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訓練(三) 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急如流星,又蕭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破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到繃直的足尖。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1)文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A.翻騰(téng) 旋風(xuàn)B.轉體(zhuàn) 似乎(sì)C.慷慨(kǎi) 繃直(běng)D.氣泡(pào) 悄然(qiāo)解析:B項,“轉”應讀“zhuǎn”;C項, “繃”應讀“bēng”;D項,“悄”應讀“qiǎo”。(2)文段中畫橫線詞語的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D )A.急如流星 B.蕭灑自如C.從容不破 D.反應過來解析:A項,“急”應為“疾”;B項,“蕭”應為“瀟”;C項,“破”應為“迫”。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C )A.跳水運動員憑借驚人的水花消失術勇奪冠軍后,體育館內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B.昨日,江夏一市民收到中獎短信,興沖沖地跑去銀行匯錢,看見銀行前一條防詐騙橫幅后才如夢初醒。C.奶奶八十多歲了,視力越來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繚亂的。D.向導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著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斂聲地寂坐著,仿佛是將入定的老僧。解析:“眼花繚亂”指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用在此處不合語境。3.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B )A.2024年2月5日,全紅嬋首獲世錦賽跳水女子單人10米臺冠軍。B.跳水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項目分為有自選動作的難度系數限制和無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兩類。C.3月24日,2024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柏林站比賽結束。D.在跳水比賽時,運動員選跳的每一個動作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重跳。解析:語序不當,應調整為“比賽項目分為有難度系數限制的自選動作”。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D )A.課文《“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是一篇新聞特寫。B.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件中最具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C.特寫表現的一般是一個特定的時空交匯點上的形象畫面。D.新聞特寫和消息一樣,往往要報道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解析:消息往往要報道新聞事件的全過程,新聞特寫則主要描繪新聞事件中的片段。(一)(2025·安慶望江縣期中)閱讀下面非連續性文本,回答問題。材料一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 潮涌錢江喜迎盛會,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于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宣布本屆亞運會開幕。來自亞洲各地的領導人和貴賓等出席開幕式。夜幕下,坐落在錢塘江畔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華燈璀璨,流光溢彩。這座形如一朵大蓮花的建筑,見證著亞運圣火第三次在中國點燃。材料二杭州亞運會銘刻文化自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人文盛會、江南情致,杭州亞運會體現著獨特的中國氣派,為世界打開了一扇觀察中華文化的時代新窗。特別是開幕式上,國風少年以地為畫、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將時光拉回千年前;地屏上,在水光瀲滟的江南畫境中,宋韻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襯;全景立體影像構筑的拱宸橋躍然于大運河之上……“中國風”貫串始終,“中國味”融入細節,“中國情”感動人心,中國元素刷新了體育盛會的審美,撥動著無數人的心弦。開幕式上,由超過1億人參與傳遞匯聚而成的“數字火炬手”高擎火炬,從錢塘江踏浪而來,與主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塔,彰顯著傳統與現代激蕩、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魅力。各場館內,新一代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智慧運營賦能賽事活動。可以說,通過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人們既能思接千載,感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視通萬里,看見中國的時代風采,見證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和精神風貌。亞洲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文化多元,歷史悠久。杭州亞運會如同一座橋,不僅讓活躍在某一地區的特色項目走進大眾視野,更讓不同文化以體育為媒交流互鑒。武術、藤球、板球、柔術、克柔術等5個項目分別代表了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的地域特色。這樣的設置,為體育和文化交相輝映提供了舞臺,是亞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充滿活力的生動寫照。涓滴成海,奔涌成潮。