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成果展示(時間:120分鐘 分值:120分)一、積累與運用(30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3題。(9分)朱自清面對滿院狼藉,簌簌落淚,父親的慈愛給于他慰藉;白楊樹倔強挺立,展現出樹中偉丈夫不折不撓的精神;個體有限的生命雖然最終會隨時間(消逝/消失),整個宇宙的生命卻永不凋謝;汪曾祺將生活中真實而美好的東西通過詩意的語言展現給我們……這些充滿美感的作品絕非(妙手回春/妙手偶得),而是經過反復(磨煉/錘煉)的語言的精華。它們反復告訴我們,自然與生命都是美好的,即使面對苦難,我們也要心存感激,因為,生命 ,思想 ,意志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A.狼藉 簌簌(shù)B.給于 慰藉(jiè)C.倔強(juè) 不折不撓D.凋謝(diāo) 精華解析:A項,“簌”應讀“sù”;B項,“于”應為“予”;C項,“倔”應讀“jué”。2.選擇文段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C )A.消逝 妙手回春 磨煉B.消失 妙手偶得 錘煉C.消逝 妙手偶得 錘煉D.消失 妙手回春 磨煉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的運用。第一空,“消逝”指慢慢逝去,從而消失。“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漸減少以至沒有;不復存在。此處形容生命的流逝,應使用“消逝”。第二空,“妙手回春”指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妙手偶得”指文學素養深的人出于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句。此處形容充滿美感的作品,應使用“妙手偶得”。第三空,“磨煉”指(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煉。“錘煉”指刻苦鉆研,反復琢磨使藝術等精練、純熟。此處形容反復鉆研語言,應使用“錘煉”。3.下列三個句子填入文段中橫線處,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D )①總是在彷徨中成熟 ②總是在挫折中茁壯 ③總是在磨難中堅強A.②③① B.③②①C.①②③ D.②①③解析:本題考查語句銜接。“生命”與“茁壯”搭配,“思想”與“成熟”搭配,“意志”與“堅強”搭配。所以正確的排序為②①③。4.(2024·濟南槐蔭區期中)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 )A.登上超然樓,碧波蕩漾的大明湖與景色迷人的華山盡收眼底。B.漫步于風光旖旎的趵突泉公園,皎潔的月光和悠揚的歌聲從遠處傳來。C.隨著生態景觀建設項目的實施,使濟南的風景線不斷延伸,山水相望、無限錦繡。D.百花公園里鮮花盛開,姹紫嫣紅,我不由得停住腳步駐足觀賞。解析:B項,搭配不當,應刪去“皎潔的月光和”;C項,成分殘缺,應刪去“隨著”或“使”;D項,語義重復,應刪去“停住腳步”或“駐足”。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A )A.茅盾的《白楊禮贊》主要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歌頌了抗日軍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B.朱自清的《背影》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C.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主要運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寫得蘊藏著詩意,很像中國水墨畫的意境。D.羅素在《我為什么而活著》中指出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解析:《白楊禮贊》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6.下列關于《紅星照耀中國》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C )A.1936年,埃德加·斯諾深入保安,切實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經歷和革命精神,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B.紅星的含義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革命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C.“但是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招呼……他是用英語講的”,這個人物是朱德。D.《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紀實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范。解析:這個人物是周恩來。7.