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陶淵明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東晉人,名潛,字元亮,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自稱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馬,到他時已家境沒落。少年時代有“大濟蒼生”的雄心壯志。但是東晉時局動蕩,政治黑暗,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陶到29歲時才出仕,不久又歸隱。后又時隱時仕。四十一歲時,在親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令。任職八十余天,淵明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小兒!”他終于同黑暗官場徹底決裂,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完全棄官歸隱。 后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文學知識田園詩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表現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借以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厭惡,突顯詩人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晉 陶淵明 田園詩派南朝·宋 謝靈運 山水詩派唐 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派山水田園詩派發展脈絡早年28歲前“大濟蒼生”陶淵明的仕隱經歷陶淵明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大志。一起一落:29歲江州祭酒,因厭惡官場污濁而辭職歸家,后被召為江州主簿,不就。二起二落:36歲江陵,任荊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陰謀篡權,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憂歸家,閑居3年,田園避世。三起三落:40歲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辭職。四起四落:41歲任建威將軍劉敬宜的參軍。但因時局動蕩,再度辭官。五起五落:41歲(公元405年8月)為彭澤令,11月棄官歸隱,只做80天縣令,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歸隱田園共20多年,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44歲時家遭火災,急劇貧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寫三首《挽歌詩》,一篇《自祭文》?!跋娜臻L抱饑,寒夜無被眠”乃窘迫之寫照。中年29 — 41歲“誤入歧途”晚年41歲后“歸隱田園”qiān hé zhù2、歸/園田居——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自己家名叫園田居。經考證,陶淵明的家確實叫園田居,童年故居,廬山腳下,童年的陶淵明肯定過得不錯,山間田家,風景秀麗,留下來美好回憶。題解1、歸園/田居——歸家園種田為生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zhuō/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yìn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ài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fán籠里,復得/返自然。讀準字音這首詩歌中的詩眼是哪個字?歸文本研讀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何而歸?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文意疏通少年時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氣質,天性原本熱愛山林。誤落在世俗的種種束縛中,一轉眼就是三十年。被關在籠中的鳥留戀生活過的樹林,養在池里的魚思念遨游過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邊開墾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鄉過田園生活。適應世俗氣質,情致山林世俗的種種束縛被關在籠中的鳥南面的田野守著愚拙的本性,即不學巧偽,不爭名利文本研讀一:從何而歸?塵網、樊籠比喻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①官場生活②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棄和渴望回歸田園,獲得自由的迫切心情。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思考:開頭兩句有什么作用?明確:開頭兩句一個“無”字,一個“愛”字,展現了本性與官場作風之間的矛盾,表露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二:為何而歸?思考:試賞析“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兩句。明確: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表明詩人誤落在世俗的種種束縛中,一轉眼就是三十年,“誤”字顯示了詩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寫時間之久,夸大了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極度厭倦。文本研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運用了什么修辭?①比喻(主要):羈鳥、池魚喻仕宦生活,舊林、故淵喻田園生活,詩人以鳥、魚作比,寫自己的思歸之情。②擬人:“戀”“思”是人的眷戀之情,將魚和鳥擬人化。表達了詩人渴望擺脫官場束縛,向往回歸田園的急迫心情,以及對自由的向往。文本研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①“拙”即質樸愚拙的本性,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與世俗的技巧相對。②陶淵明要“守拙”,即強調自己不會順應世俗的潮流,要堅守自己的純真本性,遠離官場中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保持自己高尚的節操和自由的品性。1.詩人守的是什么“拙”?為何要“守拙”?2.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還要出仕?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票,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出仕原因1.生活所迫;2.少年時代有“大濟蒼生”的壯志。文意疏通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宅子四周圍繞十幾畝地,還有茅草小屋八九間。榆樹柳樹遮蓋著后檐,桃樹李樹排列在堂前。隱隱可見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村落輕柔飄升的炊煙。狗在深巷中叫,雞在桑樹上打鳴。四周圍繞大樹樹枝遮蔽陽光迷蒙隱約的樣子指村落頂端隱約的樣子文本研讀三:歸向何處?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思考:1.詩人描寫田園風光選取了哪些景物(意象)?這些景物有何特點?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2.景物(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使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歸向田園或 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考手法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白描所見所聞以動襯靜視聽結合靜動營造意境:清雅優美和諧寧靜情感: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寓情于景用農村最平常的景物勾畫田園風光不愿意與世俗同流合污,想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涂”法。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樸素的文字,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如實地勾勒出事物的情態面貌。白描工筆知識補充文意疏通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門戶庭院里沒有世俗的繁瑣雜事,靜室里自有余暇。長久困守在束縛本性的俗世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門戶庭院關鳥獸的籠子。這里指束縛本性的俗世。指世俗的繁雜瑣事靜室余暇空閑明確:“ 樊籠”在這里比喻官場生活,即上文的“塵網”。這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呼應了開頭,表現了詩人脫離官場后的愉悅和歡喜之情。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思考: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表現了什么情感?四:歸去如何?文本研讀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從中可以見出作者怎樣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 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閑適。總結《歸園田居·其一》通過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居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了歸隱后愉悅的心情,表現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自由、閑適的生活狀態的向往之情。讀詩歌《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概括兩位詩人的形象特點拓展探究《短歌行》詩人形象胸懷天下,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有統一天下宏大氣魄的政治家形象。厭惡官場,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熱愛田園生活,追求隱逸的田園詩人。《歸園田居》詩人形象討論:進取與超脫,曹操與陶淵明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你更欣賞哪一種?說說理由。觀點:我贊成曹操的處世態度。積極入世,盡力而為,是讓人生更有價值的誓言與態度,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奮發有為,知不足而奮進,是錘煉和造就自我的關鍵。韶光易逝,我們才更應做一個先驅者,一個拓荒者,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深度?!袄象K伏櫪”尚“志在千里”,作為新時代“后浪”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將汗水揮灑在奮斗中?只有積極進取,改變應改變的,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拓展探究文學知識山水田園詩常見意象與意境:1.① 意象:炊煙、桑麻、桑榆、桃李、麥苗、豆苗、菊花、雞、犬、禽雀、眠蠶②意境特點: 清新優美、寧靜和諧、富有生活氣息。③情感:表現對閑適恬淡的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閑自在、輕松愉悅的心情。2. ①意象: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孤云、禪房、古寺、暮鐘、五柳、接輿、伯夷、叔齊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點:遠離塵俗,清幽靜謐、清冷荒僻.③情感: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文學知識山水田園詩常見的情感類別1.熱愛山水,傾心自然,向往自由;2.對歸隱生活、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3.對官場仕途的厭倦;4.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懷才不遇的苦悶;5.寄托寂寞、感傷的人生感慨或羈旅愁思;6.對人生哲理的感悟;7.禪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獨的情懷。課堂小練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 _____ __ _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的向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2.《歸園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回鄉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4.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與南朝詩人王籍《入若邪溪》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