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玉溪一中 2025—2026 學年上學期高三適應性測試(三)語 文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及科目,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黑色碳素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閱讀(72 分)(一)閱讀 I(本題共 5 小題,19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題。材料一:就整體性質而言,《山海經》是一部山川地理博物志和四海方國民俗志的合集,其價值首先體現在了解上古歷史、地理、文化的史料價值?!渡浇洝吩敿氂涗浟藬蛋僮?、數百條河流以及蘊藏其中的數百種動物、植物、礦物的名字、屬性和效用,對于研究上古地理、環境、生態、早期本草醫學乃至名物訓詁都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海經》不僅記錄了數十個方國的國名、方位、世系、習俗,還廣泛涉及天文、地理、宗教、神話、博物等內容,全面反映了商周之際先民的世界觀,保存了豐富的上古文化記憶,對于重建上古歷史、地理更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實際上,由于《山海經》一直被視為志怪之書,所以人們對其史料價值的認識和研究還遠遠不足。強調《山海經》的史料價值,并不意味著低估該書的文學和民俗學價值?!渡胶=洝返?br/>這些價值首先在于它記載了豐富的上古神話故事,是保存中華早期神話最豐富、最系統的傳世典籍,足以讓我們在數千載之后一窺華夏原始神話的原貌。《山海經》并非為敘事或抒情而作的文學著作,而是為記載山川、博物、方國地理而作的志書。志書貴在條理清楚、簡明扼要,因此《山海經》記載的神話都極為簡單,大都僅具情節梗概,與希臘、印度的神話史詩或后世志怪、神魔小說那種細致的形象刻畫、恢宏的場景描寫、跌宕起伏的情節鋪展相比,顯得相形見絀。這是因為《山海經》的目的本不在表現,而在記事?,F代文學史往往將《山海經》視為小說或敘事文學的源頭。其實,敘事內容在《山海經》中所占比重甚小,至于《山海經》的主體內容,毋寧說更像一部不厭其煩地羅列事項、數據的“流水賬”。但恰恰是這種缺乏文學性的記事文字,真實地保存了神話的原始面目。(摘編自劉宗迪《〈山海經〉與華夏神話的淵藪》)語文試題第 1頁(共 10頁)材料二:當《山海經》的神話敘事遇上蘇繡的絲光和苗銀的錘紋之時,一種全新的美學范式正在生成:它既承襲了神話“觀物取象”的詩性思維,又借助工匠之手將虛無縹緲的傳說轉變為可觸摸感受的物質形態。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傳承與創新的張力悄然顯現——傳統紋樣在數字技術的介入下煥發新顏,古老傳說借公共美育滲透當代生活,神話的“神性”不再囿于典籍,而成為連接歷史記憶與現代審美的橋梁。《山海經》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集大成者,其敘事內核根植于原始先民的集體創作與原始思維,呈現出對超自然力量的直觀想象和敬畏;其神靈形象多呈現出人獸雜糅的“怪誕美”,以人與鳥、蛇、獸等元素的奇妙組合打破現實邏輯的束縛,構建出神秘詭譎的視覺意象,形成獨特的審美張力。如《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的“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的弇茲,將人類面容、禽鳥軀體與爬行動物的肢體特征創造性拼貼,融合了自然崇拜與氏族圖騰,體現了上古先民對海洋、方位及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山海經》以地理空間為框架,通過山川河岳的方位描述構建神話世界,體現出混沌與秩序的交織。這種“秩序中的混沌”恰是原始思維的詩意表達,呈現出一種粗糲而神秘的審美形態。《山海經》神話敘事與非遺手工藝的互動關系,本質上是文化符號從抽象到具象、從文本到實體的轉化過程。這種轉化并非簡單的形式遷移,而是通過工藝語言對神話內涵的重新編碼,轉化過程遵循“雙重編碼”原則:一方面保留神話敘事的核心符號,另一方面結合手工藝產品的材質特性進行再創造。