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單元課內+課外閱讀專項訓練-2025-2026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編版一、課內閱讀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白鷺(節選)郭沫若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1.【思維導圖】根據選文內容,完成思維導圖。2.【閱讀要素】畫橫線的句子先從整體描寫了白鷺的 和 ,再從局部描寫了白鷺的 和 ,突出了白鷺外形的 之美。3.結合選文與鏈接材料,下列關于白鷺形象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鏈接材料】白鷺乃中國文化的經典意象。“振鷺于飛,于彼西雍”,《詩經·周頌·振鷺》以白鷺起興,鼓吹吟誦以迎嘉賓;還有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杜甫的“一行白鷺上青天”,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白鷺一直飛翔在詩詞的格律與音韻之中。這個小小的名詞喚起的,從來都是喜慶、高潔、典雅與清明。 (選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作者湯世杰)A.白鷺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意象。B.湯世杰認為在中國文化中,白鷺代表著喜慶、高潔、典雅與清明。C.郭沫若先生筆下的白鷺,精致玲瓏,冷酷孤獨。D.郭沫若先生筆下的白鷺和中國文化中的白鷺都是以美的形象出現的。閱讀課文片段、文言文和短文,完成練習。落花生(節選)許地山姐姐說:“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 珍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喜愛 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4.選擇括號里合適的詞語。5.(閱讀要素)一家人在議論花生時,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別從花生的 、 、 這些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親則是著眼于花生的 。選段主要運用了 描寫。6.仿寫句子。例: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人要做 ,不要做 。7.說說選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的深刻含義。閱讀課內片段,完成練習。①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小紅嘴,嗒嗒地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②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幕,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③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待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8.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細膩—— 友好—— 9.找出小家伙睡著后的樣子。10.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足見小家伙對作者的信賴B.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說明小家伙太困了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桂花雨(節選)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11.前兩個自然段把 的桂花與 的桂花進行了對比。12.在選段中找出桂花用途的句子,寫下來。13.畫橫線的句子中的“浸”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14.作者在選文結尾寫自己又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目的是( )A.突出表現桂花樹的美麗。B.表現自己童年時代生活的歡樂。C.借助桂花這一具體事物抒發自己的思鄉懷舊之情。二、現代文閱讀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完成練習。【材料一】天鵝面目優雅,形狀妍美,與它那種天性的溫和正好相稱。天鵝身上的一切——俊秀的身段,圓潤的形貌,優美的線條,皎潔的羽毛,傳神的動作,忽而興致勃發、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態,都讓我們感到舒暢。無論它到哪個地方,都會成為這個地方的點綴品,美化這個地方。我們看見它在水上活動時那么靈巧、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認它是禽類里第一名善航者,幾乎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航海術中最完美的典范。