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香雪哦一分鐘、一只鉛筆盒、一場覺醒鐵凝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第二個歷程簡述:1.“新中國文學”的披荊之路“十七年文學”:“政治性的主導”“文革文學”:“斗爭的演繹”2.“新時期文學”的恢復和變革“撥亂反正”1979年第四次文代會鄧小平提出“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藝學術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展規律?!?br/>“觀念思潮年”大量西方的文藝理論被介紹進來,“象征主義、結構主義……”,在其中對文學中人情、人性、人道主義問題的討論是規模最大的,影響最廣泛的。……《哦,香雪》誕生于這一時期。在20世紀的中國,人性和人道主義一直是文學普遍而敏感的話題,“人的覺醒”不僅為“五四”新文學帶來了普遍的人道主義,也開創了新文學創作強烈的文體意識和鮮明的個性特征。新文學的發展雖然經歷了許多曲折,但人道主義始終是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內涵和情感依托。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文學中的人性與人道主義被視為大逆不道的異端邪說,并且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越來越嚴厲的打擊,被不加區別地斥為“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理論”,作家的獨立思考與藝術個性都被否定。這一現象一直到1978年之后才得以改變。鐵凝:(作者生平自主閱讀創新大課堂)她的作品以清麗、簡潔、富有音樂性和詩意的語言,用中國傳統的創造意境的手法予以呈現,營造空靈、淡遠、含蓄的藝術境界。反映了現代生活對傳統人生的沖擊和變遷,展示了人們對知識、尊嚴、文明的渴求和追求,寫出了一種希望與悲劇并存的生命美。語言敘事具有強勁的“狀可見”的特征,有較強的現場感和真實感,符合生活的審美準則和內在邏輯。展現了女性的內省和自我表達,反映了女性在社會變遷中的心理和情感《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安然和安靜兩姐妹),為中國女性文學開辟了新的空間和視角。小說主要通過哪幾個故事情節表現的呢?請合作概述小說情節。整體感知1開端(1-3)火車來到臺兒溝2發展(4-56)臺兒溝的姑娘們迎接火車3高潮(57-72)香雪用雞蛋換鉛筆盒4結局(73-82)香雪徒步30里夜歸(5-45)姑娘們看火車(46-56)姑娘們與火車上的人做生意(57-63)香雪渴望鉛筆盒(64-572)香雪換回鉛筆盒“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國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因為悲痛過度?!?br/>“好的小說情節要把人物打出生活的常規,讓他們進入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境界,造成人物情感的錯位(常規和非常規),從而把人物的心靈奧秘暴露出來(形象)。”客觀事實(素材)創作(情節)請大家講述《白雪公主》、《灰姑娘》、《勇士戰惡龍》的故事。敘事結構:天真的年輕人(有美好品質的主人公)——常規生活被打破——冒險完成某種任務——領悟、獲得、成長天真的年輕人:香雪姑娘們說:“咱們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保?6段)美麗“香雪平時話不多,膽子又小,但做起買賣卻是姑娘中最順利的一個。旅客們愛買她的貨,因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著你,那潔如水晶的眼睛告訴你,站在車窗下的這個女孩子還不知道什么叫受騙。她還不知道怎么講價錢,只說:‘你看著給吧?!阃菨崈舻梅路鹨环昼娗安耪Q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這樣的小姑娘?;^,在她面前,再愛計較的人也會變得慷慨大度?!保ǖ?7段)純潔、美麗看火車時,她跑在最前面;火車來了,她卻縮到最后頭。(5段-6段)膽怯別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臉”“北京話”調笑,香雪卻不敢搭腔,甚至聽了就臉紅。(33段)靦腆、羞澀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鳳嬌手心里,她示意鳳嬌握住她的手,仿佛請求鳳嬌的寬恕,仿佛是她使鳳嬌受了委屈。(38段)善良別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婦女頭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蓋還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則是車廂里的學生書包。