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究竟有多美?請用一句學過的詩形容杭州美景。《飲湖上初晴后雨》【宋】 蘇 軾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春題湖上》【唐】 白居易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1、了解詞和宋詞的相關情況,了解柳永及其生平。2、理解全詞,體會本詞的意境美。3、欣賞詞中鋪陳、點染等表現手法,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4、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理解作者寫作目的。學習目標詞的基本常識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體萌芽于隋唐之際,與燕樂的盛行有關,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余、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詞的基本常識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詞的分類:按字數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闋或片) 詞的基本常識宋詞風格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 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以清麗婉約見長, 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大氣磅礴,飄逸灑脫,代表作者有蘇軾、辛棄疾等。 走進柳永柳永(約984—約1053),字耆(qí)卿,北宋詞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原字景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與長兄三復,次兄三接,皆為進士,有文名,時稱“柳氏三絕”。為人放蕩不羈,自由張狂,但仕途不順,終身潦倒。創作慢詞,發展了鋪敘的手法,對宋詞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鈴》,著有《樂章集》。紀昀曾評價說:“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慢詞之祖,婉約之宗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創作特點:倡導慢詞(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創作 ,首創或首用詞牌100多個。用俗語、俚語填入詞中 ,雅俗共賞。風格以纖細婉麗,幽怨低回為主,部分也體現豪放雄渾的特點。創作內容 :描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 。描寫男女情愛。羈旅行役、江湖落拓的感慨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宋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并未完全絕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詞《如魚水·帝里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仕途坎坷的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參加科舉,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劃去柳永之名。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離別,作詞《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館酒樓,填詞為生,詞名日隆,自號“奉旨填詞柳三變”。仕途坎坷的柳永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授睦州團練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并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仕途坎坷的柳永柳永最終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仕途坎坷的柳永寫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年青的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欲見孫相,恨無門路。若因府會,愿借朱唇歌于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據說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投贈詞: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于現代的自薦信)投贈之作但詞中描寫景物多于寫投贈之意,我們也不妨把它作為寫杭州風景的作品。柳永用鋪敘的手法,由都會而重湖,由十萬人家而釣叟蓮娃,層層展開,淋漓盡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富庶的太平景象。寫作背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cēn cī)/十萬/人家。云樹/繞/堤(dī)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無涯。市列/珠璣(jī),戶盈/羅綺(qǐ),競/豪奢。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朗讀文本整體感知思考:結合注解,自主疏通詞意杭州地處東南,地理形勢優越,是三吳的都市,錢塘(杭州)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遮擋門窗的簾子、翠綠的幕帳,房屋參差高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洶涌的波濤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東南形勝(優越、美好),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花遍地飄香,十里的荷花爭奇斗艷。羌笛在晴天歡快地奏樂,采菱的歌聲在夜空中飄蕩,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喜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簫鼓聲,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杭州美好景致,回京時向人們夸耀。上片主要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主要寫杭州人民平和安樂的生活景象。結構梳理整體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圍繞文中的那個字進行描述的?夸什么如何夸為何夸再讀詩詞,分析內容1.詞人用了哪兩個詞概括杭州的特點?2.本詞從哪些方面夸贊描述其繁華?形勝、繁華上闋:寫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本詞從哪些方面夸贊描述其繁華?整體探究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地理形勢優越歷史悠久居民住宅的雅致錢塘潮雄偉壯麗商品豐富社會條件優越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之多市民殷富達官貴人窮奢極奢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美景氣勢非凡地理位置重要社會條件優越長期繁盛歷史繁華富有奢侈街巷河橋美麗居民住宅雅致都市人口眾多總綱城內城外市井總分風景優美都市繁華上闋從哪些方面表現了杭州的形勝與繁華 下闋:寫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本詞從哪些方面夸贊描述其繁華?整體探究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自然景觀西湖山水秀麗民眾生活悠閑自在簫鼓,吟賞煙霞暗示官員官威暗頌孫何政績宴酣之樂山水之樂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孫何政績之 )(西湖湖山之 )(百姓生活之 )(長官生活之 )景人歌舞升平民生安樂(西湖湖山之美麗)(百姓生活之愉悅)(長官生活之悠閑)(孫何政績之顯著)如何夸思考:作者用如椽畫筆,一句一景,向我們細膩入微的描繪出杭州之美。那么作者是如何向我們夸贊杭州之美的?你認為整首詞中哪句話寫得最好,為什么?(可從典型意象/煉字/手法等角度賞析)如何夸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煙柳:寫垂柳顏色鮮嫩潤澤、姿態輕柔靈動,望之朦朧迷離、數量上成片成林;寫出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畫橋:柔密、輕盈的柳樹與河橋相依,如煙如畫,形象地表現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風”修飾“簾”,風吹簾動,搖擺輕曳,更具動態美,引人遐想簾后的風情。