可不是嘛,它的頸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圓圓的,就仿佛是破浪前進的船頭;它的寬廣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為了便于疾駛,向前傾著,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翹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腳是寬闊的槳;它的一對大翅膀在風前半張著,微微地鼓起來,這就是帆,它們推著這艘活的船舶,自己漂行,自己操縱。天鵝不但水上活動表現出色,而且生存本領也很高。它不斷地用妙計捕捉魚類,做出無數的不同姿態以求捕捉成功,并盡量利用它的靈巧與氣力。它還會勇敢地避開或抵抗它的敵人:一只老天鵝在水里,連一只強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擊,連人腿都能打斷,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選自《天鵝》,有刪改)【材料二】天鵝,是雁形目鴨科天鵝屬的一種鳥類,沒有亞種分化。它是一種大型游禽,體形優美,體長1.5米左右,體重8~12千克,全身羽毛白色,頭頸很長,約占體長的一半。古往今來,天鵝成了美麗、純真與善良的化身。天鵝性喜集群,機警、膽怯,善游泳,喜歡棲息于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其他水禽無論在水中或空中行動均不如天鵝快速。據已有資料表明,天鵝還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只有高山兀鷲,天鵝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選自《能夠飛越珠穆朗瑪峰的大天鵝》,有刪改)15.【任務型學習】閱讀材料一,將相關信息寫下來。天鵝信息卡 外形特點: ① 水上活動特點: ② 生存本領:善用妙計捕捉魚類; ③ 16.材料二最后一句話通過 和 兩種說明方法,準確有力地說明了天鵝 的特點。17.畫波浪線的句子中“幾乎”一詞不能刪掉,因為 。18.讀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用橫線畫出材料二中與之對應的句子。通過對比,我更喜歡(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句子,因為。(先選后表述)閱讀課外短文,完成練習。海鷗佚名①沙灘上,一群海鷗在用黃色的小嘴啄脖子上的羽毛,尖嘴在身上蹭蹭,再啄啄,再蹭蹭,走到有海水的地方,抖一抖,嘴往水里輕輕點,回頭再啄蹭一番。相互看一下,讓對方當自己的參謀,迎著太陽望望遠方的海,抖擻抖擻精神;迎風吹吹稍顯凌亂的羽毛,理順。海鷗面朝大海梳洗打扮,如人對鏡梳妝。黃黃的嘴巴,白白的脖頸,灰白的身體,尾巴尖上恰當的一抹黑,多么典雅的裝束。小小的橘紅色爪子,輕輕點跳、彈跳,把沙灘當成了大舞臺,自由跳出輕盈又有節奏的舞蹈,跳一曲海之戀、鷗之情。批注:____②海面上,成群的海鷗星羅棋布,一會兒扎個猛子,一會兒潛一下水,有一對遠離了鷗群,潛水嬉戲,雙宿雙飛很甜蜜。多數海鷗安靜地漂在那兒,享受陽光海 風,小小的頭偶爾抖動一下。忽而又展翅高飛,一只飛起來,兩只開始扇動翅膀,緊接著一群起飛,盤旋、鳴叫!張開的翅膀讓人看到了它們更優美的舞姿。白白的肚皮,一會兒翻轉過來,灰白的翅膀又迎面而來,待你抬頭看時,它已展翅回旋到海的上空。③多美啊!這海上的精靈,與海構成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常叫人留戀海邊。④遠望,一道道陽光始終對著起飛的海鷗,像追光燈一樣照耀它們。海風一下下輕拂,把金片吹散,又合攏,在閃閃的光芒里,海鷗展翅高飛!(根據學生優秀作文改編)19.【批注閱讀】讀文章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有感觸的地方,都可以作批注。文章第①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中,作者重復使用“啄”“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寫在批注欄里。20.【圖文轉換】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寫了海鷗的外形,請根據文章內容,為海鷗圖標注對應顏色。21.閱讀第②自然段,完成對話。“星羅棋布”說明①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海面上② 的情景。22.[閱讀要素]文章中有很多佳句,請你賞析畫波浪線的句子。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將 比作 ,將 比作 ,表達了作者 之情。23.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圖畫,請你為其取一個恰當的名字,并說明理由。名字: 理由: 閱讀理解香甜莫過槐花餅故鄉的槐樹極多,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彌漫了村莊四野。槐花開放的時節,遠遠地,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每當這時候,母親就在長竿一頭綁住一個小鐵鉤,鉤住一束槐花,一擰,很清脆的一聲響,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籃子里了。很快,小籃子就裝不下了。我便從中挑選那開得茂盛的、齊整的幾束,盤成辮子,纏在脖子上。哪怕被濃郁的香氣熏得頭疼,每年我還是樂此不疲。母親先把那些新鮮的槐花小心地捋(lǚ)下來,在清水中洗凈,再用笊(zhào)籬撈出來,平鋪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幾下,然后收到盆里開始加面、加雞蛋和鹽,我就繞在母親身邊打下手,槐花餅的香味已經忍不住在心里升起來。