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月考語文試題一、選擇題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癱患(huàn) 央求(yāng) 屋檐(yán) 咄咄逼人(duó)B.高邈(mào) 端莊(duān) 徘徊(huái) 勵臨(lì)C.分歧(qí) 澄清(chéng) 侍弄(shì) 翻來覆去(fù)D.錘打(chuí) 祥瑞(ruì) 遮敝(bì) 霎那(chà)2.選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有趣的人,對生活抱有大愛。有時,即便身處______,他們也能過得興致盎然;即便眼前滿是茍且,他們______總能找到詩和遠方。蘇軾就是一個十足有趣的人,被貶官后,他沒有______,______發現了生活的真和趣。A.逆境 也 愁腸百結 而是 B.逆境 還 百無聊賴 而是C.困難 也 愁腸百結 只是 D.困難 還 百無聊賴 只是3.下列對語法知識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最愛在雨夜讀詩,長夜漫漫,聽著雨聲,讀著詩詞,仿佛回到千百年前,①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動。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囂的塵世中,尋尋覓覓,到最后,②我們早已自己忘記了最初的樣子。不妨靜下來,③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讀一首詩,聽一段故事。A.語段中加點詞“雨夜”“詩詞”“仿佛”都是名詞。B.①句中“流淌”一詞根據語境確定其含義是:液體流動。C.②句是一個病句,修改應將“自己”調換到“忘記了”之后。D.③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4.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被稱為“人民藝術家”。B.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C.散曲是興盛于元代的一種文體,分為小令和套曲兩種形式。《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語言極為凝練卻意蘊深遠,頓挫有致,被稱為“秋思之祖”。D.劉義慶組織編寫了文言志人的小說集《世說新語》,主要記載漢末到西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5.修辭方法學校的學習總結交流會上,一位學生這樣寫道:修辭方法既能增加語言感染力,還能表達深情。【甲】“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用排比的修辭表現各種花的顏色和特點,也象征著母親的期盼,希望作者活出生命的個性和美麗。【乙】“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矮松的清新可愛。【丙】“鳥兒呼朋引伴賣弄清脆的喉嚨”,用擬物的修辭讓讀者仿佛聽到悅耳的鳥鳴,也能體會作者對春花的喜愛。他的同桌幫他修改時發現本文段【甲】【乙】【丙】三句話,有一個句子不符合課文中內容要表達的含義或情感,不符合的句子是( )A.甲 B.乙 C.丙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小題。【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春夜別友人①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②,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注釋:①這首詩寫作者第一次離開家鄉赴東都洛陽告別宴會上的場景。②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選出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甲詩前兩句交代了“暮春”的節令,“楊花”“子規”烘托了傷感的氣氛。B.乙詩的最后一句寫出了詩人與友人相見之難的惆悵之情。C.兩首詩都暗含著詩人與友人深厚的情感,通過“愁心”“思琴瑟”我們可以體會到。D.兩首詩都提到了“明月”,并且都將明月人格化,表明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二、名句名篇默寫7.古詩文默寫(1)客路青山外, 。(王灣《次北固山下》)(2) ,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3)水何澹澹, 。(曹操《觀滄海》)(4) ,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5)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情從景出,準確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且點明主旨的名句是: , 。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乙】客有問陳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勸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③,上有萬仞④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⑤之時桂樹焉⑥知泰出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節選自《世說新語 德行》)【注】①陳季方:陳元方的弟弟。