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百 年 孤 獨A century of solitude加西亞·馬爾克斯1.了解作者生平和寫作風格,掌握作品的背景和情節(jié)2.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在了解小說的寫作背景、基本 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和寫作的主旨。3.了解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特點 。 學習目標卡夫卡的《變形記》通過主人公格里高爾變?yōu)榧紫x這一荒誕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xiàn)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馬爾克斯在閱讀完《變形記》后說:“ 老天,我從來不知道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如果可以這樣寫,我也能寫。”在以卡夫卡為主的多位作家影響下,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了以“魔幻”為手法,以反映 “現(xiàn)實”為目的的經典魔幻現(xiàn)實主義巨作——《百年孤獨》《百年孤獨》對中國作家的影響“我必須承認,在創(chuàng)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xiāng)’的過程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fā)。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們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心情就像當年馬爾克斯讀到卡夫卡的《變形記》一樣:原來小說可以這么寫!那之后十幾年,我一直在和馬爾克斯"搏斗"。——莫言魔 幻 現(xiàn) 實 主 義莫言《生死疲勞》內容: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了六道輪回,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后終于又轉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講述了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并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一、了解作者生平與風格,掌握作品背景與內容作 者 簡 介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平 馬爾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海濱小鎮(zhèn)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zhàn)輟學,進入報界。 從五十年代起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 1982年憑借《百年孤獨》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去世。作 者 簡 介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從小受外祖母神話故事的影響,這為他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題材上,他的作品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又采用了阿拉伯神話故事和印第安民間傳說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在風格上,他善于把完全出于虛構的幻想情景與現(xiàn)實主義的場面情節(jié)有機融為一體。通過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現(xiàn)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也就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 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魔幻現(xiàn)實主義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學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現(xiàn)實,運用荒誕派的手法,將拉美的現(xiàn)實生活與神魔鬼怪等幻覺的東西融為一體,往往寫得晦澀難懂。魔幻現(xiàn)實主義在拉美興盛,又接受歐洲文學,尤其是現(xiàn)代派文學(象征、隱喻、意識流)的影響,又有獨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傳說、神話、巫術、幻覺、怪誕成分為作家所吸收。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馬爾克斯。原則: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特點:①彌漫著濃重而強烈的神奇氣氛。②具有鮮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獨裁的進步傾向。③善于借鑒、吸收和運用外來文化,并結合本民 族的習俗加以提煉、發(fā)展和融會貫通。