母親把這幾樣攪拌均勻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頭大的塊,搟成薄餅。鍋里的油已燒至八成熟,母親把餅放進去,嗞嗞的響聲帶著香味彌漫到屋子的每個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來。起鍋裝盤,咬一口,外酥里嫩,雞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雜糅在一起,沁人心脾。這時候,母親經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著我狼吞虎咽。那時,每天放學后,我回到家里,總是先拿上母親做好的槐花餅,爬上枝干遒勁的老槐樹,讓美麗素潔的槐花擁抱著我,面對著恬靜的故鄉原野,一邊吃美味的槐花餅,一邊浮想聯翩。點點潔白的槐花散發著清香,槐花餅的香甜讓我不再饑餓,也讓我感到無比幸福。如今,只要春天一來,我總會想起故鄉的槐花,想起母親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餅。如今棲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對它們的印象,隨時間的流逝反倒更清晰了。也許,這便是所謂的“情結”吧。就像先民們用來記事的繩疙瘩,它讓我時時記取著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有刪改)24.槐花為“我”帶來了哪些美好的回憶?下面是對文中作者回憶內容的概括,請按文章描寫的順序給下面的回憶內容排序。(填序號) 槐花開放的時節,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每天放學后,“我”拿著香甜的槐花餅,爬上老槐樹,感到無比幸福。 母親鉤槐花,“我”就撿槐花。 母親做槐花餅,“我”來幫忙打下手,然后狼吞虎咽起來。25.選文第1自然段“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句中的“浸”字表現了( )A.槐花的香氣四溢,無處不在。 B.槐花浸泡在雨水里散發芬芳。C.槐花開得茂盛,到處都是。 D.槐樹特別多,遍及村莊四野。26.下面動詞是從第3自然段畫橫線句子中摘錄出來的,聯系短文內容,理解填空。捋、洗、撈、晾、剁、揉、搟這些詞語描寫出了母親的 ,也表現了槐花餅對“我”的巨大 。27.(語文要素: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將本文抒發感情的方法和本單元的課文進行對比,下列說法最準確的一項是( )A.像課文《桂花雨》那樣,描寫童年的快樂回憶,寄托深情。B.像課文《落花生》那樣,根據事物的特點引發我們思考:做人要勤奮,不要忘記生命的初源和根本。C.像課文《白鷺》那樣,寓情于物,表達喜愛與贊美之情。D.像課文《珍珠鳥》那樣,寫自己對槐花和槐花餅的情感變化過程,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28.聯系下面的“閱讀鏈接”,說說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說的“它讓我時時記取著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遠,也是從鄉村的小路走出來的,生命的根本永遠植在故鄉。 ——選自《又戀鄉村》 戀鄉的人,終于忍不住喊出:“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 ——選自琦君《家鄉味》奶奶的粽子韓逸萌“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谷鳥起的調,脆生,清亮。故鄉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里,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細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濕潤,粗糙的手掌摩挲著我柔軟的頭發,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床,可端午的歌謠已在奶奶的廚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著可愛的形狀和清爽的氣味,奶奶將葉子散亂地鋪在白瓷的盆里,再澆一壺滾燙的水,水汽升起,裹挾著裊裊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里蘊含著的香氣點染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來可以生長。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此時都相互慵懶地倚著,沉甸甸的,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奶奶的粽子簡單至極,只放紅棗和糯米,青翠的葉裹上紅白的餡兒,不膩不甜,原始、純粹,卻有著獨特的甘醇,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戀。我著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過程,三層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取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再取一撮米蓋在上面。奶奶不會讓棗露出米外,于是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卻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緊緊捏著盛滿餡兒的粽葉,一根線繩緊緊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角粽子。