非遺手工藝對《山海經》神話的美育重構,核心在于通過傳承與創新的雙向互動,將神話敘事的文化基因植入現代生活語境。這一過程既是對傳統技藝的活化延續,也是對神話美學的當代詮釋。非遺手工藝的傳承本質是文化記憶的“活化”。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提出,“傳統并非僵化的遺產,而是需要通過理解與解釋不斷更新的對話”。以“精衛填海”為例,山東濰坊風箏藝人將這一神話轉化為立體風箏造型,通過竹篾骨架與絲綢蒙面的傳統工藝,再現精衛“銜木填?!钡膱皂g意象。藝人們在風箏兩翼繪制精衛鳥首銜樹枝的圖案,尾部設計成波浪形竹骨,當風箏升空時,尾部綢帶隨風擺動,仿佛精衛鳥正穿越云海搏擊風浪,使靜態的神話形象獲得“翱翔于天地之間”的動態生命力,讓“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征通過風箏的飛行姿態得以具象化表達。風箏的飛行特性賦予神話動態敘事,使“填海”從文本隱喻升華為視覺化的精神象征。非遺手工藝的美育重構,最終指向文化認同的強化與人文精神的復興。正如費孝通所言,“文化自覺”要求我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在這一過程中,神話敘事從歷史文本躍升為當代美育的活性資源,非遺技藝則從技術傳統轉型為文化創新的動力引擎。二者的融合不僅為傳統工藝注入敘事靈魂,更為中國文化的價值表達提供了詩意路徑。(摘編自朱志平《〈山海經〉神話敘事的美育重構》)語文試題第 2頁(共 10頁)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A.人們對《山海經》史料價值的認識和研究遠遠不足,書中記錄的山川和博物及方國地理等關鍵史料長期被忽視,導致它一直以來僅被視為志怪之書。B.與希臘神話史詩相比,《山海經》的神話記載大都僅具情節梗概,缺乏細致刻畫,這源于其作為志書“記事而非表現”的本質。C.非遺手工藝在轉化《山海經》神話時,通過數字技術的介入完全取代傳統紋樣,使古老傳說以現代審美形態滲透當代生活。D.材料一強調《山海經》的史料價值,材料二則認為其神話敘事的現代轉化比史料價值更重要,二者評價重心存在明顯差異。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對《山海經》語言特色與敘事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山海經》中“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以短句白描,僅用“豹尾”“虎齒”等核心特征勾勒形象,體現語言“簡明扼要”的特點。B.《山海經》中“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通過具體物象(狐、九尾)的羅列完成場景建構,符合“實錄性”敘事手法的特征。C.《山海經》中“善嘯”“其狀如牛”等描述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華麗,增強了文學感染力。D.《山海經》“簡明扼要”的語言與“流水賬”式的敘事特征相呼應,共同體現了其作為志書“記事而非表現”的本質特性。3. 根據材料二對“雙重編碼”原則的定義,下列現象不符合該原則的一項是(3 分)A.某漆器工坊用傳統螺鈿工藝制作《山海經》“西王母”紋案,保留其“戴勝、虎齒、豹尾”的核心特征,同時在螺鈿鑲嵌中融入漸變色彩工藝。B.某刺繡團隊以《山海經》“畢方鳥”為原型,保留其“單足、赤文”的形象符號,采用現代數碼刺繡機實現更精細的羽毛紋理。C.某銀飾品牌設計《山海經》“肥遺蛇”主題飾品,保留其“雙頭、蛇身”的核心符號,結合現代銀雕鏤空工藝提升立體感。D.某陶藝工作室創作《山海經》“燭龍”造型,使用傳統拉坯技法成型,但為迎合市場將燭龍的“人面蛇身”改為“人形持燭”。4. 林庚在《說“木葉”》中指出“(詩人)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請結合材料二“精衛填海”風箏案例,分析非遺工藝者如何踐行這一理念。(4 分)5. 某博物館擬舉辦“《山海經》神話×非遺工藝”主題展,展示蘇繡、苗銀、風箏等非遺工藝作品。請結合材料,為該展覽擬寫一條對仗式的宣傳標語(不超過 20 字),要求突出“神話”與“工藝”的關聯,體現“傳承與創新”的主題。