華文中學八年級(1)班正在舉行以“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務。(12分)(1)用一句話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內容。(4分)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新詞、新義、新用法,并采用“紙書+二維碼”的形式,更加貼近網絡生活。字典增補了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例如增加“萌”的解釋:稚嫩而惹人喜愛的。此外,還增添100多個新詞,如“初心”“點贊”“二維碼”“拼車”等。 (示例)第12版《新華字典》更加貼近網絡生活。 (2)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少學生使用“作業軟件”。有人認為“作業軟件”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人認為“作業軟件”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你對同學們使用“作業軟件”如何評價?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4分) (示例一)我贊同使用“作業軟件”,恰當使用“作業軟件”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示例二)我反對使用“作業軟件”,不少同學用“作業軟件”只是用來抄襲答案,使得不少同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不利于同學們的健康成長。 (3)第五單元我們將會學習介紹中國建筑、園林、繪畫藝術的文章,你認為我們應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幫助我們學好第五單元,達到開闊視野、深入探究的目的。(4分) (示例)①借助搜索引擎,搜集有關中國建筑、園林、繪畫藝術等方面的資料,開闊視野。②借助互聯網,設計有關中國建筑、園林、繪畫藝術的小冊子。 二、閱讀理解(4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9分)棋 王風 疏①父親是村里公認的棋王。農閑時總有人找父親對弈。無論對方棋藝如何,父親總是認真對待,經常讓對方乘興而來,又連輸數盤敗興而去。母親有時會勸父親:“你就不能讓著人家一點?這么不給人家面子,以后誰還理你!”父親揚起眉毛說:“不給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沒少,還越來越多吶!”②我從小就被父親帶入講智謀、拼勇氣、權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馬別腿”,也不懂各兵種的配合,一味追求殺得痛快,往往為了吃一個棋子而損失慘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飯。父親盡管無奈,也只能苦笑著同意。等我完全學會規則,父親的態度就變了。一次對弈前他嚴肅地跟我說:“從今天開始,我讓子不讓棋。讓幾個子、讓什么子,你說了算,一旦開始下棋,你必須落子無悔,我也決不手軟。”我嘴上應承,心里卻不以為意。一陣拼殺,我的“將”被逼得走投無路,我又習慣性地悔棋,父親堅決不同意。母親沒好氣地說父親:“跟個孩子較什么真,你讓他一步不行嗎?”父親說:“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講究個落子無悔,為啥?棋子落地,板上釘釘。現在我讓著他,以后誰讓著他啊!”母親搖了搖頭,只得轉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負孩子。”母親的話像催淚彈,我的眼淚立刻涌了出來,我哽咽著對父親說:“再也不跟你下棋了。”③總角小兒撐不過兩天,又求著父親下棋。父親欣然同意,但聲明仍要落子無悔。父親前兩天說的那番話我聽得懵懂,倒也隱約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經心。④高三下學期,我開始變得焦慮。腦中經常出現同學們不眠不休學習的畫面,我愈加煩躁。盡管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學習,最終我還是落榜了,感覺希望從此破滅了,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父親若無其事地說:“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覺啊,起來跟爸殺幾盤。”我置若罔聞。父親不肯罷休,一邊擺棋一邊說:“你說這些棋子,‘車’能疾行千里,‘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動,為什么還需要小‘卒’呢?”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又不好意思問。父親看了看沉默的我說:“你可別看輕了小‘卒’,雖然它每次只能走一步,卻只進不退。對弈搏殺,往往是一‘卒’決勝負。你要是不服氣,就來試試!”⑤明知父親用了激將法,我還是忍不住接了招。誰知一連下了五局,倒有三局栽在了小“卒”上。我盯著棋盤發愣,父親笑著說:“意外吧?‘過河卒子當車使’,‘過河’對卒子來說是一道坎兒。你現在就是小‘卒’,沒過去這道坎兒。怎么樣?敢不敢再做一次小‘卒’?”