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資源簡介

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文段,完成文后小題。
國家植物園,由南北雙園組成。南側的中國科學院植物園是智慧與自然碰撞的結晶;北側的北京市植物園______著四季更迭的園藝盛宴。在這片生機àng(  )然之中,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紀念亭靜靜地坐落在櫻桃溝的懷抱中,如同一位時光的守護者,似乎訴說著青年學生熾熱的愛國心。鐫刻有“保衛華北”四個遒勁大字,字字千鈞,似乎發出了振聾發kuì(  )的呼喊,讓我們那段歷史。雕塑作品______,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是歷史見證和精神傳承的象征。節假日,游客______,紛紛前來參觀、緬懷和學習。
1.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給拼音寫出漢字。
①熾熱  ?、阽澘獭? ?、凵鷻Càng   然 ④振聾發kuì   
2.在文中橫線上依次所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br/>A.演繹 記住 惟妙惟肖 連綿不斷
B.裝扮 記住 巧妙絕倫 連綿不斷
C.演繹 銘記 惟妙惟肖 絡繹不絕
D.裝扮 銘記 巧妙絕倫 絡繹不絕
3.文段中畫橫線句子斜線處所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br/>A.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B.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C.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D.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答案】1.chì;juān;盎;聵
2.C
3.B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漢字的部首與偏旁;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詞語在語境下的含義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拼音寫漢字和給漢字注音的能力。靠平時積累,結合字詞常見寫法和讀音判斷。比如“熾熱”的“熾”讀“chì”,別誤讀為“zhì”;“鐫刻”的“鐫”是“juān”,注意右半部分寫法。(2)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能力。需要根據平時的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詞語的含義、對象、程度、范圍、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較辨別。
(3)本題考查標點運用。 根據標點作用和語境判斷?!皻v史遺跡”后用破折號,解釋說明“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一二 九”是特定稱謂,加引號;前半句講遺跡名稱,后半句說組成,中間用句號隔開;“紀念亭、石刻和雕塑”是并列詞語,用頓號。
1.“熾熱”的“熾”讀音為“chì”,注意與“zhì(炙)”區分,“熾”側重“熱烈”,“炙”側重“燒烤”;
“鐫刻”的“鐫”讀音為“juān”,是形聲字,形旁為“钅”,與“雕刻”相關,避免誤讀為“juàn”;
“生機àng然”中,“àng”對應“盎”,“盎然”為固定搭配,指充滿生機,注意“盎”上部為“央”,不要多寫筆畫;
“振聾發kuì”中,“kuì”對應“聵”,“聵”指耳聾,“振聾發聵”指喚醒糊涂的人,注意與“潰(kuì)”區分,“潰”側重“潰敗”。
故答案為:chì;juān;盎;聵。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第一空:
“演繹”有展現、表現的意思,強調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某種情境、故事等呈現出來,“北側的北京市植物園演繹著四季更迭的園藝盛宴”,將植物園擬人化,把四季更迭的園藝景觀當作一場盛宴來呈現,更具動態感和美感?!把b扮”主要側重于打扮、裝飾,通常用于指人或事物通過添加一些東西來使外觀更加美觀,用在此處不如“演繹”能體現出植物園隨四季變化自然呈現出盛宴般景觀的意味。所以第一空應填“演繹”。
第二空:
“銘記”指深深地記在心里,強調記憶的深刻性和重要性,對于歷史我們需要深深記住,用“銘記”更能體現對歷史的敬重和重視?!坝涀 眲t相對較為普通,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把事物留在記憶中,在表達對歷史這種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內容時,“銘記”的情感和語義更強烈。所以第二空應填“銘記”。
第三空:
“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側重于對形象、神態等的逼真表現,這里形容雕塑作品非常逼真,仿佛有生命一般,符合語境。“巧妙絕倫”指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側重在設計、技巧等方面的精巧,沒有與“惟妙惟肖”一樣強調對形象的逼真刻畫,對于形容雕塑作品的逼真來說,“惟妙惟肖”更合適。所以第三空應填“惟妙惟肖”。
第四空: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通常用于形容人或車輛等的流量大,符合節假日游客很多,接連不斷地前來參觀的語境?!斑B綿不斷”主要形容山脈、河流、雨雪等連續不間斷,一般不用于形容人。所以第四空應填“絡繹不絕”。
綜上所述,答案是“演繹、銘記、惟妙惟肖、絡繹不絕”。
故答案為:C。
3.本題考查標點運用。
第一處:“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后面,使用破折號最合適。因為破折號在此處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能夠清晰地表明后面的“‘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是對“歷史遺跡”的具體解釋,讓讀者明確二者之間的指代關系,使句子的表意更加準確、清晰。
第二處:“‘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是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名稱作為特定稱謂,必須使用引號將“一二 九”引起來,以體現其特定性和唯一性,表明這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被特別強調的名稱。
第三處:前句表意完整,“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已經清晰闡述了遺跡的具體所指,后續“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開啟了關于紀念地構成的新闡述,所以在“紀念地”后用句號分隔,使前后兩個句子層次分明,表意更清晰。
第四處:“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中,“紀念亭”“石刻”“雕塑”是并列關系,它們共同構成了“‘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的組成部分,所以它們之間應該使用頓號。
故答案為:B。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A)多年的語文學習,是一段且行且歌的快樂旅程。(B)我們品讀了古樸典雅的詩詞、意蘊豐富的小說、各具風情的游記、真實生動的傳記、客觀鮮活的新聞……(C)這些作品浸潤著無窮智慧,承載著豐富的文化。(D)同學們,我們要梳理不同文體的閱讀路徑,走進這異彩紛呈,領略它們的別樣風景。
4.下面的句子是從文段中抽出來的,你認為放在   處,才能使語段完整、連貫。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r/>5.文中畫橫線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不改變原意)
【答案】4.D
5.修改:缺少賓語中心語,在“異彩紛呈”后加上“的文本世界”或“語文天地”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補充句子。這類題的核心是“連貫”,即要讓插入的句子與上下文邏輯契合。作答時,首先得分析所給句子的含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的是通過溫習舊知識獲得新體會。接著,逐一觀察文段各位置的語境,準確找到銜接點。
(2)本題考查病句修改。病句修改需先“辨錯”,再“改錯”,且要遵循“不改變原意”的原則。原句“走進這異彩紛呈”的問題很典型——動詞“走進”缺少賓語中心語?!爱惒始姵省笔切稳菰~性短語,只能修飾名詞,不能直接作“走進”的對象,這是“成分殘缺”中常見的“賓語殘缺”考點。
4.本題考查補充句子?!白釉唬骸疁毓识拢梢詾閹熞??!睆娬{對已有知識的溫習與新感悟。文段D處提到“梳理不同文體的閱讀路徑,走進這異彩紛呈……”,將該句放在此處,可承接前文對各類語文作品的學習,引出通過梳理、溫習(溫故)來更好走進語文世界(知新)的意思,使邏輯更連貫。
故答案為:D。
5.本題考查病句修改。原句“走進這異彩紛呈”中,“走進”是動詞,需要搭配賓語中心語來明確走進的對象?!爱惒始姵省笔切稳菰~性短語,不能直接作“走進”的賓語,因此補充“的文本世界”“的語文天地”等,使句子成分完整,表意明確。
故答案為:缺少賓語中心語,在“異彩紛呈”后加上“的文本世界”或“語文天地”。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兩文,完成小題。
(甲)
三峽
酈道元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黃牛灘
酈道元
江水又東,逕①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②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徑信宿③,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br/>(選自《水經注·江水》)
【注釋】①逕:經過;②既:極,很;③信宿:連著住宿,住兩晚。
6.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r/>A.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B.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C.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D.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7.根據語境及已學過的知識,對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沿溯阻絕”中“絕”的意思是“隔斷,斷絕”,推斷“絕 多生怪柏”“哀轉久絕”中“絕”都有斷絕之意。
B.“雖”在古漢語中有“雖然”“即使,縱然”的意思,在“雖途徑信宿”可理解為“即使”的意思。
C.“則素湍綠潭”與“加以江湍紆回”中的“湍”意思都指水流很激。
D.“成就分明”與現代漢語“取得巨大成就”的意思不一樣,結合語境,這里可以理解為“輪廓”。
8.下面對文章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第①段總寫三峽兩岸群山連綿起伏、重重疊疊、高聳入云的景象。
B.(甲)文的②—④段描寫了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其中第②段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的方法突出了江水暴漲時,江水洶涌迅猛的氣勢。
C.(乙)文中描寫了在黃牛灘有一塊形狀奇特的巨石聳立高崖的情景,突出了黃牛灘風景的神秘莫測。
D.(甲)(乙)兩文都引用了歌謠,其作用從側面印證了景物的特點,前者是為了突出猿鳴聲音的凄厲悲涼,后者是為了突出江流的彎曲和江水湍急。
9.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②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黃牛灘》)
③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
【答案】6.B
7.A
8.D
9.①這兩地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迅猛的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②既然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
③(這些辦法)用來使他內心驚動,使意志堅韌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能力。
【知識點】三峽/酈道元
【解析】【點評】《三峽》和《黃牛灘》均出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文章通過描繪三峽與黃牛灘的壯麗奇險以展現自然地理的奇特。三峽的描寫結合季節變化,展現出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從激風幻影到猿鳴悲涼,情景交融。而黃牛灘則通過一塊形似負刀牽牛的巨石,突出其地貌的神秘莫測。兩篇文章引用民謠,深化景物特點,表現出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1)本題考查斷句。關鍵是“依句意斷,憑結構排”。先通讀畫線句,明確講的是黃牛灘南岸“重嶺、高崖石、石之形態顏色”的連貫景象。驗證B項,每處停頓都對應“景物—石—石的情態—顏色細節”的邏輯,自然鎖定答案。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學習時一要熟讀強記,二要用心關注古文中詞語在用法上的變化,比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
(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解答此題,要疏通文意,反復閱讀選文,整體感知文本,按照題目要求,結合選文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遵循“留、刪、換、補、調”原則。①補全省略的“船”,使句意通順;②“莫得究”需補出主語“人”,譯為“沒有誰能探究”;③“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動心忍性”是“使他內心驚動、使他意志堅韌”,使動用法,“曾益”是“增加”,準確落實詞類活用和固定句式,就能譯出原意。
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江水又東經黃牛山,山下有石灘,名叫“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的形狀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已經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紆回曲折,即使沿途經過此地,住上兩夜,還是能夠望見此物。所以在這里行走的人有歌謠唱道:“早上從黃牛山出發,晚上寄宿在黃牛山,三天三夜,黃牛山還是這般模樣?!?br/>6.本題考查斷句。斷句需結合句子結構和語義邏輯。這句話意思是: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的形狀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南岸重嶺疊起”意為南岸山嶺重重疊疊,表意完整,應斷開;“最外高崖間有石”指最外面的高崖間有塊石頭,是后續描述的對象,需斷開;“色如人負刀牽牛”具體寫石頭形狀像人背刀牽牛,“人黑牛黃”對應“負刀牽牛之人”與“?!钡念伾?,“成就分明”指輪廓清晰,這三部分語義連貫,需各自斷開。據此斷句為: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故答案為:B。
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A.“沿溯阻絕”中“絕”的意思是“隔斷,斷絕”;“絕 多生怪柏(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中“絕”意思是“極”,“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中“絕”指“消失,停止”。
故答案為:A。
8.本題考查文章內容。D.有誤。甲文結尾引用漁歌,而且是描寫環境,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渲染秋天悲涼、蕭瑟的氣氛;與第一段相照應,使人進一步感受到三峽地區獨特的地貌特征,“猿鳴三聲淚沾裳”也間接的表達了三峽風景給人帶來的感傷情緒。乙文“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意思是: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幾天幾夜,黃牛山看起來還是原來一樣。這句歌謠突出長江黃牛灘水道迂回曲折、高崖上的巖石高聳、地形險要的特點;
故答案為:D。
9.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關鍵詞:
①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疾:快。
②既:既然。究:探究。
