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十九) 19 懷疑與學問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懷疑 不僅 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也 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1)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折扣( zhé ) 懶惰( duò )(2)根據拼音寫漢字。鍛liàn( 煉 ) shú( 塾 )師(3)在文段橫線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4)在文段處填入的標點符號恰當的一項是(B)A., 、 —— , B.、 、 —— ;C.、 、 : , D., , : ,解析:第一處和第二處前后均為并列短語,應用頓號;第三處是對“大學問家”的解釋,應為破折號;第四處是并列分句,應用分號。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D)A.重要的書必須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B.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謠言,也不攻自破。C.廣大網民要切實提高對網上信息辨偽去妄的能力,多一些理性分析,少一些盲目轉發。D.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墨守成規的努力換來的。解析:“墨守成規”形容因循守舊,不肯改進。不符合語境,應改成“堅持不懈”或“持之以恒”。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C)A.這一番事前的思索,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B.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也應當經過一番思考。C.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 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D.看到紅如燈籠的柿子,圓如繡球的橘子,形如葫蘆的柚子,使人垂涎欲滴。解析:A項,不合邏輯,應在“隨便”前加上“不”;B項,關聯詞語使用不當,應將“也”改為“都”;D項,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應刪掉“看到”。4.下列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B)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 , , , :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①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②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③常常要抱懷疑的態度④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解析:通讀四個句子,可以發現第③句承接上文“過去學者的學說”,首先談態度,應為首句;然后第①句中的“辯論”、第④句中的“評判”、第②句中的“修正”是按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排序的。所以正確的排序為③①④②。(一)(2023·常德中考)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在庸常的社會里學會找自己陳 方①在一個“焦慮”成為時代流行語的社會里,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過度詮釋,因為這個社會里的每個群體由于安全感的欠缺往往變得過分敏感。比如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勵志標語中讀出“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顯然是因為我們過度“敏感”。既然是“勵志”,自然要找到勵志的模本。這一標語中,“富二代”只是一個參照的對象,只不過在當下情緒復雜的社會里,“富二代”總是被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罷了。②不能否認,國人總有一種“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習慣。這種習慣表現在:父母教育孩子時會批評孩子不如誰誰誰優秀;老婆數落老公時會嘮叨,說他不如誰誰誰有錢;即便別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還會在心里嘀咕,誰誰誰本來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職位怎么升得那么快?!③這是一個多少讓人焦慮的社會,這話說得并不夸張。在社會公共生活里,眾多因素令每個人不得不焦慮。如果說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慮是無可避免的話,在我們的私生活里,“必須向誰看齊”的社會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動投下焦慮的種子,自己給自己下了套?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陰影下,孩子焦慮,因為他知道自己成績沒有別人好,才藝沒有別人強;成年人焦慮,因為自己房子沒有別人多,權力沒有別人大。總而言之,我們對所謂的成功學沒有免疫力,別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進的動力。④在所謂勵志方面,我們為什么不能強調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總是習慣于去和其他群體拼呢?“貧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這么說并不是要每個社會成員都安分守己、故步自封,而是每個群體都應該適當有一些“個人主義精神”。每個人都應該有詮釋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觀察生活、認知真理的心靈。