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六) 6 我 看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月光似水,輝映在平靜的水面上。獨坐船頭賞月,沉醉在水波映月的唯美之中。月色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猶如灑下點點碎銀。岸邊的竹林,竹影搖 ① ,讓人倍感溫馨飄 ② 。難怪中國人自古鐘情這輪明月,秦風漢韻,唐詩宋詞,都融在如水的月華中。(1)依次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B)A.似水(shì) 沉醉(chén)B.似水(sì) 沉醉(chén)C.似水(shì) 沉醉(chèn)D.似水(sì) 沉醉(chèn)(2)在文段橫線處填入漢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C)A.①燁 ②逸 B.①曳 ②意C.①曳 ②逸 D.①燁 ②意(3)文段中畫線詞語“鐘情”的“鐘”,與下面四個詞語中的“鐘”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A.聲如洪鐘 B.情有獨鐘C.老態龍鐘 D.黃鐘大呂解析:“鐘情”的“鐘”與B項“情有獨鐘”的“鐘”都是“(情感等)集中”的意思,其他三項都是“響器,中空,用銅或鐵制成”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C)A.穆旦沒有帶詩稿來,開始想推辭,不過大家的熱情很高,他就一句一句地背誦起來。B.穆旦在這里繼續探索和寫作現代詩歌,并在《清華學刊》上發表。C.走近美麗的中海公園,我禁不住停下腳步駐足欣賞。D.2024年2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五號遙七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一號發射升空。解析:語義重復,“停下腳步”和“駐足”應刪去其中一個。3.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穆旦,原名查良錚,詩人、翻譯家。B.穆旦的作品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心靈思辨。C.“新月派”的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穆旦等人。D.“九葉詩派”是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等人。解析:穆旦是“九葉詩派”詩人。4.下列對《我看》一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第1、2節描繪出一幅傍晚時分風吹草低、鳥飛霞紅的美麗春景圖。B.前面兩節連用四個“我看”,不斷重復,形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旋律美。C.第3節中,詩人面對春天的夕陽美景抒發悲傷之情,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D.第5節中,詩人的生命熱情被自然的活力點燃,表達了詩人熱愛生命、憧憬自由、愿與自然同呼吸的浪漫主義情懷。解析:詩歌第3節寫詩人面對美景,不由得回憶起往事,卻感覺這些多愁善感在偉大的自然面前都不值一提,側重抒發對大自然孕育生命、滋養生命的感嘆,并不是“抒發悲傷之情”。(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滿樹槐花飄香來王 溱①槐花與我有緣,我是聞著它的清香長大的。②每年,槐樹枝露出綠芽,上了年紀的鄰居就會拿著馬扎子坐在槐樹下透氣、養神。等到槐樹枝上長滿了綠色間或有些黃白色的骨朵時,就意味著槐花盛開在即。常常是白天還只看到樹枝上露出一點點骨朵,經過一夜“發力”,第二天整棵樹便掛滿了花朵。那淡淡的黃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令人陶醉。③槐花一開,鄰居們便開始享受歡愉的時光。大院鄰居圍聚在槐樹下,大人們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邊喝著茶水吸著自卷煙,一邊對蓋滿頭頂的槐花品頭論足。有喜歡嘗鮮的,順手摘幾朵花含在嘴里。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鄰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講究的再用熱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豬肉、調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須得多放,五花肉最好,因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沒香噴噴的滋味。過去生活條件不好,鄰居們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難蒸出那種香味。我們院里有戶姓張的人家,老爸是七級工,掙錢多,老媽又比較舍得花錢,所以他們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檔次”。每當包子一出鍋,濃郁的香味就飄散出來,全院都聞得到。那肉香裹著槐花的味道,太誘惑人了,光聞味就流口水。好在他們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給鄰居們嘗鮮,一家一兩個雖不多,但情誼在,鄰居們還是很感激的,迄今說起來仍念念不忘。⑤在人們眼中,槐樹還是祥瑞的象征——“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在我的老家,當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專門在山洼處開辟了一個園子,一氣栽種了上萬棵槐樹,名曰“槐花園”。這里每年都要舉辦槐花節。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濃密高大的槐樹上,掛著讓人感到震撼卻又顯得柔情無比的花朵,地上則鋪滿了潔白如雪的花瓣,猶如一張碩大無邊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麗壯觀的園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夢境,怎能不讓人生出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有改動)材料二書院四季·春花葉 辛①滬劇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紅里泛白,白里泛紅……”喜歡滬劇的上海人幾乎都會唱,直白而又貼切。