翠幕:顏色濃郁,與煙柳形成色彩上濃淡相宜的層次,使整幅畫面更美,選取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四個景象,由景而人,引出“參差十萬人家”,人煙阜盛,怡然安詳。如何夸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繞”:縈繞,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卷”:卷起,寫出錢塘潮來時波浪翻滾,排山倒海之勢。比喻:“霜雪”比喻浪花潔白如雪。擬人:怒濤:一“怒”字賦予人的形態,使人聯想到須發俱張,橫眉立目的狂暴之態,更形象生動。詞句鑒賞·《望海潮》思考:《望海潮》“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句話中哪兩個字用的巧妙?請簡要賞析。①繞和卷。“繞”是環繞的意思,“卷”是翻卷的意思,化靜為動,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②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極力刻畫錢塘江雄偉壯麗之景。③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美景的贊美與欣賞之情。煉字題答題思路:釋字義+繪景象+點手法+析情感如何夸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市列珠璣:先寫商業貿易情況:只用市場上的珍寶,顯示了商業的繁榮;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列、盈、競”三個動詞極力渲染了經濟繁榮、生活富庶。如何夸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三秋”“十里”時空并舉。桂花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二者本是不同季節開放,詞人打破了時間界限,將其集中在一個畫面里,寫出了西湖四時風光無限美好,令人向往。如何夸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對仗工整,情韻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如何夸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擁”是簇擁,點明人物身份,表現人物威勢;“乘醉聽蕭鼓”寫宴酣之樂、音樂之樂;“吟賞煙霞”寫山水之樂表現官員的儒雅風流,更襯托山水的美麗。詩詞探究:下闋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畫出來,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好景具體指什么?為什么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自然風光都市繁榮實指:孫何政績卓著人民安定、富足好景結合背景分析詩人創作詩歌的目的是什么?1、贊美杭州的美好景致。2、拜謁孫何,借以贊頌他政績卓著,贊美孫何的執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風。3、預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達希望孫何舉薦提拔自己的愿望。寫作目的為何夸鑒賞手法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點染: 本是國畫的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借用到古典詩歌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面渲染。這在寫景抒情詩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要抒發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導渲染,相互依存,和諧統一。“點染”藝術“點染”藝術“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點染間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須是一氣而下,二者緊密相連,表達共同意境。夸什么“點染”藝術長亭送別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染點染點如何夸思考:本詩中,何處使用了點染手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點:地理位置優越,社會條件優越,有長期繁盛歷史。染重湖疊巘清嘉點:總括西湖山水特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染除了點染,這首詞在寫景上還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工于鋪陳,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鋪陳: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 。樂府民歌《陌上桑》: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木蘭辭》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這首詞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生息,所呈現的繁榮太平景象。這首詞是寫給當時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的,雖為贈獻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卻不能說就是粉飾升平的歌功頌德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一定的社會現實。總 結1、《望海潮》開篇就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點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的句子是“ , , 。”,2、《望海潮》中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戶口的繁庶,表現了杭州繁華熱鬧的景象的句子是“ , , 。”。3、《望海潮》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錢塘江就像廣闊無邊的天然壕溝的句子是: , , 。4、《望海潮》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了。同時暗寫商人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 天塹無涯市列珠璣 戶盈羅綺 競豪奢語境默寫5、《望海潮》中“ , , 。”幾句,描寫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圓若寶鏡的湖面、重疊的山嶺、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詞人以工整的對聯,高度凝煉的語句,把西湖乃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6、《望海潮》中“ , , ”幾句,寫不論白天還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7、《望海潮》中“ 。 , ”幾句,寫達官貴人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8、《望海潮》中“ , ”幾句,寫達官貴人不思離去,還要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夸示于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仙境。這也從側面烘托出西湖之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 乘醉聽簫鼓 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比較閱讀:《望海潮》《揚州慢》篇目 時代背景 詞中意象 寫景目的 寫作手法 意象分類 意境特點 情感《望海潮》 北宋鼎盛時期,詩人為贈兩浙轉運使孫何而作。 柳、橋,簾幕,云樹,堤沙,浪花,市井,街巷,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千騎,高牙,煙霞 營造杭州熱鬧繁華的氛圍 鋪敘渲染; 虛實相生 自然 人文 生活 繁華富庶對杭州景美、政通、人和的贊美對孫何政績的贊美《揚州慢》 南宋后期,宋金對峙的局面比較穩定,本詞為詞人往來于長江中下游與江淮之間路過揚州時所作 竹西,春風,薺麥廢池,喬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橋,蠑波心,冷月,紅藥 突出揚州城蕭條之感 今昔對比, 用典 繁華(昔)凄清(今) 蕭條荒涼對揚州蕭條之景的感傷,對戰爭的爭的控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