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部編版新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部編版新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年部編版新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4.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庭、未、磨”等8個生字,讀準“磨、挑”兩個多音字,會寫“望、洞、庭”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
3.能借助注釋,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根據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
【教學重點】
能借助注釋,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根據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詩文
1.課件展示洞庭湖風光,教師結合圖片進行簡介。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庭,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2.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秋月圖。
引導學生想象說話:當看到這樣的美景時你可能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3.過渡: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在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4.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
二、質疑問難,自悟詩意
1.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教師相機糾正字音。(“庭”是后鼻音。“盤”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在這里讀二聲,還可以組詞為磨刀;還讀mò,可以組詞為石磨、磨盤。)
3.回憶理解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說詩句的意思。
5.過渡:通過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詩句?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
6.學生自由匯報,教師相機點撥相關詞語的意思。(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7.過渡: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嗎?
8.課件展示畫面,教師講述古詩大意,學生對出詩句。
師: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么和諧、寧靜。
——(生接)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水面平靜得似一面沒被磨過的鏡子。
——(生接)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遠遠望去,君山碧綠如翡翠,山點綴著水,水環抱著山。
——(生接)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銀似的盤子里放進的一只小巧玲瓏的青螺。
——(生接)白銀盤里一青螺。
三、聚焦景色,豐富畫面
1.課件出示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引導學生品讀)
(1)朗讀詩句,你讀出時間了嗎?(秋天的夜晚:“秋月”。)
給學生出示“秋月映照湖面”“水平如鏡的洞庭湖”“洞庭湖中的君山”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2)結合圖片說說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這里藏著一個比喻,你讀出來了嗎?(把“潭面”比作“銅鏡”。)
(4)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景介紹給大家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5)指導朗讀。
(6)教師引讀,升華情感。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多么寧靜啊!一起來讀——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湖在朦朧的月光的籠罩下,泛起點點銀光,仿佛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此時是那么溫柔。一起讀——潭面無風鏡未磨。
2.品味“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1)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的美。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感悟比喻的形象、生動、巧妙。)
(2)圖片出示君山,師簡單介紹君山的傳說。
(3)你能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同桌互讀評價。
3.介紹作者的相關資料,感悟古詩的情感。
(1)用自己的話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介紹給大家,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當補充。
①作者的才學。②政治上的不得志。③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結合本詩感受作者雖然被貶卻依然滿眼美景,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平和心態。)
(2)欣賞畫面,配樂齊讀。
四、欣賞名句,感受美景
拓展詩句,從多個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1.課件出示相關詩句,配樂朗誦:
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風高云夢夕,月滿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2.課件播放洞庭湖圖片。
3.學生挑選感興趣的圖片進行說話練習。
五、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會寫字。
2.指名讀,給生字口頭組詞。
3.請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說一說書寫這些生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4.學生找出認為較難寫的字,教師示范。重點指導“斷、楚、孤、遙”。
斷:左邊部分先寫“米”再寫豎折,“米”的捺變為點。“斤”的豎撇要穿插到左邊部分的下面。
楚:上邊的“林”要寫得扁些,捺變為點。下邊部分要舒展,橫鉤在橫中線上,捺是主筆,要寫得平緩舒展。
孤:左窄右寬。“瓜”的豎撇要舒展,捺要寫得直立。
遙:半包圍結構,先內后外。走之的捺要舒展。
5.學生獨立進行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儀展示,師生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大家有沒有在深秋時節,去往被楓葉染紅的山中,觀賞“楓紅秋色濃”的美景 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詩人杜牧,去看看他筆下的秋天美景。(板書詩題)
