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2026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統練二語文試卷班級:姓名:學號:成績:考1.本試卷有六道大題,共12頁。考試時長60分鐘,滿分100分。生2.考生務必將答案用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紙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須知3.考試結束后,考生應將答題紙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規范的一項是()A.一說到河池美食,你一定會說出一大串兒: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馬油魚啦,環江香豬…B.“雙減”政策落實之后,學校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我是選文學社呢?還是選書法社呢?C.“七一”將至,請同學們圍繞《喜迎二十大,謳歌新時代》這一主題向《河池日報》的《紅水河副刊》欄目踴躍投稿。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的這兩句詩把塞外雄偉壯觀的獨特景象描寫得極為生動形象。2.下列文段畫線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符合規范的是()我看著父親兩鬢霜花盡染,走路也不再像從前那般虎虎生風,①不知道那個曾經專橫霸道的人去哪兒了?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越來越虛弱、越來越無力的老者,看得我心中生出痛楚。③“爸爸,您的簫呢?”我說:“真想聽您再吹吹!”父親笑了,把簫放在嘴邊比畫著。④一首“月光下的風尾竹”仍能吹響,曲調卻沒有當初那么流暢了。A.①B.②C.③D.④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A.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B.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C.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D.“不對,這不是將軍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說:“將軍家里沒有這樣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獵狗。”4.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沒有實力,信心不過是無源之水;沒有信心,拼搏只能是無本之木。B.雨果說:“一個有堅強心志的人,財產可以被人掠奪,勇氣卻不會被人剝奪。”C.轉基因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給人類帶來了福祉,還是給人類埋下了隱患?D.上海迪士尼樂園的設計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5.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北京師大附中2025-2026學年(上)初三語文統練2第1頁共12頁A.同學們都喜歡讀“紅日”這本革命紅色經典。B.“就要到終點了”,他鼓勵大家說:“再堅持一會兒”。C.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生難忘。D.一位老者正在向警察叔叔打聽去濱湖公園的路該怎么走?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一列列呼嘯的高鐵穿大山,過平原。坐京廣高鐵,早看升旗,夜觀“小蠻腰”,領略中國高鐵的澎湃動力口 坐哈大高鐵,賞北國風光,看“經濟走廊”,共享東北振興和豐收的喜悅;坐杭黃高鐵,穿風景名勝,看一站十景,領略沿途醉美風光口雙節來臨之際,坐著高鐵看中國,以“中國速度”盡享中國景色之美口發展之美。A.;B.;C.,D.,7.對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的作用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雙引號表示引用)B.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后,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冒號表示提示下文)C.“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雙引號表示特定稱謂)D.我知道,我知道一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破折號表示轉換話題)8.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有誤的一項是()A.恐懼是人類工作和休息的天敵,面對它,人類學會用勇氣來針鋒相對。B.一項運動,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內,在當今時代又怎能稱得上完美呢?C.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今天我們要為它奠定基礎。D.先生到底是稱贊我什么呢?是有幾處畫得好,還是勇氣可嘉,什么都敢畫?午后的悠閑時光,老北京人喜歡泡在茶館里。不過,飲茶只是個序曲,最重要的是在這里聽評書。說起評書,真的大有講究。演出時,評書先生面前的桌上放了三件道具①醒木、折扇、手帕。評書先生先念一段“定場詩”,再拍一下醒木,意思是演出就要開始了。接著,這折扇隨著情節變化,在評書先生的手里可以化作百般物件兒,擰著是槍,端著是刀,橫著是劍,豎著是筆,打開也可以是地圖、圣旨等。那塊手帕也是,折疊起來可代替書信、書等物品,也可模擬擦汗、擦眼淚等動作。評書先生還擅長口技,能模擬各種聲響,比如風雨聲、馬蹄聲②我們坐在臺下,看到各種變化,聽著各種聲響,可過癮了!難怪評書有“一人、一扇、一醒木、一方帕,便可演繹千軍萬馬、浩瀚蒼穹”之說。9.有同學對①②兩處的標點符號拿不準,你認為這兩處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10.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小組成員撰寫了一段介紹中山公園的文字。中山公園地處北京市中心,東鄰天安門,是一座古樸、典雅、莊重的具有紀念意義北京師大附中2025-2026學年(上)初三語文統練2第2頁共1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