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十六) 16 我的叔叔于勒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哲爾賽島是最理想的窮人們游玩的地方。這個小島是屬英國管的。路并不遠,乘小輪船dù過海,便到了。因此,一個法國人 航行兩個小時, 可以到一個鄰國,看看這個國家的民族, 研究一下這個不列顛國旗fù蓋著的島上的風俗習慣。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后來我們終于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1)根據拼音寫漢字。dù( 渡 )過海 fù( 覆 )蓋(2)給加點的字注音。風俗( sú ) 棧橋( zhàn )(3)文段中橫線處填入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B)A.只有 才 而且 B.只要 就 并且C.即使 就 然后 D.既然 也 接著(4)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B)A.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病句,應該改為“哲爾賽島是窮人們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B.“理想”“民族”“心事”“渴望”,這四個加點的詞語在文段中的詞性相同。C.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看,“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中的本體是“海”。D.“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的主語是“我們”。解析:在文段中,“理想”是形容詞,其他三個是名詞。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C)A.如今,汽車的用途越來越廣,人們對它的依賴也與日俱增。B.他平時刻苦訓練,不怕困難,這次比賽獲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C.音樂比賽就要開始了,其他選手都慌慌張張地準備著,只有他一個人鄭重其事的樣子。D.他狼狽不堪地摔在地上,掙扎著想站起來,腳卻不聽使喚。解析:“鄭重其事”形容對待事情非常嚴肅認真。此處用來形容鎮定的樣子,不合語境。3.下列各句的排序,恰當的一項是(B)①我們讀小說,實際上也就是隨著小說家的筆觸,神游于小說所虛構的世界之中。②小說離不開虛構和想象。③當然,想象不要太離譜,要盡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④其實,這種想象的快樂不是小說家的專利,也可以通過你自己的嘗試來獲得。⑤與小說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解析:第②句提出話題,即“虛構”和“想象”,引出下文,應為第一句;第①句是對第②句的進一步解釋,承接“虛構”,指出“讀小說”就是在“神游于小說所虛構的世界之中”,應為第二句;第⑤句與第①句銜接最緊密,只有“讀小說”才能“與小說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應為第三句;第④句以“其實”為標志體現了語意的轉折,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小說家對于小說的“想象”,引出下文讀者對于小說的“想象”,應為第四句;第③句“當然”一詞又體現了總結的意味,應為最后一句。所以正確的排序應為②①⑤④③。(一)(2024·遂寧射洪市期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桂 圓李春華①家鄉北邊是蒙山,東邊是沂河,距離臨沂有30公里。村里有條古道,老輩人說是古驛站。就憑大街兩邊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鋪,便知昔日的繁華。②太爺爺從祖上接手“惠仁堂”中醫大藥房。家譜記載,先祖常給地方官吏看病。從先祖到爺爺這輩,都思想開明,醫術精進,救治鄉鄰不計其數,“惠仁堂”的名號,在十里八鄉叫得響。③誰承想,敵寇入侵,戰火燃遍齊魯大地,接著又是內戰再起硝煙。好在家鄉有蒙山做屏障,地處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兵家不愿光顧。④每年春秋兩季,爺爺都帶著家族男丁,到十幾里以外的蒙山采藥。爺爺站在山頂,捋著花白的胡子說:“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藥材的生長寶地。這里中藥材有1 005種之多,是天然的藥材庫啊。咱要用之于民……”⑤家里的中藥房是我最愛光顧的地方,我有事沒事就去翻騰一層層的方格藥匣子,摩挲圓圓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瞇成一條縫,透著暖意。他跟我擠眉弄眼。我淘得滿頭大汗,他拿毛巾給我擦汗,又拉開中藥匣子,摸出幾顆土褐色、圓圓的干果。“拿著,桂圓好吃哪。”“桂圓?”我眨巴眨巴眼睛,遲疑一下。他點點頭,示意我嘗嘗。我三下五除二,剝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圓肉扔進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來回嚼著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藥房也有好吃的。⑥安叔嘆口氣,說:“唉!眼下,這算好吃的了。”⑦每次,安叔從山里采購藥材回來,藥房就來一隊馬車。爺爺和安叔老遠把車隊迎進大院。安叔探出頭,四下打量,“咣當”關上大門,跟著一溜小跑進了后院。⑧我顧不上那些事,藥匣子太誘人了。我瞄著藥房沒人,溜進去直奔藥匣子。拉開抽屜,抓一把桂圓,覺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進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給早就巴望著的小伙伴。我們嚼著桂圓肉,用桂圓籽砸著對方,桂圓籽撒了一地。我像個獵人,伺機瞅著藥房,抽屜里的桂圓,成了我的囊中獵物。逮著機會就裝滿衣兜,跟幾個伙伴共享桂圓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沒發現。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數量也成倍增加。蹊蹺的是,藥匣子像個魔法盒,總有滿滿的桂圓。⑨安叔跟伙計趕著馬車回來了。爺爺說,安叔去蒙山采藥材,再送到臨沂。當然,爺爺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著臉,跟爺爺小聲嘀咕。我好奇地跟過去,母親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著母親回了前院。