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了解通訊這一新聞體裁以及焦裕祿的先進事跡,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質。學習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點。用心感受焦裕祿的偉大人格,學習焦裕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勇于擔當、執政為民”的公仆精神。教學目標導入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這是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發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的一首詞。活動一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穆青(1921—2003),當代著名新聞記者,原名穆亞才,祖籍河南開封杞縣。 “七七“事變爆發后,16歲的穆青到山西臨汾,進了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后留師部宣傳做宣傳工作。1942年,進入《解放日報》,從事新聞工作,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穆青所寫的作品有:《為了周總理的囑托》《雁翎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了解作者馮健(1925—),原名樊煦義,河南省新野縣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大學政治系畢業。曾擔任新華通訊社多個分社的記者,新華通訊社國內新聞編輯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編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新聞學院教授,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馮健通訊選》。1965年冬,他與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蘭考采訪焦裕祿的事跡,寫出了曾經感動了億萬讀者的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了解作者周原(1928-2011),原名喬元慶,河南省偃師縣夾溝村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后因工作認真、能說能寫,深受皮定均的賞識。1945年,周原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周原選擇了新聞工作,1948年,調入新華社任記者、高級記者、國內部機動采訪室主任,寫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報告文學,其作品曾多次獲獎。與穆青等合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使他聞名全國。焦裕祿(1922-1964),山東淄博人,曾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為“焦裕祿精神”,被群眾譽為“黨的好干部”。了解人物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如今,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樹苗已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把它稱作“焦桐”。了解焦裕祿“焦桐”河南省蘭考縣位于黃河故道,飽受風沙、內澇和鹽堿“三害”,1962年底,焦裕祿出任蘭考縣委書記。當時正是蘭考“三害”嚴重時期,全縣36萬人民面臨著生存考驗。為解決蘭考的災害問題,焦裕祿鞠躬盡瘁,積勞成疾,身患肝病仍跑遍全縣120個村莊,帶領全縣群眾封沙、治水、改造鹽堿地,取得明顯成效。他身染重病,疼痛時便用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病逝,終年42歲。了解背景1965年12月17日,在蘭考縣委的會議室里,穆青第一次聽到焦裕祿身邊的干部介紹焦書記的事跡。大家說著哭著,會議室里哭聲一片。穆青坐不住了,他放下筆,不停地掏出手帕擦眼淚。他走到焦裕祿曾經坐過的因肝癌劇痛頂出窟窿的藤椅前,久久不語。接下來,他和同事冒著嚴寒,沿著焦裕祿走過的路,訪問焦裕祿慰問過的農戶,尋找焦裕祿的足跡和精神,多少次,淚水模糊了他的眼睛。穆青說,不把這篇文章寫好,簡直就是對不起老百姓。三天以后,在開封賓館,穆青和馮健、周原組成了一個寫作班子。1966年2月7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打破常規,占用新聞節目的時間,用1小時20分鐘,播出了長篇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著名播音員齊越,則是含著熱淚、幾經哽咽才完成播音。了解背景:①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前國家主席毛澤東②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前國家主席江澤民③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和廣大干部的好榜樣。他的一生,是為黨的事業、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一生……在今天,認真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仍然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呼喚,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家領導人評價焦裕祿④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家領導人評價焦裕祿活動二認識文體——通訊1.基本概念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消息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容比消息更具體、更系統。2.主要特點一是嚴格的真實性;二是報道的客觀性;三是較弱的時間性(相對新聞消息而言);四是描寫的形象性;五是議論色彩較濃。3.基本種類按內容分,通訊一般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概貌通訊、工作通訊。按形式分,通訊分為一般記事通訊、訪問記、小故事、集納、巡禮、紀實、見聞、特寫、速寫、側記、散記、采訪札記。4.經典代表作《包身工》(夏衍)、《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毛主席的隊伍進入拉薩》、《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張繼民)、《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王石、房樹民)、《英雄的十月》(華山)、《為了周總理的囑托……》(穆青等)。人物通訊用來報道特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以寫人物的思想和事跡為主的通訊。一般有一個或幾個中心人物。