(6 分)語文試題第 3頁(共 10頁)(二)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8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闌 尾(節選) 余 華我的父親以前是一名外科醫生,他體格強壯,說起話來聲音洪亮,經常在手術臺前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下了手術臺以后臉上仍然沒有絲毫倦意,走回家時腳步咚咚咚咚,響亮而有力。在我八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哥哥和我坐在一條長凳上,聽我們的父親在說每個人肚子里都有的那一條闌尾,他說他每天最少也要割掉二十來條闌尾,最快的一次他只用了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就完成了一次闌尾手術,將病人的闌尾唰一下割掉了。我們問:“割掉以后怎么辦呢?”“割掉以后?”我父親揮揮手說,“割掉以后就扔掉?!?br/>“為什么扔掉呢?”我父親說:“闌尾一點用都沒有。你們呼吸,你們消化,你們睡覺,都和闌尾沒有一點關系,就是吃飽了打個嗝,肚子不舒服了放個屁,也和闌尾沒關系……”聽到父親說打嗝放屁,我和我哥哥就咯咯笑了起來,這時候我們的父親坐了起來,認真地對我們說:“可是這闌尾要是發炎了,肚子就會越來越疼,如果闌尾穿孔,就會引起腹膜炎,就會要你們的命……其實割闌尾是小手術,有一個英國的外科醫生有一天來到了一個沒有醫院的小島,可是他的闌尾發炎了,他只好自己給自己動手術,他讓兩個當地人抬著一面大鏡子,他就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就在這里……”我父親指指自己肚子的右側,“在這里將皮膚切開,將脂肪分離,手伸進去,割了闌尾。”自己給自己動手術,這個了不起的故事讓我們聽得目瞪口呆,我們激動地望著父親,問他是不是也能給自己動手術。我們的父親說:“這要看是在什么情況下,如果我也在那個小島上,闌尾也發炎了,為了救自己的命,我就會自己給自己動手術?!?br/>父親的回答使我們熱血沸騰,我們一向認為自己的父親是最強壯的,最了不起的,他的回答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這個想法,同時也使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去向別的孩子吹噓:“我們的父親自己給自己動手術……”我哥哥指著我,補充道:“我們兩個人抬一面大鏡子……”就這樣過了兩個多月,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們的母親去工廠加班了。我們聽到值完夜班回來睡覺的父親在屋子里面叫我們的名字,我們馬上推門進去,看到父親像一只蝦那樣彎著身體,正齜牙咧嘴地望著我們,父親對我們說:“我的闌尾……哎……疼死我了……急性闌尾炎,你們快去醫院,去找陳醫生……找王醫生也行……快去,去……”語文試題第 4頁(共 10頁)我哥哥拉著我的手走下了樓,走出了門,走在了胡同里。一想到父親的闌尾正在發炎,我心里突突地跳。我心想父親的闌尾總算是發炎了,我們的父親就可以自己給自己動手術了,我和我哥哥就可以抬著一面大鏡子了。走到胡同口,我哥哥站住腳,對我說:“不能找陳醫生,也不能找王醫生,我們到手術室去偷一個手術包出來,大鏡子,家里就有……”我高興地叫了起來:“這樣就能讓爸爸自己給自己動手術啦?!?br/>我們走到醫院,哥哥把手術包偷了出來。我們回到了家里,看到父親額上全是汗水,是疼出來的汗水。父親看到走進來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我哥哥和我,就哼哼地問我們:“陳醫生呢?陳醫生怎么沒來?”我哥哥讓我打開手術包,他自己把我們母親每天都要照上一會兒的大鏡子拿了過來,父親不知道我們要干什么,他還在問:“王醫生,王醫生也不在?”我們把打開的手術包放在父親右邊,我和哥哥將鏡子抬了起來,我哥哥還專門俯下身去看了一下,看父親能不能在鏡子里看清自己,然后我們興奮地對父親說:“爸爸,你快一點,要不就會穿孔啦?!?br/>我們的父親這才虛弱地問:“什么……快?”我們說:“爸爸,你快自己給自己動手術。”我們的父親這下明白過來了,他那時候疼得說不出話來了,只是向我們瞪著眼睛。后來,我們的父親哭了,他流著眼淚,斷斷續續地對我們說:“好兒子,快去……快去叫……媽媽,叫媽媽來……”我們希望父親像個英雄那樣給自己動手術,可他卻哭了。我哥哥和我看了一會兒父親,然后我哥哥拉著我的手就跑出門去,跑下了樓,跑出了胡同……我們把母親叫回了家。