③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 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韌。曾益:增加。曾,通“增”。 能:才干。
故答案為:①這兩地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迅猛的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②既然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③(這些辦法)用來使他內心驚動,使意志堅韌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能力。
一、古詩閱讀與積累(14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古詩,完成題目。
贈從弟(其二)
劉禎①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坐。豈不罹②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劉禎,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②罹(lí)遭受。
1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采用對比,讓“山上松”與“谷中風”較量,突出了”山上松”的形象。
B.詩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中用風聲之“盛”,襯托出松枝之“勁”;又用“一何”強調雙方不一般的較量。
C.從詩題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贈送給自己的親弟弟,希望他成為一個像松柏一樣品德高尚、不怕打擊的人。
D.結合全詩,松柏的“本性”是指它不怕狂風、傲雪凌霜的剛勁品格。
11.品讀全詩,說說該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0.C
11.全詩托物言志,借對山上松剛勁不屈品格的贊美,表明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的志向,也表達了對從弟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點評】劉楨的《贈從弟(其二)》是東漢詠物詩的經典之作。詩人以山上松柏為核心意象,借松柏在狂風、冰霜中的堅韌姿態,將自然物象與人格追求相融合,既贊美了剛勁不屈的品格,又寄托了對親人的期許,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遇到此類題,需對選項中涉及的“詞語釋義(如‘從弟’)”“手法作用(如A項的‘對比’)”“情感主旨(如C項的深層寄托)”逐一核對,避免被“部分正確”的表述誤導,重點關注是否存在“偷換概念”“解讀片面”等問題。
(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作答時需將“對物象的贊美”“對特定對象的情感(如對從弟)”“自我的志向寄托”結合,避免只寫“贊美松”這類表層情感,要體現“物—人—己”的三層關聯,語言需連貫且分點清晰。
10.本題考查詩歌賞析。
C.“從弟”在古代指堂弟,并不是親弟弟。故“這首詩是贈送給自己的親弟弟”表述錯誤。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以松柏為喻,通過描寫松柏在狂風、冰霜中的堅韌,其實是借物喻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一樣,在艱難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品格,保持堅貞不屈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只是送給親弟弟希望他不怕打擊這么簡單片面。這首詩更重要的是傳達一種對堅韌品格和高尚氣節的贊美與倡導。
故答案為:C。
11.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詩人開篇以“亭亭”寫松的挺拔,以“瑟瑟”寫風的凜冽,再通過“風聲盛”與“松枝勁”的對比、“冰霜慘凄”與松柏“常端正”的對照,極力贊美松柏不畏狂風、不懼嚴寒的剛勁不屈。詩人借松柏來象征自己,在詩中塑造的松柏面對狂風、冰霜毫不屈服,始終保持剛勁、端正的形象,實際上是作者自身的寫照。作者以松柏自比,表明自己也會像松柏一樣,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能堅守自己的品格和志向,不會隨波逐流,體現出作者堅貞不屈的人生追求。
從詩題“贈從弟”可知是寫給堂弟的詩。詩中對松柏的贊美和所體現出的精神,是作者希望堂弟能夠學習和擁有的。詩題“贈從弟”點明寫作對象,詩人將對松柏的贊美轉化為對堂弟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以松柏為榜樣,在艱難環境中堅守品格、磨煉意志;字里行間也蘊含著對堂弟的深厚關懷。
故答案為: 全詩托物言志,借對山上松剛勁不屈品格的贊美,表明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的志向,也表達了對從弟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
12.(2025八上·夾江期末)古詩文默寫填空。
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對古代詩詞的贊譽。王維在《使至塞上》中用“   ,長河落日圓”呈現了一幅大漠落日圖;崔顥在《黃鶴樓》中用“晴川歷歷漢陽樹,   ”展現了夕陽下江漢大地草蔥木蘢的遼闊畫卷;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用“黑云壓城城欲摧,   ”,展現了一幅殺聲震天、兵甲寒光的攻城圖;朱敦儒在《相見歡》中用“倚清秋。   ”展現了一幅夕陽下江水奔流的遼闊畫面。
②晏殊在《浣溪沙》中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感慨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   ?!?br/>③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描寫泉水沖刷石頭,聲音悅耳動聽的句子是:“   ,   。”
【答案】大漠孤煙直;芳草萋萋鸚鵡洲;甲光向日金鱗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默寫時注意易錯字:萋萋、鱗、泠泠。故答案為:大漠孤煙直;芳草萋萋鸚鵡洲;甲光向日金鱗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點評】本題考查名篇背誦。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
二、科技文閱讀(10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神奇的“玉兔號”
①浩瀚蒼穹,璀璨群星,見證了屬于中國的“太空大片”。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中國人與月球多次“零距離接觸”的夢想。
②“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它的名字來源于古代美麗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它相貌很威武。這個“寶貝疙瘩”“身材”呈長方形盒狀,長1.5米,寬1米,高1.1米,重140公斤,周身金光閃閃,耀眼奪目。她的肩部有兩片可以打開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好似“黃金甲”一樣的披風。她的腿部是六個輪狀的移動裝置,好似哪吒腳下的“風火輪”,可以在月球上漫步。此外,她還有一個長長的“耳朵”——地月對話通信天線;四只敏銳的“眼睛”——頭頂的導航相機與前后方的避障相機;一只靈巧的“胳膊”——負責鉆孔、研磨和采樣的機械臂……
③“玉兔”號月球車工藝很苛刻?!坝裢谩碧柨胺Q我國史上最難造的“車輛”,整整10年時間,一大批科研人員傾盡心血,完成了這個由移動、電源、熱控等八個分系統組成的“杰作”——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的月球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玉兔”號國產率達到100%。
④“玉兔”號月球車本領很高強。她的四只“眼睛”,分別是全景相機和導航相機。通過相機“觀察”周圍環境,對月面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然后對巡視的路徑進行規劃。遇到超過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塊或直徑大于2米的撞擊坑,能夠自主判斷安全避讓?!坝裢谩碧枙苿?,比人們想象的走得慢,時速約200米。它的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她在月面巡視時,不僅可以自主前進、轉彎、后退,還可以原地打轉、橫向側擺,確保在危機四伏的月面上暢行無阻。那只靈巧的“胳膊”可在月面根據要求鉆孔、研磨和采樣。
⑤此外,月球晝夜溫差非常大,“玉兔”號月球車可耐受300攝氏度的溫差。由于月球上的一天約相當于地球上的28天,其中約14天會被太陽連續暴曬,接下來的約14天又是連續月夜,在攝氏零下100多度的環境里,大部分電子設備無法工作,只能“冬眠”,此時需要專門設備保持月球車的內部溫度,防止設備被凍壞。晝夜交替時,探測器還要從“冬眠”狀態中被“喚醒”,如何讓它正常啟動呢?
⑥科學家給“玉兔號”月球車身披“黃金甲”,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從而支持和保護月球車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
⑦科學家給“玉兔號”精心設計了與人類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白天需午休,它每天的工作時間相當于地球上的14天,然后又會睡14天。漫漫長夜之后,“玉兔號”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個叫它起床的“鬧鐘”。承擔這兩項功能的是它的供電系統——太陽翼。據專家介紹,晚上“玉兔號”的桅桿會收起來,太陽翼也會扣上,這個過程相當于把巡視器(月球車)散熱的途徑隔絕了。然后,當陽光從東邊升起,到達5度的高度時,巡視器就被喚醒了。
(自網絡,有刪改)
13.下列對“玉兔號”月球車超強本領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
A.它可以通過“眼睛”觀察環境,自主感知月面障礙,合理選擇道路。
B.它在月面上行走如風,越過障礙的能力和通過性都很強。
C.靈巧的機械臂可在月面上根據要求鉆孔、研磨和采樣。
D.它能在月球表面上可耐受很高的溫度差。
1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本文主要說明了玉兔號月球車的威武外形、苛刻工藝、高強本領及難題解決等內容。
B.文章第②段在說明月球車外形時,劃線句子主要采取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說明了月球車外形的漂亮威武,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章第⑤段劃線句子中加點詞“大部分”不能去掉,去掉后表明所有的電子設備不能工作,與實際不符合,這體現了說明文的準確性。
D.本文是一篇狀物的記敘文,作者用幽默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玉兔號”月球車的神奇,文中洋溢著作者的欣喜和自豪,表達了對科學家的贊美之情。
15.“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上會遇到哪些難題?科學家是怎樣加以解決的?
【答案】13.B
14.D
15.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其次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知識點】事物性說明文
【解析】【導語】這篇文章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玉兔號”月球車的外形特點與強大功能,通過細致描繪與擬人化手法,展現了它作為我國科技成就的重要意義及承載的科學探索使命。文中運用打比方、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讓復雜的科技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也體現了科學家們面對技術挑戰時的智慧與努力,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航天事業的自豪之情。
【點評】(1)本題考查信息辨析。核心是“回歸原文找對應”??催x項時,把每個選項的表述和原文相關段落逐一對照,比如B項說“行走如風”,但原文第④段明確寫“走得慢,時速約200米”,明顯矛盾,直接判定B錯。其他選項也按此思路,找原文依據驗證即可。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關鍵是“抓細節,辨文體”。先看選項涉及的細節(如A項對內容的概括、B項的說明方法),回文核對是否準確;重點關注文體判斷(如D項),本文圍繞“玉兔號”客觀介紹特征、功能,是說明文,而非記敘文,據此可快速發現D項錯誤。
(3)本題考查提煉信息。思路是“鎖定范圍,找‘問題’與‘對策’”。先從文中找“玉兔號”遇到的難題,比如第③段的“強輻射、高溫差”,第⑤段的“冬眠后喚醒”;再對應找解決辦法,第⑥段的“黃金甲”、第⑦段的“作息制度和太陽翼”,提煉整合這些信息就是答案。
13.本題考查信息辨析。
B.文本第④段“比人們想象的走得慢,時速約200米。它的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明確說明“‘玉兔號’走得慢,時速約200米,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非高速度”,故“行走如風”的表述與原文矛盾。
故答案為:B。
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D.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并非記敘文。記敘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通過講述故事、描述經歷等表達情感或思想;說明文則是對事物的特征、功能、原理等進行客觀介紹,以讓讀者了解相關知識。本文圍繞“玉兔號”,從外形、工藝、本領及應對難題等方面展開說明,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其相關知識,屬于說明文。因此本項對文章體裁的判斷錯誤。
故答案為:D。
15.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第一問:根據第③段中的“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的月球車”和第⑤段中的“探測器還要從‘冬眠’狀態中被‘喚醒’,如何讓它正常啟動呢”可得: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的問題。
第二問:根據第⑥段中的“科學家給‘玉兔號’月球車身披‘黃金甲’,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從而支持和保護月球車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可得: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
根據末段中的“科學家給‘玉兔號’精心設計了與人類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玉兔號’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個叫它起床的‘鬧鐘’。承擔這兩項功能的是它的供電系統——太陽翼”可得: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故答案為: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其次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三、散文閱讀(共15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
張雄文
①車像只負重的巖鷹,緩緩盤旋而上,將雪峰山深處的幽綠一層層拋在腳下。
②一路陪伴我們的是盛夏里一場粗獷的雨。雨點似乎窺伺漫山綠意已久,忘情傾瀉而來,清脆如金石相扣,將山腳統溪河的轟響稀釋得若有若無,像天外渺遠的鐘磬聲。這是有著鄉民特質的雨,淳樸而大氣,敦厚而好客。從我們一行鉆入雪峰山,抵近統溪河岸,望見穿巖山時,它們便突然而至,似乎生恐濃蔭如蓋的叢林涼意不夠,怠慢了遠道而來的我們。
③我依舊汗涔涔,都是穿巖山壁立懸崖驚出的冷汗。小車驀地停在了山腰人工鑿出的一處平地,猶如一艘核潛艇升出了墨綠的海洋。我弓腰鉆出車門,長吁一口氣,臉色瞬間由白泛紅,似乎慶幸還活在人間。抬頭,一座靜默的古寨躍入眼眸——“楓香瑤寨”。古寨木墻黑瓦,松木的清香撲鼻而來;門樓上三層屋檐清俊雅致,彎翹欲飛。我腦海里驀地閃過這樣的鏡頭:白發長髯的瑤王率領族人避居于此,時耕時獵,怡然自樂。
④剛近寨門,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飾的窈窕女子笑靨爛漫,端著大碗酒肉迎在了門口,兩旁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大酒壇,不知名的根雕鑿就?!艾幫酢庇松蟻?。他是一個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者,也是我神交多時的好友。他穿著隨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書卷氣,絕不似一個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一個大學校園的學者。
