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十八) 18 毛主席在花山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2題。茶泡好了,警衛員 ① 著一桶清香的茶水來到碾盤旁,用粗瓷碗盛好,一一涼在石板上,請碾米的鄉親們喝。開始大家還不好意思,經他一動員就喝了起來。茶水對這里的人來說確實新鮮。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叔端著一碗茶水, ② 到警衛員跟前:“我說同志,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頂什么用?”警衛員樂呵呵地說:“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會兒就喝出味道來了。”1.依次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C )A.pào liánɡ B.pāo liánɡC.pào liànɡ D.pāo liànɡ2.結合語境,在文段中橫線處分別填入漢字,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D )A.①伶 ②湊 B.①伶 ②揍C.①拎 ②揍 D.①拎 ②湊3.下面這句話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答案:(示例一)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示例二)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的不懈追求。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符合規范的一項是( A )A.“注意,和群眾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B.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C.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D.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蛋白質維持健康,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肉類、大豆、雞蛋……等。解析:B項,應將“山啊”“水啊”“樹啊”后面的頓號改為逗號;C項,“在哪兒呢”是疑問句,應將第二個句號改為問號;D項,省略號不能和“等”連用,應刪去省略號或“等。”。5.從下列句子中你能體會到毛主席怎樣的情懷?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句子后面的括號里。①毛主席又叫住他,說:“任務完成得不錯。還有一件事等著你辦。把這筒茶葉交給炊事員,讓他每天這個時候泡一桶茶水,你負責送給碾米的鄉親們。” ( B )②毛主席皺了皺眉,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影響群眾的生活。”( A )③毛主席舀了兩碗茶水送到她們母女手里,說:“你們倆歇會兒吧!”然后對警衛員說:“來,咱倆試試。”( C )A.表現出毛主席熱愛人民群眾,關心群眾生活。B.表現出毛主席對群眾的體貼、愛護。C.表現出毛主席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解析:本題考查主人公的性格特點,要根據語境來選擇合適的答案。第①句中我們了解到毛主席將自己的茶葉分享給群眾,表現了他對群眾的體貼、愛護。第②句中我們可提煉出“影響群眾生活”,表現了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第③句中重點內容是讓那對母女歇息,毛主席和警衛員來推碾子,表現了毛主席和群眾能打成一片的作風。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延安的顏色曹 峰①小時候,延安是紅色的。②延安是紅色的革命圣地,陜北,插滿了紅軍長征勝利的旗幟。在風雨如磐的黑暗時刻,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巍巍寶塔山,是指引民族巨輪航行的明燈。清清延河水,洗滌人們困惑的心靈。楊家嶺的燈光,是追求光明者的啟明星。大生產的南泥灣,譜寫中華兒女戰天斗地的壯志豪情。③在延安的窯洞里,毛主席奮筆疾書,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用思想的真理指引中國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鼓舞著全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勇氣。④4萬多名知識分子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到延安去”,成為進步青年的共同心聲。愛國華僑陳嘉庚來到延安,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先后有100多位外國記者來到延安,看到“紅星照耀中國”。⑤“東方紅,太陽升。”解放區藍色的天空下,信天游繞著紅旗飛,延安是最鮮亮的中國紅。⑥我第一次到延安,覺得延安是黃色的。⑦2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讓我魂牽夢縈的延安。那是一個冬天,西安到延安還沒有動車,高速公路正在修。早上開車從西安出發,中午到達黃陵縣,拜謁了黃帝陵。在黃帝陵冢前,我頭腦中突然冒出個奇怪的問號:黃帝為什么以黃色命名,叫“黃”帝呢?為什么不叫“紅”帝或者“白”帝呢?下午,從黃帝陵繼續往北走,跟隨載重卡車揚起的黃土,晚上才到延安。路兩邊光禿禿的,滿眼都是黃土,不見一點兒綠色。同行的人說,我們的祖先喝的是黃河水,生活在黃土高原,吃的是黃燦燦的小米,皮膚也是黃顏色的。黃色是中國的底色,是民族的底色,是歷史的底色。⑧到了延安,看了景仰已久的寶塔山,遇到一條窄窄的河流,他們說,這就是延河。