我們的父親被送進手術室時,闌尾已經穿孔了,他的肚子里全是膿水,他得了腹膜炎,在醫院的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又在家里休養了一個月,才重新穿上白大褂,重新成了醫生,可是他再也做不成外科醫生了,因為他失去了過去的強壯,他在手術臺前站上一個小時,就會頭暈眼花。他一下子瘦了很多,以后就再也沒有胖起來,走路時不再像過去那樣腳步咚咚,節奏分明,常常是一步邁出去大,一步邁出去又小了,到了冬天,他差不多每天都在感冒。于是他只能做一個內科醫生了,每天坐在桌子旁,不急不慢地和病人說著話,開一些天天都開的處方,下班的時候,手里拿一塊酒精棉球,邊擦著手邊慢吞吞地走著回家。后來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他埋怨我們的母親,他說:“說起來你給我生了兩個兒子,其實你是生了兩條闌尾,平日里一點用都沒有,到了緊要關頭害得我差點兒丟了命?!?br/>語文試題第 5頁(共 10頁)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父親給孩子們講他割闌尾十分快速,“十五分鐘”“唰一下”表現出父親對自己的醫術頗為自得。B.父親的闌尾發炎了,“我”和哥哥去偷手術包、搬鏡子,說明了兄弟倆對父親說過的話深信不疑。C.父親說的那句“好兒子”,是他在疼痛中看到兄弟倆的天真舉動,對兄弟倆搞出鬧劇的自嘲嘆息。D.“生了兩條闌尾”,父親看似幽默的話語里隱含著對自己夸下??谌浅隽唆[劇這一事件的無奈。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父親因為疼痛“像一只蝦那樣彎著身體”這一細節描寫,體現出本文形象直觀、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B.“闌尾”串聯了兩個核心事件,也是父親形容兒子的詞,以此為標題,有文題呼應、提示情節之效。C.門、樓、胡同這條路線,兄弟倆從走到跑,讓文本的敘述節奏和讀者的心理感受也隨之發生變化。D.作家借兒童純真的眼睛和戲劇化的情節,形象地告誡成年人必須尊重未成年人特殊的思維及行為規律。8. 在孩子們的眼中,父親從“體格強壯”到“最強壯的”再到“失去了過去的強壯”,這種變化有什么含義?(4 分)9. 余華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闌尾》這個故事試圖通過微小事件揭示生活的本質——平凡中蘊含深刻,荒誕中透出真實。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余華此觀點的認識。(6 分)(三)閱讀 III(本題共 5 小題,20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題。材料一:大司馬內有受禪之志,沈約微扣其端,大司馬不應。他日,又進曰:“今童兒牧豎皆知齊祚已終,明公當承其運。茍歷數所在,雖欲謙光,亦不可得已。”大司馬曰:“吾方思之。”約曰:“公初建牙樊、沔,此時應思;今王業已成,何所復思!若不早定大業,脫有一人立異,即損威德?!贝笏抉R曰智者乃爾暗同。甲寅,詔進大司馬位相國,封十郡為梁公,備九錫之禮,置梁百司。丙寅,詔梁國選諸要職,悉依天朝之制。梁公納東昏余妃,頗妨政事,范云以為言,梁公未之從。云與侍中、領軍將軍王茂同入見,云曰:“昔沛公入關,婦女無所幸,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今明公始定建康,海內想望風聲,奈何襲亂亡之跡,以女德為累乎!”王茂起拜曰:“范云言是也。公必以天下為念,無宜留此?!绷捍笏抉R然之約出大司馬召范云告之云對略同約旨。公默然。云即請以余氏賚王茂,梁公賢其意而許之。(節選自《資治通鑒·梁紀》)語文試題第 6頁(共 10頁)材料二:沈約字休文。篤志好學,晝夜不倦。遂博通群籍,能屬文。所著《晉書》百一十卷,《宋書》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寤,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陳吏部尚書姚察曰:昔木德將謝,昏嗣流虐,惵惵黔黎,命懸晷漏。高祖義拯橫潰,志寧區夏,謀謨帷幄,寔寄良、平。至于范云、沈約,參預締構,贊成帝業;加云以機警明贍,濟務益時,約高才博洽,名亞遷、董,俱屬興運,蓋一代之英偉焉。