⑤豆大的雨點還在傾情揮灑,撩撥著養在深閨、輕易不肯見外人的山間草木?!艾幫酢迸阄抑匦裸@入雨幕,漫步深林曲徑,前往一處泳池。古樹參天而立,枝葉交錯,幾乎將雨水隔絕于頭頂。路邊偶爾開出一點豁口,簇擁幾叢翠竹,竹林盡處有一塊長條形狹窄菜地,生長著辣椒、茄子、絲瓜、苦瓜?!艾幫酢庇媚抗饽﹃@唯一的人工蔥綠,笑笑說,我種的。我心里卻默念,晚餐要有點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寬的山峰而建,山泉從林間巖石縫中注入,清澈如少女的眸子。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間,趣味盎然,全然不顧頭頂的雨水。欄桿圍就的池邊下方,便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谷底升騰出一團團乳白色的云霧,如夢似幻,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一行人憑欄徘徊,遠望,微笑,默嘆。我也感慨“瑤王”的奇想,給森林公園增添了一處奇景。
⑦暮色四合時,雨水依舊。一行人離開瑤寨,換了座同樣險絕的山頭,進了穿巖山山腰一座竹蔭深處的木屋。廊檐下竹香馥郁的燈光里,幾個人靠著古拙原始的桌椅團團圍坐,桌椅是雪峰山常見的八仙桌與木條凳。風聲嗚響于竹梢,竹葉過濾的微雨滴答在臺階,四望漆黑,星月暫隱,除了風雨聲,沒有半點塵世浸染的雜音,寧靜如上古的歲月。我們也猶如穿越回那時的竹籬茅舍。
⑧晚餐上來了。果然有“瑤王”自種的辣椒、苦瓜。我一時笑逐顏開,展碗舉箸。“瑤王”淡然一笑,取過一壺顏色有些渾濁的自釀鄉酒,說,別小看這酒,最多只能喝三杯。借著酒,陪坐的當地友人說,穿巖山森林公園解決了大山深處十萬人的就業與脫貧,往昔外出的民工悄然回來,空心村重新雞鳴犬吠。所有民居,都在森林公園協助下新建或維修,還為鄉民們提供工作,現在鄉民們已全部脫貧。
⑨廊檐外風雨瀟瀟,不覺已過三杯?!艾幫酢绷钠鹆搜┓迳降南荣t——《辭?!分骶幨嫘鲁?,眼里滿是景慕與神往。我一頁頁翻閱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與現代名人書信集》,忽然覺得眼前這位山間高士,還是一位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他有一部長篇小說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說還要錘煉。我想,他真正的傳世之作其實已赫然問世,這部書寫在大山之巔的巨著,將被雪峰山的鄉民藏之名山,傳諸后世而不朽。
⑩夜深,雨點還在敲擊著竹葉。我驀然想起了鄭板橋的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鄙頌楦改腹俚泥嵃鍢?,也只能望著暗夜想想而已。遙望蒼穹,我似乎看到了瑤族風格的民居星星點點,像綠海上漂浮的一只只海鷗;層層梯田稻穗油綠,似乎已能聞得著金秋的稻香……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9月7日,有刪改)
16.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br/>A.文章很多地方都寫到了“雨”,這樣寫突出了“雨”是穿巖山公園一道獨特風景,山間的“雨”像淳樸鄉民一樣熱情,“雨”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B.文章第⑨段加點的“傳世之作”既指他規劃設計的古樸而美麗的穿巖山森林公園,也指穿巖山公園解決了鄉民的就業問題,實現了脫貧,讓他們世代受益。
C.文章末段引用鄭板橋詩句的作用是將鄭板橋與“瑤王”進行對比,突出了“瑤王”心系鄉民,用行動為民造福的情懷,同時也增強了文學性。
D.在作者的筆下穿巖山公園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鐘磬般的雨聲、古樸的瑤寨、如夢似幻的泳池、如上古茅舍的木屋……,這表達了作者對瑤王隱居生活的向往。
17.仔細體會文中第⑥段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谷底升騰出一團團乳白色的云霧,如夢似幻,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
18.標題“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很有意味。請結合全文說說它的含義。
19.細讀全文,請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6.D
17.作者用擬人和聯想的方法,生動地描繪了云霧籠罩下的游泳池恍若仙境的神秘美,表達我對“瑤王”神奇創造力的贊美之情。
18.一方面指指我們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停留,一方面指穿巖山絕妙的自然風景和淳樸民風永遠不變,也指我對穿山巖的情感似乎凝固了,表達了作者對穿山巖的喜愛與留戀。
19.全文主要記敘了我們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雨中游歷穿巖山公園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我對穿巖山公園古樸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及對“瑤王”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之情。
【知識點】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文;文章標題及其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標題的意義與作用。文章題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②點明文章中心;③題目具有象征意義;④設置懸念,引發讀者興趣;⑤貫穿全文,為文章的線索。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態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慮,從重點語段、語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16.本題考查文本的理解與分析。
ABC.正確;
D.作者筆下穿巖山的 “世外桃源” 之景,最終指向的是對 “瑤王” 實干造福鄉民的贊美(⑨段 “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和對穿巖山未來的展望(⑩段 “瑤族民居星星點點、金秋稻香”),并非 “對瑤王隱居生活的向往”,且 “瑤王” 并非 “隱居”,而是主動投身鄉村建設的實踐者,與原文主旨不符。
故答案為:D
17.本題考查語句賞析。第⑥段劃線句運用擬人和聯想的手法:“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 中,“裹” 字賦予云霧以人的動作,生動描繪出乳白色云霧輕柔環繞泳池的狀態,讓原本抽象的 “氤氳” 變得可感,營造出朦朧神秘的氛圍;“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 則由眼前云霧繚繞的泳池,聯想至神話中王母娘娘的瑤池,借助讀者對 “瑤池仙境” 的認知,放大泳池的奇幻美感,讓畫面更具感染力。而這處奇景是 “瑤王” 削平山峰、引山泉建成(⑥段 “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寬的山峰而建”),因此對美景的贊嘆,實則暗含作者對 “瑤王” 獨特創造力的由衷贊美,情感自然融入景物描寫中。
故答案為:作者用擬人和聯想的方法,生動地描繪了云霧籠罩下的游泳池恍若仙境的神秘美,表達我對“瑤王”神奇創造力的贊美之情。
18.本題考查賞析題目。標題 “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首先指表層的 “停留時光”—— 作者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具體經歷:從②段雨中進山,到③段見瑤寨、⑥段逛泳池,再到⑦段入木屋、⑧段享晚餐,直至⑩夜深回味,這段實地游歷的時光被清晰記錄,成為 “凝固” 的記憶片段。其次指深層的 “永恒時光”—— 穿巖山的自然風景與淳樸民風仿佛定格不變:②段 “清脆如金石相扣” 的雨聲、③段 “木墻黑瓦” 的古寨、④段 “笑靨爛漫” 的迎客女子,這些景致與風情不受外界干擾,保持著原始的美好,如同時間在此凝固。最后指情感的 “沉淀時光”—— 作者對穿巖山的情感因這段經歷變得濃烈而持久,⑩段夜深時仍 “想起鄭板橋的詩”“遙望蒼穹”,腦海中滿是穿巖山的畫面,這份喜愛與留戀如同 “凝固” 般深刻,成為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
故答案為: 一方面指指我們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停留,一方面指穿巖山絕妙的自然風景和淳樸民風永遠不變,也指我對穿山巖的情感似乎凝固了,表達了作者對穿山巖的喜愛與留戀。
19.本題考查賞析內容與主旨。文章內容圍繞 “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的雨中游歷” 展開:從②段盛夏雨中鉆入雪峰山、抵近穿巖山,到③段山腰見 “楓香瑤寨”,再到⑤段 “瑤王” 陪同漫步深林、前往山泉泳池,⑦段暮色中入竹蔭木屋,⑧段晚餐時聽聞公園帶動十萬人脫貧的故事,全程以 “雨” 為背景,串聯起所見(古寨、泳池、木屋)、所聞(山歌、脫貧故事)、所感(對美景的贊嘆、對 “瑤王” 的敬佩)。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蘊含其中:一方面,通過對穿巖山景致的細膩描寫 ——②段 “如金石相扣” 的雨聲、③段 “松木清香” 的瑤寨、⑥段 “如夢似幻” 的泳池,表達對這里古樸自然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另一方面,通過 “瑤王” 的行為 —— 規劃公園、自種蔬菜、帶動脫貧(⑧段 “鄉民全部脫貧”),以及⑨段 “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 的評價,表達對 “瑤王” 用實干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
故答案為:全文主要記敘了我們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雨中游歷穿巖山公園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我對穿巖山公園古樸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及對“瑤王”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之情。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
(2025八上·夾江期末)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之際,光明中學的八年級5班準備開展“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的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任務。
20.閱讀下面這則消息,完成題目。
11月19日,由世界互聯網大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
作為烏鎮峰會的重要活動,“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秉承“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打造互聯網領域引領前沿技術趨勢、展示行業最新成果、促進全球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2024年是“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圍繞“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烏鎮峰會主題,設置了五大活動板塊:展覽展示、新產品新技術發布、產業人才引智、產業合作對接、“新光”系列推介,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全面展示全球互聯網的最新發展成果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技術、產品。吸引了53個國家和地區的665家中外企業與機構參展。
(中國網記者彭瑤報道)
(1)請給這則消息加一個恰當的主標題?(字數25字內)
   。
(2)你認為第三段加點的“推介”能換成“推薦”嗎?為什么?
   。
21.說發現。請閱讀我國成年國民近兩年閱讀率情況統計表,完成任務。
媒介類型 圖書 報刊 期刊 數字化閱讀 綜合閱讀率
2022年 59.8% 23.1% 17.7% 80.1% 81.8%
2023年 59.8% 23.5% 17.5% 80.3% 81.9%
你從該表中有何發現,請寫出兩條。
發現一:   。發現二:   。
22.辨利弊。從上表看出,電子閱讀已成為重要的閱讀方式,你覺得電子閱讀會替代傳統的紙質閱讀嗎?為什么?
【答案】20.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若省去時間或加上“在烏鎮”也可以);不能換。因為“推介”是推薦并介紹的意思,符合這次博覽會展出并介紹新產品并加以推廣的語境。
21.發現一:我發現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略有提高;發現二:近兩年成人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成為了主要方式,而且有增加趨勢。;發現三:全國成人讀者對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加,期刊略有減少。
22.不能。因為電子閱讀盡管存貯信息大、快捷方便;但是它以碎片化的形式,不便于深度閱讀,另外對人體有害,而傳統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的閱讀體驗更深,更利于形成深度閱讀
【知識點】圖表信息;新聞標題;材料探究;見解表述;針對文中觀點談看法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抓消息核心事件,從首句提煉關鍵信息(時間、事件、地點),比如“2024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確保簡潔涵蓋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先拆“推介”和“推薦”的含義,再結合語境(博覽會推廣“新光”系列),看哪個更貼合“正式、需傳播”的場景,就能判斷能否替換。
(2)、本題考查從表格中得出結論。核心是“看數據、找變化、做對比”。先看單類媒介兩年的數值變化,再橫向對比不同媒介,從這兩點提煉發現,比如“數字化閱讀率呈小幅上升趨勢”“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長”。
(3)、本題考查自由表達觀點。按“亮觀點+說理由”的思路,辯證分析。先明確“不能替代”的觀點,再分述理由:電子閱讀的優勢(便捷、資源多)和劣勢(傷眼、碎片化),紙質閱讀的優勢(沉浸式、利于深度閱讀),最后結合“不同人閱讀需求不同”收尾,理由要貼合生活實際。
20.(1)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
這則消息開篇便點明“11月19日,由世界互聯網大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這是消息的核心事件,后續內容均圍繞此次博覽會展開,介紹其理念、活動板塊、參展情況等。所以主標題需突出“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這些關鍵信息。
示例:“2024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于烏鎮盛大啟幕”。這一標題既包含了年份、博覽會名稱,也表明了舉辦地點和開幕這一關鍵動作,簡潔明了地概括了消息的核心內容。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從詞語含義來看,“推介”有推廣和介紹的意思,強調通過多種方式將事物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注重全面、深入的推廣介紹,常用于正式、大規模的活動場合。原文中“‘新光’系列推介”用“推介”,能體現這是有組織地對“新光”系列進行推廣介紹,讓更多人關注。“推薦”則側重將認可的人或事物介紹給他人,希望對方接受,主觀性和針對性較強,場景更靈活,缺少“推廣”的大規模傳播意味。
“推介”更能凸顯活動的專業性、系統性,與“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這樣的重要活動匹配,能體現博覽會推動行業發展、促進交流的作用。“推薦”相對隨意,若替換會弱化“新光”系列活動的重要性,無法準確傳達博覽會的功能。所以不能換。
故答案為:第1空、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若省去時間或加上“在烏鎮”也可以)第2空、不能換。因為“推介”是推薦并介紹的意思,符合這次博覽會展出并介紹新產品并加以推廣的語境。
21.本題考查從表格中得出結論。
分析觀察表格數據時,可從不同媒介閱讀率的變化趨勢、各媒介閱讀率之間的對比等方面入手。
圖書閱讀率:2022年和2023年均為59.8%,沒有變化。
報刊閱讀率:從2022年的23.1%上升到2023年的23.5% ,有小幅度增長。
期刊閱讀率:從2022年的17.7%下降到2023年的17.5% ,有小幅度下降。
數字化閱讀率:從2022年的80.1%上升到2023年的80.3% ,有小幅度增長。
綜合閱讀率:從2022年的81.8%上升到2023年的81.9% ,有小幅度增長。