2.杜牧簡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詩人、文學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其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宮賦》等。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配樂范讀。要求:聽準字音。
2.指名讀,教師指導讀準節奏,讀準字音。
(1)課件出示:
山  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2)教師正音:
徑(jìng√ jìn) 霜(shuāng√ shāng)
3.說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為什么是“寒山” “生”“坐”“于”各是什么意思 )
4.結合畫面,學生討論交流疑難字詞,教師釋疑。
課件出示: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生:產生,生出。 坐:因為。 于:表示比較,相當于“過”。
三、再讀古詩,品味詩意
1.你認為這首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自由發言)
2.學生先獨立探究,然后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1)“寒山”點明了季節,這個“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2)“白云生處”說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聽到了……
(3)前兩句詩描寫了哪些景物 (板書: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4)后兩句詩描寫了哪些景物 (板書:楓葉)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 (愛)
(出示秋天的楓樹林圖片)下面請同學們邊欣賞楓樹林邊想象,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5)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你覺得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 (紅)詩人覺得這楓葉比什么還紅 (二月花)詩人僅僅是贊美楓葉的顏色紅嗎 你認為詩人贊美了一種怎樣的精神呢 (點撥: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楓葉一般都是怎樣的 )楓葉那種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所贊嘆的嗎
(6)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深秋時節,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產生的地方,隱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之所以禁不住停下車來,是因為太喜愛這深秋楓林的晚景。經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春花還要紅艷。)
四、精讀古詩,疑難探究
“霜葉紅于二月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一片紅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現出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從中感受到了勝于春天的生命力。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喜愛楓林秋景、贊美秋天的感情。(板書:熱愛秋天)
五、指導誦讀
多種形式反復讀,背誦古詩。
六、課外作業。
一首好詩往往也是一幅好畫,根據《山行》畫一幅畫吧!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秋天景物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秋天)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容易讓人產生愁思的季節。宋代有位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身居異鄉。一天夜里,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夜書所見》。“書”即“寫”,題目的意思是“在夜晚寫下自己看到的景物”。大家想知道作者寫了什么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詩題)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順,讀流利。
2.教師正音:蕭(xiāo√ xāo) 挑促織(tiǎo√ tiāo)
3.借助字典和注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弄。)
4.課件出示古詩。
夜 書/所 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教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想想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教學)
3.結合插圖理解詩意。
四、精讀古詩,疑難探究
1.認真讀前兩句詩,體會詩人心里的“寒”。
詩的前兩句寫景,用“蕭蕭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表現出秋的蕭索,表面上是寫環境的凄清幽冷,實際上是用來襯托詩人客居心境的凄涼。(板書:凄涼)
2.默讀后兩句詩,邊讀邊結合插圖和注釋想一想:詩人看到了什么 這些情景有什么作用 你還想到了什么
在這深夜里,詩人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亮著,料想是有兒童在撥弄蟋蟀。兒童的無憂無慮、天真自在,更加反襯了“客”的孤寂與無奈。這樣的情景讓人忍不住想問,詩人是否想起了他的童年生活呢 (板書:孤寂、思鄉)
3.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該詩以動襯靜,以景襯情: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以兒童夜挑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五、拓展閱讀
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古詩,找來讀一讀。
【教學反思】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學目標】
1.認識“粘、印、凌”等7個生字,會寫“泥、朗、晶”等12個字。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出示梧桐樹的葉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片葉子像什么嗎?
2.是啊,在作家張秋生的眼中,這梧桐樹葉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書:金色巴掌)那鋪滿這樣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
3.板書補全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也可以問問同桌,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其中生字是帶拼音的。開火車讀這些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水洼  腳印  凌亂  增添  棕色  雨靴
(2)課件中的詞語去掉拼音,請同學讀一讀。
(3)抽讀、開火車讀字卡。教師強調:“增、棕”是平舌音。
洼 印 凌 增 棕 靴
(4)你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認?其他同學有哪些好方法呢?
