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三) 3 詩詞三首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1)移舟泊煙渚(zhǔ),日mù(暮)客愁新。(2)黑云翻墨未遮(zhē)山,白雨tiào(跳)珠亂入船。(3)明月別枝驚鵲(què),清風半夜鳴chán(蟬)。(4)路轉xī(溪)橋忽見( xiàn )。2.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B )A.移舟泊煙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B.野曠天低樹(曠達)C.黑云翻墨未遮山(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樣)D.舊時茅店社林邊(社廟、土地廟)解析:“曠”應解釋為“空曠”。3.下列對詩詞句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D )A.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翻譯:空曠的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看起來比樹還低,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B.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翻譯: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望湖樓下的湖水猶如藍天。C.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翻譯: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D.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翻譯:天邊幾顆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瓢潑大雨。解析:句中的“兩三點雨”應翻譯為“淅淅瀝瀝的小雨”。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D )A.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B.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C.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D.“文房四寶”指“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擺件。解析:“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文具。5.下列文學常識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D )A.《草原》——老舍——人民藝術家——《駱駝祥子》B.《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孟襄陽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蘇軾——北宋——豪放派D.《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南宋——婉約派解析: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6.默寫。(1)《宿建德江》這首詩中,表達詩人旅途中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句是: 移舟泊煙渚 , 日暮客愁新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中色彩對比鮮明的句子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亂入船 。體現天氣由驟雨到晴朗轉變之快的詩句是: 卷地風來忽吹散 , 望湖樓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中,描繪鄉村夏夜恬靜之美的對偶句是: 明月別枝驚鵲 , 清風半夜鳴蟬 。(4)《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里描寫月亮的詩句分別是“ 江清月近人 ”和“ 明月別枝驚鵲 ”,前者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后者表達了詞人的喜悅之情。(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A.“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小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霧氣彌漫的小塊陸地上,茫茫暮色給詩人增添了幾分憂愁。B.本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朗朗明月雖驅散不了團團新愁,但也能給人帶來一些慰藉。C.本詩中的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詩的最后兩句寫詩人身在他鄉,本來就有愁緒,現在觸景生情,看到孤船、江中陸地,四周空曠,只有江中的月亮與自己為伴,因此又增添了新愁。這兩句是直接抒情。解析: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景抒情”。(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蘇 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A.這首詩描寫了秋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B.第一句主要描寫了黑云翻滾、山雨欲來的場景。C.第二句描寫了大雨傾盆而至的景象。D.后兩句描寫了雨過天晴,依舊是一片平靜的西湖美景。解析:不是“秋日西湖”,而是“夏日西湖”。(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9.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 )A.詞人描繪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圖,充滿了清幽恬靜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B.這首詞運用側面烘托、動靜相映的手法,寫得生動活潑,給人以美的享受。C.上闋中的驚鵲、鳴蟬、蛙聲以動寫靜,突出了月夜鄉村的溫馨;下闋中能表現恬靜氣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D.整首詞運用白描手法,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生活的情感。解析:不是“仲秋月夜圖”,而是“盛夏月夜圖”。10.下列對本詞語言風格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D )A.恬靜自然 B.情景交融C.清新優美 D.豪邁雄渾解析:這首詞選材極其平凡,語言平平淡淡,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豪邁雄渾”與這首詞的語言風格不符。(四)詩歌鑒賞。11.(2023·煙臺萊州市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①關②。【注】①去卻:去掉。②關:這里指關閉柴門的栓卡、鉤環之類。(1)詩人運用白描的手法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臨水的村莊、 疏落的籬笆 、漂蕩的小船、 輕柔的春風 、流動的溪水、奔走的兒童、虛掩的柴門……和諧而富有詩意。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意。仔細閱讀本詩中的每一句話,根據題目中的提示,一一梳理內容,采用例句的表達形式,概括出詩句所寫的畫面即可。“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的意思是“籬笆外面不知是誰家沒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漲小船被吹進了釣魚灣”。據此可得:疏落的籬笆、輕柔的春風。(2)第三、四句中的“疑”“急”二字,描繪出一個怎樣的農村兒童形象?答案:描繪出一個熱情純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形象。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仔細閱讀三、四兩句,想象其中所描寫的場景,根據此情景分析字詞在表現兒童心理特點、塑造兒童形象上的作用,并加以評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船不系,隨流漂蕩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詩人并沒有太多地在意。然而,正在室前屋后玩耍的一位小童注意到了。他看到漂進來的船兒,以為是客人來了,趕快跑回家,急急忙忙打開柴扉,迎接客人。“疑”“急”二字,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兒童好奇、興奮、急切的心理,描繪出一個熱情純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形象。4/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