人物通訊的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特點,揭示出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懷和思想境界。要求寫作中既見事,又見人,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常見的寫法有:(一)通過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等表現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等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通訊5.通訊與消息的區分(1)從時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應該比通訊來得更快;通訊的時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訊發稿件較慢,是因為對材料的要求比較嚴格,要求更詳細、深刻、生動、典型,且記者有一個采集、選擇和認識的過程。同時,通訊強調報道的完整性,有時還必須等新聞事件有一個較充分的展示過程或等事物發展有一個階段性成果時,采寫通訊的時機方成熟。(2)從內容上看:消息內容廣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報道,不追求細節;通訊報道的是有影響、有特點的人和事,需要搜集材料,選擇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報道事物的來龍去脈,反映事物的本質,并容許細節描寫。(3)從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較短,通訊一般篇幅較長。消息篇幅比較短,多為百字或數百字,內容簡明扼要,文字干凈利落;通訊篇幅稍長一點,發稿時間也稍緩一些,但仍然要求盡可能地短、快。(4)從表達方式上看:消息多用敘述,語言簡潔明快;通訊雖也以敘述為主,但可以靈活運用描寫、議論、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提高語言的表現力。(5)從語言上看:消息的寫作主體采用第三人稱敘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態出現,讓“他”“他們”以及被報道主人公的名稱、身份運行在字里行間,極少讓“我”出現在報道之中;通訊則不然,出于詳盡、深入的需要,第一、二、三人稱各顯所長,“我”“你”“他”在描寫、議論、敘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較少有議論、描寫,極少有抒情;通訊常常融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通訊通常借助文學手法表現主題,通訊包括報告文學,和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其具有真實性。文題解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縣委書記”是焦裕祿的身份“榜樣”是貫串全文始終的寫作主旨“焦裕祿”是這篇通訊的寫作對象由題目可知,本文是通過介紹焦裕祿的事跡,贊揚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寶貴的共產黨人的精神。活動三梳理結構,概括內容導語:焦裕祿來到蘭考的背景,初到蘭考的作為。第一節:焦裕祿身先士卒,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第二節:蘭考縣遭遇洪災,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救災。第三節:焦裕祿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顧自身。第四節:焦裕祿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舊沒有忘記關心蘭考縣的人民。第五節:焦裕祿的精神永遠流傳,帶給人民無窮的精神力量。初讀文本這篇人物通訊寫了什么?嘗試歸納文中所寫焦裕祿的具體事跡。“以事寫人”和“以言見人”是人物通訊常用的寫作手法。閱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明確文章寫了哪些具體事件,記錄了人物哪些個性語言,從中總結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立場,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焦裕祿同志思考討論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 親臨一線,身先士卒 贊揚了焦裕祿求實細致的工作作風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 親臨一線,身先士卒 贊揚了焦裕祿求實細致的工作作風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災 正面塑形:“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幫助群眾。” 心系群眾,忘我工作 贊揚了焦裕祿在抗災斗爭中英雄氣概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 親臨一線,身先士卒 贊揚了焦裕祿求實細致的工作作風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災 正面塑形:“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幫助群眾。” 心系群眾,忘我工作 贊揚了焦裕祿在抗災斗爭中英雄氣概他心里裝著群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個欺軟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談你們的情況吧......” 熱愛群眾,不懼病痛 贊揚了焦裕祿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 親臨一線,身先士卒 贊揚了焦裕祿求實細致的工作作風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災 正面塑形:“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幫助群眾。” 心系群眾,忘我工作 贊揚了焦裕祿在抗災斗爭中英雄氣概他心里裝著群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個欺軟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談你們的情況吧......” 熱愛群眾,不懼病痛 贊揚了焦裕祿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活著我沒有治好風沙,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患癌住院但依舊關心蘭考人 正面塑形:”你回去對縣委同志說......””活著我沒有......”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贊揚了焦裕祿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懷段落結構 具體事件 個性語言 人物精神 作者立場引子 初到蘭考就忙于了解情況,觀察災情 正面塑形:“蘭考是災區......革命者在困難面前要逞英雄。” 