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質量評價(一)(時間:120分鐘 分值:120分)一、積累與運用(30分)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2題。(6分)登高遠眺,游目騁懷,不僅可以在千島湖的四月天里瞥見鳥的流盼、樹的搖曳,還可以看見那輕靈的玉蘭、鮮妍的桃花、娉婷的海棠。既能領略《沁園春·雪》的雄渾壯闊,也能欣賞《鄉愁》的柔美婉約……世界之廣mào讓人頓開茅塞,哪怕冰封黃河、雪滿太行,在間不容發之際,我們仍能以“直掛云帆jì滄海”的氣勢向著遠方前進,所以懷古傷今大可不必,心無旁wù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最要緊。1.語段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瞥見(piē) B.搖曳(yè)C.娉婷(pīn) D.間不容發(jiān)解析:“娉”應讀“pīng”。2.語段拼音處依次應填寫的漢字,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D)A.茂 濟 鶩 B.袤 濟 鶩C.茂 寄 鶩 D.袤 濟 騖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A.這種比賽能進一步培養青少年敏捷靈活的思維、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勇于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B.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C.李老師只讀了課文的一小部分就能說出文章的內容和主旨,他這種斷章取義的能力讓同學們驚嘆不已。D.整個科研過程他都沒有參與,最后卻鳩占鵲巢,把功勞歸為己有。解析:“斷章取義”指不顧全篇文章的內容,而只根據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屬于褒貶誤用。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A.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政府部門專門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B.人的一生約有一半左右的時間都在思考,只不過成功者總在思考有意義的事。C.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注意培養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D.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的《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極大地激化了廣大青年的愛國熱情。解析:B項,重復累贅,去掉“約”或“左右”;C項,語序不當,將“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位置互換;D項,搭配不當,應將“激化”改為“激發”。5.下列各項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C)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B.張岱,字宗子,號陶庵,明末清初文學家,其作品主要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C.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代表。《卜算子·詠梅》是他的作品。D.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簡稱“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解析:《卜算子·詠梅》是陸游的作品。6.整本書閱讀。(2分)艾青的長詩《向太陽》《 火把 》,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 太陽與火把 ”的歌手。7.默寫。(8分)(1)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2)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3)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4)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5)杜甫《月夜憶舍弟》中借景抒情,表達思親、思鄉之情的句子是: 露從今夜白 , 月是故鄉明 。(6)韓愈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態度和決心的詩句是: 欲為圣明除弊事 , 肯將衰朽惜殘年 !8.某學校開展以“君子自強不息”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5分)(1)學校將圍繞“君子自強不息”的主題舉行系列活動,已設計出“活動一”和“活動二”,請你再設計出“活動三”。(2分)活動一:舉行“君子自強不息”演講比賽活動二:舉行“君子自強不息”征文比賽活動三: (示例)舉行“君子自強不息”主題講座(2)偶像是成長的心靈力量。以下三個人物都是同學們心中的偶像。請選擇其中一個,用簡潔的語言從人物所處的時代、人物的精神兩個方面進行介紹。(3分)備選人物:①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示例:蘇軾——宋代詞人,雖屢遭挫折但依然豁達樂觀。答案:(示例一)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雖積勞成疾但依然心系后主。(示例二)文天祥——南宋愛國詩人,雖身陷敵營但依然正氣凜然。