對比各媒介閱讀率,數字化閱讀率在近兩年均明顯高于圖書、報刊、期刊閱讀率。
示例:發現一: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有小幅度增長。發現二:2022 - 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率遠高于報刊、期刊閱讀率,且呈上升趨勢。
故答案為:第1空、發現一:我發現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略有提高;發現二:近兩年成人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成為了主要方式,而且有增加趨勢。第2空、發現三:全國成人讀者對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加,期刊略有減少
22.本題考查自由表達觀點。電子閱讀成重要方式,但能否替代紙質閱讀需綜合考量。優勢上,電子閱讀便捷,設備易攜帶,可隨時閱讀,資源豐富,網絡書籍、文章獲取輕松,還有批注、分享等交互功能。但劣勢也明顯,長時間閱讀對視力影響大,易致眼疲勞,且缺少紙質書的翻頁觸感、油墨香氣等體驗。
紙質閱讀則體驗佳,能營造沉浸式氛圍,讓人更易專注,利于深度閱讀,一些經典、限量版書籍還有收藏價值。雖攜帶大量書籍較沉,資源獲取需去書店或網購、成本較高,但人們閱讀習慣和需求不同,有人青睞電子閱讀的便捷用于碎片化閱讀,有人鐘情紙質閱讀的體驗用于深度閱讀,因此電子閱讀難以完全替代紙質閱讀。
示例:電子閱讀難以替代紙質閱讀。電子閱讀雖便捷、資源多且交互性強,但傷眼且缺閱讀質感。紙質閱讀閱讀體驗佳,利于深度閱讀且有收藏價值,盡管存在攜帶和獲取資源的不便,不過因人們閱讀習慣和需求多樣,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會長期共存。
故答案為: 不能。因為電子閱讀盡管存貯信息大、快捷方便;但是它以碎片化的形式,不便于深度閱讀,另外對人體有害,而傳統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的閱讀體驗更深,更利于形成深度閱讀。
五、名著閱讀。
(2025八上·夾江期末)光明中學八年級正在開展《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的閱讀分享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23.名著掠影。對這兩本書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一項是( ?。?br/>A.《紅星照耀中國》是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親赴中共紅色根據地采訪后,寫成的一部紀實性小說,書中塑造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形象。
B.《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主要敘述了作者1936年6月到10月采訪“紅色中國”的過程,探尋了“紅色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作者預言“紅色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C.《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所完成的一部科學巨著,該書用生動的筆調,向人們揭示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秘,被譽為“昆蟲的抒情詩”。
D.《昆蟲記》不僅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更關注昆蟲的生命過程,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贊美和敬畏之情,也表達了對人類漠視昆蟲的強烈不滿。
24.人物勾連。請根據下表提示及書中內容,完善表格。
作品內容 人物 在作者心中形象
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英語溫和的向我打招呼:“哈羅,你想找什么人嗎?” A 溫和文雅 平易近人知識淵博
他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講和寫作的才能,記憶力異乎常人。他精力過人,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毛澤東 C
他幼時差點被溺死,幸好被舅舅解救。少年時當過放牛娃、做過礦工,當過鞋匠學徒,在堿廠做過工。當兵后,走上革命道路。他談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他動作敏捷,精力旺盛,喜歡說笑。 B 童年艱苦 性格開朗性情直率 聰明健談
【答案】23.B
24.A.周恩來B.彭德懷C.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知識點】《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先明確兩本名著的核心基礎信息(體裁、作者、地位、主要情感等),再逐選項比對。
(2)本題考查名著人物。抓住“內容提示”里的關鍵信息(外貌、言行、經歷等),關聯名著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像A處“清瘦青年軍官、用英語打招呼”,對應《紅星照耀中國》里周恩來的經典描寫;B處“幼時差點被溺死、談話開門見山”,貼合彭德懷的經歷與性格;C處結合對毛澤東“博覽群書、軍事才能”等描述,提煉形象關鍵詞即可。
23.本題考查名著內容。
A.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性作品,不是小說;
C.《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不是“昆蟲的抒情詩”;
D.《昆蟲記》主要是表達對昆蟲生命的尊重、贊美和敬畏等,并沒有表達對人類漠視昆蟲的強烈不滿;
故答案為:B。
24.本題考查名著人物。
A.在《紅星照耀中國》中,作者埃德加·斯諾描述周恩來時寫道“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招呼:‘哈羅,你想找什么人嗎?’”斯諾還提到周恩來是一個行動、知識和信仰充分協調的純粹知識分子,是書生出身的造反者,體現出周恩來溫和文雅、平易近人、知識淵博的特點,所以此處是周恩來。
B.書中對彭德懷童年經歷有相關描述,他幼時差點被溺死,被舅舅救起,少年時經歷豐富,當過放牛娃、礦工、鞋匠學徒、堿廠工人等,而且彭德懷談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動作敏捷,精力旺盛,喜歡說笑,與表格中描述相符,所以此處是彭德懷。
C.從書中可知,毛澤東精通中國舊學,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深入研究,有出色的演講和寫作才能,記憶力驚人,精力過人,還是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同時,他有著堅定的革命意志,對中國革命的未來有著清晰而準確的判斷,能夠在復雜的局勢中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帶領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不斷前進,所以此處總結為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故答案為: A.周恩來B.彭德懷C.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六、作文(60分)
25.(2025八上·夾江期末)生活中,人們總是在看:看自然,看生活,看世界,看他人……看不僅要用眼睛、用智慧,也要用心靈。
請以《我看見______》為題,先補充完整題目,再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選材典型,感情真實。書寫工整規范,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我看見光明
在日常生活的紛繁復雜中,我們常常被黑暗、艱難與困惑所包圍。然而,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微小而真實的光明,無時無刻不在激勵和溫暖著我們。
在家鄉的小村莊,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莊稼的葉片上。我看見光明,它在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新一天的希望。清晨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帶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鄰舍間的問候、田地間勞作的身影,都是光明的體現,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倦追求。
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看見無數默默奉獻的人們。夜晚的街道上,環衛工人揮舞著掃帚;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交警指揮著交通;在人流如織的醫院里,醫護人員忙碌地穿梭于病房。我看見光明,它存在于這些平凡卻偉大的工作之中,因為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雙手,持續點亮著他人的生活。
有一天,我在公交車上,一位年邁的老人上車后,年輕人們紛紛起身讓座。我看到的不僅是簡單的讓座,而是光明在人心中的傳遞。這光明是傳統美德的延續,是心靈深處的善良。我看見每個人臉上泛起的笑容,那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懷與溫暖。
當重大災難發生時,我看見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與援助。人們慷慨解囊,志愿者們不辭辛勞地奔赴災區,專業救援隊伍爭分奪秒地實施救援。這些行為中的光明,激勵我相信,人類的愛與勇氣,能戰勝一切困難。
光明不僅來自于他人,也來自于我們自身。在書本中,我看見光明,它以知識的形式給予我智慧,使我在未知的世界中有路可循;在朋友的鼓勵中,我看見光明,它給我面對生活挑戰的力量;在自身努力后的成功中,我看見光明,它讓我明白堅持和努力的價值。因此,無論我們處于何種境地,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不斷前行。
讓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智慧去分辨,用心靈去感受實踐中的光明。接受并傳遞這份光明,我們將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照亮每一段前行的道路。光明,就是一種信念,相信美好會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材料為一段關于 “看” 的哲思性文字,核心話題是 “看見”,體裁要求為記敘文(需結合 “選材典型、感情真實”“600 字以上” 等要求判斷)?!翱匆姟?并非單純的視覺行為,材料明確指出 “不僅要用眼睛、用智慧,也要用心靈”,強調 “看見” 需深入事物表象,觸及本質、情感或精神內核 —— 可能是從自然中看見生命韌性,從生活中看見人性溫暖,從他人行為中看見精神品質,從自我經歷中看見成長蛻變。題目為半命題形式,補題空間廣闊,需聚焦 “用心靈看見” 的獨特感悟,突出 “看見” 的過程與意義。
【題干分析】① 關鍵詞與材料意義解析:“看見”:本義是 “用眼看到”,在作文中需拓展為 “用心感知、用智慧體悟”。“看見” 的對象可分為三類:一是 “表象背后的本質”,如 “看見落葉背后的生命輪回”“看見父母嘮叨背后的關愛”;二是 “平凡中的不凡”,如 “看見清潔工凌晨工作的堅守”“看見同桌默默幫助同學的善良”;三是 “自我的成長與變化”,如 “看見挫折后重新站起的自己”“看見從自卑到自信的蛻變”。無論選擇哪種對象,都需體現 “從‘看’到‘見’” 的升華,即從視覺接觸到心靈感悟的過程?!坝醚劬Α⒂弥腔?、用心靈”:三者是 “看見” 的遞進層次?!坝醚劬Α?是基礎(看到具體的人、事、景),“用智慧” 是思考(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用心靈” 是核心(產生情感共鳴與精神觸動)。寫作時需體現這一層次,如寫 “看見奶奶的皺紋”,先用眼看到皺紋的形態(眼睛),再思考皺紋形成的原因(操勞一生),最后用心感悟皺紋背后的愛與付出(心靈)。“選材典型,感情真實”:“典型選材” 要求避免選取過于俗套的素材(如 “下雨天媽媽送傘”),可從細微處切入,如 “看見爺爺修補舊農具的專注”“看見小區門衛記錄的訪客本”,以小見大展現深刻主題;“感情真實” 需結合個人真實體驗,通過細節描寫(動作、神態、心理、環境)讓情感自然流露,避免刻意煽情。
② 寫作思路與常見誤區:寫作思路:第一步,補題與立意。補題需具體、有深度,避免寬泛空洞,如 “我看見生命的韌性”“我看見藏在細節里的愛”“我看見平凡中的偉大”,補題后明確立意,如 “通過觀察墻角的爬山虎,我看見生命在困境中的堅韌”“通過整理奶奶的針線盒,我看見親情藏在細微的針腳里”。第二步,構思敘事結構。開頭可設置場景,引出 “看見” 的對象與契機,如 “春日的午后,我在陽臺角落發現了一盆被遺忘的綠蘿,枯黃的葉片蜷縮著,直到某天,我看見它抽出了嫩綠的新芽”;中間詳寫 “看見” 的過程,重點刻畫細節與心理變化,如描寫綠蘿新芽的形態(“芽尖嫩得透亮,頂著一層細小的絨毛”)、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它被困在狹小的花盆里,卻依然努力向上生長”)、聯想到的生活場景(“就像爺爺生病后仍堅持鍛煉,不向困難低頭”);結尾升華主題,點明 “看見” 的感悟,如 “那株綠蘿讓我看見:生命的韌性,從不在于環境的優劣,而在于向上的勇氣”。第三步,融入情感與感悟。將個人情感融入對 “看見” 對象的描寫中,如寫 “看見媽媽的白發”,可通過 “媽媽為我縫衣服時,一縷白發垂落在針線盒上” 的細節,傳遞 “心疼與感恩” 的情感;感悟需自然升華,避免脫離敘事空發議論,要讓 “看見” 的對象與感悟形成緊密關聯。
常見誤區:一是補題過大過空,如 “我看見世界”“我看見人生”,導致內容難以聚焦,600 字內無法深入刻畫 “看見” 的過程;二是缺乏 “從看到見” 的升華,僅停留在對事物表象的描寫(如 “我看見一朵花很漂亮”),沒有挖掘背后的情感或道理,文章立意淺顯;三是詳略不當,過度描寫環境或無關情節(如用 300 字寫去公園的過程,卻只用 100 字寫 “看見的事物”),忽略 “看見” 的核心內容;四是選材虛假,編造不符合生活邏輯的情節(如 “看見乞丐捐款百萬”),導致情感不真實,難以引發共鳴。
【立意提取】
1.我看見藏在粥里的愛
2.我看見廢墟上的花
3.我看見自己的閃光點
4.我看見老街上的堅守【點評】本文緊扣 “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光明” 的核心,立意積極且選材典型。作者從鄉村清晨的生機、城市奉獻者的堅守,到公交讓座的善意、災難中的援助,再到自身從書本與鼓勵中汲取的力量,多維度展現 “光明” 的內涵,以小見大凸顯 “光明是愛與信念” 的主題。行文脈絡清晰,從觀察他人到審視自身,情感層層遞進;語言樸實真摯,避免空泛議論,通過具體場景讓 “光明” 具象可感,符合 “感情真實、書寫規范” 的要求。
1 / 1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文段,完成文后小題。
國家植物園,由南北雙園組成。南側的中國科學院植物園是智慧與自然碰撞的結晶;北側的北京市植物園______著四季更迭的園藝盛宴。在這片生機àng( ?。┤恢?,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紀念亭靜靜地坐落在櫻桃溝的懷抱中,如同一位時光的守護者,似乎訴說著青年學生熾熱的愛國心。鐫刻有“保衛華北”四個遒勁大字,字字千鈞,似乎發出了振聾發kuì( ?。┑暮艉埃屛覀兡嵌螝v史。雕塑作品______,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是歷史見證和精神傳承的象征。節假日,游客______,紛紛前來參觀、緬懷和學習。
1.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給拼音寫出漢字。
①熾熱  ?、阽澘獭?  ③生機àng   然 ④振聾發kuì   
2.在文中橫線上依次所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br/>A.演繹 記住 惟妙惟肖 連綿不斷
B.裝扮 記住 巧妙絕倫 連綿不斷
C.演繹 銘記 惟妙惟肖 絡繹不絕
D.裝扮 銘記 巧妙絕倫 絡繹不絕
3.文段中畫橫線句子斜線處所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
A.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B.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C.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D.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A)多年的語文學習,是一段且行且歌的快樂旅程。(B)我們品讀了古樸典雅的詩詞、意蘊豐富的小說、各具風情的游記、真實生動的傳記、客觀鮮活的新聞……(C)這些作品浸潤著無窮智慧,承載著豐富的文化。(D)同學們,我們要梳理不同文體的閱讀路徑,走進這異彩紛呈,領略它們的別樣風景。
4.下面的句子是從文段中抽出來的,你認為放在   處,才能使語段完整、連貫。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文中畫橫線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不改變原意)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兩文,完成小題。
(甲)
三峽
酈道元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乙)