目標堅定,不畏艱難 贊揚了焦裕祿樂觀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 正面塑形:“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 親臨一線,身先士卒 贊揚了焦裕祿求實細致的工作作風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災 正面塑形:“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幫助群眾。” 心系群眾,忘我工作 贊揚了焦裕祿在抗災斗爭中英雄氣概他心里裝著群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個欺軟怕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談你們的情況吧......” 熱愛群眾,不懼病痛 贊揚了焦裕祿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活著我沒有治好風沙,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患癌住院但依舊關心蘭考人 正面塑形:”你回去對縣委同志說......””活著我沒有......”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贊揚了焦裕祿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懷他沒有死,他還活著 他的精神永遠鼓舞著蘭考人民 側面襯形:“我們的好書記,你是活活地為俺蘭考人民,硬給累死的......” 肉體雖死,精神永存 贊揚了焦裕祿一心為民的崇高品德7.閱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簡要闡釋每節標題所彰顯的人物精神,填寫下表。結構 標題 彰顯的人物精神(價值)引子 —— ①第一節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②第二節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③不怕困難,勇于擔當,富有勇氣和斗志堅定、樂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富有公仆情懷,勤政為民,與人民同甘共苦思考討論第三節 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④第四節 “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⑤第五節 他沒有死,他還活著 ⑥不顧個人安危,無私奉獻牢記責任深遠的影響和價值思考討論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干部、群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堿、封閉沙丘試驗。然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初讀文本引子:焦裕祿來到蘭考的背景,初到蘭考的作為背景: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歷年的最低水平。初到蘭考的作為:他到災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隊去了。他到貧下中農的草屋里,到飼養棚里,到田邊地頭,去了解情況,觀察災情去了。他從這個大隊到那個大隊,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談論。見到沙丘,他說:“栽上樹,豈不是成了一片好綠林!”見到澇洼窩,他說:“這里可以栽葦、種蒲、養魚。”見到堿地,他說:“治住它,把一片白變成一片青!”轉了一圈回到縣委,他向大家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是要干,要革命。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煉人的革命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初讀文本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挖泥壓流沙焦裕祿組織抗災1959年,焦裕祿與一金工車間的部分工友合影留念(前排左四為焦裕祿)第一節:焦裕祿身先士卒,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細致的調查研究。1.如何理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別人后邊學樣,不如自己去開拓創新。答案 焦裕祿一到蘭考縣就決定要把蘭考縣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況摸透,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在實地調研時,焦裕祿不顧環境的險惡,親自去查風口、探流沙,掌握了大量一手的資料。思考討論第二節:蘭考縣遭遇洪災,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救災。2.為什么要插入焦裕祿看望老人這樣一個故事?答案 反映焦裕祿深入群眾,關心群眾的寶貴品質。同時也表明人民群眾對新中國的擁護和愛戴。通過這個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密切的聯系。思考討論第三節:焦裕祿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顧自身。3.在描寫焦裕祿同志和肝癌斗爭時,文章都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答案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側面描寫。思考討論第四節:焦裕祿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舊沒有忘記關心蘭考縣的人民。4.如何理解細節:他死后,人們在他病榻的枕下,發現了一本《毛澤東選集》,一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答案 表面上是寫焦裕祿的“遺產”,實際上是通過兩本書反映焦裕祿可貴的品質。正是在《毛澤東選集》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兩本書的指引下,焦裕祿不顧自身,無私奉獻。這正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化表現,也是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修養。焦裕祿同志的所作所為,很好地詮釋了毛澤東思想,很好地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修養。思考討論第五節:焦裕祿的精神永遠流傳,帶給人民無窮的精神力量。5.“他還活著”有幾層含義?答案 焦裕祿雖然去世了,但他在蘭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種子,正在發芽成長,他帶給蘭考人民的毛澤東思想的紅燈,愈來愈發出耀眼的光芒。焦裕祿同志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人們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不斷開創新的奇跡。思考討論6.文中有很多小標題,這些小標題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有何作用?