(5)歸類識字:“洼”,可先出示學生已經認識的“娃、蛙、掛”等熟字,通過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征。
(6)教師適當點撥:“靴”“棕”可以借助插圖理解。
靴: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靴子?(課件出示圖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2)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
(3)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重點點撥以下句子中的詞語。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看到過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
點撥: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明朗”的近義詞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圖片,引導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句子。
②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點撥: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釋:A.舒服;B.(事情)完全妥當。引導學生聯系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確選擇“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為“落葉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點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規則”來理解“凌亂”。同時,請學生找出“凌亂”的反義詞來理解“凌亂”。
(3)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 時,天開始
,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 ,就像鋪上了一
塊 。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鋪 泥 晶 緊 院 印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寫。
3.學生匯報交流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點撥。
(1)鋪: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甫”不要少寫一點。
(2)印:左右等寬,不要忘了左邊的橫,右邊是“卩”,不是“阝”。
(3)緊:要寫得緊湊,特別注意下半部分“糸”的筆順。
(4)晶:上邊“日”居中,下邊兩個“日”分別在豎中線兩側。
4.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教師臨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鋪滿 水泥 亮晶晶 緊張 大院 腳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抽讀詞語卡片:水洼 腳印 凌亂 增添 棕色 雨靴
2.導入: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誰愿意說一說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過渡:那是多么美麗的一條路哇!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筆墨去欣賞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誦讀感悟,品析語言
1.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畫出描寫水泥道的相關句子,仔細讀一讀,看看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美。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美”。
3.重點句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1)引導學生抓住“潮濕”“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來談自己發現的美。
(2)讀著這句話,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為大家描述一下嗎?
(3)指導朗讀。指導學生朗讀時語氣要舒緩一些。
4.重點句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引導學生抓住“彩色”“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
(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課件出示:水泥道像(    )的地毯。引導學生從這段話中,找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是塊怎樣的地毯,并試著讀出這塊地毯的特點。
(這是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這是一塊閃閃發光的地毯;這是一塊能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地毯……)
(5)指導朗讀,語速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
5.重點句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來體會美。)
(2)課件出示路上鋪著梧桐樹的落葉的圖片,配樂請學生欣賞。
(3)看了這些圖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4)配樂指導朗讀。
6.讀描寫水泥道的句子,升華美的感受。
播放課件,在音樂中教師進行引讀。
引讀: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二天,天開始放晴了,你看——(課件出示,指名讀)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是啊,那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
了。——(課件出示,指名讀)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多么美的一塊地毯哪!仔細一瞧——(課件出示,齊讀)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過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這條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樣呢?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呢?
8.課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
預設:從“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愛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壞眼前的美。
從“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愛那鋪在路上的梧桐樹葉。
從“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快樂。
(2)導引:作者把自己穿的那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更能表現自己對美景的喜愛。)
引導學生用輕快的語氣,讀出“我”愉悅的心情。
(3)指導朗讀。
9.引導學生發現語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語言!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很美,聰明的你是否發現了呢?
(2)課件出示開頭兩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
開頭: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結尾: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4)小結:像這樣,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結尾處又寫到了,這種寫法就叫做首尾照應。這種寫法使文章充滿詩意,結構嚴謹,突出了作者對門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10.總結:就像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條普通的水泥道,在這些落葉的裝扮下變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發現這些美,并且用優美的語言展現出來,讓我們也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美。這體現了觀察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請你再讀一讀自己找到的描寫水泥道的句子。
三、賞析名篇,讀寫結合