黃牛灘
酈道元
江水又東,逕①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②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徑信宿③,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br/>(選自《水經注·江水》)
【注釋】①逕:經過;②既:極,很;③信宿:連著住宿,住兩晚。
6.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r/>A.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B.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C.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D.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7.根據語境及已學過的知識,對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沿溯阻絕”中“絕”的意思是“隔斷,斷絕”,推斷“絕 多生怪柏”“哀轉久絕”中“絕”都有斷絕之意。
B.“雖”在古漢語中有“雖然”“即使,縱然”的意思,在“雖途徑信宿”可理解為“即使”的意思。
C.“則素湍綠潭”與“加以江湍紆回”中的“湍”意思都指水流很激。
D.“成就分明”與現代漢語“取得巨大成就”的意思不一樣,結合語境,這里可以理解為“輪廓”。
8.下面對文章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甲)文第①段總寫三峽兩岸群山連綿起伏、重重疊疊、高聳入云的景象。
B.(甲)文的②—④段描寫了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其中第②段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的方法突出了江水暴漲時,江水洶涌迅猛的氣勢。
C.(乙)文中描寫了在黃牛灘有一塊形狀奇特的巨石聳立高崖的情景,突出了黃牛灘風景的神秘莫測。
D.(甲)(乙)兩文都引用了歌謠,其作用從側面印證了景物的特點,前者是為了突出猿鳴聲音的凄厲悲涼,后者是為了突出江流的彎曲和江水湍急。
9.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②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黃牛灘》)
③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
一、古詩閱讀與積累(14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閱讀古詩,完成題目。
贈從弟(其二)
劉禎①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坐。豈不罹②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劉禎,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②罹(lí)遭受。
1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采用對比,讓“山上松”與“谷中風”較量,突出了”山上松”的形象。
B.詩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中用風聲之“盛”,襯托出松枝之“勁”;又用“一何”強調雙方不一般的較量。
C.從詩題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贈送給自己的親弟弟,希望他成為一個像松柏一樣品德高尚、不怕打擊的人。
D.結合全詩,松柏的“本性”是指它不怕狂風、傲雪凌霜的剛勁品格。
11.品讀全詩,說說該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2025八上·夾江期末)古詩文默寫填空。
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對古代詩詞的贊譽。王維在《使至塞上》中用“   ,長河落日圓”呈現了一幅大漠落日圖;崔顥在《黃鶴樓》中用“晴川歷歷漢陽樹,   ”展現了夕陽下江漢大地草蔥木蘢的遼闊畫卷;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用“黑云壓城城欲摧,   ”,展現了一幅殺聲震天、兵甲寒光的攻城圖;朱敦儒在《相見歡》中用“倚清秋?!?  ”展現了一幅夕陽下江水奔流的遼闊畫面。
②晏殊在《浣溪沙》中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感慨時光易逝的詩句是:“   ,   。”
③吳均在《與朱元思書》中描寫泉水沖刷石頭,聲音悅耳動聽的句子是:“   ,   ?!?br/>二、科技文閱讀(10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神奇的“玉兔號”
①浩瀚蒼穹,璀璨群星,見證了屬于中國的“太空大片”。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中國人與月球多次“零距離接觸”的夢想。
②“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它的名字來源于古代美麗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它相貌很威武。這個“寶貝疙瘩”“身材”呈長方形盒狀,長1.5米,寬1米,高1.1米,重140公斤,周身金光閃閃,耀眼奪目。她的肩部有兩片可以打開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好似“黃金甲”一樣的披風。她的腿部是六個輪狀的移動裝置,好似哪吒腳下的“風火輪”,可以在月球上漫步。此外,她還有一個長長的“耳朵”——地月對話通信天線;四只敏銳的“眼睛”——頭頂的導航相機與前后方的避障相機;一只靈巧的“胳膊”——負責鉆孔、研磨和采樣的機械臂……
③“玉兔”號月球車工藝很苛刻。“玉兔”號堪稱我國史上最難造的“車輛”,整整10年時間,一大批科研人員傾盡心血,完成了這個由移動、電源、熱控等八個分系統組成的“杰作”——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的月球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玉兔”號國產率達到100%。
④“玉兔”號月球車本領很高強。她的四只“眼睛”,分別是全景相機和導航相機。通過相機“觀察”周圍環境,對月面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然后對巡視的路徑進行規劃。遇到超過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塊或直徑大于2米的撞擊坑,能夠自主判斷安全避讓。“玉兔”號會慢慢移動,比人們想象的走得慢,時速約200米。它的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她在月面巡視時,不僅可以自主前進、轉彎、后退,還可以原地打轉、橫向側擺,確保在危機四伏的月面上暢行無阻。那只靈巧的“胳膊”可在月面根據要求鉆孔、研磨和采樣。
⑤此外,月球晝夜溫差非常大,“玉兔”號月球車可耐受300攝氏度的溫差。由于月球上的一天約相當于地球上的28天,其中約14天會被太陽連續暴曬,接下來的約14天又是連續月夜,在攝氏零下100多度的環境里,大部分電子設備無法工作,只能“冬眠”,此時需要專門設備保持月球車的內部溫度,防止設備被凍壞。晝夜交替時,探測器還要從“冬眠”狀態中被“喚醒”,如何讓它正常啟動呢?
⑥科學家給“玉兔號”月球車身披“黃金甲”,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從而支持和保護月球車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
⑦科學家給“玉兔號”精心設計了與人類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白天需午休,它每天的工作時間相當于地球上的14天,然后又會睡14天。漫漫長夜之后,“玉兔號”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個叫它起床的“鬧鐘”。承擔這兩項功能的是它的供電系統——太陽翼。據專家介紹,晚上“玉兔號”的桅桿會收起來,太陽翼也會扣上,這個過程相當于把巡視器(月球車)散熱的途徑隔絕了。然后,當陽光從東邊升起,到達5度的高度時,巡視器就被喚醒了。
(自網絡,有刪改)
13.下列對“玉兔號”月球車超強本領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br/>A.它可以通過“眼睛”觀察環境,自主感知月面障礙,合理選擇道路。
B.它在月面上行走如風,越過障礙的能力和通過性都很強。
C.靈巧的機械臂可在月面上根據要求鉆孔、研磨和采樣。
D.它能在月球表面上可耐受很高的溫度差。
1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本文主要說明了玉兔號月球車的威武外形、苛刻工藝、高強本領及難題解決等內容。
B.文章第②段在說明月球車外形時,劃線句子主要采取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說明了月球車外形的漂亮威武,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章第⑤段劃線句子中加點詞“大部分”不能去掉,去掉后表明所有的電子設備不能工作,與實際不符合,這體現了說明文的準確性。
D.本文是一篇狀物的記敘文,作者用幽默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玉兔號”月球車的神奇,文中洋溢著作者的欣喜和自豪,表達了對科學家的贊美之情。
15.“玉兔號”月球車在月面上會遇到哪些難題?科學家是怎樣加以解決的?
三、散文閱讀(共15分)
(2025八上·夾江期末)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
張雄文
①車像只負重的巖鷹,緩緩盤旋而上,將雪峰山深處的幽綠一層層拋在腳下。
②一路陪伴我們的是盛夏里一場粗獷的雨。雨點似乎窺伺漫山綠意已久,忘情傾瀉而來,清脆如金石相扣,將山腳統溪河的轟響稀釋得若有若無,像天外渺遠的鐘磬聲。這是有著鄉民特質的雨,淳樸而大氣,敦厚而好客。從我們一行鉆入雪峰山,抵近統溪河岸,望見穿巖山時,它們便突然而至,似乎生恐濃蔭如蓋的叢林涼意不夠,怠慢了遠道而來的我們。
③我依舊汗涔涔,都是穿巖山壁立懸崖驚出的冷汗。小車驀地停在了山腰人工鑿出的一處平地,猶如一艘核潛艇升出了墨綠的海洋。我弓腰鉆出車門,長吁一口氣,臉色瞬間由白泛紅,似乎慶幸還活在人間。抬頭,一座靜默的古寨躍入眼眸——“楓香瑤寨”。古寨木墻黑瓦,松木的清香撲鼻而來;門樓上三層屋檐清俊雅致,彎翹欲飛。我腦海里驀地閃過這樣的鏡頭:白發長髯的瑤王率領族人避居于此,時耕時獵,怡然自樂。
④剛近寨門,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飾的窈窕女子笑靨爛漫,端著大碗酒肉迎在了門口,兩旁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大酒壇,不知名的根雕鑿就。“瑤王”迎了上來。他是一個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者,也是我神交多時的好友。他穿著隨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書卷氣,絕不似一個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一個大學校園的學者。
⑤豆大的雨點還在傾情揮灑,撩撥著養在深閨、輕易不肯見外人的山間草木?!艾幫酢迸阄抑匦裸@入雨幕,漫步深林曲徑,前往一處泳池。古樹參天而立,枝葉交錯,幾乎將雨水隔絕于頭頂。路邊偶爾開出一點豁口,簇擁幾叢翠竹,竹林盡處有一塊長條形狹窄菜地,生長著辣椒、茄子、絲瓜、苦瓜?!艾幫酢庇媚抗饽﹃@唯一的人工蔥綠,笑笑說,我種的。我心里卻默念,晚餐要有點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寬的山峰而建,山泉從林間巖石縫中注入,清澈如少女的眸子。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間,趣味盎然,全然不顧頭頂的雨水。欄桿圍就的池邊下方,便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谷底升騰出一團團乳白色的云霧,如夢似幻,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一行人憑欄徘徊,遠望,微笑,默嘆。我也感慨“瑤王”的奇想,給森林公園增添了一處奇景。
⑦暮色四合時,雨水依舊。一行人離開瑤寨,換了座同樣險絕的山頭,進了穿巖山山腰一座竹蔭深處的木屋。廊檐下竹香馥郁的燈光里,幾個人靠著古拙原始的桌椅團團圍坐,桌椅是雪峰山常見的八仙桌與木條凳。風聲嗚響于竹梢,竹葉過濾的微雨滴答在臺階,四望漆黑,星月暫隱,除了風雨聲,沒有半點塵世浸染的雜音,寧靜如上古的歲月。我們也猶如穿越回那時的竹籬茅舍。
⑧晚餐上來了。果然有“瑤王”自種的辣椒、苦瓜。我一時笑逐顏開,展碗舉箸。“瑤王”淡然一笑,取過一壺顏色有些渾濁的自釀鄉酒,說,別小看這酒,最多只能喝三杯。借著酒,陪坐的當地友人說,穿巖山森林公園解決了大山深處十萬人的就業與脫貧,往昔外出的民工悄然回來,空心村重新雞鳴犬吠。所有民居,都在森林公園協助下新建或維修,還為鄉民們提供工作,現在鄉民們已全部脫貧。
⑨廊檐外風雨瀟瀟,不覺已過三杯。“瑤王”聊起了雪峰山的先賢——《辭?!分骶幨嫘鲁?,眼里滿是景慕與神往。我一頁頁翻閱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與現代名人書信集》,忽然覺得眼前這位山間高士,還是一位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他有一部長篇小說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說還要錘煉。我想,他真正的傳世之作其實已赫然問世,這部書寫在大山之巔的巨著,將被雪峰山的鄉民藏之名山,傳諸后世而不朽。
⑩夜深,雨點還在敲擊著竹葉。我驀然想起了鄭板橋的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鄙頌楦改腹俚泥嵃鍢?,也只能望著暗夜想想而已。遙望蒼穹,我似乎看到了瑤族風格的民居星星點點,像綠海上漂浮的一只只海鷗;層層梯田稻穗油綠,似乎已能聞得著金秋的稻香……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9月7日,有刪改)
16.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文章很多地方都寫到了“雨”,這樣寫突出了“雨”是穿巖山公園一道獨特風景,山間的“雨”像淳樸鄉民一樣熱情,“雨”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B.文章第⑨段加點的“傳世之作”既指他規劃設計的古樸而美麗的穿巖山森林公園,也指穿巖山公園解決了鄉民的就業問題,實現了脫貧,讓他們世代受益。
C.文章末段引用鄭板橋詩句的作用是將鄭板橋與“瑤王”進行對比,突出了“瑤王”心系鄉民,用行動為民造福的情懷,同時也增強了文學性。
D.在作者的筆下穿巖山公園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鐘磬般的雨聲、古樸的瑤寨、如夢似幻的泳池、如上古茅舍的木屋……,這表達了作者對瑤王隱居生活的向往。
17.仔細體會文中第⑥段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谷底升騰出一團團乳白色的云霧,如夢似幻,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
18.標題“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很有意味。請結合全文說說它的含義。
19.細讀全文,請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并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
(2025八上·夾江期末)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之際,光明中學的八年級5班準備開展“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的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任務。
20.閱讀下面這則消息,完成題目。
11月19日,由世界互聯網大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
作為烏鎮峰會的重要活動,“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秉承“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打造互聯網領域引領前沿技術趨勢、展示行業最新成果、促進全球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2024年是“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圍繞“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烏鎮峰會主題,設置了五大活動板塊:展覽展示、新產品新技術發布、產業人才引智、產業合作對接、“新光”系列推介,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全面展示全球互聯網的最新發展成果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技術、產品。吸引了53個國家和地區的665家中外企業與機構參展。
(中國網記者彭瑤報道)
(1)請給這則消息加一個恰當的主標題?(字數25字內)
   。
(2)你認為第三段加點的“推介”能換成“推薦”嗎?為什么?