作 品 簡 介故 事 梗 概《百年孤獨》以虛構的馬孔多小鎮(zhèn)為敘述背景,描寫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1、家族第一代: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為逃避被他殺死的鄰居的冤魂的糾纏,攜妻出走,在一片荒原上建造了馬孔多村。晚年由于精神失常死去,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烏爾蘇拉成為家里的頂梁柱,去世時的年齡在115至122歲之間。2、家族第二代: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有兩男一女:老大何塞·阿爾卡蒂奧不顧家人的反對,與麗貝卡結婚,但被趕出家門,最后在家中被槍殺;老二奧雷里亞諾戎馬一生,最后厭倦了戰(zhàn)爭,自殺未遂,回家制作小金魚打發(fā)殘生;老三女兒阿瑪蘭妲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 品 簡 介故 事 梗 概3、家族第三代:第三代人只有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何塞。因無法得到滿足而陷入孤獨之中,于是參軍。4、家族第四代:第四代即是阿爾卡蒂奧與妻子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生下的一女兩男。女兒美人兒蕾梅黛絲最后神奇地抓著一個雪白的床單永遠消失在空中。她的兩個弟弟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孿生子。阿爾卡蒂奧第二在美國人開辦的香蕉公司里當監(jiān)工。鼓動工人罷工,成為勞工領袖。奧雷里亞諾第二沒有正當的職業(yè),最后在病痛中與阿爾卡蒂奧第二同時死去。作 品 簡 介故 事 梗 概5、家族第五代: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是奧雷里亞諾第二的二女一男,長子何賽·阿爾卡蒂奧被搶劫金幣的歹徒殺死。大女兒雷納塔·蕾梅黛絲最后送往修道院,終生一言未發(fā)。小女兒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早年在布魯塞爾上學,最終回到馬孔多整頓家園6、家族第六代:布恩迪亞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獨中長大。他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姑姑阿瑪蘭妲·烏爾蘇拉,二人生下了一個男孩。作 品 簡 介故 事 梗 概這個男孩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的只剩下一小塊皮的兒子時,他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zhèn)從地球上刮走,從此這個村鎮(zhèn)就永遠地消失了。←創(chuàng)作背景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fā)過幾十次內戰(zhàn),使數十萬人喪生。長期以來,拉丁美洲這一地區(qū)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外來文化的洗禮、西班牙等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在爭取獨立的斗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擺脫殖民統(tǒng)治后,這一地區(qū)的人民又生活在軍事獨裁者的暴虐統(tǒng)治中。馬爾克斯在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象征著他故鄉(xiāng)阿拉卡塔卡的小鎮(zhèn)馬孔多的時代變遷,以虛構的世界隱喻現(xiàn)實,不僅探討了哥倫比亞的孤獨閉塞,同時指出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前 情 回 顧←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結婚后。帶領一群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長途跋涉來到一個偏遠的地區(qū)建立了小村莊馬孔多。馬孔多交通閉塞,只有一群吉普賽人偶爾來訪,帶來磁鐵、望遠鏡、冰塊等新鮮食物,卻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與吉普賽老人梅爾基亞德斯結為好友,埋頭鉆研煉金術,卻一無所獲,他想尋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敗告終。反而是烏爾蘇拉在尋找離家出走的大兒子何塞 阿爾卡蒂奧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臨近的城鎮(zhèn)。馬孔多自此與繁華世界建立了聯(lián)系,天翻地覆的變化即將到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初讀文章,理清人物關系馬孔多的創(chuàng)立者布恩迪亞妻子梅爾基亞德斯吉卜賽老人布恩迪亞朋友阿瑪蘭妲麗貝卡布恩迪亞長子布恩迪亞次子小女兒養(yǎng)女阿爾卡蒂奧阿爾卡蒂奧之子比西塔西翁印第安姐姐印加王后裔卡塔烏雷印第安弟弟印加王后裔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6-7):第三部分(8-14):活動一:快速瀏覽,概括內容請根據故事發(fā)展脈絡,梳理課文內容,概括大意。介紹馬孔多小鎮(zhèn)的變化以及它的創(chuàng)始人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寫麗貝卡到來,突出她吃土的習慣以及家里人幫助她改掉惡習的經過。失眠癥席卷馬孔多,人們開始健忘失憶,但他們在努力改變這一切。變僻靜的小村落繁華的市鎮(zhèn)土地肥美位置優(yōu)越封閉手工作坊、店鋪永久商道阿拉伯人來了吉普賽人又來了大型賭場群鳥以歌聲歡快報時雕刻精美的音樂鐘1.