(示例三)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雖屢遭打擊但依然堅持理想。二、閱讀理解(40分)(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9~10題。(4分)寒 菊【注】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這首詩寫于南宋滅亡之后。鄭思肖,南宋末年愛國詩人,終身不降元朝。9.下列對詩歌理解錯誤的一項是(2分)(C)A.第一句從菊花開放的時令來寫菊花,表現了菊花不與百花爭妍斗艷,寫出了它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從菊花開放的姿態來寫菊花,寫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風、獨放光華,趣味無窮。C.第三、四句寫菊花盛開之后,盡管枯萎、凋謝,被北風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頭。D.全詩借菊抒懷,以“寒菊”自比,以“北風”喻指北方的敵人。解析:“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意思是“寧可在枝頭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寫出了菊花枯萎后不凋落,仍然掛在枝頭的狀態。所以“被北風吹落地上”的理解是錯誤的。10.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或象征)。思想感情:這首詩借“寒菊”表達了詩人堅守高尚情操、寧死不投降的斗爭精神。(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題。(10分)【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漢沔④,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與海相若。清河⑥張君夢得,謫居齊安⑦,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贍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濤瀾洶涌,風云開闔⑧。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節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注】①江:長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壯闊。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漢沔:漢江、沔江。⑤浸灌:水勢浩大。⑥清河:張懷民的家鄉。⑦齊安:黃州。⑧闔:閉,意為天陰。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 ( 意趣,情趣 )(2)以覽觀江流之勝 ( 美好景象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譯文: 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2)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譯文: (江水)變化急速,讓人看上去驚心動魄,不可長久觀賞。13.【甲】【乙】兩文中的所寫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甲】文描寫“醉翁亭”秀麗的山間景色,呈現的是優美的景致,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懷;【乙】文描寫“快哉亭”波瀾壯闊、變化萬千的雄偉景象,呈現的是壯美景象,抒發了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由【甲】文中“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甲】文描寫“醉翁亭”秀麗的山間景色,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懷。由【乙】文中“江出西陵……悲嘯于其下”“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可知,【乙】文描寫“快哉亭”波瀾壯闊、變化萬千的雄偉景象,抒發了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參考譯文】【乙】長江流出西陵峽之后,開始進入平緩的地帶,江流奔騰壯闊。向南與沅江、湘江交匯,向北與漢江、沔江交匯,它的氣勢愈發高漲。(江水)匯聚到赤壁之下,波濤洶涌,水勢浩大,跟大海相仿。清河的張夢得先生,被貶官后居住在黃州,在靠近其房屋西南的地方修了一座亭,用來觀賞長江的美好景象。我的兄長蘇軾給它取名“快哉亭”。在亭中放眼望去,江水波瀾洶涌,陰晴變化,氣象萬千。白天可見舟船在江水之間出沒,夜晚能聽到魚龍在赤壁之下悲鳴呼嘯,(江水)變化急速,讓人看上去驚心動魄,不可長久觀賞。現在能夠在幾案旁邊玩賞眼前的美景,這就是它被稱為“快哉”的原因。(三)(2024·大連長海縣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題。(12分)眼界與讀書趙 暢①眼界對于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②眼界決定了讀書的目的歸宿、方式方法以及興趣效果。周總理讀書時,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的眼界為其發憤讀書作了注腳。既然立志于“中華之崛起”,就必須好讀書,讀好書,時時檢點自己,提醒自己,因為“中華之崛起”所呼喚的讀書人,不僅要有報國之志,更要有報國之才。馮友蘭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為一個學問家,做學術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這一點,對讀書人很有啟發,雖然讀書人并非一定是學問家,但讀書的眼界卻力求要高,這樣至少就不至于把讀書當作可有可無的休閑娛樂或者陷入無聊的泥潭。