答案 這幾個小標題是按照焦裕祿同志的事跡和品質,以時間為線索進行安排,每一節中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每個標題都是焦裕祿品質的一個側面,而加起來則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焦裕祿。思考討論本文小標題的作用:本文的小標題1.“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2.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3.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4.“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5.他沒有死,他還活著1.使文章結構清晰,更有層次感。2.以焦裕祿的話作為標題,更直觀體現焦裕祿的崇高精神。3.以人們的評價作為標題,表達對焦裕祿的贊美,突出中心8.如何理解文章中這幾個小節之間的關系。答案 ①文章開頭寫焦裕祿受到黨的委派到蘭考上任,一再強調黨的領導的重要性,這是戰勝困難的組織保障。②1~2節寫焦裕祿戰勝困難的思想基礎,其中第2節還涉及了焦裕祿戰勝困難的群眾基礎。③3~4節寫焦裕祿忍受病痛的折磨,舍身忘我、愛民、親民的工作態度,這是戰勝困難的主觀因素。④最后一節寫焦裕祿病逝后的工作成效,以及蘭考人民對焦裕祿的懷念。⑤本文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為讀者展現了焦裕祿在蘭考縣的工作情況,每一節側重一個方面。全面照應了文章題目中的“榜樣”二字。思考討論活動五深入文本,把握人物通訊的寫作手法1.文章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刻畫焦裕祿這一典型形象?請結合課文進行分析。答案 ①白描化的語言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絢麗的語言,能于平淡中表現出人物性格的豐滿、細膩。焦裕祿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深刻的道理說教,但他的每一句話都明白簡單,能讓百姓聽懂、感動。②生動的細節描寫。對于焦裕祿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工作的場景,文中用“踩”“頂”“揣”“按”一系列動詞將焦裕祿忍痛工作的細節描繪出來,突出了焦裕祿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祿聽見風雪聲,倚在門邊望著風雪發呆”等,表達了焦裕祿心中時刻裝著人民的襟懷。③典型的環境描寫。如文章第3段寫“三害”的象征和標志:“黃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堿地”等,色調的變化,展現出蘭考大地正在遭受的自然災害,更能顯示出焦裕祿身上的責任重大。④側面烘托。如引言部分,通過他人的評價,表現了焦裕祿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的精神。在第一節中,通過大隊支部書記李廣志的“吃驚”“非常感動”的描寫,表現了焦裕祿重視調研,實事求是的精神風貌。2.《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請舉例說明。答案①貼近群眾是本文最突出的語言特色。這些鮮活的語言,既忠實于新聞原貌,又貼近基層百姓。(閉眼捉麻雀、瞎子摸魚、大家心里熱乎乎的)②語言樸素卻充滿哲理。如焦裕祿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表現了一個縣委書記深入調研的優良作風。③語言風趣、幽默。如“貼了膏藥,扎了針”本是焦裕祿生前總結蘭考人民治沙經驗的話,這一風趣的口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蘭考人民舉重若輕、樂觀通達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2.《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請舉例說明。答案④形象生動、細膩準確;(“一粒粒豆大的冷汗珠時時從他的額頭浸出來”和焦裕祿從畫里掏出來自己的照片);⑤語言鏗鏘有力;(要制服三害,要把他們從蘭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樣驅走,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堅決)⑥刻畫真實,飽含情感;(趙文選呆了一下,突然的放聲痛哭起來,張欽禮遲遲沒有回答)3.《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作為一篇通訊,在表達方式和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本內容舉例分析。答案:采取了記敘、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作為通訊,全文以記敘為主,適當穿插抒情、描寫和議論。如引子部分,第1段記敘,第2段記敘兼有議論,第3段描寫,第4段以議論為主。各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將焦裕祿推進到一個緊要“關口”,讓讀者感受到他身上的責任與使命。又如第三節第2段直接寫他的肝病狀況,以記敘為主,穿插“踩”“頂”“揣”“按”等一系列動作細節描寫,末兩句又融入了議論和抒情,焦裕祿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形象頓時躍然紙上。活動六從題目入手,掌握選材有評價說,《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的特點之一是“‘榜樣’是貫穿全文始終的‘思想紅線’”。對此,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 ①全文除引子外,由五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可以獨立成篇,而且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主題思想,但是這五個小主題無不是貫穿“榜樣”這一大主題來展開的。②引子的第6段,已漸現一個務實、堅定、為民的縣委書記的新形象,已見一個敢于面對困難、信念堅定、敢于戰勝災魔的縣委書記。這是一種“榜樣”。③接著,作者用兩個部分寫焦裕祿親自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災害源頭,做好災害根源調查,深入群眾尋求、研究治“三害”的對策。作者以事立人,這是一個信得過的領路人,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④最后三個標題所展現的內容則把生前對同志的愛護,對工作的認真、盡責,并且全然忘記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為了人民,忘記自己的焦裕祿,展現在讀者面前。這同樣是榜樣的力量。活動七探究文本,觀點爭鳴1.這篇文章有哪些特色?答案 (一)小標題的結構,體現布局謀篇的精細、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質和事跡分類,列小標題組織材料。“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親臨一線,身先士卒的精神)——“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心系群眾,忘我工作)——“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熱愛群眾,無私奉獻)——“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沒有死,他還活著”(肉體雖死,精神永存)。