍來說,這是個再熟悉不過的身影了,多少次想她、念她,在夢中見她,甚至在馬背上打個盹兒的工夫,都會走到她的身邊。③只一眨眼的工夫,那熟悉的身影已經走上另一條山路。④將軍略微交代了一下,帶著幾個人撥馬趕了過去。馬蹄得得,林濤颯颯,很快,便到了那人的近前。那人放下挎著的籃子,轉過身來,搖了搖頭,她的頭發已經花白了,猶如冬天里太行山上的積雪。⑤將軍跳下馬背緊走幾步,急急地喊了聲:“娘!”⑥那人是將軍的母親。⑦母親居住的阜平縣城被敵人的飛機炸成了一片廢墟。開始,母親在廢墟上搭了個棚子,用幾塊磚壘了個灶,指望著以后再把房子建起來。但是,緊接著敵人便占領了縣城,母親就和鄉親們一起踏上了逃難的路。后來,人走散了,母親開始獨自在大山里流浪……在太行山中段,每一條山路幾乎都留有母親的足跡。⑧遇到也在流浪的鄉親一起說話,一起歇腳,母親從來不說自己的兒子是位抗日將領,只是夜宿在殘破的寒窯或冰冷的山洞里時,才湊著一把火,想象兒子的模樣……動蕩歲月,國恨家仇,苦日子苦捱,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就這樣,母親在大山里已經流浪了好幾個春秋。⑨八路軍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在太行山扎下了根。消息風一樣傳遍了山山嶺嶺,這消息真叫人解氣啊!最高興的要數母親了,因為她的兒子帶著隊伍就在這一帶與敵人周旋。只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去找兒子,但她希望能在哪一天碰見兒子。今天,真的就這么碰上了,但她又閃開了,她擔心兒子知道自己在乞討流浪會難過,會分心——分打敵人的心。⑩面對母親,將軍什么話也沒說,只是輕輕地將母親那被山風吹亂的鬢發理好。母親在大山里流浪他不是不知道,他也不是沒有想過請地方組織幫忙,給母親找個固定住處。又一想,兵荒馬亂,在外流浪乞討的,難道就你一個人的母親嗎?敵人不滅,百姓難安,剛萌生的念頭又打消了。 臨別,將軍將自己的干糧袋留給了母親。 將軍繼續揮師鏖戰,母親繼續在山里流浪,直到抗戰勝利。 將軍姓李,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被授予上將軍銜。 我是在將軍家中的客廳里聽將軍說及這件往事的,那年是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全世界都在紀念75年前人類正義的勝利,太行山密林中的那段往事一下子涌上心來。 將軍征戰,母親流浪,這是在那場民族戰爭中,一位將軍和他的母親所作出的犧牲。對這樣的犧牲,現在的不少人可能難以置信,然而,這是事實。國歌里唱的“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張揚的不就是這種與民族共患苦難的偉大精神嗎? 這種偉大精神,過去需要,現在更為需要。 將軍于33年前辭世,母親辭世還要早。戰爭歲月曾和將軍搭檔多年,后來任我軍總參謀長的楊得志上將,在那位母親的靈前寫下了四個大字——革命母親。(有改動)10.將軍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詞語補全下表。(6分)時間 情感變化未見母親時 (1) 想念(或思念)見到母親后 (2) 急切、激動與母親分別時 (3) 心疼、不舍1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文中將軍和母親兩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4分)答案:①將軍是一個孝順、有革命情懷和奉獻精神的人。將軍見到流浪的母親時激動的神情,以及為母親梳理鬢角和把自己的干糧袋留給母親的細節體現了將軍的孝順,但他依舊投身于抗戰中,為祖國的抗戰事業作貢獻。②母親是一個低調、堅強、細心、深明大義的人。母親從來不在鄉親們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子,為了讓兒子專心投入抗戰事業,母親默默忍受流浪之苦,在背后支持著兒子。解析: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將軍:根據文章第⑤段、第⑩段和第 段可知,將軍見到流浪的母親時激動的神情,以及為母親梳理鬢角和把自己的干糧袋留給母親的細節體現了將軍的孝順;根據文章第 段可知,面對流浪的母親,即使將軍再心疼,但他依舊投身于抗戰事業中,為祖國作貢獻。母親:根據文章第⑦段、第⑧段可知,母親流離失所,經歷流浪的生活,可見母親是一個堅強的人;根據文章第⑧段可知,母親是個低調的人,從來不在鄉親們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子;根據文章第⑨段可知,為了讓兒子專心投入革命事業,母親默默忍受流浪之苦,在背后支持著兒子,可見母親是一個細心且深明大義的人。12.結合全文,說說你對第 段畫線句子的理解。(4分)答案:“這種偉大精神”是指與民族共患苦難的精神。在過去的抗日戰爭年代,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弘揚這種精神,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重點語句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文章第 段可知,“這種偉大精神”是指與民族共患苦難的精神;根據文章第 段、第 段可知,“過去需要”是指在那個戰爭年代,正需要這種與民族共患苦難的精神,來實現祖國革命事業的成功;“現在更為需要”是指當下的和平年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這種偉大的精神,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13.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革命母親”一詞有何深刻內涵?請簡要分析。(5分)答案:“革命母親”既指文中將軍的母親,也指所有為祖國革命事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母親,同時蘊含了對在抗日戰爭年代與民族共患苦難的一代人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文章第⑥段可知,“革命母親”指文中將軍的母親。根據文章第⑨段可知,母親為了讓兒子能夠專心打仗,即使在外流浪也沒有去找兒子,可見母親的偉大和犧牲;根據文章第⑩段可知,許許多多的母親為祖國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所以“革命母親”也指所有為祖國革命事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母親;根據文章第 段可知,“革命母親”蘊含了對在抗日戰爭年代與民族共患苦難的一代人的贊美和敬佩之情。