③眼界也決定了讀書人讀書的方式方法和興趣效果。自古至今,讀什么書,怎么讀,以及怎么防止“死”讀書,都需要從實踐出發,形成適合每個人自己的讀書方式。可以肯定,有著高遠眼界的讀書人,一定會結合實踐去讀那些更富有價值的書籍。一個擁有高遠眼界的讀書人,能夠牢記使命,超越功利樊籬。他們將讀書視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從廣泛的閱讀之中,從對歷史的理解之中,獲得一種對自己時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篤行之。④讀書的眼界,自然還取決于讀書的寬度,這既關乎讀書興趣,亦關乎讀書效果。在有些人看來,終日埋頭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實上,對生活和事業的熱愛,使不少科學家逐步成為自然美的追求者與發現者。達爾文常常幾小時地閱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和拜倫、沃爾特·司各特的詩篇,諾貝爾讀過許多名人大家的文學作品,我國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都非常喜愛古典文學。也許對自然科學家來說,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識,會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變得更開闊,流轉自如。同理,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專家如能多讀一點兒自然科學知識,在創作作品與表達自我的時候,往往也能夠更加深刻。⑤讀書不打開眼界,不聯系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社會實際,不從書籍中思考點兒什么、采取點兒什么、解決點兒什么,那么我們讀書做什么?⑥我認為,讀書人欲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有改動)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答案:讀書人欲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15.第④段中的畫線句刪去好不好?為什么?(4分)答案:不好。前面的例子是外國人閱讀文學作品的事例,畫線句舉的是中國人喜愛古典文學的事例,列舉的事例包含中外的事例,會使文章的論據更充分(或更充分地證明中心論點),使論證更嚴密,所以不能刪去。解析:本題考查論據的作用。先明確觀點,再結合論據在文中的作用表述原因即可。明確觀點:不好。原因:第④段中畫線句“我國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都非常喜愛古典文學”,舉的是中國人喜愛古典文學的事例;第④段中“達爾文常常幾小時地閱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和拜倫、沃爾特·司各特的詩篇,諾貝爾讀過許多名人大家的文學作品”,列舉的是外國人閱讀文學作品的事例。列舉的事例包含中外的事例,會使文章的論據更充分(或更充分地證明中心論點),使論證更嚴密,所以不能刪去。16.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第⑤段論述了讀書不打開眼界,不聯系實際,讀書對我們來說就沒有意義。這一段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讀書人欲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從而使論證更全面。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作用。第⑤段論述了讀書不打開眼界,不聯系實際,讀書對我們來說就沒有意義,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讀書人欲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從而使論證更加全面。17.通讀全文,請歸納全文的論證思路。(3分)答案:首先,本文作者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題——眼界對于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接著,分別闡述了眼界決定了讀書的目的歸宿、方式方法以及興趣效果;眼界也決定了讀書人讀書的方式方法和興趣效果;讀書的眼界,自然還取決于讀書的寬度;讀書要聯系實際這幾個分論點。最后,總結全文,歸納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讀書人欲從書本中汲取力量,高遠的眼界是至關重要的。(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題。(14分)寒 梅林旭華①淅淅瀝瀝的冷雨終于停息了,我決定到附近的花園走走。②天空依然陰郁著臉,寒風冷峭得刺骨。原來熱鬧的花園現在變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腳步聲在磚石鋪就的路面上回響著。花園里的喬木綠葉早已褪盡,光禿禿地呆立著,一片蕭索、沉寂。③轉過花園的彎角,驀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團鮮嫩的粉紅色躍入眼簾,云蒸霞蔚般絢爛——原來是路邊一樹傲然綻放的寒梅。④梅在嚴寒中兀自獨立,粗壯的虬枝布滿綠苔,裸露著嶙峋的老繭,蒼勁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橫或斜,沒有葉片,呈現出淺灰或嫩綠的本色,平滑而柔韌。⑤每條枝丫上,粉紅色的花兒都掛著晶瑩的雨珠。含苞的,嬌羞頷首,豆蔻芳華;綻放的,紅瓣灼灼,嫩蕊顫顫,猶如一大團粉紅色的火焰,點燃了清寂的花園,點亮了陰郁的天空,驅散了寒意。