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學習目標】學生能夠了解聞一多的生平經歷和詩歌創作風格,理解《紅燭》的創作背景。準確把握詩歌的意象,深入理解 “紅燭” 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意義。賞析詩歌的語言,體會其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提升詩歌鑒賞能力。理解紅燭的意象,探究詩歌的寓意。學習聞一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與報國志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樣一位杰出的詩人,他不僅以筆為劍,用詩歌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更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之歌。他就是聞一多。聞一多(1899 - 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他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 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積極參與學校的文學藝術活動。1922 年赴美留學,學習美術和文學。在國外,他深切感受到了民族歧視,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1923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紅燭》,這首《紅燭》就是詩集的序詩。當時的中國社會黑暗動蕩,聞一多希望通過詩歌來喚醒民眾,追求光明。他以紅燭自比,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無私奉獻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征。《紅燭》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自由朗讀《紅燭》,注意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的節奏。讀完后,說一說你讀完詩歌后的第一感受。灰第一部分1對紅燭的贊嘆第二部分2-7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謳歌第三部分8-9對紅燭精神的總結2-4淚5-7意象分析,理解情感在詩歌中,“紅燭” 是一個核心意象。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詩歌,思考詩人筆下的紅燭具有哪些特點,它象征著什么。紅燭在傳統意象中本身就有奉獻的含義,而在聞一多的筆下,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紅燭的紅,象征著詩人熾熱的愛國之心;它的燃燒,象征著詩人為了實現理想、為了拯救祖國而甘愿自我犧牲;紅燭的流淚,既體現了它在燃燒過程中的艱難,也象征著詩人面對現實困境時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但即便如此,紅燭依然堅定地燃燒,這正是詩人堅定信念的體現。詩歌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詩人與紅燭的這種情感聯系呢?詩中 “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這句話,把詩人的心和紅燭作對比,說明詩人的心和紅燭一樣紅,一樣熾熱,表達了詩人對紅燭精神的認同和追求。“既制了,便燒著!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 ——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這里詩人借紅燭的燃燒,表達了自己想要喚醒沉睡的世人,打破黑暗現實的愿望,體現了詩人的使命感。通過對紅燭意象的分析,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和偉大的奉獻精神。紅燭的“色”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明確將紅燭的紅,類比為紅心的紅。紅:赤誠、熱烈、忠誠;1.紅燭的“紅”象征什么?紅燭的“光”紅燭啊!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紅燭啊!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光”象征著紅燭犧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1.紅燭的“光”象征什么?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對先前的認識進行了徹底的自我否定。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光是要“燒”出來的,只有燃燒自我,無私奉獻,才能放出光芒。2.“不誤,不誤”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紅燭的“淚”“淚”象征著因拯救祖國、拯救世人的理想受到阻礙而產生的著急焦慮之情。體現了詩人懷著拯救祖國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動勢力的阻撓,感到壯志難酬,故而痛苦流淚。1.紅燭的“淚”象征什么?紅燭啊!你心火發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紅燭啊!匠人造了你,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哦!我知道了!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紅燭的“灰”“紅燭”的“灰”象征著為了拯救世人,而主動自我犧牲后還能培育出花果的脂膏。詩人勉勵紅燭流淚,并培出花兒,結成果子,實際是勉勵自己為爭取人民的幸福快樂無私奉獻。1.紅燭的“灰”象征什么?紅燭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卒章顯志,道出了紅燭閃光的品格的精髓之所在—默默無聞地燒,明知最終會化為灰燼,卻矢志不移、忠貞不貳,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需要高尚的品格,只要能創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可忽略不計。1.如何理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賞析詩歌 “三美”聞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提出了詩歌的 “三美” 原則,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下面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賞析《紅燭》。先來說說音樂美,音樂美主要體現在詩歌的節奏和韻律上。同學們再讀詩歌,找一找詩歌在節奏和韻律上有什么特點。深入探究,體會矛盾情感在詩歌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是復雜矛盾的。比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出光來?一誤再誤;矛盾!沖突!” 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沖突呢?請同學們結合詩歌內容和背景,談談自己的理解。詩人內心的矛盾沖突,實際上反映了他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思考與掙扎。他深知改變社會現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可能犧牲自己,但他又堅定地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光明,所以在矛盾中他最終選擇了堅定地前行,就像紅燭堅定地燃燒一樣。這種復雜的情感使詩歌的內涵更加豐富,也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偉大的人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聞一多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分析了紅燭這一意象,體會了詩人的情感,還賞析了詩歌的 “三美”。聞一多先生以紅燭自喻,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紅燭一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結合全詩分析,“紅燭”象征著什么?1.紅燭象征著獻身祖國的精神。紅燭燒蠟成灰,為創造光明而徹底犧牲自我;紅燭傷心落淚,為創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殘的痛苦;紅燭以“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為宗旨,唯愿為世人創造光明。這些都象征拯救祖國的愛國精神。2.紅燭象征著詩人這個愛國者形象。詩人赤誠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拯救世人的靈魂,結成快樂的果子,表明詩人的創作一開始就有嚴肅的社會責任感。紅燭的形象是詩人光輝人格的寫照。在詩中,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詩人用李商隱的詩句“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詩歌的引子,有何作用 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1.不僅引出了詩歌言說的對象,概括了詩歌的主旨,更讓詩人的情感有了緩沖,不至于出現平地起波瀾的陡峭之感。2.與全詩結尾所引“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形成呼應,以引用起,以引用終,讓詩歌首尾照應、豐潤圓滿,再加上中間部分的贊嘆、困惑、感傷等情感,全詩體現出一種起承轉合的美。《紅燭》一詩每節以“紅燭啊!”領起,發出種種慨嘆提出種種困惑。請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以及這樣寫的作用1.整首的情感表達抑揚起伏。第一節中贊嘆紅燭的“紅”,這是揚;第二節困惑于紅燭式的自焚,這是抑;第三、四、五節又因紅燭燃燒創造能量而振奮,這是揚;第六節追問紅燭為何傷心流淚,這是抑;第七節詩人因紅燭的偉績而欣喜,這是揚;第八節詩人掂量著“灰心”與“創造”各自的分量時,又隱隱透出感傷之情,這是抑;第九節用昂揚向上的筆調收柬全詩,表達出詩人對紅燭象征的實干、犧牲精神的高度肯定,這是揚。《紅燭》一詩每節以“紅燭啊!”領起,發出種種慨嘆提出種種困惑。請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以及這樣寫的作用2.使詩歌充滿了節奏感,抒情線索清晰。詩歌以“紅燭啊”開頭,增強了形式上的節奏感,形成了濃郁的抒情氣氛;以與紅燭對話的形式抒發詩情,詩人與紅燭的心跡交流成為全詩的抒情線索,生動地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緒波瀾,顯示了詩人求索人生真諦的過程和結果。布置作業一是背誦《紅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二是模仿《紅燭》的寫作手法,以一種事物為意象,寫一首短詩,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字數在 150 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