(7-10段)渴求知識、進步“有時她也抓空兒向他們打聽外面的事,打聽北京的大學要不要臺兒溝人,打聽什么叫“配樂詩朗誦”(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書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鏡的中年婦女打聽能自動開關的鉛筆盒,還問到它的價錢。(第48段)渴求進取“香雪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保?7)聰慧聰慧、執著、勇敢自尊女同學們對她的嘲笑,使她意識到貧窮是不光彩的;(58-63)純樸、自尊一位中年女乘務員走過來拉開了香雪。香雪跨起籃子站在遠處繼續觀察。當她斷定它屬于靠窗的那位女學生模樣的姑娘時,就果斷地跑過去敲起了玻璃。女學生轉過臉來,看見香雪臂彎里的籃子,抱歉地沖她擺了擺手,并沒有打開車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車門跑去,當她在門口站定時,還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說跑的時候她還有點猶豫,那么從車廂里送出來的一陣陣溫馨的、火車特有的氣息卻堅定了她的信心,她學著“北京話”的樣子,輕巧地躍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進車廂,以最快的速度用雞蛋換回鉛筆盒。”(第64段,65段)“臺兒溝再窮,她也從沒白拿過別人的東西。”(第69段)品質:善良與質樸自尊與剛強(女同學們對她的嘲笑,使她意識到貧窮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鉛筆盒,她執意將那一籃雞蛋留下;香雪渴望臺兒溝改變現狀,變得富足)堅定與執著(為了換取鉛筆盒,她在那停車一分鐘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外表:美麗清純(眼睛是“潔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潔凈的”,嘴唇是“柔軟的宛若紅緞子似的”)內心:純真美好香雪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請結合文中相關描寫簡要概括。純真無邪渴求進取分析人物“香雪”“鳳嬌”這兩個人物形象有什么異同?思考:火車進站后,鳳嬌與香雪各自關注的物品是什么?它們有什么異同?原因是什么?同:香雪與其他姑娘們都表現了對山外世界裝扮的關注,對美的熱烈向往和追求。頭飾、手表和“北京話”做買賣注意金圈子,手表換回自己喜愛的發卡、紗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龍絲襪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如車廂里的學生書包、自動鉛筆盒打聽北京的大學、配樂詩朗誦渴望鉛筆盒鳳嬌香雪物質上的,生活用品精神上的,學習用品異對比塑造人物性格身份直接原因:香雪是臺兒溝唯一的初中生,非常希望能擁有和她的同學一樣的自動鉛筆盒。根本原因:文化知識和追求使她與別人的需求不一樣,也正是這樣,她比別人的追求更高,比別人更勇敢,更突出。第一次打破生活常規:1.鐵路通到臺兒溝(社會環境的變化)(1-56段)如果不是有人發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深山,你怎么也不會發現臺兒溝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的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第1段)它有什么理由在臺兒溝站腳呢,臺兒溝有人要出遠門嗎?山外有人來臺兒溝探親訪友嗎?還是這里有石油儲存,有金礦埋藏?臺兒溝,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具備挽住火車在它身邊留步的力量。(第3段)從前,臺兒溝人利來是吃過晚飯就鉆被窩,他們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大山無聲的命令。于是,臺兒溝那一小變石頭房子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的那樣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第5段)表面看是自然環境的描寫,其實寫出了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這樣一個地處偏僻、貧窮落后、封閉保守的小山村,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臺兒溝人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大山象征著安于現狀,封閉落后。因為技術革命制造出的火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使速度越來越快,使跨越距離的時間單位越來越小,使空間的阻隔被穿越,直至抵達無限的遠方。這導致一種新的地理學、新的時空感、新的時空觀?;疖囀侵薪?,是紐帶,大山里的臺兒溝和遙不可及的城市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拉近了,二者之間有了較密切的關聯,臺兒溝成了現代時空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一個終端。