20世紀末,延安沙塵暴頻發,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77.8%,年降雨量僅有350毫米。曾經,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考察延安后斷言:這里不具備人類生存居住的基本條件。⑨今年5月中旬我又一次來到了延安,走出南泥灣機場,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蒼翠,漫山遍野都是綠色,我驚呆了:延安,怎么是綠色的?!同行的湖北同志驚嘆道:“這哪里是陜北,簡直就是湖北啊!”⑩當地同志說,從20世紀末實行退耕還林政策以來,老百姓不上山砍柴、放牧,生態就變好了。20多年來,延安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 077.5萬畝,造林2 134.5萬畝。大地披綠,山河換裝,陜西的綠色國土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2020年,延安市寶塔區的降雨量達到720毫米。不光山變綠了,黃河水也變清了,附近的黃河壺口瀑布,今年出現了清水瀑布。黃河水變清,這是古人所說的“圣人出”嗎? 延安的綠色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拍攝電影《周恩來回延安》時,由于在延安找不到裸露的大片黃土地,周圍都是綠油油的,有的觀眾說“不真實”。還有,安塞腰鼓再也拍不出黃土飛揚的場面了。 延安農民告別了傳統的耕種模式,改種蘋果、紅棗、花椒、核桃等經濟作物,蘋果面積達到了400萬畝,產量370多萬噸,綜合效益200多億元。2018年5月7日,延安向世界宣布告別絕對貧困,打贏了生態治理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在我心中,延安是紅色的,那是在宣傳畫上,在故事書中,在《東方紅》的歌聲里。在我的記憶中,延安曾經是黃色的,在黃土高原歷史的風沙里。現在,延安是綠色的,更是五彩的,就像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扎根在肥沃深厚的黃土地上,長出綠枝葉,掛滿了紅紅的蘋果。(選自《光明日報》,有改動)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第③④段具體寫延安在當時是紅軍的根據地,是全國進步青年心中向往的地方。B.第⑦⑧段寫“我”20多年前去延安的印象:黃土滿天,沒有綠色,自然環境惡劣。C.第⑨段中寫同行人的驚嘆“這哪里是陜北,簡直就是湖北啊!”側面表現了延安的變化很大。D.從全文看,延安的顏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變化的,現在的延安是綠色的,沒有紅色和黃色的影子了。解析:根據文章最后一段可知,D項中“沒有紅色和黃色的影子了”表述不正確。7.延安主要有哪幾種顏色?請結合文章內容回答。答案:延安是紅色的,因為它是革命圣地;延安曾經是黃色的,因為風沙大,有大片裸露的黃土地;現在的延安是綠色的,因為林地面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得以改善。8.聯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賞析句子。(1)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巍巍寶塔山,是指引民族巨輪航行的明燈。(賞析句子)答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寶塔山比作明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延安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延安的贊頌之情。(2)延安的綠色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賞析加點詞語)答案:“煩惱”是“煩悶苦惱”的意思,在句中是反語,語氣詼諧,表達了作者對延安生態環境變好的欣喜和贊頌之情。9.延安的變化很大,人民也越來越幸福,這主要表現在哪里?(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答案:2018年5月7日,延安向世界宣布告別絕對貧困,打贏了生態治理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二)綜合性學習。10.近年來,紅色文化研學活動興起,很多學校都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傳承紅色文化。光明中學六年級(1)班擬定于6月5日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開展紅色文化研學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為號召同學們積極參與本次紅色文化研學活動,請你幫忙擬寫一則切合活動主題的宣傳標語。(20字以內)答案:(示例一)傳承紅色文化,賡續優良傳統。(示例二)偉人舊居憶初心,筑牢信仰踐使命。(2)班上的小軒同學聽說要去參加紅色文化研學活動,心里有些不樂意。以下是他與班長的對話,請你將對話內容補充完整。(不少于100字)小軒:馬上就要考試了,我覺得好好讀書,提高成績才是正事,我不想浪費時間去參加紅色文化研學活動。班長: (示例)小軒,好好讀書,提高成績固然重要,可是我們去參加紅色文化研學活動,不僅可以學到書本之外的知識,還能放松緊張的心情,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這并不是浪費時間的活動,反而很有意義。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了解革命前輩當時的艱辛,會讓我們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你覺得呢?5/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