②荷:享有。③阿(ē):山的凹處,此處指山腰。④仞:古代高度計量單位。⑤斯:這。⑥焉:哪里。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何功德 水何澹澹(《觀滄海》)B.君與家君期日中 與兒女講論文義(《詠雪》)C.下有不測之深 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D.相委而去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9.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過中不至,太丘舍去。(2)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1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當 斯 之 時 桂 樹 焉 知 泰 山 之 高 淵 泉 之 深11.【甲】文中陳元方“入門不顧”的原因是友人 、 。(用原文中的兩個詞語填空)【乙】文中陳季方把父親比作“ ”,借以用來評價自己的父親。四、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秋天的懷念①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兒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②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③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⑤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⑥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⑦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12.根據材料,下列關于文章題目《秋天的懷念》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通過題目表達對坐輪椅之前日子的懷念。B.作者在懷念母親以及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C.寫下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理解并懷念著母親說過“好好活兒”的那句話。D.作者通過題目懷念母親對“我”的理解和關愛。13.請分析選文第②段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14.選文第③段畫線句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15.選文第①段和第⑦段兩次出現“好好兒活”,分別有什么含義?①段“好好兒活”:A⑦段“好好兒活”:B16.請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說說下面的鏈接材料為何會這樣評價史鐵生。鏈接材料:2002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紀念史鐵生的頒獎詞: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我帶手電了姜欽峰①大學的暑假,她和兩個師兄去了敦煌莫高窟。他們每天去洞里參觀,下午4點景點關閉后,兩個師兄就背著攝影包出去采風。只有她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當地夏天的白晝極長,晚上10點仍有自然光。她便打算利用下午時間,去看看向往已久的沙漠,但每次提出來都遭到師兄的反對:“你別胡鬧了,要去也得哪天早上一起去。”也沒人告訴她,為什么下午不能進沙漠。②幾天后,終于抵擋不住沙漠的誘惑,她決定單獨行動。她心想,你們不讓我進沙漠,無非是擔心天黑了,怕我一個人走丟,我才沒那么笨呢!她向當地人借了一個手電筒,裝干電池的,足有半米長,兩頭有帶子可以背在身上,挺沉,仿佛一桿長槍。有了這件超級武器,她頓覺信心倍增。③那天下午,一切準備就緒。她頭戴破草帽,肩上交叉斜挎著手電筒和水壺,胳膊上綁著濕毛巾,還帶了一把短刀和一盒火柴,像個全副武裝的戰士。臨走前,她特意給兩位師兄留了個小紙條:“我去沙漠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帶手電了。”④天空是明艷的藍,地上是耀眼的黃,相互交錯輝映,如夢似幻。金燦燦的陽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屬末,唰唰地拋撒下來,落地成金。一望無垠的沙丘,一塵不染,一腳踩下去,“嘩”地溢出一片流沙,然后刻下一個深深的腳印。沙漠如此古老,而自己如此年輕,她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萬丈,感覺是去赴一個千年之約。她絲毫沒有察覺,危險正悄悄襲來!⑤天快黑了。她突然感覺身上涼颼颼的,環顧四周,天空已變成了一口大鍋,籠罩四野,四面八方的沙丘竟然一模一樣。她本來是順著一條干涸的河道進來的,此刻別說河道找不著了,就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正遲疑間,她渾身又一陣哆嗦,此時氣溫迅速下降了30度,一下子從火爐掉進了冰窟,而她身上只穿著牛仔短褲和小背心!⑥當務之急就是生火取暖,否則會被活活凍死。沙漠里只有一種蕨類植物駱駝刺,她拿出短刀,拼命地連挖帶扒,雙手被刺得鮮血淋淋。好不容易挖出一大堆駱駝刺,拿出火柴點火,卻怎么也點不著,火柴只剩下小半盒!