   。
21.說發現。請閱讀我國成年國民近兩年閱讀率情況統計表,完成任務。
媒介類型 圖書 報刊 期刊 數字化閱讀 綜合閱讀率
2022年 59.8% 23.1% 17.7% 80.1% 81.8%
2023年 59.8% 23.5% 17.5% 80.3% 81.9%
你從該表中有何發現,請寫出兩條。
發現一:   。發現二:   。
22.辨利弊。從上表看出,電子閱讀已成為重要的閱讀方式,你覺得電子閱讀會替代傳統的紙質閱讀嗎?為什么?
五、名著閱讀。
(2025八上·夾江期末)光明中學八年級正在開展《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的閱讀分享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23.名著掠影。對這兩本書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一項是( ?。?br/>A.《紅星照耀中國》是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親赴中共紅色根據地采訪后,寫成的一部紀實性小說,書中塑造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將領形象。
B.《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主要敘述了作者1936年6月到10月采訪“紅色中國”的過程,探尋了“紅色中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作者預言“紅色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C.《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所完成的一部科學巨著,該書用生動的筆調,向人們揭示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秘,被譽為“昆蟲的抒情詩”。
D.《昆蟲記》不僅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更關注昆蟲的生命過程,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贊美和敬畏之情,也表達了對人類漠視昆蟲的強烈不滿。
24.人物勾連。請根據下表提示及書中內容,完善表格。
作品內容 人物 在作者心中形象
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英語溫和的向我打招呼:“哈羅,你想找什么人嗎?” A 溫和文雅 平易近人知識淵博
他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講和寫作的才能,記憶力異乎常人。他精力過人,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毛澤東 C
他幼時差點被溺死,幸好被舅舅解救。少年時當過放牛娃、做過礦工,當過鞋匠學徒,在堿廠做過工。當兵后,走上革命道路。他談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他動作敏捷,精力旺盛,喜歡說笑。 B 童年艱苦 性格開朗性情直率 聰明健談
六、作文(60分)
25.(2025八上·夾江期末)生活中,人們總是在看:看自然,看生活,看世界,看他人……看不僅要用眼睛、用智慧,也要用心靈。
請以《我看見______》為題,先補充完整題目,再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選材典型,感情真實。書寫工整規范,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hì;juān;盎;聵
2.C
3.B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漢字的部首與偏旁;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詞語在語境下的含義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拼音寫漢字和給漢字注音的能力??科綍r積累,結合字詞常見寫法和讀音判斷。比如“熾熱”的“熾”讀“chì”,別誤讀為“zhì”;“鐫刻”的“鐫”是“juān”,注意右半部分寫法。(2)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能力。需要根據平時的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從詞語的含義、對象、程度、范圍、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較辨別。
(3)本題考查標點運用。 根據標點作用和語境判斷?!皻v史遺跡”后用破折號,解釋說明“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一二 九”是特定稱謂,加引號;前半句講遺跡名稱,后半句說組成,中間用句號隔開;“紀念亭、石刻和雕塑”是并列詞語,用頓號。
1.“熾熱”的“熾”讀音為“chì”,注意與“zhì(炙)”區分,“熾”側重“熱烈”,“炙”側重“燒烤”;
“鐫刻”的“鐫”讀音為“juān”,是形聲字,形旁為“钅”,與“雕刻”相關,避免誤讀為“juàn”;
“生機àng然”中,“àng”對應“盎”,“盎然”為固定搭配,指充滿生機,注意“盎”上部為“央”,不要多寫筆畫;
“振聾發kuì”中,“kuì”對應“聵”,“聵”指耳聾,“振聾發聵”指喚醒糊涂的人,注意與“潰(kuì)”區分,“潰”側重“潰敗”。
故答案為:chì;juān;盎;聵。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第一空:
“演繹”有展現、表現的意思,強調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某種情境、故事等呈現出來,“北側的北京市植物園演繹著四季更迭的園藝盛宴”,將植物園擬人化,把四季更迭的園藝景觀當作一場盛宴來呈現,更具動態感和美感?!把b扮”主要側重于打扮、裝飾,通常用于指人或事物通過添加一些東西來使外觀更加美觀,用在此處不如“演繹”能體現出植物園隨四季變化自然呈現出盛宴般景觀的意味。所以第一空應填“演繹”。
第二空:
“銘記”指深深地記在心里,強調記憶的深刻性和重要性,對于歷史我們需要深深記住,用“銘記”更能體現對歷史的敬重和重視?!坝涀 眲t相對較為普通,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把事物留在記憶中,在表達對歷史這種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內容時,“銘記”的情感和語義更強烈。所以第二空應填“銘記”。
第三空:
“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側重于對形象、神態等的逼真表現,這里形容雕塑作品非常逼真,仿佛有生命一般,符合語境。“巧妙絕倫”指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側重在設計、技巧等方面的精巧,沒有與“惟妙惟肖”一樣強調對形象的逼真刻畫,對于形容雕塑作品的逼真來說,“惟妙惟肖”更合適。所以第三空應填“惟妙惟肖”。
第四空: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通常用于形容人或車輛等的流量大,符合節假日游客很多,接連不斷地前來參觀的語境?!斑B綿不斷”主要形容山脈、河流、雨雪等連續不間斷,一般不用于形容人。所以第四空應填“絡繹不絕”。
綜上所述,答案是“演繹、銘記、惟妙惟肖、絡繹不絕”。
故答案為:C。
3.本題考查標點運用。
第一處:“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后面,使用破折號最合適。因為破折號在此處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能夠清晰地表明后面的“‘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是對“歷史遺跡”的具體解釋,讓讀者明確二者之間的指代關系,使句子的表意更加準確、清晰。
第二處:“‘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是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名稱作為特定稱謂,必須使用引號將“一二 九”引起來,以體現其特定性和唯一性,表明這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被特別強調的名稱。
第三處:前句表意完整,“還藏著一處歷史遺跡——‘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已經清晰闡述了遺跡的具體所指,后續“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開啟了關于紀念地構成的新闡述,所以在“紀念地”后用句號分隔,使前后兩個句子層次分明,表意更清晰。
第四處:“它由紀念亭、石刻和雕塑組成”中,“紀念亭”“石刻”“雕塑”是并列關系,它們共同構成了“‘一二 九’運動紀念地”的組成部分,所以它們之間應該使用頓號。
故答案為:B。
【答案】4.D
5.修改:缺少賓語中心語,在“異彩紛呈”后加上“的文本世界”或“語文天地”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補充句子。這類題的核心是“連貫”,即要讓插入的句子與上下文邏輯契合。作答時,首先得分析所給句子的含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的是通過溫習舊知識獲得新體會。接著,逐一觀察文段各位置的語境,準確找到銜接點。
(2)本題考查病句修改。病句修改需先“辨錯”,再“改錯”,且要遵循“不改變原意”的原則。原句“走進這異彩紛呈”的問題很典型——動詞“走進”缺少賓語中心語。“異彩紛呈”是形容詞性短語,只能修飾名詞,不能直接作“走進”的對象,這是“成分殘缺”中常見的“賓語殘缺”考點。
4.本題考查補充句子?!白釉唬骸疁毓识?,可以為師矣?!睆娬{對已有知識的溫習與新感悟。文段D處提到“梳理不同文體的閱讀路徑,走進這異彩紛呈……”,將該句放在此處,可承接前文對各類語文作品的學習,引出通過梳理、溫習(溫故)來更好走進語文世界(知新)的意思,使邏輯更連貫。
故答案為:D。
5.本題考查病句修改。原句“走進這異彩紛呈”中,“走進”是動詞,需要搭配賓語中心語來明確走進的對象?!爱惒始姵省笔切稳菰~性短語,不能直接作“走進”的賓語,因此補充“的文本世界”“的語文天地”等,使句子成分完整,表意明確。
故答案為:缺少賓語中心語,在“異彩紛呈”后加上“的文本世界”或“語文天地”。
【答案】6.B
7.A
8.D
9.①這兩地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迅猛的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②既然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
③(這些辦法)用來使他內心驚動,使意志堅韌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能力。
【知識點】三峽/酈道元
【解析】【點評】《三峽》和《黃牛灘》均出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文章通過描繪三峽與黃牛灘的壯麗奇險以展現自然地理的奇特。三峽的描寫結合季節變化,展現出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從激風幻影到猿鳴悲涼,情景交融。而黃牛灘則通過一塊形似負刀牽牛的巨石,突出其地貌的神秘莫測。兩篇文章引用民謠,深化景物特點,表現出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1)本題考查斷句。關鍵是“依句意斷,憑結構排”。先通讀畫線句,明確講的是黃牛灘南岸“重嶺、高崖石、石之形態顏色”的連貫景象。驗證B項,每處停頓都對應“景物—石—石的情態—顏色細節”的邏輯,自然鎖定答案。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學習時一要熟讀強記,二要用心關注古文中詞語在用法上的變化,比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
(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解答此題,要疏通文意,反復閱讀選文,整體感知文本,按照題目要求,結合選文內容來分析。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遵循“留、刪、換、補、調”原則。①補全省略的“船”,使句意通順;②“莫得究”需補出主語“人”,譯為“沒有誰能探究”;③“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動心忍性”是“使他內心驚動、使他意志堅韌”,使動用法,“曾益”是“增加”,準確落實詞類活用和固定句式,就能譯出原意。
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江水又東經黃牛山,山下有石灘,名叫“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的形狀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已經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紆回曲折,即使沿途經過此地,住上兩夜,還是能夠望見此物。所以在這里行走的人有歌謠唱道:“早上從黃牛山出發,晚上寄宿在黃牛山,三天三夜,黃牛山還是這般模樣?!?br/>6.本題考查斷句。斷句需結合句子結構和語義邏輯。這句話意思是: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面的高崖間,有一山石的形狀很像人的樣子,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輪廓較為分明“南岸重嶺疊起”意為南岸山嶺重重疊疊,表意完整,應斷開;“最外高崖間有石”指最外面的高崖間有塊石頭,是后續描述的對象,需斷開;“色如人負刀牽?!本唧w寫石頭形狀像人背刀牽牛,“人黑牛黃”對應“負刀牽牛之人”與“?!钡念伾?,“成就分明”指輪廓清晰,這三部分語義連貫,需各自斷開。據此斷句為: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
故答案為:B。
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A.“沿溯阻絕”中“絕”的意思是“隔斷,斷絕”;“絕 多生怪柏(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中“絕”意思是“極”,“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中“絕”指“消失,停止”。
故答案為:A。
8.本題考查文章內容。D.有誤。甲文結尾引用漁歌,而且是描寫環境,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渲染秋天悲涼、蕭瑟的氣氛;與第一段相照應,使人進一步感受到三峽地區獨特的地貌特征,“猿鳴三聲淚沾裳”也間接的表達了三峽風景給人帶來的感傷情緒。乙文“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意思是: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幾天幾夜,黃牛山看起來還是原來一樣。這句歌謠突出長江黃牛灘水道迂回曲折、高崖上的巖石高聳、地形險要的特點;
故答案為:D。
9.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關鍵詞:
①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疾:快。
②既:既然。究:探究。