我瞬間感覺自己灰暗的世界“仿佛若有光”,用力點了點頭。⑥我如愿考上理想院校。倏忽間十多年過去了,整日為工作和生活所累,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數屈指可數。不料父親突然大病一場,為照顧他,幫他進行康復訓練,我把父母接到了身邊。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父親基本恢復了行動能力,只是記憶力大不如前。改善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病人多動腦,我第一反應就是多陪父親下棋。⑦可是下棋時我才發現,以前那個“鄉村棋王”不見了,此刻的父親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該落往何處。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就發牢騷:“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親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樣,囁嚅著說:“我不想走錯了悔棋。”我突然想起當年父親教我下棋的情景,不禁鼻子一酸,羞愧、難過、敬佩,一起涌上心頭。⑧后來父親拿起棋子不知道該放哪兒時,我就指給他一個可以吃到我棋子的地方,又假裝懊悔地說:“哎呀,我太大意了。”父親贏了我,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話也多起來。母親背著父親對我說:“我都能看出來你是讓著他,你忘了當初他不讓你了?”⑨我笑而不答,心里說:當初他不讓我,是教我守棋道,這里面是有“義”的啊!今天我讓著他,正是以“義”報之。棋中不僅有道、有理,其實更有“義”……(有改動)8.請概括文章寫了關于“我”和父親下棋的哪些往事及“我”獲得了哪些啟示。(3分) 和父親學下棋,父親教育“我”要落子無悔,讓“我”懂得守信的重要性;高考失利,父親以小“卒”啟發“我”要面對挫折決不退縮;父親生病,“我”陪父親下棋故意讓他,領悟到棋中更有“義”。 9.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6分)(1)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 運用神態和語言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父親給“我”講下棋規則時的嚴肅,表現了父親遵守棋道。 (2)結合語境,賞析第④段“我置若罔聞”中“置若罔聞”的含義。 “置若罔聞”指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關心。這個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高考落榜后,父親為了激勵“我”,想跟“我”下棋時,“我”的冷淡,表現了高考落榜后“我”的心情低落。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詞句。(1)“嚴肅地跟我說”是神態描寫,“從今天開始,我讓子不讓棋。讓幾個子、讓什么子,你說了算,一旦開始下棋,你必須落子無悔,我也決不手軟”是語言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父親給“我”講下棋規則時的嚴肅與認真,表現了父親堅守棋道。(2)“置若罔聞”指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關心。結合第④段“高三下學期……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分析,這個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為了激勵高考落榜后失落的“我”,想用下棋鼓勵“我”,但是“我”卻毫無興趣,態度冷淡。這個詞表現了高考落榜后“我”的心情低落。10.文章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感人的力量,品味第⑦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語蘊含的情感。(4分) 這三個詞語表達了“我”復雜的感情。為“我”對父親沒有耐心而“羞愧”,為父親大不如前的身體而“難過”,對病中父親始終不忘棋道的由衷“敬佩”。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詞語的情感。由第⑦段中“此刻的父親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該落往何處。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就發牢騷:‘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親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樣,囁嚅著說:‘我不想走錯了悔棋’”可知, 本段主要寫父親病愈后,“我”和他下棋的事,而父親因為生病反應遲鈍,下棋時不知棋子該落何處,“我”抱怨父親,但隨后就有所觸動。“羞愧”,因為自己對父親沒有耐心;“難過”,因為父親已經漸漸衰老;“敬佩”,因為父親雖然年老生病記憶力衰退,但始終沒有忘記遵守棋道,要“落子無悔”。總體上,這三個詞語表達了“我”復雜的感情。11.結合全文內容分析,文章結尾段有什么作用?