(節選自《梁書·沈約傳》)【注】大司馬,指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廟號高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 分)大司馬 A 然之 B 約出 C 大司馬 D 召 E 范云告之 F 云 G 對略同 H 約旨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方,指正、正在,表某種狀態,與成語“方興未艾”中的“方”意思相同。B.脫,指倘若,表假設,與《六國論》“茍以天下之大”中的“茍”用法相同。C.賢,指認為……正確,與《促織》“成以其小,劣之”中的“劣”用法不同。D.贊成,指輔助完成,與現在所說的“你贊成不?”中的“贊成”意思不同。12.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大司馬內心本有取代南朝齊的想法,在沈約、范云的勸說支持下,最終成為南朝梁開國皇帝。B.范云巧妙借用劉邦事例,勸諫梁公克制私欲、維護自身政治形象,不要沿襲亂身亡國的行為。C.沈約通過鉆研撰寫的《四聲譜》,揭示了前人未能領悟到的奧妙,被時人稱贊達到神妙的境界。D.姚察認為范云機警明達,沈約才高識廣,二人都對南朝梁的興盛有功勞,稱得上是英偉之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1)茍歷數所在,雖欲謙光,亦不可得已。(4 分)(2)范云言是也。公必以天下為念,無宜留此。(4 分)14.兩個文本都敘寫了沈約,但其側重點及用意各不相同,請簡要說明。(3 分)語文試題第 7頁(共 10頁)(四)閱讀 IV(本題共 2 小題,9 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 15~16 題。自題寫真① 司馬光黃面霜須細瘦身,從來未識漫相親。居然不可市朝往,骨相天生林野人。自題傳神 陸 游識字深村叟,加巾下版僧。檐挑只草履,壁倚一烏藤。得酒猶能醉,逢山未怯登。莫論明日事,死至亦騰騰。【注】①自題寫真:即自題畫像?!皩懻妗焙完懹卧娭械摹皞魃瘛保贾感は癞?。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兩位詩人均以平實的語言題寫自己的畫像,卻在平易中見出精氣神。B.在兩首詩歌的后半部分,兩位詩人都通過議論來披瀝自己的內心。C.司馬光詩的開頭未加鋪墊,開門見山地勾勒出畫中人的面容與身形。D.陸游詩的頷聯描繪了清新雅致的家居環境,有力地烘托了詩人形象。16.兩首詩中詩人都以村夫野老自居,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同。請簡要分析。(6 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小蘭在院子里種了一棵枇杷樹,可是她像《種樹郭橐駝傳》中所謂的愛樹憂樹者一樣,做出“ , ”等看似愛樹實則傷樹的舉動,最后樹枯死了。(2)暑假期間,王老師讓同學們每日晨誦一首詩,并在班級微信群打卡,但幾周后不少人便放棄了,正如《諫太宗十思疏》中“ , ”所言,說明堅持貴在有始有終。(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br/>語文試題第 8頁(共 10頁)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 5 小題,18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題。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跨界在網絡、手機等新媒介使用的信息語言中,口語表達與視覺接收結合, ① 。比如,網絡上看到精彩的言論想要有所回應的時候,人們不會( A )地附和,而是會簡單回復“贊”“強”來表示認可。如果值得注意的帖子在論壇中位置太靠下,也會來個“頂”,使文章的排序躍居榜首。在不明就里時用“暈”,在表示佩服、無奈時用“倒”……這些網絡用法去掉雙音詞中音節的輔助成分或是同義重復的字,所保留的單字也能傳遞完整的意義,(B ),與古漢語中單音詞的形式一脈相承。網絡語言使一些原本已經消失的古漢語詞匯重新通行,并產生特殊含義。如“梅”的異體字“槑”,原本藏在字典的角落里已經被遺忘,但是在成為信息語言之后,無論是在官方媒體,還是在私人領域,它卻頻繁曝光,因而其讀音變成“呆”,意思仍是“加倍呆”。論壇中不時能看到“看我是不是很槑”之類的說法?!