③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動: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驚動。 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韌。曾益:增加。曾,通“增”。 能:才干。
故答案為:①這兩地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迅猛的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②既然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③(這些辦法)用來使他內心驚動,使意志堅韌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能力。
【答案】10.C
11.全詩托物言志,借對山上松剛勁不屈品格的贊美,表明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的志向,也表達了對從弟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點評】劉楨的《贈從弟(其二)》是東漢詠物詩的經典之作。詩人以山上松柏為核心意象,借松柏在狂風、冰霜中的堅韌姿態,將自然物象與人格追求相融合,既贊美了剛勁不屈的品格,又寄托了對親人的期許,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遇到此類題,需對選項中涉及的“詞語釋義(如‘從弟’)”“手法作用(如A項的‘對比’)”“情感主旨(如C項的深層寄托)”逐一核對,避免被“部分正確”的表述誤導,重點關注是否存在“偷換概念”“解讀片面”等問題。
(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作答時需將“對物象的贊美”“對特定對象的情感(如對從弟)”“自我的志向寄托”結合,避免只寫“贊美松”這類表層情感,要體現“物—人—己”的三層關聯,語言需連貫且分點清晰。
10.本題考查詩歌賞析。
C.“從弟”在古代指堂弟,并不是親弟弟。故“這首詩是贈送給自己的親弟弟”表述錯誤。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以松柏為喻,通過描寫松柏在狂風、冰霜中的堅韌,其實是借物喻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一樣,在艱難的環境中堅守自己的品格,保持堅貞不屈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只是送給親弟弟希望他不怕打擊這么簡單片面。這首詩更重要的是傳達一種對堅韌品格和高尚氣節的贊美與倡導。
故答案為:C。
11.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詩人開篇以“亭亭”寫松的挺拔,以“瑟瑟”寫風的凜冽,再通過“風聲盛”與“松枝勁”的對比、“冰霜慘凄”與松柏“常端正”的對照,極力贊美松柏不畏狂風、不懼嚴寒的剛勁不屈。詩人借松柏來象征自己,在詩中塑造的松柏面對狂風、冰霜毫不屈服,始終保持剛勁、端正的形象,實際上是作者自身的寫照。作者以松柏自比,表明自己也會像松柏一樣,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能堅守自己的品格和志向,不會隨波逐流,體現出作者堅貞不屈的人生追求。
從詩題“贈從弟”可知是寫給堂弟的詩。詩中對松柏的贊美和所體現出的精神,是作者希望堂弟能夠學習和擁有的。詩題“贈從弟”點明寫作對象,詩人將對松柏的贊美轉化為對堂弟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以松柏為榜樣,在艱難環境中堅守品格、磨煉意志;字里行間也蘊含著對堂弟的深厚關懷。
故答案為: 全詩托物言志,借對山上松剛勁不屈品格的贊美,表明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的志向,也表達了對從弟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
12.【答案】大漠孤煙直;芳草萋萋鸚鵡洲;甲光向日金鱗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默寫時注意易錯字:萋萋、鱗、泠泠。故答案為:大漠孤煙直;芳草萋萋鸚鵡洲;甲光向日金鱗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點評】本題考查名篇背誦。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
【答案】13.B
14.D
15.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其次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知識點】事物性說明文
【解析】【導語】這篇文章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玉兔號”月球車的外形特點與強大功能,通過細致描繪與擬人化手法,展現了它作為我國科技成就的重要意義及承載的科學探索使命。文中運用打比方、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讓復雜的科技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也體現了科學家們面對技術挑戰時的智慧與努力,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航天事業的自豪之情。
【點評】(1)本題考查信息辨析。核心是“回歸原文找對應”??催x項時,把每個選項的表述和原文相關段落逐一對照,比如B項說“行走如風”,但原文第④段明確寫“走得慢,時速約200米”,明顯矛盾,直接判定B錯。其他選項也按此思路,找原文依據驗證即可。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關鍵是“抓細節,辨文體”。先看選項涉及的細節(如A項對內容的概括、B項的說明方法),回文核對是否準確;重點關注文體判斷(如D項),本文圍繞“玉兔號”客觀介紹特征、功能,是說明文,而非記敘文,據此可快速發現D項錯誤。
(3)本題考查提煉信息。思路是“鎖定范圍,找‘問題’與‘對策’”。先從文中找“玉兔號”遇到的難題,比如第③段的“強輻射、高溫差”,第⑤段的“冬眠后喚醒”;再對應找解決辦法,第⑥段的“黃金甲”、第⑦段的“作息制度和太陽翼”,提煉整合這些信息就是答案。
13.本題考查信息辨析。
B.文本第④段“比人們想象的走得慢,時速約200米。它的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明確說明“‘玉兔號’走得慢,時速約200米,高性能體現在越障能力和通過性,而非高速度”,故“行走如風”的表述與原文矛盾。
故答案為:B。
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D.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并非記敘文。記敘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通過講述故事、描述經歷等表達情感或思想;說明文則是對事物的特征、功能、原理等進行客觀介紹,以讓讀者了解相關知識。本文圍繞“玉兔號”,從外形、工藝、本領及應對難題等方面展開說明,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其相關知識,屬于說明文。因此本項對文章體裁的判斷錯誤。
故答案為:D。
15.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第一問:根據第③段中的“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的月球車”和第⑤段中的“探測器還要從‘冬眠’狀態中被‘喚醒’,如何讓它正常啟動呢”可得: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的問題。
第二問:根據第⑥段中的“科學家給‘玉兔號’月球車身披‘黃金甲’,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降低晝夜溫差,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從而支持和保護月球車上的紅外成像光譜儀等10多套科學探測儀器”可得: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
根據末段中的“科學家給‘玉兔號’精心設計了與人類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制度”“‘玉兔號’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個叫它起床的‘鬧鐘’。承擔這兩項功能的是它的供電系統——太陽翼”可得: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故答案為:主要遇到超強輻射、高溫差和如何按時從冬眠中醒來;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黃金甲”做保護,其次給它設計了嚴格的作息制度,使用太陽翼作御寒的被子和喚醒的鬧鐘。
【答案】16.D
17.作者用擬人和聯想的方法,生動地描繪了云霧籠罩下的游泳池恍若仙境的神秘美,表達我對“瑤王”神奇創造力的贊美之情。
18.一方面指指我們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停留,一方面指穿巖山絕妙的自然風景和淳樸民風永遠不變,也指我對穿山巖的情感似乎凝固了,表達了作者對穿山巖的喜愛與留戀。
19.全文主要記敘了我們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雨中游歷穿巖山公園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我對穿巖山公園古樸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及對“瑤王”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之情。
【知識點】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文;文章標題及其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標題的意義與作用。文章題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②點明文章中心;③題目具有象征意義;④設置懸念,引發讀者興趣;⑤貫穿全文,為文章的線索。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態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慮,從重點語段、語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16.本題考查文本的理解與分析。
ABC.正確;
D.作者筆下穿巖山的 “世外桃源” 之景,最終指向的是對 “瑤王” 實干造福鄉民的贊美(⑨段 “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和對穿巖山未來的展望(⑩段 “瑤族民居星星點點、金秋稻香”),并非 “對瑤王隱居生活的向往”,且 “瑤王” 并非 “隱居”,而是主動投身鄉村建設的實踐者,與原文主旨不符。
故答案為:D
17.本題考查語句賞析。第⑥段劃線句運用擬人和聯想的手法:“將泳池裹在神秘的氤氳里” 中,“裹” 字賦予云霧以人的動作,生動描繪出乳白色云霧輕柔環繞泳池的狀態,讓原本抽象的 “氤氳” 變得可感,營造出朦朧神秘的氛圍;“我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 則由眼前云霧繚繞的泳池,聯想至神話中王母娘娘的瑤池,借助讀者對 “瑤池仙境” 的認知,放大泳池的奇幻美感,讓畫面更具感染力。而這處奇景是 “瑤王” 削平山峰、引山泉建成(⑥段 “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寬的山峰而建”),因此對美景的贊嘆,實則暗含作者對 “瑤王” 獨特創造力的由衷贊美,情感自然融入景物描寫中。
故答案為:作者用擬人和聯想的方法,生動地描繪了云霧籠罩下的游泳池恍若仙境的神秘美,表達我對“瑤王”神奇創造力的贊美之情。
18.本題考查賞析題目。標題 “凝固在穿巖山的時光”,首先指表層的 “停留時光”—— 作者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具體經歷:從②段雨中進山,到③段見瑤寨、⑥段逛泳池,再到⑦段入木屋、⑧段享晚餐,直至⑩夜深回味,這段實地游歷的時光被清晰記錄,成為 “凝固” 的記憶片段。其次指深層的 “永恒時光”—— 穿巖山的自然風景與淳樸民風仿佛定格不變:②段 “清脆如金石相扣” 的雨聲、③段 “木墻黑瓦” 的古寨、④段 “笑靨爛漫” 的迎客女子,這些景致與風情不受外界干擾,保持著原始的美好,如同時間在此凝固。最后指情感的 “沉淀時光”—— 作者對穿巖山的情感因這段經歷變得濃烈而持久,⑩段夜深時仍 “想起鄭板橋的詩”“遙望蒼穹”,腦海中滿是穿巖山的畫面,這份喜愛與留戀如同 “凝固” 般深刻,成為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
故答案為: 一方面指指我們一行人在穿巖山的停留,一方面指穿巖山絕妙的自然風景和淳樸民風永遠不變,也指我對穿山巖的情感似乎凝固了,表達了作者對穿山巖的喜愛與留戀。
19.本題考查賞析內容與主旨。文章內容圍繞 “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的雨中游歷” 展開:從②段盛夏雨中鉆入雪峰山、抵近穿巖山,到③段山腰見 “楓香瑤寨”,再到⑤段 “瑤王” 陪同漫步深林、前往山泉泳池,⑦段暮色中入竹蔭木屋,⑧段晚餐時聽聞公園帶動十萬人脫貧的故事,全程以 “雨” 為背景,串聯起所見(古寨、泳池、木屋)、所聞(山歌、脫貧故事)、所感(對美景的贊嘆、對 “瑤王” 的敬佩)。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蘊含其中:一方面,通過對穿巖山景致的細膩描寫 ——②段 “如金石相扣” 的雨聲、③段 “松木清香” 的瑤寨、⑥段 “如夢似幻” 的泳池,表達對這里古樸自然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另一方面,通過 “瑤王” 的行為 —— 規劃公園、自種蔬菜、帶動脫貧(⑧段 “鄉民全部脫貧”),以及⑨段 “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 的評價,表達對 “瑤王” 用實干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
故答案為:全文主要記敘了我們一行人在“瑤王”帶領下,雨中游歷穿巖山公園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我對穿巖山公園古樸風光的喜愛與留戀及對“瑤王”造福鄉民的由衷敬佩之情。
【答案】20.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若省去時間或加上“在烏鎮”也可以);不能換。因為“推介”是推薦并介紹的意思,符合這次博覽會展出并介紹新產品并加以推廣的語境。
21.發現一:我發現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略有提高;發現二:近兩年成人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成為了主要方式,而且有增加趨勢。;發現三:全國成人讀者對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加,期刊略有減少。
22.不能。因為電子閱讀盡管存貯信息大、快捷方便;但是它以碎片化的形式,不便于深度閱讀,另外對人體有害,而傳統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的閱讀體驗更深,更利于形成深度閱讀