這時,她想起身上還有一條毛巾,又把毛巾墊在底下引火,終于點燃了駱駝刺。她手握著短刀,一會兒烤火,一會兒又去挖柴火,絲毫不敢松懈。⑦她一直忙到快天亮,兩個師兄順著火光找來,終于發現了她。上來就是一頓臭罵:“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沙漠有狼嗎?你知道沙丘會平移嗎?你知道沙塵暴嗎?你知道沙漠的日溫差有30多度嗎……”她什么都不知道,聞所未聞,嚇得臉色蒼白,連連搖頭。⑧“你不是說,你帶了手電嗎,有用嗎?”她猛然想起,手電還背在身上,別說用,連摸都沒摸過。而她當初正是仗著這個手電,才敢孤身勇闖沙漠,哪曾料想,真正到了緊要關頭,其他東西都起了作用,唯獨手電毫無用處。簡直是個笑話,好在有驚無險。⑨你不一定能猜到,這個年輕莽撞的“傻丫頭”,就是于丹。那天在電視上,聽她講起這段沙漠歷險記,我也忍不住大笑。不過,故事還沒結束。⑩于丹碩士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個叫柳村的地方工作。那里地處偏僻,條件異常艱苦,她感到前途渺茫,一度消沉沮喪,萎靡不振。 一天,她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來信,不見抬頭、落款,只寫了一句話:“我什么都不怕,我帶手電了!”不用問,信是師兄寫的。直到7年之后,她終于明白,當年那個手電,其實是有用的,她的作用不是用來照明,而是給了自己獨闖沙漠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是啊,我連沙漠都闖過來了,柳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她重新振作了起來。 否則的話,今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論語》的,恐怕就不是于丹了。 事實上,向前跨出一步并不難,難的是,你是否有跨出去的勇氣。為什么會膽怯?無非是我們知道,沙漠會有狼,有沙塵暴,沙丘會平移。其實沒什么可怕的,年輕無極限,既然夢想就在前方,那么不必猶豫,帶上你的“手電”,現在出發。17.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①—⑨段的主要內容。18.“手電”在本文中有何深刻含義?19.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金燦燦的陽光,像大把大把的金屬末,唰唰地拋撒下來,落地成金。20.作者為什么要寫柳村的事?21.請你談一談,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不少于30字)。五、作文22.題目:徜徉于自然,自然鋪開五彩繽紛的畫卷;沉浸于書籍,書籍呈現千姿百態的人生;行走于社會,社會展示的人間煙火味,最是動人心。“一花一世界,一人一乾坤。”自然、書籍、社會……豐富我們的生命體驗,助力我們在通往真善美的路上果敢前行。請以“遇見你,真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套寫、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23.題目:讀就是讀人、讀事,讀世界。然而由“讀”至“懂”,更是一段心靈成長的旅行:讀山,讀懂山的靜穆與厚重;讀水,讀懂水的柔情與剛毅;讀童年,讀懂純真與清澈不再的珍貴;讀母愛,讀懂嘮叨和瑣屑背后的深情……請以《我讀懂了_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請根據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將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也可闡述觀點。要求: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套寫、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參考答案1.C2.A3.C4.D5.C6.D7. 行舟綠水前 枯藤老樹昏鴉 山島竦峙 海日生殘夜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8.B 9.(1)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2)上面被甘露沾濕,下面被淵泉滋潤。 10.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 11. 無信 無禮 桂樹12.A 13.一直是“從來、始終”的意思,生動地寫出“我”只顧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緒中,完全沒有注意到母親的嚴重病情,表達了“我”的悔恨之情。 14.描寫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烘托了“我”悲涼的心情,為下文母親“擋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鋪墊。 15. A①段“好好兒活”:懇求兒子堅強起來,珍惜生命; B⑦段“好好兒活”:作者已經明白珍愛生命的意義,會勇敢活下去,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16.[示例]課文最后一段寫了母親去世后,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理解了母親說的“好好活兒”的含義。鏈接材料中評價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生命的苦難”表達“明朗歡樂”,正是因為他經受了苦難后,領悟了生命的意義,并在文字中表達出勇敢與樂觀的心態。17.