(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8分)三人行王愿堅①“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樹跟前再休息!”指導員王吉文望著前面四五百米處一棵光禿禿的小樹,又暗暗地下了一次決心。幾天來,他一直用這個辦法來給自己打氣。但這個辦法卻漸漸失去了效用,還沒有走到既定距離的一半他就有些堅持不住了。頭開始有些發暈,腿也軟綿綿的,他艱難地一步一挨地向前走著。②通訊員小周伏在指導員的身上,覺得身體晃動得厲害。憑經驗,他看出指導員又撐不住了。“指導員,快休息一下吧!”“不!”王吉文故意把聲音提得很高。他知道有第一次休息,就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為了不讓小周那雙潰爛了的腳落到泥水里,他把小周的屁股用力往上托了托。③好不容易走到那棵樹底下,兩人竟發現樹底下還躺著一個同志。王吉文先撿塊干點兒的地方把小周放下來,然后湊到那位同志面前:“怎么,也掉隊了?”“不……不行啦!”那同志揭開蓋在身上的那塊油布,指著小腿肚上一處被水浸壞了的傷口,有氣無力地說。④“別泄氣,同志,我們想辦法走!”王吉文安慰他說。“不,自己的傷自己明白……”那同志指指身旁那支步槍說:“同志,請你把這支槍替我上繳吧。我是十三團二連的,我叫黃元慶……”他喘了口氣,從挎包里掏出了一副綁腿扔給小周,深情地說:“給你,小同志,你好好地活著出去,繼續革命!”⑤王吉文心中清楚,有的戰士在戰斗中視死如歸,但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面前,容易莽撞地選擇一種最簡單的對待自己的辦法……想到這里,他果斷地蹲下來說:“黃元慶同志,我以指導員的身份命令你,走!”他背起黃元慶,對小周說:“你在這里等著,我一會兒回來接你!”說完便大步向前走去。⑥當他到了一個新的目標,覺得體力有些不支的時候,就把黃元慶放下來,然后走一段回頭路,再背上小周繼續趕上去。一趟,兩趟,三趟……目標一個個留在身后。⑦王吉文實在覺得驚奇:哪里來的力量又走了這么遠?可是他也發現,自己是越發不能堅持了,特別是這一次,似乎黃元慶的體重忽然增加了許多,眼前的景物漸漸變成了兩個,身子晃蕩得厲害。“已經走了幾個來回了?十七次,還是十八次?”就在這時,他覺得眼前一陣黑,慢慢地暈倒了……⑧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躺在油布上,身子卻在緩緩地移動。油布旁邊的水草里,兩條糊滿泥巴的腿在往前移動,一條小腿上正流著血水。黃元慶和小周并排匍匐在草地上,每人肩上掛著半截綁腿,拉住了油布的兩個角,正在吃力地拖著往前爬。⑨他們倆一邊爬,一邊說著話:“一個人該有多大的勁啊!他負了傷,還背我們走了那么遠。”這是黃元慶的聲音。“人就是有那么股子勁,有時自己也捉摸不透。你剛才還說,自己的傷自己明白,可是……”⑩天無邊無垠的,好像為了襯托那令人目眩的藍色,幾朵絨毛似的白云輕輕地掠過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長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隊伍,輕輕地向南飛去。它們靠得那么緊,排得那么整齊。(有改動)14.按照內容提示,在下面橫線上補全“三人行”的主要情節。(4分)指導員背著雙腳潰爛的小周艱難前行→(1) 發現腿部受傷,失去生存勇氣的黃元慶 →(2) 指導員輪番背兩位傷病員前進 →小周和黃元慶把指導員放在油布上拖著往前爬行15.文章第⑨段中說“人就是有那么股子勁,有時自己也捉摸不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那么股子勁”的具體含義。(4分)答案:人只要樹立了目標,并且具備堅定的信念,就能夠突破極限,超越自我,走出絕境。解析:本題考查對詞語含義的理解。根據第⑥段中“一趟,兩趟,三趟……目標一個個留在身后”,第⑦段中“已經走了幾個來回了?十七次,還是十八次”等語句分析,“那么股子勁”具體指人只要有堅定的目標和信念,就能夠突破極限,超越自我,走出絕境。16.請簡要分析文章第⑩段環境描寫的作用。(4分)答案:南飛的大雁靠得緊,排得整齊,象征著戰士們團結一心、齊頭并進,寄寓著革命戰友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不怕困難、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團結精神和意志。解析: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一長串大雁”象征著三位戰士,“靠得那么緊,排得那么整齊”象征著戰士們團結一心、齊頭并進,寄寓著革命戰友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不怕困難、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團結精神和意志。17.指導員王吉文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不畏艱難、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在自己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輪番背著兩位戰友艱難地前行,直到自己倒下。②熱情、細心,富有團結、擔當精神。他不僅鼓勵戰友小周,更洞察到戰友黃元慶喪失生存信心的心理,鼓勵戰友勇敢地活下去,果斷地作出輪番背兩位戰友前進的決定。三、寫作(50分)18.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你的學校或班級一定舉行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元旦晚會……這些活動也肯定給你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運動員的颯爽英姿、啦啦隊的加油喝彩、表演者的一顰一笑……請你回憶參加過的一次活動,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能夠相對完整地記述活動過程并具體描述活動中的某一場景;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答案:略。9/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