文章第一句話“馬孔多變了樣”,這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馬孔多之“變”前后(第1段)(第2段)失眠癥到來時間標準殖民化:悄無聲息的控制群鳥 代之以 音樂鐘自然時間(傳統(tǒng)時間)代之以 機械時間(現(xiàn)代時間)馬孔多之“變”3. 馬孔多居民所患的失眠癥有何特點?該情節(jié)有何象征意義?馬孔多的居民得了失眠癥,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癥,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貼上標簽,注明名稱、用途等信息。但遺忘仍然以一種不可挽回的狀態(tài)蔓延下去。患者會慢慢習慣無眠的狀態(tài),然后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失憶。作者在這里通過對馬孔多居民患失眠癥的描寫,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無法擺脫愚昧落后、孤獨封閉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正在逐漸麻木地遺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遺忘想要擺脫命運控制的初衷。該情節(jié)的象征意義是耐人尋味的,這個經歷了許多滄桑變化的馬孔多小鎮(zhèn),正是拉丁美洲大陸的象征。3. 馬孔多居民所患的失眠癥有何特點?該情節(jié)有何象征意義?4. 得了這種失眠癥的人們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① 當烏爾蘇拉發(fā)現(xiàn)了麗貝卡的失眠癥后,她把麗貝卡和其他孩子隔離開,防止傳染;寓意: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告誡拉丁美洲的人們要努力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② 烏爾蘇拉熬制了烏頭湯讓得了失眠癥的人們服下,試圖治療失眠癥;③ 馬孔多的人們把小鈴鐺送給鎮(zhèn)外的來客使用,讓這些健康人在鎮(zhèn)上逗留期間禁止一切飲食,這項舉措卓有成效;④ 人們在物品上貼上標簽,努力掙脫健忘的命運。細讀文本,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summarize the image of the main charactersPart 03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規(guī)劃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設計,帶領大家共同建設馬孔多,讓馬孔多成為幸福的村莊。①做事情執(zhí)著而有魄力意識到失眠癥已經侵入鎮(zhèn)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長,把失眠癥情形講給他們聽,并將疫病控制在村鎮(zhèn)之內。②極有責任心他著迷于馬孔多的新氣象,“認為這比自己廣袤的幻想世界更為神奇” ;為了避免遺忘,奧雷里亞諾為器物貼標簽,布恩迪亞先在家中實行,而后推廣到全鎮(zhèn)。③易于接受新事物烏爾蘇拉①她能干,充滿活力。她一心擴展家業(yè),每天兩次用樹枝穿著糖制的小雞小魚出門銷售。②她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女人,收養(yǎng)麗貝卡,把她當作女兒一樣照顧,盡力幫助麗貝卡改掉惡習。③從某種角度上說,她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溫柔的母親。發(fā)現(xiàn)麗貝卡有吃土的惡習,她采取嚴厲的手段,像扳倒一頭小牛犢似的逼她服下治療食土怪癖的特效藥,絲毫不顧麗貝卡的拼命反抗,在藥物治療之外又加上了皮帶抽打,麗貝卡終于顯出康復的跡象。奧雷里亞諾:青春期的他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變得沉默寡言,孤獨入骨,但卻恢復了呱呱墜地時的執(zhí)著眼神。沉默寡言他全神貫注于金銀藝實驗。他成長在父親的實驗室里,喜愛默默研究,孤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憑自己的探索掌握了金銀器工藝。全神貫注于金銀藝實驗麗貝卡:①她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由幾位皮草商帶著從外地跋涉而來,托付給布恩迪亞家;②她體弱多病,多年忍饑挨餓,有獨自吮手指、吃濕土和石灰墻皮的習慣;初到時不吃不喝,喜歡獨處,惡習治療后融入了新家庭;③會講西班牙語,手頭活計干得出色,會哼唱舞曲、自編歌詞,時而外向又時而孤僻;但又犯了失眠癥,傳染給了全鎮(zhèn)。2. 如何理解麗貝卡吃土的情節(jié)?“土”就是麗貝卡孤獨的代表,對吃土有所執(zhí)念的麗貝卡,并不喜歡混著蚯蚓的濕土味道,但卻戒不掉這種味道。麗貝卡喜歡吃土,卻不喜歡與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獨的表現(xiàn),她通過這種行為來抗拒孤獨。當她內心感到孤獨時,苦澀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夠排解她痛苦的良方。“吃土”正是她孤獨的表現(xiàn),她通過這種行為來抗拒孤獨。表現(xiàn)形式孤獨原因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忙于整治市鎮(zhèn)、鉆研技術天才的孤獨、思維超越了常人的極限烏爾蘇拉忙碌、一心擴展家業(yè)苦心支撐、不被支持和理解奧雷里亞諾從早到晚待在被遺棄的實驗室里父母各忙各的,對子女愛的疏忽麗貝卡食土、吮手指、驚恐不安父母早逝,漂泊流浪,愛的缺乏和愛無保障理解《百年孤獨》含義,探討主題意蘊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and explore the themePart 04本文是《百年孤獨》的節(jié)選部分,你認為文中所寫的“孤獨”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觀點一:馬孔多是“孤獨”的它位置偏僻,難與外界溝通。