(二)表達方式上,記敘為主,夾以描寫、議論、說明。全文的主線是記敘焦裕祿同志從到達蘭考后忘我工作,帶領群眾治理土地的感人事跡,同時夾雜著描寫、議論,將焦裕祿同志的精神生動地刻畫了出來。(三)運用大量生動具體的例子,生動表明焦裕祿的可貴品質。 在全文的描寫中,每一節都舉了很多生動形象的例子,表現出焦裕祿可貴的品質。2.通訊是否允許有細節上的虛構?答案 (觀點一)允許有一定的虛構。通訊的文學性,主要指它的形象性,即用文學語言,或者說用形象的語言,把事實反映得更加生動,更加具體,更加真實,從而更加容易吸引讀者,感染讀者,打動讀者的心靈。生動具體,離不開某些細節描寫。因此,通訊可以用一定程度的合理的想象,代替事實的真實。(觀點二)通訊應該嚴格遵守真實性原則。通訊在現實中具有強大的宣傳力量。它之所以具有這種力量,正是因為許多作者堅持新聞必須完全真實的原則。如果通訊所寫的真人真事摻了假,這不但會破壞先進人物的形象,敗壞通訊的名聲,還會降低報紙的威信,使群眾不再相信新聞對先進人物的宣傳。3.閱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有人認為:“焦裕祿廢寢忘食不顧自身健康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如果他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可以做出更大貢獻呢?”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 (示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不提倡共產黨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換取成果。但是一旦責任在肩,誰又能顧及自己的健康和安穩呢?想當年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的和平,如果每個人都抱定活著才能更有用的思想,會不會當有困難的時候,就會止步?有危險的時候,就會怯場?2.文章題目雖然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但是在新時代,我們學生作為復興道路中的一員,應該從焦裕祿身上吸取什么樣的榜樣力量?答案 ①服務群眾的公仆情懷②注重實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③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堅毅精神。③樂觀向上,自信樸實。④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⑤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活動八群文閱讀之研學任務單1.請比較《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兩篇新聞作品在寫法上的異同。答案 (1)相同點:都通過典型場景和生動細節記錄重大事件,展現其重大意義;語言都簡練深刻,既具有新聞語言的客觀平實的特點,又形象生動,含蓄深刻。(2)不同點:前者記錄的重點是事件,通過典型的鏡頭式場景來展現主題。后者重在通過人物的語言傳達心聲,反映品格;選擇人物的主要經歷,詳略得宜地記述人物并凸顯其精神品格,多角度、分層次地表現人物。2.通過學習兩篇新聞作品,結合積累的新聞知識,把握不同新聞體裁的不同特點,體會兩篇作品各自的獨到之處。答案 ①從內容上看:《別了,“不列顛尼亞”》短小簡練,是概括性的報道,雖然也有細節描寫,但是不如后者的細節描寫多;而《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一文對材料的搜集,對典型事例的報道,更全面深入,內容更詳細。②從篇幅上看:作為消息的《別了,“不列顛尼亞”》篇幅較短,而作為通訊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篇幅較長。③從表達方式上看:《別了,“不列顛尼亞”》多用敘述,語言簡潔明快;《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雖也以敘述為主,但可以靈活運用描寫、議論、抒情,并可使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提高語言的表現力。④從感情上看:《別了,“不列顛尼亞”》是在冷靜的文字之下,蘊含著火山一般的情感;而《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抒情性比較明顯。活動九研學鞏固1.下列對《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中的第一個小標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意思是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能單靠主觀辦事,不能只聽別人的匯報,要親自去掌握災情。B.“站在洪水激流中”“畫了一張又一張”“掄著手里的棍子”“一邊指點著,一邊滔滔不絕地告訴”,這些是動作描寫,也是細節描寫,突出了焦裕祿帶病在洪水中察流向、畫圖紙的場景。C.為了說明焦裕祿病情的嚴重,文章用了轉院的方式來寫,一開始是“開封醫院把焦裕祿轉到鄭州醫院”,接著“鄭州醫院又把他轉到北京的醫院”,最后“焦裕祿又被轉到鄭州河南醫學院附屬醫院”。D.作者以事件為線索結構全文。從全文結構來說,作者以事件為線索,將新聞材料精心串聯起來,不同的材料凸顯出不同的主題,共同服務于彰顯焦裕祿精神這樣一個核心主題。√“作者以事件為線索結構全文”錯,全文是以時間為線索。閱讀下面的文字,將畫線的句子改寫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變原意。焦裕祿是聞名全國、感動全國的“縣委書記的榜樣”。他在蘭考縣忘我奮斗一年零五個月,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祿是為人民拼死拼活謀福祉的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為信仰無怨無悔做奉獻,成為共產黨人的光輝典范;在為祖國艱苦奮斗創新功的時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號。人民是不會忘記焦裕祿的。答案 焦裕祿是為人民拼死拼活謀福祉的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是為信仰無怨無悔做奉獻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典范,是為祖國艱苦奮斗創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號。主旨點睛本文通過講述焦裕祿到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以來,不顧身體健康,與自然災害頑強抗爭,與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跡,塑造了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迎難而上以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同時,也點出了這種精神的價值及其影響。作業1.請你為焦裕祿寫一段頒獎詞;2.在我們走過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跡令我們感動,擇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為報道對象來進行人物通訊的寫作練習;以上作業可2選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