盀簟钡谋玖x是光明,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但在信息語言中不斷出現,讀音“yín”,意思也成了“霸氣”“彪悍”,如“今天的比賽太烎了!”等。古漢語詞常有活用現象,語法相對也比較隨意,以表達意思為目的。在具有口語特點的信息語言中, ② 。如“雷”可以說就是因詞性變化而廣為流行的,在網絡語言中活用為動詞,意思變成“使人震驚,嚇人一跳”,如“我被雷倒了!”“這個帖子真雷人!”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4 分)19.下列選項中的加點詞,與文中最后一段加點的“雷”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 分)A.好好好,不要酸我了。B.小明太二了!C.“雞娃”背后,是突圍還是困境。D.新聞周刊上寫了一篇關于職業黑怎么賺錢的文章。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5 個字。(4 分)21.文中第二段加點的詞語有兩處使用錯誤,請找出并加以修改。(3 分)22.文中第二段舉“槑”“烎”字論證觀點,請你以“囧”字為例,仿照這種表達寫一段話,不超過 90 個字。(4 分)語文試題第 9頁(共 10頁)三、寫作(60 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年來,“MBTI16 型人格測試”風靡一時,即通過一組心理學選擇題,把人分出若干組性格特征。見面交換 MBTI 類型已演變成網絡時代社交的一種默契,有些公司也以此作為員工招聘的標準。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語文試題第 10頁(共 10頁)玉溪一中 2025—2026 學年上學期高三適應性測試(三)語文試題參考答案一、閱讀(72 分)(一)(19 分)1.(3 分)B 2.(3 分)C 3.(3 分)D4.(4 分)①在前人創造中學習:風箏藝人保留“精衛銜木填海”的核心意象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內核,采用傳統工藝,體現對神話敘事和傳統技藝的傳承。②在學習中創造:風箏藝人使靜態神話形象獲得動態生命力,讓持之以恒的精神以風箏飛行的姿態得以具象化表達,賦予神話動態敘事,實現技藝與敘事的創新。5.(6 分)示例一:神話織進蘇繡針,古卷活成非遺韻;示例二:山海神話觸可及,非遺匠心續新章;示例三:一根絲繡千年夢,半片銀刻山?;?。(二)(18 分)6.(3 分)C 7.(3 分)D8.(4 分)①這種變化是父親真實的身體變化:父親過去體格強壯,辛苦的手術不是負擔,但大病一場后,父親的身體虛弱了許多。②這種變化反映了父親在孩子們心中形象的變化:孩子們堅信父親是最強壯的,其實是對父親的強烈崇拜。父親失去了過去的強壯也讓孩子們的崇拜之情開始動搖。③這種變化預示著父親職業的變化——從外科轉到內科,生活中的一次變故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9.(6 分)(1)平凡中的深刻:①人物方面,兄弟二人對父親認知的變化代表著成長的深刻意義。兒子因父親曾講過的“自割闌尾”故事,在父親突發闌尾炎時希望他“像英雄一樣”自我手術,但父親疼得流淚的現實,讓兒子從盲目崇拜到認清現實。②主旨方面,小說通過闌尾炎這一常見疾病反映生活現實,以“闌尾”這一常被忽視的語文試題參考答案第 1 頁(共 2 頁)身體器官為象征,暗示生活中那些看似無用的事物卻不可或缺。父親一開始和兒子說“闌尾一點用都沒有,但要是發炎會要命”,而父親闌尾炎發作時痛苦不堪。(2)荒誕中的真實:①情節方面,父親自我手術這一荒誕情節中,卻有真實的面對病痛和死亡威脅的恐懼,比如父親哭著讓兒子去找媽媽。②敘述視角方面,通過兒童視角的荒誕(戲謔)敘述,將現實的苦難轉化為荒誕的寓言。小說通過兩個孩童的視角見證父親闌尾炎發作的痛苦,弱化了事實的殘酷,以“無知者”視角反襯成人世界的荒誕邏輯,強化了荒誕性。(三)(20 分)10.(3 分)BCF 11.(3 分)C 12.(3 分)C13.(8 分)(1)(4 分)如果天命在您身上,即使想保持謙遜的光彩,也不可能了。(2)(4 分)范云的話是對的。您一定要以天下為念,不應該留下她。14.(3 分)文本一側重寫沈約勸說蕭衍稱帝的過程,突出其政治謀略;文本二側重寫沈約的學識與著作,強調其文學貢獻。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司馬(蕭衍)內心有受禪讓做皇帝的心志,沈約暗中探聽他的口風,大司馬卻守口如瓶。