這個充滿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現(xiàn)代科技文明之外,雖然外面偶爾會透進來一道光,但最終還是被卷入了小鎮(zhèn)一代代注定破敗的循環(huán)之中。本文是《百年孤獨》的節(jié)選部分,你認為文中所寫的“孤獨”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觀點二:馬孔多的居民是“孤獨”的他們有揮之不去的自閉意識,只因何塞·阿爾卡蒂奧沒有一道歸來,就排擠以梅爾基亞德斯為代表的吉卜賽人,而這些吉卜賽人曾以悠遠的智慧和神奇的發(fā)明對村子的發(fā)展壯大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馬孔多的居民對失眠癥缺少正確的認識,更沒有意識到它的危害,把緊急情況視為常態(tài)而不去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文是《百年孤獨》的節(jié)選部分,你認為文中所寫的“孤獨”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觀點三:布恩迪亞家族是“孤獨”的如布恩迪亞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復使用那幾個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長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其長子是何塞·阿爾卡蒂奧,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兒子叫阿爾卡蒂奧。家庭成員之間缺少溝通,如奧雷里亞諾沉默寡言,孤獨入骨,全神貫注于金銀藝實驗,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標題具有怎樣的含義?小說為何定名為“百年孤獨”?“孤獨”不僅是《百年孤獨》的主題,也是拉丁美洲文學共同的主題長期以來,拉丁美洲這一地區(qū)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外來文化的洗禮、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歲月是漫長的;“孤獨”“指拉丁美洲長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作者以“百年孤獨”為題,意在引起讀者思考造成馬孔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百年孤獨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狀態(tài)的根本途徑。①內因: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閉、固執(zhí)、僵化等民族痼疾。②外因:異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沖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馬孔多”雖然還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沒有了。“缺乏文化的歸屬感,在紊亂的心理狀態(tài)下,在貧困與落后的泥沼中掙扎,結果是越陷越深,這就是馬孔多鎮(zhèn)人孤獨的癥結所在。”活動三:理解標題,探尋主旨“馬孔多”是“孤獨的”。本該是一個世外桃源式的小鎮(zhèn),為什么會成為孤獨的“培養(yǎng)皿”,使一個家族遭遇了長達百年的“孤獨”?“馬孔多”有何象征意義?作者通過描寫馬孔多,展現(xiàn)了拉丁美洲人民幾個世紀的生活和奮斗歷程,揭示出拉丁美洲百年逃不出循環(huán)往復的苦難的內在原因。并通過“失眠癥”造成“失憶”這一如真似幻的情節(jié),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拉丁美洲大陸的歷史,不要忘記昔日內戰(zhàn)和殖民入侵的殘酷與災難,更不要忘記百姓的愚昧無知和民族的貧窮落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創(chuàng)作背景:哥倫比亞16世紀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正式獨立。1830年后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fā)過幾十次內戰(zhàn),使數十萬人喪生。1903年原屬哥倫比亞的巴拿馬省在美國的慫恿下宣布獨立,美國勢力從此侵入漸深。本書通過主人公的傳奇生涯描述了這方面史實。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者曾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儀式上說,《百年孤獨》 這部小說主要是表現(xiàn)“拉丁美洲的孤獨”。深層主題:擺脫孤獨《百年孤獨》通過馬孔多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庭的經歷,揭露和批判了哥倫比亞國內外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和美國侵略者對拉美民族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號召拉美人民團結起來反對專制獨裁,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愚昧、落后、野蠻,預示了拉美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2.