潮,是錢塘奔涌澎湃的記憶,是體育奮勇爭先的躍動,是時代強勁有力的脈搏。潮起錢塘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千年、薪火相傳;潮涌新時代,中國在舊邦新命中不斷創造新的奇跡……(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10月6日,有改動)材料三“水花消失術”——全紅嬋斬獲女子10米跳臺冠軍全紅嬋緩緩走上十米高的跳水臺,不知道她的第四跳會有怎樣優秀的表現。她倒立過來了,這是全場唯一一個倒立的動作。全場異常寂靜,全紅嬋的耳朵里沒有嘈雜的聲音。她將手緊貼在臺面上,雙腿打直,雙手漸漸向腿靠近,撐在雙腳之間,兩條腿輕輕地抬起,在空中并攏,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絲波瀾。忽然,她猛地一抬頭,雙腿彎曲,手掌瞬間撐起,僅用了一秒左右,身體完全騰空。之后在空中成功轉體三周,全程極其流暢,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全紅嬋筆直得像一根針一樣瞬間扎入水中,如此完美而又連貫的動作,沒有濺起一絲水花。最后一跳,全紅嬋展現了驚人的實力,完成了高難度動作,這一跳讓她的總成績達到了438.20分,奪得冠軍。(選自中新網,有改動)5.請給材料一的新聞擬寫一個標題。(15字左右) (示例一)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隆重開幕(示例二)杭州亞運會隆重開幕(示例三)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 解析: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根據材料一導語“潮涌錢江喜迎盛會,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于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開幕”可提煉為“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隆重開幕”。6.材料一中新聞的電頭交代了哪些內容?它體現了新聞的什么特點? 電頭交代了發電通訊社、發電地點、發電時間。它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解析:本題考查對新聞文體知識的把握。電頭是每則新聞正文前依次標明發報通訊社、地點、時間的文字,電頭的價值是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從文章開頭“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可知,“新華社”是交代發電通訊社,“杭州”是交代發電地點,“9月23日”是交代發電時間。發報通訊社、地點的交代表明材料真實,發報的具體時間表明報道及時。7.請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杭州亞運會銘刻文化自信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中華文化融入亞運會細節,貫串始終;②科技與文化融合,新一代數字技術廣泛應用;③亞運會讓亞洲各地域特色項目走進大眾視野,更讓不同的地域文化以體育為媒交流互鑒;④杭州潮文化成為時代脈搏,使中國不斷創造新的奇跡。 8.假如你是亞運會的小記者,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務。(1)比賽結束后,針對這次比賽,請你對全紅嬋提出兩個采訪問題。 (示例)①比賽前,你是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的呢?②比賽前,你有沒有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呢?③比賽時,你覺得最應該注意什么呢?④現在能表達一下你的心情嗎?(答出兩條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擬寫采訪問題。根據題干可知,采訪的對象是跳水冠軍全紅嬋,因此采訪問題要圍繞“賽事”“跳水比賽”等主題來設計。注意采訪問題要言簡意賅,表達清晰,目的突出。(2)請你整理以上三則材料,判斷它們分別屬于新聞體裁里面的哪一種。(填字母)①材料一屬于 B ②材料二屬于 A ③材料三屬于 C A.新聞評論B.新聞消息C.新聞特寫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文學常識。材料一主要陳述了“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于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開幕”的新聞事實,屬于新聞消息;材料二闡釋了“杭州亞運會銘刻文化自信”的觀點,屬于新聞評論;材料三選取全紅嬋最精彩的第四跳進行描寫,用特寫鏡頭放大最有價值、最富有特征的第四跳,從而鮮明地再現典型場景,屬于新聞特寫。(二)詩歌鑒賞。9.(2025·達州達川區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題木蘭廟杜 牧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注】①拂云堆:古地名。此處有明妃祠。②明妃:指舍身報國、出塞和親的王昭君。(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這首詩是一首詠史詩,詩中出現了兩位奇女子,一位是木蘭, 一位是王昭君。B.“畫眉”借取《木蘭詩》中“當窗理云鬢”的意境,反映了木蘭女兒身的特質。C.在夢里,木蘭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表明她想恢復女兒身,不愿繼續“替爺征”。D.詩中的前兩句,詩人運用現實與夢境相結合的手法,使木蘭的形象更為豐滿,更為真切,運筆巧妙。解析:選項“表明她想恢復女兒身,不愿繼續‘替爺征’”的說法錯誤。根據“夢里曾經與畫眉”可知,雖然木蘭夢里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但并未提到她不愿繼續“替爺征”。從最后一句“拂云堆上祝明妃”也可以看出,木蘭希望成為像王昭君那樣為國家作貢獻的人。(2)請賞析第一句詩中的“作”字。 這個“作”字很傳神,既突出地顯示了木蘭的特殊身份,又生動地描繪出木蘭女扮男裝“彎弓征戰”的非凡本領。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彎弓征戰作男兒”一句開頭就用一個“作”字把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詩意高度地概括了出來,這個“作”字很傳神,“作男兒”一詞,既突出地顯示了木蘭的特殊身份(女扮男裝) , 又生動地描繪出木蘭女扮男裝“彎弓征戰”的非凡本領。1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