有一天,沈約又進言說:“現今連兒童和放牛娃都知道齊朝國運已盡,明公您將繼承它的國運。如果天命在您身上,即使想保持謙遜的光彩,也不可能了?!贝笏抉R說:“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鄙蚣s說:“您當初在樊、沔設置軍府的時候,就應該考慮?,F今帝王基業已經奠定,還有什么顧忌要加以考慮呢!如果您不早日確定大業,假如另有一個異軍突起,就會損害您的威德?!贝笏抉R認為這話有道理。沈約出去后,大司馬召來范云告訴了他。范云回答的話和沈約大體相同。大司馬說:“聰明人竟然如此不約而同。甲寅日,皇帝下詔晉升大司馬(蕭衍)為相國,分封十郡之地為梁公,配備九錫之禮,設置梁國的各級官署。丙寅日,又下詔令梁國選拔各重要職位的官員,全部依照朝廷的制度。梁公收納了東昏侯的余妃,此事對處理政務頗有妨礙。范云就此進言,梁公沒有聽從。范云與侍中、領軍將軍王茂一同入宮覲見,范云說:“從前沛公(劉邦)進入關中,不寵幸婦女,這正是范增畏懼他志向遠大的原因。如今明公剛平定建康,天下人都在仰慕您的風采聲望,怎能沿襲導致動亂滅亡的行語文試題參考答案第 1 頁(共 2 頁)徑,因女色而受牽累呢!”王茂起身叩拜道:“范云的話是對的。您一定要以天下為念,不應該留下她?!绷汗聊徽Z。范云當即請求把余氏賞賜給王茂,梁公贊賞他的心意,便答應了。材料二:沈約字休文。意志堅定,愛好學習,晝夜不知疲倦。于是廣泛通曉各種書籍,能夠撰寫文章。他所著的《晉書》一百一十卷、《宋書》一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以及文集一百卷,都在世間流傳。又撰寫《四聲譜》,認為過去的文人,歷經千年都未能領悟(聲律的奧秘),而自己卻能領會于心,窮盡其中的精妙意旨,自認為這是出神入化的作品。陳朝吏部尚書姚察說:從前(齊朝)木德將盡,昏庸的繼位者施行暴虐,百姓惶恐不安,生命危在旦夕。梁高祖(蕭衍)仗義拯救崩潰的局勢,立志安定華夏,在軍帳中謀劃策略,實在是寄托了像張良、陳平那樣的(輔佐重任)。至于范云、沈約,參與締造國家基業,幫助完成帝王大業;加上范云機警聰慧、見識豐富,能成就事務、有益時局,沈約才華高超、學識淵博,名聲僅次于司馬遷、董仲舒,他們都逢上興盛的時代,堪稱一代杰出人物啊。(四)(9 分)15.(3 分)D16.(6 分)(1)司馬光以“林野人”自居,寄寓不媚權貴、堅守隱逸的高潔志趣。 陸游以“村叟”“僧”自比,展現閑適灑脫、超然生死的豁達情懷。(2)司馬光詩突出遠離市朝、天生隱者風骨,強調人格操守。 陸游詩重在得酒能醉、遇山敢登,體現樂觀放達的人生態度。(五)(6 分)17.(6 分)(1)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2)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3)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余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二、語言文字運用(18 分)18.(4 分)A 長篇大論 B 言簡意賅19.(3 分)C20.(4 分)語文試題參考答案第 1 頁(共 2 頁)①使一些單音詞重新煥發出活力;②詞類活用特別常見21.(3 分)刪去“因而”;“仍”改為“卻”。22.(4 分)“囧”的原意是窗戶、光亮,已經沒有多少人認識,而在信息語言中不斷出現,其讀音同“窘”,意思是“窘迫、受委屈”,如“今天看房沒看成,囧??!”三、寫作(60 分)23.(60 分)(1)作文評價整體要求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景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2)作文等級評分標準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20~16 分) (15~11 分) (10~6 分) (5~0 分)基 礎 等 級 內 容 20 分 表 達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實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實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當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虛假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20 