1.過渡:一些著名的作家就特別善于觀察、發現,用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所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自由讀“閱讀鏈接”中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片段,引導學生圈一圈作者在放學回家路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再對比課文描寫落葉的語段,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4.小結:《自報家門》的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寫法上兩者不同。
5.過渡:把自己在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6.學生練習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7.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議。
8.教師點評學生寫的話。
9.總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來記錄美。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指名認讀:排 列 規 則 亂 棕 遲
2.獨立觀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書寫要領。
3.教師示范,重點點撥:
(1)規:右邊是“見”,不是“貝”。
(2)列、則:左寬右窄,注意“歹”“貝”的寫法。
4.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5.同桌互相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排列 規則 雜亂 棕色 遲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五、作業設計,拓展積累
1.找一找:走進大自然去觀察,你從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選取相關的事物留作紀念。
2.畫一畫:可以動筆畫一畫自己眼中美麗的秋天。
3.寫一寫:為自己的畫配上幾句話,描寫畫面的內容。
【教學反思】
6.秋天的雨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等13個字,會寫“清涼、留意”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
3.能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秋天的雨,能說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
4.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五彩繽紛”等詞語的意思。能發揮想象,仿照例句寫句子。
【教學重點】
能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秋天的雨,能說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秋天來了,讓我們走進大自然,一起去欣賞秋天的美景吧!(課件展示秋天景物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用一句話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圖中的景物發生了哪些變化 你們能說一說秋天有什么特點嗎
2.秋天的天空藍藍的,楓葉紅紅的,漫山遍野都是果實。那秋天的雨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播放朗讀錄音或配樂范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畫面。
2.聽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本文寫作語言的美。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把自己認為美的語段多讀幾遍。
(1)檢查字詞的認讀。
教師正音:“匙”讀輕聲,“曲”在“歌曲”“譜曲”中讀三聲。
(2)鼓勵學生說說識字的方法,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匙”可與“是”比較識記,“繽”可與“賓”比較識記。
(3)指導書寫。“料”左部最后一筆是點,“爭”第四筆橫向右出頭。
(4)自讀課文,文中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試著自己想辦法去理解或與同學交流。
預設:“顏料”“五彩繽紛”“你擠我碰”等。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每個自然段具體寫了什么內容 從每個自然段中找一兩句話來概括。(點撥: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第1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第2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第3自然段: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第5自然段: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
課文是從秋天的色彩(五彩繽紛)、秋天的氣味(非常好聞)和深秋中各種動植物的活動(準備過冬)三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課文從顏色、氣味和動植物準備過冬三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作者是怎樣細致描寫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談談自己對本段的看法。
(2)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秋雨是一把鑰匙 (秋雨是秋天到來的標志,秋雨過后,大自然就呈現出一派秋天的景色,所以說秋雨是一把鑰匙,它打開了秋天這扇大門。)(板書:是一把鑰匙)
(3)思考:秋天的大門被打開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秋雨給大自然帶來了哪些顏色。(黃色、紅色、金黃色、橙紅色、紫紅、淡黃、雪白)
(2)課文寫了這么多顏色,哪個詞語能把這些顏色概括起來 (板書:五彩繽紛)
(3)請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如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課文插圖可以知道,這個詞表示顏色很多、很豐富,也可以通過近義詞“五顏六色”加以解釋。
(4)指名朗讀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預設: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①這兩個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寫了顏色,都寫了樹,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②課文中把銀杏葉和楓樹葉分別比作什么 (小扇子、郵票)
③讀一讀,感受秋雨的色彩。
提示:把重音落在“扇”和“飄”上,讀出扇走炎熱和郵來涼爽的美妙感覺。
④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色彩分給誰呢 仿照例句寫一寫。
它把    給了    ,      像      。
⑤啟發: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五彩繽紛”僅僅指顏色很多嗎 還包含了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五彩繽紛”不僅指顏色很多,還表示絢麗多彩,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3、4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讀一讀,它都藏著什么氣味 (水果的香味)(板書:氣味好聞)
(2)秋天的雨不光帶來了色彩和氣味,還十分關心動植物呢!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會對動植物說些什么呢 (冬天快要來了)(板書:吹起小喇叭)
4.讀第5自然段,想一想,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秋雨開啟了秋天的大門,帶來了涼爽和舒適,田野里莊稼成熟了,像金色的海洋,果樹上果實累累,所以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孩子們既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秋景,又可以吃到香甜的果實,所以說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板書:豐收、歡樂)
5.本文將秋天眾多的景物通過秋雨巧妙地串聯起來,勾勒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喜愛 贊美)
三、積累表達,語言訓練
1.假如要舉行朗誦會,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把這篇課文朗誦給大家聽
2.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進行朗誦練習。
3.指名上臺進行朗誦,師生點評。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進行拓展活動:美麗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快去秋天里暢游一番吧!