我趕緊捧過來,細細地看,滿心滿眼的喜歡。我也試圖包一個,鋪好粽葉,彎成小圓錐,放米和棗,卻總是捏不住粽葉,纏不緊線,總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個角的平面。奶奶笑著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享一輩子福。”端午的陽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輩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著門口張望,奶奶說:“妮兒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層葉,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奶奶把火燒得細長,我在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經晾在盤里。我捧起一只粽子,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只”來作量詞,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展開粽葉,精致的四角粽子煮得透亮,微微染了青綠,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我后來吃過八寶粽、蛋黃粽、鮮肉粽,卻都不及奶奶的有著最純粹的清香的粽子;我后來見過長長的竹筒粽、纏著五彩線的迷你粽,卻都不及奶奶那裹著錯落的三層粽葉的粽子。奶奶的粽子在每個端午,溫柔地敲打我回憶的味蕾。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粽子隔著時光和故鄉,與我相思凝望。(選自《中學時代》2023年第5期,有刪改)29.本文圍繞“粽子”這個線索,依次寫了 、 、 、“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30.聯系語境,揣摩句子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我捧起一只粽子,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31.(閱讀要素)短文畫橫線的句子中,奶奶的話表現了她對“我”的 ,“我”的想法表現了對奶奶包的粽子的 。32.奶奶的粽子無論配料還是做法都“簡單至極”,但為什么會“在每個端午,溫柔敲打我回憶的味蕾”?33.本文的開頭和結尾的特點是( )A.總結全文 B.首尾照應 C.設置懸念34.(寫作要素)在作者心里,故鄉是奶奶手中香甜的粽子。對你來說,故鄉是什么呢?請用一段話描述你對故鄉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減之一分則嫌短;色素;鐵色;青色2.蓑毛;流線型結構;長喙;腳;精巧、適宜3.C【答案】4.可貴,愛慕5.味道;用途;價錢;品格;語言6.誠實守信的人;言而無信,對別人沒有幫助的人7.我們不能只關注外表而忽視內在,更應該看重內在的美,要做腳踏實地、對別人有幫助的人。【答案】8.粗糙;敵視9.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10.A【答案】11.家鄉;杭州12.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13.用得好。“浸”字的本義是泡、使滲透,用在這里可以使我們感受到桂花的香氣無處不在,已沁入小村的每個角落和每個人心中。作者用“浸”字將無形的花香寫得可感可觸,對桂花的喜愛和懷念之情蘊含在字里行間。14.C【答案】15.面目優雅、形狀妍美;靈巧自由;勇敢避開或抵抗敵人16.列數據;作比較;飛得很高17.“幾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起限定作用,更能突出天鵝航海技術的完美高超。刪掉后表示天鵝是大自然中唯一最完美的航海典范,與實際不符。“幾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18.體形優美,體長1.5米左右,體重8~12千克,全身羽毛白色,頭頸很長,約占體長的一半。示例一:材料一,材料一語言比較生動、活潑、優美。(示例二:材料二 材料二語言比較平實、簡潔、直觀)【答案】19.“啄”“蹭”這兩個動詞的重復使用,運用動作描寫突出了海鷗的淘氣可愛。20.黃色;灰白色;黑色;橘紅色21.海鷗數量很多,分布很廣;海鷗活動22.比喻;海鷗;海上的精靈;海鷗與海;精美的圖畫;對海鷗的喜愛和贊美23.海鷗高飛圖;最后一個自然段寫海鷗在陽光下展翅高飛的畫面,體現了海鷗飛行時的美的狀態。【答案】24.①;④;②;③25.A26.心靈手巧;誘惑力27.A28.“它”指的是故鄉的槐花與槐花餅,“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指的是故鄉。游子走得再遠,也永遠忘不了生育自己的母親和故鄉,還有那濃濃的家鄉味道。作者借對槐花和槐花餅的回憶,表達自己對母親和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答案】29.奶奶精心準備包粽子;奶奶包粽子很靈活;煮粽子的時間漫長;“我”對奶奶的粽子和奶奶的思念30.“捧”是對“我”的動作描寫,“捧”有小心翼翼的意思,一般對珍貴的東西用“捧”,表現出“我”對奶奶包的粽子的喜愛和珍惜之情。31.美好祝愿;喜愛32.因為奶奶包粽子的過程是“我”兒時最美好、最溫馨的回憶,讓“我”難忘;奶奶的粽子有最純粹的清香,包含著奶奶濃濃的溫暖和關愛,也寄托著“我”對奶奶的思念。33.B34.故鄉是媽媽手中那碗熱騰騰的面,每一根都是我長長的思念,無論走到哪里,那種香味都會讓我沉醉和留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