語言流暢 語言通順 語言基本通順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分 字跡工整 字跡清楚 字跡基本清楚 字跡潦草難辨發 特 深刻 較深刻 略顯深刻 個別語句有深意展 征 豐富 較豐富 略顯豐富 個別內容較好等 20 有文采 較有文采 略有文采 個別語句較精彩級 分 有創意 較有創意 略有創意 個別地方有新意說明:(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圍、情境及任務要求,與之相符的屬于“符合題意”,與之沾邊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 項 16 點中若干突出點技等評分。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性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四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⑩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 見解新穎 材料新鮮 構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語文試題參考答案第 1 頁(共 2 頁).. 有個性特征(三)缺標題扣 2 分;不足字數,每少 50 個字扣 1 分;每 1 個錯別字扣 1 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體不明確的,酌情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這道作文題目聚焦當下流行的 MBTI 人格測試現象,要求我們辯證思考這種“標簽化認知”的深層影響。材料呈現了三個觀察維度:首先是 MBTI 測試在社交領域的病毒式傳播,成為年輕人建立認同的新暗號;其次是企業將人格類型異化為招聘篩選工具;最后隱含對這種簡化分類的反思空間。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展開思考。第一層是 MBTI 流行的合理性:現代人面對復雜社會關系時,確實需要某種認知捷徑。就像星座曾風靡一時,MBTI 用四組字母組合出 16 種人格畫像,為個體提供快速自我定位的坐標系,這種“貼標簽”本質上是人類簡化世界的本能。第二層要看到測試的局限性:心理學早已證明人格具有流動性和情境依賴性,而 MBTI 將人固定分類的做法,就像用 16 個模具切割流水線,既忽視了個體特殊性,也可能強化刻板印象。第三層需警惕工具異化:當測試從娛樂變成招聘標準,就可能演變為新型歧視。歷史上“血型性格論”在日韓企業造成的就業歧視就是前車之鑒。更深層看,這種現象折射出數字化時代的認知困境。我們既渴望被理解,又懶于深度交流;企業追求用人效率,卻忽視人才的多維價值。真正的破局點在于保持開放認知——人格測試可以作為認識自我和他人的起點,但絕不能成為思維的終點。寫作時,開頭可從 MBTI 測試的流行現象切入,引出論點:MBTI 測試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過度依賴會帶來負面影響,應理性看待,避免標簽化。中間部分先分析 MBTI 走紅的原因,如滿足現代人對自我認知的渴求、提供社交破冰工具等積極意義,再轉折討論其局限性,包括簡化人性復雜性、可能導致的標簽化偏見,特別要批判企業濫用測試作為招聘標準的現象;結尾強調應理性看待心理測試,既要利用其參考價值,又要避免被其束縛,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和發展潛力。立意:1.MBTI 測試:認識自我的工具,而非定義自我的標尺。2.警惕 MBTI 測試的標簽化傾向,尊重個體多樣性。3.MBTI 的流行:現代人身份焦慮的投射。語文試題參考答案第 1 頁(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語文試題.docx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