【知識點】圖表信息;新聞標題;材料探究;見解表述;針對文中觀點談看法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抓消息核心事件,從首句提煉關鍵信息(時間、事件、地點),比如“2024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確保簡潔涵蓋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先拆“推介”和“推薦”的含義,再結合語境(博覽會推廣“新光”系列),看哪個更貼合“正式、需傳播”的場景,就能判斷能否替換。
(2)、本題考查從表格中得出結論。核心是“看數據、找變化、做對比”。先看單類媒介兩年的數值變化,再橫向對比不同媒介,從這兩點提煉發現,比如“數字化閱讀率呈小幅上升趨勢”“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長”。
(3)、本題考查自由表達觀點。按“亮觀點+說理由”的思路,辯證分析。先明確“不能替代”的觀點,再分述理由:電子閱讀的優勢(便捷、資源多)和劣勢(傷眼、碎片化),紙質閱讀的優勢(沉浸式、利于深度閱讀),最后結合“不同人閱讀需求不同”收尾,理由要貼合生活實際。
20.(1)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
這則消息開篇便點明“11月19日,由世界互聯網大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烏鎮開幕”,這是消息的核心事件,后續內容均圍繞此次博覽會展開,介紹其理念、活動板塊、參展情況等。所以主標題需突出“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這些關鍵信息。
示例:“2024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于烏鎮盛大啟幕”。這一標題既包含了年份、博覽會名稱,也表明了舉辦地點和開幕這一關鍵動作,簡潔明了地概括了消息的核心內容。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從詞語含義來看,“推介”有推廣和介紹的意思,強調通過多種方式將事物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注重全面、深入的推廣介紹,常用于正式、大規模的活動場合。原文中“‘新光’系列推介”用“推介”,能體現這是有組織地對“新光”系列進行推廣介紹,讓更多人關注?!巴扑]”則側重將認可的人或事物介紹給他人,希望對方接受,主觀性和針對性較強,場景更靈活,缺少“推廣”的大規模傳播意味。
“推介”更能凸顯活動的專業性、系統性,與“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這樣的重要活動匹配,能體現博覽會推動行業發展、促進交流的作用?!巴扑]”相對隨意,若替換會弱化“新光”系列活動的重要性,無法準確傳達博覽會的功能。所以不能換。
故答案為:第1空、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若省去時間或加上“在烏鎮”也可以)第2空、不能換。因為“推介”是推薦并介紹的意思,符合這次博覽會展出并介紹新產品并加以推廣的語境。
21.本題考查從表格中得出結論。
分析觀察表格數據時,可從不同媒介閱讀率的變化趨勢、各媒介閱讀率之間的對比等方面入手。
圖書閱讀率:2022年和2023年均為59.8%,沒有變化。
報刊閱讀率:從2022年的23.1%上升到2023年的23.5% ,有小幅度增長。
期刊閱讀率:從2022年的17.7%下降到2023年的17.5% ,有小幅度下降。
數字化閱讀率:從2022年的80.1%上升到2023年的80.3% ,有小幅度增長。
綜合閱讀率:從2022年的81.8%上升到2023年的81.9% ,有小幅度增長。
對比各媒介閱讀率,數字化閱讀率在近兩年均明顯高于圖書、報刊、期刊閱讀率。
示例:發現一: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有小幅度增長。發現二:2022 - 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率遠高于報刊、期刊閱讀率,且呈上升趨勢。
故答案為:第1空、發現一:我發現2023年全國成人的綜合閱讀率比2022年略有提高;發現二:近兩年成人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成為了主要方式,而且有增加趨勢。第2空、發現三:全國成人讀者對紙質報刊閱讀率略有增加,期刊略有減少
22.本題考查自由表達觀點。電子閱讀成重要方式,但能否替代紙質閱讀需綜合考量。優勢上,電子閱讀便捷,設備易攜帶,可隨時閱讀,資源豐富,網絡書籍、文章獲取輕松,還有批注、分享等交互功能。但劣勢也明顯,長時間閱讀對視力影響大,易致眼疲勞,且缺少紙質書的翻頁觸感、油墨香氣等體驗。
紙質閱讀則體驗佳,能營造沉浸式氛圍,讓人更易專注,利于深度閱讀,一些經典、限量版書籍還有收藏價值。雖攜帶大量書籍較沉,資源獲取需去書店或網購、成本較高,但人們閱讀習慣和需求不同,有人青睞電子閱讀的便捷用于碎片化閱讀,有人鐘情紙質閱讀的體驗用于深度閱讀,因此電子閱讀難以完全替代紙質閱讀。
示例:電子閱讀難以替代紙質閱讀。電子閱讀雖便捷、資源多且交互性強,但傷眼且缺閱讀質感。紙質閱讀閱讀體驗佳,利于深度閱讀且有收藏價值,盡管存在攜帶和獲取資源的不便,不過因人們閱讀習慣和需求多樣,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會長期共存。
故答案為: 不能。因為電子閱讀盡管存貯信息大、快捷方便;但是它以碎片化的形式,不便于深度閱讀,另外對人體有害,而傳統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的閱讀體驗更深,更利于形成深度閱讀。
【答案】23.B
24.A.周恩來B.彭德懷C.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知識點】《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先明確兩本名著的核心基礎信息(體裁、作者、地位、主要情感等),再逐選項比對。
(2)本題考查名著人物。抓住“內容提示”里的關鍵信息(外貌、言行、經歷等),關聯名著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像A處“清瘦青年軍官、用英語打招呼”,對應《紅星照耀中國》里周恩來的經典描寫;B處“幼時差點被溺死、談話開門見山”,貼合彭德懷的經歷與性格;C處結合對毛澤東“博覽群書、軍事才能”等描述,提煉形象關鍵詞即可。
23.本題考查名著內容。
A.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性作品,不是小說;
C.《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不是“昆蟲的抒情詩”;
D.《昆蟲記》主要是表達對昆蟲生命的尊重、贊美和敬畏等,并沒有表達對人類漠視昆蟲的強烈不滿;
故答案為:B。
24.本題考查名著人物。
A.在《紅星照耀中國》中,作者埃德加·斯諾描述周恩來時寫道“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招呼:‘哈羅,你想找什么人嗎?’”斯諾還提到周恩來是一個行動、知識和信仰充分協調的純粹知識分子,是書生出身的造反者,體現出周恩來溫和文雅、平易近人、知識淵博的特點,所以此處是周恩來。
B.書中對彭德懷童年經歷有相關描述,他幼時差點被溺死,被舅舅救起,少年時經歷豐富,當過放牛娃、礦工、鞋匠學徒、堿廠工人等,而且彭德懷談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動作敏捷,精力旺盛,喜歡說笑,與表格中描述相符,所以此處是彭德懷。
C.從書中可知,毛澤東精通中國舊學,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深入研究,有出色的演講和寫作才能,記憶力驚人,精力過人,還是天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同時,他有著堅定的革命意志,對中國革命的未來有著清晰而準確的判斷,能夠在復雜的局勢中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帶領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不斷前進,所以此處總結為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故答案為: A.周恩來B.彭德懷C.知識淵博、意志堅定、富有智慧、軍事天才。
25.【答案】例文:
我看見光明
在日常生活的紛繁復雜中,我們常常被黑暗、艱難與困惑所包圍。然而,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微小而真實的光明,無時無刻不在激勵和溫暖著我們。
在家鄉的小村莊,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莊稼的葉片上。我看見光明,它在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新一天的希望。清晨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帶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鄰舍間的問候、田地間勞作的身影,都是光明的體現,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倦追求。
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看見無數默默奉獻的人們。夜晚的街道上,環衛工人揮舞著掃帚;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交警指揮著交通;在人流如織的醫院里,醫護人員忙碌地穿梭于病房。我看見光明,它存在于這些平凡卻偉大的工作之中,因為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雙手,持續點亮著他人的生活。
有一天,我在公交車上,一位年邁的老人上車后,年輕人們紛紛起身讓座。我看到的不僅是簡單的讓座,而是光明在人心中的傳遞。這光明是傳統美德的延續,是心靈深處的善良。我看見每個人臉上泛起的笑容,那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懷與溫暖。
當重大災難發生時,我看見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與援助。人們慷慨解囊,志愿者們不辭辛勞地奔赴災區,專業救援隊伍爭分奪秒地實施救援。這些行為中的光明,激勵我相信,人類的愛與勇氣,能戰勝一切困難。
光明不僅來自于他人,也來自于我們自身。在書本中,我看見光明,它以知識的形式給予我智慧,使我在未知的世界中有路可循;在朋友的鼓勵中,我看見光明,它給我面對生活挑戰的力量;在自身努力后的成功中,我看見光明,它讓我明白堅持和努力的價值。因此,無論我們處于何種境地,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不斷前行。
讓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智慧去分辨,用心靈去感受實踐中的光明。接受并傳遞這份光明,我們將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照亮每一段前行的道路。光明,就是一種信念,相信美好會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材料為一段關于 “看” 的哲思性文字,核心話題是 “看見”,體裁要求為記敘文(需結合 “選材典型、感情真實”“600 字以上” 等要求判斷)?!翱匆姟?并非單純的視覺行為,材料明確指出 “不僅要用眼睛、用智慧,也要用心靈”,強調 “看見” 需深入事物表象,觸及本質、情感或精神內核 —— 可能是從自然中看見生命韌性,從生活中看見人性溫暖,從他人行為中看見精神品質,從自我經歷中看見成長蛻變。題目為半命題形式,補題空間廣闊,需聚焦 “用心靈看見” 的獨特感悟,突出 “看見” 的過程與意義。
【題干分析】① 關鍵詞與材料意義解析:“看見”:本義是 “用眼看到”,在作文中需拓展為 “用心感知、用智慧體悟”?!翱匆姟?的對象可分為三類:一是 “表象背后的本質”,如 “看見落葉背后的生命輪回”“看見父母嘮叨背后的關愛”;二是 “平凡中的不凡”,如 “看見清潔工凌晨工作的堅守”“看見同桌默默幫助同學的善良”;三是 “自我的成長與變化”,如 “看見挫折后重新站起的自己”“看見從自卑到自信的蛻變”。無論選擇哪種對象,都需體現 “從‘看’到‘見’” 的升華,即從視覺接觸到心靈感悟的過程?!坝醚劬?、用智慧、用心靈”:三者是 “看見” 的遞進層次?!坝醚劬Α?是基礎(看到具體的人、事、景),“用智慧” 是思考(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用心靈” 是核心(產生情感共鳴與精神觸動)。寫作時需體現這一層次,如寫 “看見奶奶的皺紋”,先用眼看到皺紋的形態(眼睛),再思考皺紋形成的原因(操勞一生),最后用心感悟皺紋背后的愛與付出(心靈)。“選材典型,感情真實”:“典型選材” 要求避免選取過于俗套的素材(如 “下雨天媽媽送傘”),可從細微處切入,如 “看見爺爺修補舊農具的專注”“看見小區門衛記錄的訪客本”,以小見大展現深刻主題;“感情真實” 需結合個人真實體驗,通過細節描寫(動作、神態、心理、環境)讓情感自然流露,避免刻意煽情。
② 寫作思路與常見誤區:寫作思路:第一步,補題與立意。補題需具體、有深度,避免寬泛空洞,如 “我看見生命的韌性”“我看見藏在細節里的愛”“我看見平凡中的偉大”,補題后明確立意,如 “通過觀察墻角的爬山虎,我看見生命在困境中的堅韌”“通過整理奶奶的針線盒,我看見親情藏在細微的針腳里”。第二步,構思敘事結構。開頭可設置場景,引出 “看見” 的對象與契機,如 “春日的午后,我在陽臺角落發現了一盆被遺忘的綠蘿,枯黃的葉片蜷縮著,直到某天,我看見它抽出了嫩綠的新芽”;中間詳寫 “看見” 的過程,重點刻畫細節與心理變化,如描寫綠蘿新芽的形態(“芽尖嫩得透亮,頂著一層細小的絨毛”)、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它被困在狹小的花盆里,卻依然努力向上生長”)、聯想到的生活場景(“就像爺爺生病后仍堅持鍛煉,不向困難低頭”);結尾升華主題,點明 “看見” 的感悟,如 “那株綠蘿讓我看見:生命的韌性,從不在于環境的優劣,而在于向上的勇氣”。第三步,融入情感與感悟。將個人情感融入對 “看見” 對象的描寫中,如寫 “看見媽媽的白發”,可通過 “媽媽為我縫衣服時,一縷白發垂落在針線盒上” 的細節,傳遞 “心疼與感恩” 的情感;感悟需自然升華,避免脫離敘事空發議論,要讓 “看見” 的對象與感悟形成緊密關聯。
常見誤區:一是補題過大過空,如 “我看見世界”“我看見人生”,導致內容難以聚焦,600 字內無法深入刻畫 “看見” 的過程;二是缺乏 “從看到見” 的升華,僅停留在對事物表象的描寫(如 “我看見一朵花很漂亮”),沒有挖掘背后的情感或道理,文章立意淺顯;三是詳略不當,過度描寫環境或無關情節(如用 300 字寫去公園的過程,卻只用 100 字寫 “看見的事物”),忽略 “看見” 的核心內容;四是選材虛假,編造不符合生活邏輯的情節(如 “看見乞丐捐款百萬”),導致情感不真實,難以引發共鳴。
【立意提取】
1.我看見藏在粥里的愛
2.我看見廢墟上的花
3.我看見自己的閃光點
4.我看見老街上的堅守【點評】本文緊扣 “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光明” 的核心,立意積極且選材典型。作者從鄉村清晨的生機、城市奉獻者的堅守,到公交讓座的善意、災難中的援助,再到自身從書本與鼓勵中汲取的力量,多維度展現 “光明” 的內涵,以小見大凸顯 “光明是愛與信念” 的主題。行文脈絡清晰,從觀察他人到審視自身,情感層層遞進;語言樸實真摯,避免空泛議論,通過具體場景讓 “光明” 具象可感,符合 “感情真實、書寫規范” 的要求。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古浪县| 集贤县| 濉溪县| 桐柏县| 禹城市| 永吉县| 容城县| 临猗县| 砚山县| 夹江县| 永定县| 丹阳市| 府谷县| 柘城县| 阳春市| 镇康县| 哈巴河县| 武汉市| 西安市| 巴青县| 西宁市| 志丹县| 温泉县| 黔江区| 红河县| 龙岩市| 武义县| 沁水县| 东兰县| 长治市| 郑州市| 河北区| 竹溪县| 库车县| 绥中县| 哈尔滨市| 聊城市| 平湖市| 桃源县|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