主要敘述了于丹因為想去沙漠,但被師兄們阻攔,于是孤身一人到沙漠探險,最終被師兄找到的故事。 18.“手電”表層含義指用來照明的工具,也是獨闖沙漠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深層含義是指對未來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對未來有信心,就能重新振作起來。 19.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陽光比作金屬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沙漠的氣勢之豪邁。 20.寫柳村的事是為了突出她接到師兄信時的心情和她的轉變,因為有了沙漠的經歷,才使她明白了勇敢和信心的意義,突出了她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形象。 21.不少于30字。圍繞“人都要勇敢,有沖勁,直面人生,不因困難而止步”來談。例:生活中難免有挫折和失意,我們面對困難,不能退縮卻步,而是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和信心。面對困難,我們要堅強,面對挫折,我們要勇敢。直面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不因困難而止步。22.例文:遇見你,真好!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很多人。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父母或老師。雖然身份各不相同,但這些人,往往會對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直到七年級,我才遇見你。首先,我很感謝期盼了這么久的你,終于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其次我又惋惜,你這樣的好人,這么好性格的人,為什么沒有早些遇見。既然這,都不取決于我們,那便也不斤斤計較了。從現在起開始珍惜,才最為主要。那是一個很奇怪的日子,我們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同桌。第一天時,我感到特別無奈。你不與我交談學習,卻在老師說出任何一個貶義詞時用手指指向我,充滿稚氣的臉上浮現出一種嚴肅的神情,目光炯炯地聚在我身上,最終悄悄說出一句:“說的就是你!”……一想到要和你同桌一年(甚至三年)之久,我心中已然不能再絕望了。后來漸漸“混熟”了,你說的這些話語我已習慣,甚至連你有時嚴重地諷刺我一句,我都知道肯定是你夸張的玩笑罷,所有的行為都被我給你的“赦免”所吞噬。老師說你很可愛,我倒從沒這樣想過,可是你卻有著一種常人沒有的調皮與天真。從過去到現在,我經常會趴在桌子上求你教我做題。你的思路清晰,反應靈敏,講題時肯定都是因為我反應遲鈍,而不得已放慢了速度,耐心地給我講題。盡管如此,遇到特別難的題,我也一點都聽不懂。可是時光飛逝,我們之間開始了一種磨合,漸漸的我熟知了你,你的細小的問題都能被我發現了。而當我們當同桌的最后一周時間來臨,我便愈加珍惜與你度過的每一秒時光。由開始的詫異與反感,到后來的“習慣了”,直至那離開的一刻,我竟然才有點舍不得。帶著這種情感,我們又考過了一次測驗,我的成績突然步入優異,很多人羨慕。可無人知曉,我只是與你打賭比誰考得好。你的成績竟然沒有我高,想安慰你的我卻無動于衷,因為我怕我沒有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最后,即使不舍,我們還是分道揚鑣了。可我真的希望你東山再起,為了你的信仰、不辜負你的聰明伶俐。由衷的感謝你來過我的生命里。我會向你學習不畏艱辛、持之以恒的精神,還有你在塵世間保持的天真,加上你超級好看的字體……再次致謝,遇見你真好。23.例文:我讀懂了幸福你們牽住我的雙手,我們就一起走過十六個春夏的幸福。——題記父親·深沉六月天的光景,父親總陪伴幼小的我坐在窗前,點亮一盞燈,我們一起等待暮色降臨。父親總用紫砂壺泡一壺菊花茶,裊裊蒸騰的水汽里有黃暈的燈光,映著我的臉頰。這種時間里,父親總會翻開一本書,用他溫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帶我念誦那些古老的詩篇。是“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的畫卷,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悠然。父親深沉的聲音里,這些文字甩開飄逸的水袖,踢開靈秀的裙擺,帶我走進語文最動人的美好世界。依然記得那些一起走過的夏夜里,父親的聲音,猶如蟄伏著的最溫暖的海,又似輕輕漾動的晨風,一字一句,飽含對女兒深沉的摯愛。母親·溫暖陽光很好,我坐在陽臺上的藤椅里,看母親幸福地忙碌。風里氤氳著金色的清香,母親用拍子輕輕拍打著晾曬的被子,便有好聽的聲音一遍遍地響起。浮塵即是調皮的精靈,在空氣里輕盈地飛舞。我于是化作慵懶的貓,浸沒在這金色里,給母親講述一周的學校生活。每講到好玩處,母親便毫不吝嗇地笑起來,她沐浴在閃閃爍爍的流光里,盈盈地笑,翠玉的鐲子上有瑩瑩的光。在如水一樣澄澈的早晨里,我恍惚覺得母親是傳說中的田螺姑娘,總擁有那么多溫暖的魔法。一起走過的清晨里,總有滿世界的陽光,母親的笑是流淌在我心間的詩意,永遠不會厭倦的溫暖。遠方·幸福“你在,就心安。”想起丁立梅的這句充滿溫情的話。時光荏苒,我們仨就這樣手牽手,一起走過無數時光。也曾有風雨,但我們緊緊依傍,便會有幸福的陽光。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里滿載了愛與暖,一直一直通向時光的盡頭,通向遠方幸福的原野。父親、母親,我們一起走過的路上,每一朵花都開放著“家”的真諦。愿幸福長相伴,愿時光不老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