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歸園田居從田園風光到心靈治愈歸園田居現代版《向往的生活》“時光荏苒,曾幾何時,我們也苦度春秋。如今只感嘆似水流年,不復可追。”——《向往的生活》躺平專家 裸辭達人 陶淵明一直是大家喜愛討論的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裸辭鼻祖”,有人說他是“躺平天花板”。他的“辭職”和“歸隱”真的等于‘躺平’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層迷霧!活動一:穿越歷史云煙,走近陶淵明田園詩派、隱逸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最杰出的詩人,開創田園詩一派,又稱田園詩人,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為唐代山水田園詩奠定了基礎。他的詩情感真實,詩味醇厚,風格平淡,語言清新自然。山水田園詩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代表有王維、孟浩然等。此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等人。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向“田園”山水田園詩的內容① 對寧靜閑適的隱居生活的向往與熱愛;② 描寫優美的農村風光,歌頌田園山水的美好風光;③ 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懷,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從“題眼”中讀懂文本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yìnzhuōyújīyánàifèifán為何而歸?詩意朗讀,尋找詩眼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解密陶淵明的辭職理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思考:他的辭職是 “沖動選擇” 還是 “深思熟慮”?從哪句詩能看出?—— 本性與官場的根本沖突歸園田居:從田園風光到心靈治愈【 “陶淵明仕途年表” 表格】年齡 官職 在職時長 辭職狀態29 歲 江州祭酒 數月 辭36 歲 桓玄幕下 約 1 年 辭40 歲 劉裕參軍 約 1 年 辭41 歲 彭澤令 81 天 辭,不復歸“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飲酒》)“憶我少壯時, 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紅樓夢》中說“我們生來已陷溺在貪、嗔、癡、愛中,猶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這般塵網?”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陶淵明稱病沒有應征。(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交陶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陶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陶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陶淵明卒于潯陽。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謚為“靖節”,后世稱“陶靖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池魚深受束縛,極不自由擺脫束縛,回歸田園塵網樊籠比喻比喻詩人污濁、骯臟、壓抑厭惡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41歲的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當時來視察的督郵劉云以視察為名索賄,名聲狼藉,讓陶淵明忍無可忍,他不愿為微薄俸祿卑躬屈膝、行賄獻媚,認為這是對人格的羞辱。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便辭官歸田。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園田居:從田園風光到心靈治愈【追問】“守拙歸園田”中的“拙”指什么?為什么陶淵明要“守拙”?“拙”即樸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與世俗的技巧相對。含義陶淵明要“守拙”,即強調自己不會順應世俗的潮流,要堅守自己的純真本性。原因陶淵明辭職以后過得很好嗎?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傳》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其三)歸園田居(其六)解密陶淵明的歸園生活選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深巷、雞鳴、桑樹確定畫面風格:寧靜、恬淡、富有生活氣息的田園風光圖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思考:找出描寫田園景色的句子,并指出描寫了哪些具體的意象。(2)歸向何處?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思考:“蔭”“羅” 二字用得妙在哪?【蔭】寫出樹木遮蔽的溫柔感【羅】仿佛桃李列隊歡迎主人,賦予自然人格化情感“曖曖”“依依” 以疊詞營造出獨特的田園氛圍感,寫出了鄉村的什么特點?“朦朧美”“煙火氣”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勾勒這幅圖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近景遠景靜動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白描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指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解密陶淵明的歸園之感(3)歸去何感?“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向“田園”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悅“虛室有余閑”中的“虛”是何意?這句詩作何理解?【虛】有“空、虛空”之意,“虛室”即“陳設簡陋的房子”。這句詩可以理解為:住在陳設簡陋的房子里覺得很清閑。【室】還可解釋為人的內心,“虛室”則有“空明的心境”之意。如此,這句詩就可以理解為:空明的心境使人擁有了閑適的情趣。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陶淵明歸園后的心靈救贖陶淵明遠離官場的喧囂紛擾,歸園后心境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在田園生活中,擺脫了世俗事務的繁雜,心靈獲得了久違的閑適與自由,就像鳥兒重回山林、魚兒回歸深淵。這種從束縛到解脫的心境變化,是他對自我內心的深度探尋與救贖。課堂結語人的一生,有舍有得。人的區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全然不同。希望大家都能遵循自己的內心,熱烈而堅定地生活。小結為何而歸?歸園田居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尋詩意生活賞詩意美景抒詩意心境真樸做人要真實、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求富貴,而是自由自在。返真璞歸從“比較”中見“仕&隱”陶淵明【】隱曹操【】仕讀《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積極入世的,是決心建立一番功業的。而讀《歸園田居(其一)》可知,陶淵明是厭惡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請分析他們二人不同人生態度產生的原因。(1)二人人生態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為漢末軍閥,擁有巨大的權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是創造歷史的英雄人物。處在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業作為人生目標。而陶淵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年輕時也曾胸懷大志,但動蕩的社會、齷齪的官場卻是他改變不了的。理想與現實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使其厭惡官場,向往自然。(2)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陶淵明和曹操的人生態度正是“窮”與“達”的體現。雖然,他們的選擇不同,但歸根結底,他們的“進”與“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們身上的體現,也都是對自身生命尊嚴的捍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