“失眠癥”有何特點,他們是如何對待的?作者寫這一情節(jié)有何象征意義?第9段:“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慣了無眠的狀態(tài),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興高采烈 隔離外鄉(xiāng)人 視為常態(tài) 貼標簽馬孔多之“變”失眠癥“只是一旦標簽文字的意義也被遺忘,這般靠詞語暫時維系的現(xiàn)實終將一去不返。”馬孔多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正在逐漸麻木地遺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遺忘自己擺脫命運控制的初衷。應對方式變化:(一)“魔幻”性帶有濃厚的本土色彩。文中大量神話、鬼怪傳說,以及他們對生與死、夢幻與現(xiàn)實等問題的思考,正是印第安民族所特有的“魔幻意識”的體現(xiàn),也是拉丁美洲普通百姓真實的心理活動。“變現(xiàn)實為幻想而不失真”——魔幻現(xiàn)實主義品味語言,體悟手法(二)荒誕、夸張的描寫展現(xiàn)拉丁美洲的“神奇現(xiàn)實”。(三)象征手法顯示作者對歷史的反思。每個子孫都有相同的名字,象征拉美土地上周而復始的貧窮、戰(zhàn)亂、迷茫和孤獨。失眠癥導致了失憶癥,象征著跨入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對來路的迷失,對去路的迷茫。人物的孤獨、馬孔多的孤獨象征著當時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甚至人類的孤獨。活動四:品味語言,體悟手法你認為文章中的哪些情節(jié)是真實的,哪些情節(jié)似乎是虛幻的?虛幻:(1)梅爾基亞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類知識的界限,已從大地上被抹去。p1(2)奧雷里亞諾對麗貝卡到來的預言。 p3-5(3)麗貝卡父母的骨殖會發(fā)出咯啦咯啦的響聲。 P6(4)麗貝卡失眠,“雙眼像貓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 p8(5)失眠癥可以傳染,麗貝卡讓整個鎮(zhèn)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癥。 p12(6)“他們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夢境,還能看到別人的夢境。”p12真實:(1)麗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歡吃院子里的濕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墻皮”。麗貝卡在現(xiàn)實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馬爾戈特。(2)麗貝卡失眠描寫,“坐在搖椅上吮著手指。”(3)對人物的外貌刻畫細致,對許多細節(jié)描寫的處理都顯得真實。(4)對疫病的防控措施也顯得具體而真實。真實與奇幻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個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氛圍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百年孤獨》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經典作品。在這部小說中,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個離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議而又栩栩如生的世界。作者將個人的命運和孤獨的體驗,編織成了一部家族史,而這部家族史同時也隱喻了哥倫比亞屈辱的民族史,甚至隱喻了拉丁美洲飽受殖民掠奪的歷史,進而也可以說隱喻了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小 結馬爾克斯是被譽為“繼塞萬提斯之后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獎時的致辭: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zhàn)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zhàn)勝死亡的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還在發(fā)展,還在加速:每年的出生者要比死亡者多七千四百萬,新出生的人口相當于紐約每年人口增長的七倍,而他們大部分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國家里,其中當然包括拉美。相反地,那些最繁榮的國家卻積蓄了足夠摧毀不僅數百倍于當今存在的人類,而且可以消滅存在于這個倒霉世界上的任何生物的破壞力。也是在像今天這樣一個場合里,我的導師福克納在這個大廳里說過:“我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面對這個出人意料,從人類史看似乎是烏托邦式的現(xiàn)實,我們作為寓言的創(chuàng)造者,想念這一切是可能的;我們感到有權利相信:著手創(chuàng)造一種與這種烏托邦相反的現(xiàn)實還為時不晚,到那時,任何人無權決定他人的生活或者死亡的方式;到那時,愛情將成為千真萬確的現(xiàn)實,幸福將成為可能;到那時,那些命中注定成為百年孤獨的家族,將最終得到在地球上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