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23司馬光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下冊我們學習的《姓氏歌》嗎?兒歌中提到的復姓有“諸葛、東方、上官、歐陽”,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復姓的名人——司馬光。認識司馬光司馬光 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由他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記載了我國自戰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史料考證翔實,文辭通暢,為歷代史學家所稱道。學習任務一:字詞闖關——熟讀古文打基礎。qì(公司)(司機)jiē(比比皆是)(草木皆兵)(放棄)(丟棄)會認字sī音序:S部首:乛結構:半包圍組詞:公司 司機 司令 司法 司儀司空見慣 各司其職筆順:sī會寫字音序:D部首:癶結構:上下組詞:登山 登高 攀登 登陸 登記 登報 五谷豐登 登峰造極 粉墨登場筆順:dēng音序:D部首:?結構:左右組詞:跌落 跌倒 下跌 跌幅 跌跌撞撞筆順:diē音序:J部首:比結構:上下組詞:皆大歡喜 比比皆是 有口皆碑啼笑皆非筆順:jiē音序:Q部首:廾結構:上下組詞:放棄 丟棄 舍棄 拋棄 廢棄 嫌棄自暴自棄 背信棄義 前功盡棄筆順:qì音序:C部首:扌結構:左右組詞:持筆 堅持 持久 持續 支持 主持維持 持之以恒 各持己見筆順:chí音序:J部首:凵結構:獨體組詞:擊鼓 打擊 擊敗 攻擊 沖擊 反擊旁敲側擊 聲東擊西 乘勝追擊筆順:jī學習任務二:課文朗讀——了解文意,體會品質。1. 跟著老師朗讀,讀準字音,注意斷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wèngmòbèng朗讀課文明詞性定位主賓,借虛詞標記句讀,辨句式固定結構,找準對話標志詞,用修辭對稱規律。 斷句方法語氣詞、關聯詞等名詞、代詞、動詞等判斷句、被動句、反問句等“曰”“云”“謂”等對偶、排比等2.理解詞語,疏通文意。課文詳解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組詞法詞語替換法聯系生活借助注釋法借助插圖法組詞法群—一群戲—游戲 嬉戲庭—庭院沒—淹沒 沉沒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變成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登—爬上足—腳文言文中的詞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詞語替換法甕借助插圖法甕口小肚大缸底小口大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一群小孩在庭院里游戲,一個小孩爬上大甕,失足跌落甕中,沉沒入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皆—全,都去—離開借助注釋法組詞法棄—拋棄石—石頭破—砸破 打破活—活命 存活得—得以持—拿擊—打 敲打詞語替換法手持棍棒擊鼓傳花迸借助插圖法涌出噴出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他的小孩都拋棄(他)離開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破了甕,水(從甕的破洞中)涌出,那個小孩得以活命。探究:文中三次提到“兒”,,想一想:這三個“兒”分別指誰?3.疑難探究,體會品質。探究:文中其他小孩的表現與司馬光的舉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司馬光的什么品質?沉著冷靜聰明機智學習任務三:總結拓展,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這篇課文講述了司馬光砸破大甕救出失足落水的小伙伴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沉著冷靜、聰明機智,告訴我們遇事不能慌張,只有保持頭腦冷靜,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課堂總結借助圖片背一背這篇課文背誦課文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講故事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嬉戲,一個小孩爬到大甕上面,失足跌落甕中沒入水里。其他小孩都拋棄他離開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破了甕,水從甕的破洞中涌出,那個小孩得以活命。比較閱讀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文言文現代文文言文簡短、精練、概括力強。結束語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意蘊豐富,文字精練。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有所不同,有些語句的表達順序也和現代漢語不同。我們在今后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注意積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