②桃紅李白油菜黃,蝶飛蜂舞魚兒歡,書院【注】的春天是色彩斑斕的。③每年三月,草長鶯飛桃花開,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來,到書院看桃花。燦爛的桃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樹,形成一個迷離的粉紅色世界,一張張笑臉沉浸其中。④家家戶戶的小花園、小果園里,白玉蘭、粉玉蘭謝了櫻花開,櫻花謝了杜鵑開,杜鵑謝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熱熱鬧鬧地次第開放。小河邊、道路旁、防風帶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處,都是姹紫嫣紅的花朵,處處惹人的眼。各種花兒開得太茂盛了,以致人們分辨不清,空氣里彌漫著的好聞的味道,究竟是哪種花兒的馨香。⑤帶著海腥味的風吹來,暖洋洋的,有一股獨特的清新氣息。海鷗的鳴叫聲透著喜氣;跳跳魚在淺海灘歡呼雀躍,迎接著書院的春天;蟶子張開嘴巴,在春水中吐著泡泡;螃蟹在海灘上爬來爬去,也出來感受春日的陽光。海灘邊,一片綠色的蘆葦一天一個樣地使勁拔節,日漸茂盛起來,很多書院人來采摘鮮嫩的粽葉回家包粽子。灘涂上也熱鬧起來,撿蟶子、抓跳跳魚、刨小螃蟹的孩子們叫成一團。⑥春天,置身于書院,在路邊,在海邊,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暢、歡快。⑦而今,書院已經歸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這是特區里的特區啊!一條經過書院連接上海中心城區和臨港新片區的快捷大道正在修建。隨著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上海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春天。(有改動)【注】書院:地名。5.材料一第②段調動多種感官描寫槐樹花開的景象,請結合原文對此描寫方法進行簡要分析。答案:(示例)“槐樹枝上長滿了綠色間或有些黃白色的骨朵”是從視覺角度描寫槐花;“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是從嗅覺角度描寫槐花。調動多種感官,讓人全方位感受到了槐花的美。解析:本題考查對寫作手法的分析。從材料一第②段中“槐樹枝上長滿了綠色間或有些黃白色的骨朵”“那淡淡的黃白色花瓣”可以看出,是從視覺角度描寫槐花;“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是從嗅覺角度描寫槐花;從多種感官來寫,讓人全方位地感受到了槐花的美。6.材料二第⑤段畫線句主要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有何作用?答案:運用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鋪排出海鷗、跳跳魚、蟶子和螃蟹在海灘曬太陽的熱鬧氣氛,“透著喜氣”“歡呼雀躍”等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它們迎接春天的喜悅、歡快之情。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語句。句中分別寫了“海鷗”“跳跳魚”“蟶子”“螃蟹”的不同行為,構成排比,語氣強烈,表現了動物們在海灘曬太陽的熱鬧氣氛;“透著喜氣”“歡呼雀躍”等詞本是用來形容人的,現在用來形容這些動物,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來臨時,動物們的喜悅、歡快之情。7.兩篇散文都以“花”入題,試比較其寫作意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答案:相同點:都通過寫花,表現了對自然之美的熱愛(或對生活的熱愛)。不同點:材料一主要通過回憶往事,表達對故鄉(童年)的懷念;材料二主要展現時代的生機,表達對現實生活的贊美,對美好未來的期盼。8.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A.材料一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一連串的動詞,細膩生動地描繪出鄰居們享受歡愉時光的情形。B.材料一以“槐花”為線索,依次展現了吃槐花、賞槐花、辦槐花節等場景,條理清晰,結構合理。C.材料二以滬劇唱詞“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紅里泛白,白里泛紅……”開頭,引出下文對春花的描寫,富含文化韻味。D.材料二通篇不見“我”字,但處處通過“我”的觀察和感受來寫,寫法新穎別致,有獨到的審美情趣。解析:結合材料一第③段中“槐花一開,鄰居們便開始享受歡愉的時光”,第④段中“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和第⑤段中“這里每年都要舉辦槐花節”可以看出,文章依次展現的是“賞槐花、吃槐花、辦槐花節”等場景,而不是“吃槐花、賞槐花、辦槐花節”。(二)詩歌鑒賞。9.(2023·潛江中考)學校舉辦“清明詩會”,你班打算誦讀這首詞。蝶戀花·清明晏 殊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①。誰把鈿箏②移玉柱③ 穿簾海燕④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注】①黃金縷:比喻新長嫩葉的柳條。②鈿(diàn)箏:用螺鈿裝飾的古箏。③移玉柱:彈奏箏。④海燕:燕子。(1)為了更好地呈現朗誦效果,有同學提議為本詞選擇一幅圖片,作為舞臺背景素材。右圖是否合適? 請說說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不合適。畫面中展現的是一位女性面對著一棵樹發呆的情景,而詞中展現的是楊柳依依、柳絮飄飛、鶯鳥啼叫的場景。(2)你覺得應該怎樣朗讀下闋中的畫線句子?請簡述理由。(可從重音、節奏、語氣、停連等方面任選一點來談)答案:(示例)可在“濃睡覺來”“驚殘好夢”后停頓,并將“來”“夢”兩字的聲音拉長,以體現詞人被鶯鳥的叫聲吵醒,從睡夢中醒來,還未完全清醒,想著做的是什么夢的場景。1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