【板書設計】
秋 天 的 雨
喜愛贊美
【教學反思】
7.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認識“抖、振、韻”等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秋天不僅有繽紛的色彩,香甜的氣味,它還有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世界,去聽聽秋的聲音。(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詩歌的韻律美。
教師正音:“掠”讀四聲,“振”“吟”是前鼻音。
2.找出表示聲音的詞語,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詞語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要求:聽準字音,想象畫面。
(2)說一說,文中具體寫了哪些事物發出的聲音 學生交流,教師確認。
(板書:黃葉、蟋蟀、大雁、秋風)
2.秋的聲音只有這些嗎 還藏在哪兒了 (引導讀第5小節)
指名回答,教師確認。(板書:葉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
四、品讀課文,想象畫面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自己試著邊讀詩歌邊想象畫面,并說一說。
2.小組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預設1:黃葉向大樹道別的畫面。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抖抖手臂”“道別”這兩個詞語,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秋風吹過,黃葉離開大樹飄落下來的情景。
預設2:蟋蟀和陽臺告別的情景。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振動翅膀”“告別”這兩個詞語,想象蟋蟀向陽臺告別時會唱些什么。
預設3:大雁撒下暖暖的叮嚀的畫面。
在學生交流畫面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叮嚀”的意思,如上學前媽媽叮嚀我們要好好聽課,生病時媽媽叮嚀我們要多喝水,從而理解“叮嚀”就是反復地囑咐。
預設4:秋風送來豐收的歌吟的畫面。
教師點撥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歌吟”的意思,即歌詠。
預設5:藏在其他事物中的聲音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秋天里樹葉飄落、花兒綻放、農民辛勤勞作、稻谷成熟等畫面,感受秋天豐收的歡樂及其蘊含的生機與活力。(板書:聲音美妙 秋天美好)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各自仿寫:同學們,秋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寫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歡的某一節詩來寫。
2.當堂展示:把自己寫的小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們聽,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3.匯編成詩:幾個同學自由組合,把自己的小詩合并匯編成一首新詩,畫上插圖,制成作品,準備展覽。
4.舉行小小詩展,感受成功的喜悅。
【板書設計】
聽聽,秋的聲音
聲音美妙秋天美好
【教學反思】
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
【教學目標】
1.能簡單寫一次玩的過程,表達出當時快樂的心 情,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和同學交流習作,修改同學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學重點】
在寫的過程中表達出當時快樂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的課件、范文等教學資料。
2.學生準備回憶一次玩得特別開心的經歷,并思考為什么覺得那次玩得特別開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講述自己玩得開心的經歷,激發學 共鳴,引出課題《那次玩得真高興》。
2.提問學生:"你們最近一次玩得特別開心是 什么時候?是和誰一起玩的?玩的是什 么?"
二、新課展開
1.明確寫作內容:指導學生明確寫作任務是寫 一次玩得開心的經歷,并表達出快樂的心情。
2.啟發思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們玩耍的照片 或視頻,激發學生的記憶。
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玩得開心的經歷, 并說出覺得開心的原因。
3.指導寫作:講述寫作要點:要寫出玩的是什么、怎 么玩的以及玩時的心情。
4.示范寫作:教師現場寫一段小短文,描 述自己玩得開心的經歷,注重細節描寫 和情感表達。
5.學生嘗試寫作:讓學生根據記憶和討論的內容,開始寫作。
三、作文點評與修改
1.互評互改:學生之間交換作文,根據評價標 準(內容是否完整、表達是否清晰、心情是 否體現等)進行點評,并提出修改建議。
2.展示佳作:選擇幾篇寫得好的作文,在全班 進行展示,并讓學生說出選擇它們的理由。
3.教師總結點評:教師總結學生的寫作情況,強調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并給出改進意 見。
四、課堂小結
1.回顧本次寫作的主要內容和要點。
2.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寫出更多真實、生動的作文。
五、布置作業
1.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和同學的建議,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和完善。
2.準備下一次寫作課的相關素材和思路。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二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理解難懂的詞語的方法。
2.能寫出形容四季的詞語,并和同學交流。