(6分) 文章結尾段是“我”的心理描寫,小時候父親教“我”下棋“落子無悔”是“棋義”;高考失利,父親以“小‘卒’只進不退”鼓勵“我”遇到困難不退縮,這是“棋義”;父親生病后,“我”故意讓棋,則是“我”對父親的“義”,表現了在父親的影響下,“我”真正領悟到了棋中更有“義”。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感激和敬佩之情。結尾段總結全文,突出并深化中心。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21分)站在湖邊的樹疏澤民坐在沿著引江濟淮航道北上的船艙里,透窗而望,我看到前方有一座林木蒼翠的矮山,漂在遼闊的水面上,在炫目的陽光中縹緲成海市蜃樓。山叫松山,守望在菜子湖邊。山上有樹,巍然屹立,有名字無名字的,林林總總,黑壓壓一片。千萬棵樹木,如千軍萬馬,站在湖邊,站成一道精神的意象,抵御歲月的消磨和風霜的剝蝕。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那么一棵樹呢,是不是一位有思想的人?我想到不久前在這片地域看到的那兩棵樹,一棵在塘埂上,一棵在老屋前。田野里有一口池塘,面積并不大。那是陽春三月,黃燦燦的油菜花開得正艷。轉過一座農莊,就看見被油菜花簇擁著的池塘邊蓬著一樹淺白,就像曠野里騰起一團白色的蘑菇云。南風吹拂,那團蘑菇云微微顫動,如啦啦隊員舉臂搖花歡迎我們的到來。我不知道那棵樹叫什么名字,樹干筆直如戟,敲敲戟干,似有銅質清音。胸圍比瓦缽還粗,樹冠高約十幾米,枝丫未剪,披頭散發,蓬蓬勃勃地舒展。每一根枝條上,綴著一簇簇淺白色花骨朵兒,五片花瓣圍著淺棕色花蕊,花蒂處襯著茸茸的嫩葉,如梨花,卻不如梨花白得純粹。扶著一根低垂的花枝,打開軟件查詢,顯示是西洋梨。一位老伯扛著鋤頭,從塘埂上走過,見我們或蹲或趴地仰拍,一臉愕然。朋友笑著說:“我們來看花。”老伯“哦”了一聲,眼睛根本不朝樹上瞟。那副淡然的表情,讓我想起《不知有花》中的老婦,面對一樹繁花,早已云淡風輕。我看到的另一棵樹,是楓樹。第一眼看到的,是匍匐于地面的樹根,長而粗,如巨蟒,裸露著褐色帶有斑紋的外皮,與地面接觸部分呈灰白色,似蟒腹。瓦缽粗細的樹根,四散蜿蜒,根梢處突然鉆入地下,猶如巨型龍爪,牢牢抓住大地,深深扎入湖邊的這片土壤。站在樹下,是看不見樹的。最直觀的感受,是天色暗了許多,陽光少了許多。仰起頭,看到的是舒展開來的枝枝丫丫,有了遮天蔽日的氣勢。再往上看,看不到樹冠,找不到樹的最高點,你無法判斷它的身高。將目光往下降,看到樹干呈土灰色皸裂,一如樹邊十幾間低矮農房的斑駁外墻,爬滿滄桑。這是一座僅三戶人家的小村落,只有一位七十九歲的老奶奶獨居。老奶奶在門前的菜園里彎腰鋤草,見朋友帶我過來,顯得很高興,似有一肚子話要說。老奶奶指著門前圈起的籬笆墻里的一群小雞說,那是養給遠嫁到北方的女兒一家三口過年回來吃的。老奶奶還說,她住慣了接地氣的土屋,沒有搬到鎮上,就留在這里種菜養雞,看護大楓樹。要是附近的樹樁生了白蟻,她就用棍子和鋤頭一點點地掏出蟻窩;要是有人打楓樹根的主意,她就制止。老楓樹被汛期漲上來的湖水淹過許多次,照樣青翠碧綠地活著,大樹有靈呢。老人身體健朗,心態樂觀,在湖邊這座小村落里生活了多年,捕過魚,種過莊稼,哪怕村落空了,也一直住在這里,活成了鄉土大地上的一棵樹。老人與樹,就這樣互為觀照,堅守鄉土,磨礪風云。大樹有靈,萬物有靈。我見到的這兩棵樹,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想必都是靈性相通的。離開湖區時,一回頭,忽然看到數百米外的小島上有一棵樹,外形如一只靈性的松鼠,向我們作揖送行。“松鼠”在我的目光中越來越遠,直至消失在浩渺的煙波中,融入湖水夕照的背景里,那么溫暖,又那么蒼茫……(選自《新安晚報》2023年11月3日,有改動)12.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A.文章引用帕斯卡爾的話,引出一棵樹是不是有思想的話題,為下文寫樹有靈性作鋪墊。B.老伯之所以有“一臉愕然”的神態和面對一樹繁花的淡然的表情,是因為早已見慣樹上的繁花。C.“我看到的另一棵樹,是楓樹”獨句成段,巧妙地承接上文對西洋梨的描寫,同時又引起下文。D.老奶奶選擇獨居,是因為她沒有兒女,只能獨自生活。解析:根據“那是養給遠嫁到北方的女兒一家三口過年回來吃的”可知,“是因為她沒有兒女,只能獨自生活”表述有誤。13.作者筆下的西洋梨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4分) 樹干筆直,樹冠高大,蓬勃舒展,枝條上綴著淺白色花骨朵兒。 1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西洋梨的花比作“蘑菇云”和“啦啦隊員”,“舉臂搖花歡迎”的擬人動作,都表現了花開的盛況和對人們的吸引力。 15.如何理解“老人與樹,就這樣互為觀照,堅守鄉土,磨礪風云”的含義?(4分) ①楓樹的根長而粗,牢牢抓住大地,深深扎入湖邊的這片土壤,已經有了遮天蔽日的氣勢。②老人在湖邊這座小村落里生活了多年,即使村落空了,也一直住在這里。③大楓樹守護著村莊和老人,老人也看護大楓樹,掏出蟻窩,制止有人打楓樹根的主意。 16.文章結尾一段能否刪去?為什么?(6分) 不能刪去。從內容上看,寫外形如一只靈性的松鼠的一棵樹,豐富了“站在湖邊的樹”的內涵,深化了文章主題。從結構上看,交代了作者的行蹤,跟文章開頭呼應,使得文章結構完整。 三、寫作(50分)17.請以《我是如此地熱愛 》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略。9 / 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