⑩我像不安分的鯉魚,在炕上來回打挺。干脆蹬上褲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過漆黑的前院,悄悄溜進后院。伙計舉著火把,后院燈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計裝藥材,馬車上摞起了小山包。我湊到安叔跟前,他吃了一驚,刮了一下我的鼻尖,說:“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覺!” 安叔帶著幾個伙計上了馬車,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響,不一會兒,馬車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爺爺說,藥材送到臨沂一帶的敵占區。安叔他們回來時,碰上了國民黨的散兵,要征用馬車回鄉。安叔和伙計哪肯,雙方言語不和,那幫兵痞,舉起槍托對他們一陣亂砸。幸好來了武工隊,繳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計才得以脫身。安叔鼻青臉腫的,胳膊也用紗布纏著,滲出斑斑血跡。我問:“疼嗎?”安叔說:“不疼,藥材送到救急了,俺這不算啥!” 深秋,秋風抽打著樹枝,樹葉簌簌地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樣,唰啦唰啦地掃著落葉,但明顯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戀那些發黃的樹葉。 安叔要回鄉了,我跑進后院。他笑吟吟地拉著我。“安叔,你別走!”“小子,總要說再見的,沒準兒哪天咱又見面了!”他說的話,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圓的事兒,老在眼前閃。安叔說:“天不早了,回吧!明兒一早,俺就走了。”我邊回頭邊邁過門檻。 “桂圓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安叔神秘地笑了。我做個鬼臉,吐吐舌頭,笑著跑出后院。 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地政府召開隆重的表彰會,授予爺爺一面“岐黃【注】傳薪火 懸壺濟蒼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獎章。頒獎人竟是安叔。(節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3年3月3日,有改動)【注】岐黃:岐伯和黃帝,相傳為中醫之祖。后以“岐黃”為中醫醫術的代稱。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照應是小說創作的技法之一,第④段中“咱要用之于民”與第 段中“藥材送到臨沂一帶的敵占區”相照應。B.第⑤段點明安叔的“管家”身份,使結尾安叔為爺爺頒發牌匾和獎章的情節顯得突兀,但并不影響小說主題的表達。C.第⑥段中“安叔嘆口氣”和第 段中“安叔神秘地笑了”形成對比,既暗示了勝利即將到來,也讓讀者揣摩到了局勢的變化。D.第 段中“桂圓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不僅表明安叔早就知道“我”偷吃桂圓的事,也暗示了“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解析:第⑤段點明安叔的“管家”身份,說明這一切都是安叔安排的,使結尾安叔為爺爺頒發牌匾和獎章的情節順理成章,突出了主題,并不“顯得突兀”。5.請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文章題目《桂圓》的作用。答案:結構上,桂圓是文章的線索,貫串全文,使得“我”能有機會融入這個故事。內容上,用桂圓是甜的來暗示抗戰勝利后的日子也是甜的,與文章主旨相契合。6.文中的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答案:①深明大義。爺爺暗中支持抗戰活動,是愛祖國、明大義的體現。②熱愛家鄉,熱愛中醫藥事業。爺爺采藥途中在蒙山山頂上的話語,滲透著他對這片土地和中醫藥事業的熱愛。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據第 段可知,爺爺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暗中支持抗戰活動,可以看出爺爺深明大義。根據第②段中“從先祖到爺爺這輩,都思想開明,醫術精進,救治鄉鄰不計其數”、第④段中“爺爺站在山頂,捋著花白的胡子說:‘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藥材的生長寶地。這里中藥材有1 005種之多,是天然的藥材庫啊。咱要用之于民……’”可知,爺爺救治鄉鄰不計其數,并且要把蒙山這天然的藥材庫回饋于民,可以看出他非常熱愛家鄉。爺爺醫術精進,看到蒙山,想到的是中藥材,可以看出他熱愛中醫藥事業。7.這篇小說與《我的叔叔于勒》在敘述視角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本文內容分析這樣寫的好處。答案:相同之處:這兩篇小說都是以“我”回憶少年時代往事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這樣寫的好處:①“我”是文中線索性的人物,見證了安叔與爺爺的抗戰活動,這樣寫有利于讀者客觀了解故事情節,增強敘事的真實性。②“我”在文中是孩童的身份,有一些事當時爺爺與安叔并不想讓“我”知道,這也構成了“我”在文中認知的局限性,這一點反而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期待文章最后揭曉謎底。③在成年之后,“我”依然記得年少的事,足以說明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之大,也說明了爺爺與安叔種下的革命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扎根發芽,這樣的寫作視角深化了文章主題。(二)綜合性學習。8.學完本文,九年級(1)班開展了“《我的叔叔于勒》主題探究”的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1)為了激發同學們參加本次活動的熱情,班長準備擬寫一副對聯,他已經寫好了上聯,一時想不出下聯,請你幫他完成下聯。上聯:走進作品觸摸人物內心下聯: (示例)閱讀文本探討課文主題(2)請你從甲、乙兩幅漫畫中選出最能體現本文主題的一幅,并說明理由。答案:(示例一)我選擇甲。甲圖中的“¥”圖形代表金錢,上面有“貪欲”二字,它的影子是一個陷阱,漫畫中有人因貪錢掉入陷阱。這幅漫畫的寓意為“貪欲是人生的陷阱”,與本文“金錢至上”的主題一致。(示例二)我選擇乙。乙圖諷刺了有些人忘恩負義,發跡之后就忘記自己的親人朋友,喪失以前純樸品性的現象。與本文“金錢至上”“親情為下”的主題一致。1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