太陽出來了,明媚的陽光下,粉紅色的寒梅盛放著爛漫的激情,我似乎聽到了源源不斷的生命誕生的爆裂聲。在滿目蕭索的嚴冬里,寒梅傲然綻放的激情與風采,讓我震撼,并頓生深深的敬意。⑥倏地,吹來一陣寒風,“簌簌簌”,我聽到一陣極其細微的飄落聲,輕輕的,柔柔的。轉瞬,悠悠飄來一陣淡淡的馨香,絲絲縷縷地在樹下彌漫開來,如久釀的老酒,韻味悠長。張臂,清香盈懷;聞之,心曠神怡。抬頭,但見一大片粉紅色梅花瓣飄灑而下,在樹下悠悠地旋轉著,飛舞著,如雪花,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很快鋪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紅。⑦哦,是寒梅灑落的花瓣雨!⑧寒梅無言,只是靜靜地看著自己粉紅的花瓣從樹上紛紛飄落,星星點點碎了一地。而那枝頭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陽光下燦然綻放,全然沒有絲毫的驚慌失措。因為它深知,生命的意義不只在于綻放時的激情與風采,更在于凋零時的坦然與達觀,即使化作塵埃,也能以另一種形態綻放生命的精彩。⑨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曾經有過這樣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為獨香,只為護花,詩人將落紅的深情,升華為奉獻精神,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⑩此刻,花瓣還在風中紛紛飄落著,它們在空中悠悠地打著旋兒,似乎在跟寒梅做最后一場深情的告別。在快要觸地的一剎那,那帶著雨珠的花瓣,在陽光下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飛速劃過一道弧線,然后突然墜地。如此悲壯,如此凄美! 寒梅,落紅時灑脫從容、寧靜自信、恬淡安詳的美之絕唱,從此在我心中永遠定格成一道壯美的風景。 從盛開到落紅,寒梅,讓我的心靈經歷了一場絕美的人生洗禮。(選自《青年文學家》,有改動)18.文章中不同生命階段的梅花呈現不同的特點,請結合第⑤~⑥段內容填寫下表。(4分)生命 階段 含苞的梅花 (2) 綻放的梅花 (4) 飄落的梅花特點 (1) 嬌羞頷首,豆蔻芳華 (3) 紅瓣灼灼,嫩蕊顫顫 輕柔地飄落,散發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轉、飛舞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題干要求結合第⑤~⑥段內容來回答,由已知信息“含苞的梅花”找到對應的第⑤段,由第⑤段中“含苞的,嬌羞頷首,豆蔻芳華”可知,第(1)空應填:嬌羞頷首,豆蔻芳華。由第⑤段中“綻放的,紅瓣灼灼,嫩蕊顫顫”可知,第(2)空應填:綻放的梅花。而第(3)空“綻放的梅花”的特點是“紅瓣灼灼,嫩蕊顫顫”。由已知信息“輕柔地飄落,散發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轉、飛舞”找到對應的第⑥段,由第⑥段中“但見一大片粉紅色梅花瓣飄灑而下,在樹下悠悠地旋轉著,飛舞著,如雪花,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很快鋪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紅”可知,這里描寫的是梅花飄落的狀態,故第(4)空應填:飄落的梅花。19.文章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答案: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飄落時的優美姿態,富有動態美和畫面感,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如雪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飄落的梅花比作“雪花”;“在樹下悠悠地旋轉著,飛舞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飄落的梅花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梅花在空中飄落的優美姿態,富有動態美和畫面感。再結合下文第⑧段中“生命的意義不只在于綻放時的激情與風采,更在于凋零時的坦然與達觀,即使化作塵埃,也能以另一種形態綻放生命的精彩”可知,即使梅花飄落,也掩飾不了作者對它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0.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⑦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2分)答案:第⑦段是過渡段,承接上文對梅花飄落的描寫,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和議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21.請結合全文分析,作者為什么說“寒梅,讓我的心靈經歷了一場絕美的人生洗禮”。(4分)答案:①寒梅在嚴冬里傲然綻放的激情與風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產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時,即使化作塵埃也能以另一種形態綻放生命精彩的坦然與達觀,引發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③落紅默默奉獻的精神,令作者贊嘆,給作者人生啟迪;④寒梅落紅時灑脫從容、寧靜自信、恬淡安詳的形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三、寫作(50分)22.請以《這里有我》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略。1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