3.能說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這兩個詞語的方法。
4.能用鋼筆書寫“狂、排”等8個字,注意執筆姿勢,做到橫平豎直,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5.積累“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等9個與秋天有關的詞語。
【教學重點】
能用鋼筆書寫“狂、排”等8個字,注意執筆姿勢,做到橫平豎直,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課文回顧。
出示要求:回顧本單元關于詞語理解的課后題及含有難懂詞語的句子,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這些詞語的。
2.小組交流,總結方法。
出示要求:(1)學生四人一組,先交流自己已經知道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后共同完成課本上的思維導圖。
(2)小組之間匯報展示,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總結的方法多。
3.教師總結并板書。
(板書:理解詞語——查字典 聯系上下文推測 結合語境分析 找反義詞 近義詞替換 結合插圖猜想 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借助注釋)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課件出示第一題。
1.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不同的季節
2.小組交流,組長記錄。
3.小組匯報交流。
4.教師評議,推薦并積累詞語。
課件出示形容四季的詞語。
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開 桃紅柳綠 春風習習 草長鶯飛
夏:炎熱 驕陽似火 烈日當空 酷暑難耐 赤日炎炎 蟬聲陣陣
秋:涼爽 金風送爽 秋色宜人 天高云淡 秋雨綿綿 秋高氣爽
冬:寒冷 滴水成冰 天寒地凍 冰天雪地 寒風刺骨 銀裝素裹
(二)課件出示第二題。
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的。(利用剛剛大家總結的方法)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2.分小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點的詞語。
3.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說說理解詞語的方法和詞語的意思,教師評議并小結:
(1)用近義詞替換法來理解。“憧憬”的近義詞是“向往”。用結合語境法來理解,根據“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可以推知“憧憬”和“期待”意思相近。
(2)根據“忐忑”的字形來理解,可以理解為“內心上下不定”,心神不定。用結合語境法,可以推測“忐忑不安”與“害怕”意思相近。用結合生活經驗的方法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在家里打碎東西時,因為害怕爸爸媽媽責備,所以心里會害怕和不安,由此可推知“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心里七上八下”。
四、學習“書寫提示”
我們的漢字是方方正正的方塊字,要想寫出好看的鋼筆字,就要注意執筆的姿勢和坐姿。
1.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筆畫筆順。重點標出每個字中“橫”和“豎”的筆畫,想一想如何寫好橫畫和豎畫。
2.觀察用鋼筆在田字格內書寫漢字的演示視頻,重點觀察橫畫和豎畫的書寫。
教師指導書寫要領:
(1)橫畫要寫得平穩,豎畫要寫得端正。橫平豎直,字就平穩端正。(板書:書寫規范——橫平豎直)
(2)使用鋼筆,注意執筆姿勢,把字寫得規范、端正、整潔。
3.學生按照“橫平豎直”的提示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執筆姿勢和坐姿,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4.展示、交流、評價。
五、學習“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課本上的9個詞語。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朗讀。
3.以上詞語都是描寫什么季節的 (板書:日積月累——描寫秋天)
4.運用總結出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自己試著說一說每個詞語的大致意思。
秋高氣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
天高云淡:天氣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輕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秋風習習:涼爽的秋風慢慢地吹動的樣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現一點兒預兆就料到事物發展的趨向。
金桂飄香:一般指秋季里,桂花盛開,花香馥郁,香飄四散。金桂,桂樹的一種,秋季開花,花黃色。
層林盡染: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五谷豐登:五谷豐收。形容年成好。登,(谷物)成熟。
果實累累:形容果實多。累累,接連成串的樣子。
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多用于比喻。
5.想一想,這些詞語雖然都是描寫秋天的,但是它們描寫的對象一樣嗎 (不一樣。第一行三個詞語是描寫天氣的,第二行三個詞語是描寫樹木的,第三行三個詞語是描寫豐收景象的。)
【教學反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高邮市| 宝兴县| 长武县| 五家渠市| 灵武市| 旺苍县| 西青区| 潍坊市| 赤水市| 高台县| 四会市| 高州市| 中山市| 浪卡子县| 静海县| 镇安县| 开原市| 务川| 巴中市| 龙口市| 濉溪县| 措美县| 论坛| 宜宾市| 古浪县| 廉江市| 五家渠市| 安福县| 大英县| 衡水市| 明水县| 鱼台县| 弥勒县| 明水县| 连江县| 马边| 永兴县| 杭锦旗| 屏山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