人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作用下,獨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獨立的內在精神就會被所謂的成功蠱惑,只顧著一股腦地“看”別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徹底丟掉了。⑤我從不認為“私生活”里的這些社會心理純屬“私事”,成年人習慣了在這個心理怪圈里打轉焦慮,然后,他們會把這種“比對”規則傳導給下一代,代代焦慮并不利于社會發展。當公共生活中的焦慮還未緩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煩式的焦慮,將進一步降低個人的幸福指數。做一個內心強大、獨立的人,才能免受傷害。如果僅僅是因為達不到別人的高度而焦慮,那么,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慮解除了,個體的生活也未必幸福。⑥從這個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處的社會,能為個體傳達“做最好的自己”的勵志習慣,而非“必須向誰看齊”。庸常的日子里,每個人必須學會找自己。(選自《中國青年報》,有改動)5.根據文章內容,談談國人變得焦慮的原因。答案:①“必須向誰看齊”的社會心理使得國人總是追逐和迷戀成功,總是習慣與別人去拼。②國人缺乏適當的“個人主義精神”,忽略了“做最好的自己”。③向他人看齊的“比對”規則代代相傳,焦慮也代代相傳,從而形成了一個心理怪圈。6.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1)既然是“勵志”,自然要找到勵志的模本。答案:“模本”原意指供臨摹用的底本,這里指“窮二代”通過奮斗逆襲成功的典型。(2)只不過在當下情緒復雜的社會里,“富二代”總是被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罷了。答案:“有色眼鏡”比喻妨礙得出正確看法的成見或偏見,這里指社會對“富二代”這一群體的偏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詞語的理解。注意先解釋本義,再結合句中語境進行理解分析。7.李青和趙丹是鄰居,也是同班同學。趙丹獲得繪畫比賽特等獎之后,李青馬上報了繪畫班;最近趙丹報了音樂興趣班,李青又跟著報了音樂興趣班。請運用文中觀點,對這一現象進行簡要分析。答案:(示例)這種現象是“必須向誰看齊”的社會心理習慣的反映,李青將趙丹當作了自己成功的模本和比照的對象,才會在趙丹繪畫比賽得獎后一味效仿,在她報音樂興趣班后盲目跟風。李青在與趙丹攀比的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忽略了自己的愛好和長處,誤解了學習的真正意義,迷失了自己。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首先指出事件中人物做法的本質是什么,然后進一步指出為什么這種做法是“必須向誰看齊”的做法,最后指出應該怎么做。每一個答題步驟都要結合原文的內容來進行分析。8.下列對上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D)A.在焦慮的時代里,社會中的每個群體會由于缺乏安全感而過度敏感,這直接導致了“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B.現今盛行的勵志教育總是讓我們和其他群體去拼,“貧二代”在朝著“富二代”奮斗的過程中,不得不成為“拼二代”。C.我們應保有“個人主義精神”,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場上觀察生活,并根據個人需要作出詮釋,不被所謂的成功蠱惑。D.即使公共生活中的焦慮未緩解,也不在私生活中為難自己,不因達不到別人的高度而焦慮,才能成為獨立而幸福的人。解析:A項,從第①段中“比如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勵志標語中讀出‘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顯然是因為我們過度‘敏感’”可知,文中并沒有指出導致“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的直接原因,“直接導致”與原文說法不符。B項,從第④段中“‘貧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可知,“不得不成為‘拼二代’”與原文說法不符。C項,從第④段中“每個群體都應該適當有一些‘個人主義精神’”可知,“我們應保有‘個人主義精神’”表述過于絕對。(二)綜合性學習。9.為了培養同學們的科學創新精神,班級舉辦了一次以“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為主題的班會。班會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1)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現在有兩位同學,分別表達了對圖一的理解。請你讀圖二并將你的理解寫下來。(不少于20字)圖一圖二圖一理解:同學一:如果我們能用欣賞的眼光對人對事,就會發現別人的優點,此時我們是快樂的!同學二:善于發現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會感到幸福。答案:(示例一)學習的動力來自質疑、探索和發現的共同驅動。(示例二)善于提出疑問,保持好奇心,總能發現生活帶給我們的驚喜,就會有學習的動力。(2)結合下面兩則材料,說說你的發現。材料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謝皮羅教授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他大膽地推斷這一定與地球自轉有關,并且推斷北半球澡盆放水的漩渦、臺風都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南半球的則呈順時針方向旋轉,赤道地區的不會形成漩渦。他就此發表的論文震驚科學界。材料二 大自然是人類的良師益友,大自然中許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啟發了科學家的靈感。飛機、潛水艇、雷達的發明眾所周知。現在科學家模仿蒼蠅的構造發明了微型飛行器,模仿蟑螂的構造發明了太空探測器,科學家甚至還仿造人體視網膜制作了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內,讓其恢復視力。答案:(示例)科學家們能從某個領域的發現中產生聯想,多角度思考問題,經過懷疑、推測、研究、論證之后,從而有新的發現。1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