然而,兩根纖細、閃亮地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試探著前進,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粱,朝著神秘的遠方奔去。(第2段)她有點害怕它那巨大的車頭,車頭那么雄壯地吐著白霧,仿佛一口氣就能把臺兒溝吸進肚里。它那撼天動地的轟鳴也叫她感到恐懼。在它跟前,她簡直像一葉沒根的小草。擬人、對比、象征?;疖嚨牡絹斫o這個封閉的小山村撕開了一個口子,讓山里人通過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火車象征著開放、現代,雖然行程曲折,但它還是刮進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火車開進深山以后,臺兒溝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刻意斟酌著服飾和容貌。(第5段)開始梳妝打扮,注重“服飾和容貌”了起初是觀望議論,后來“她們開始挎上裝滿核桃、雞蛋、大棗的長方形柳條籃子,站在車窗下,抓緊時間跟旅客和和氣氣地做買賣”。(第46段)商品經濟之風吹進了深山,有了香雪在火車上發現鉛筆盒的契機。香雪最后為換一個鉛筆盒還登上火車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再也不會讓人瞧不起”。(73段—77段)有了精神追求第二次打破生活常規:2.香雪是唯一考上初中的人(57-63段)公社中學可就沒那么多姐妹了,雖然女同學不少,但她們的言談舉止,一個眼神,一聲輕輕的笑,好像都是為了叫香雪意識到,她是小地方來的,窮地方來的。她們故意一遍又一遍地問她:“你們那兒一天吃幾頓飯?”她不明白她們的用意,每次都認真的回答:“兩頓。”然后又友好地瞧著她們反問道:“你們呢?”“三頓!”她們每次都理直氣壯地回答。之后,又對香雪在這方面的遲鈍感到說不出的憐憫和氣惱。“你上學怎么不帶鉛筆盒呀?”她們又問。“那不是嗎。”香雪指指桌角。其實,她們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鉛筆盒,但她們還是做出吃驚的樣子。每到這時,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寬大的泡沫塑料鉛筆盒擺弄得噠噠亂響。這是一只可以自動合上的鉛筆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動合上,是因為鉛筆盒里包藏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吸鐵石。香雪的小木盒呢,盡管那是當木匠的父親為她考上中學特意制作的,它在臺兒溝還是獨一無二的呢??稍谶@兒,和同桌的鉛筆盒一比,為什么顯得那樣笨拙、陳舊?它在一陣噠噠聲中有幾分羞澀地畏縮在桌角上。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的,來源于他的一項發現:在天氣預報模型中,極小的變量改動(如蝴蝶振翅)可以引起天氣系統長期的、巨大的不同。意味著在復雜系統中,小的變化最終可能導致結果的巨大差異。“一只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br/>“如同蝴蝶效應一般,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微笑、每一次皺眉、每一個選擇,都是那振翅的一瞬,在看不見的因果之路上,鋪展出或繁花似錦或荊棘密布的人生旅途,而這微妙的起始,恰是命運最迷人的伏筆?!?br/>蝴蝶效應香雪與同學們相處,被嘲笑——自尊受傷——生出偷拿雞蛋換鉛筆盒的念頭。冒險完成某個任務:香雪用雞蛋換鉛筆盒,香雪來不及下車,獨自趕夜路返程默讀課文第72-80段,找出環境描寫的語段,思考這些景物對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有什么作用。香雪的內心經歷怎樣的變化過程?“現在她害怕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靜,當風吹響近處的小樹林時,她又害怕小樹林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音。陰森恐怖的環境害怕的心理狀態“還有香雪手中那只閃閃發光的小盒子。她這才想到把它舉起來仔細端詳……她站了起來,忽然感到心里很滿意,【風也柔和了許多。她發現月亮是這樣明凈。群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夜晚,在風的慫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俊?br/>恬靜溫和的環境平靜、滿意,不怕“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臺兒溝呢?……那樣覺得新奇臺兒溝一定會是“這樣的”:那時臺兒溝的姑娘不再央求別人,也用不著回答人家的再三盤問。火車上的漂亮小伙子都會求上門來,火車也會停得久一些,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它會向臺兒溝打開所有的門窗,要是再碰上今晚這種情況,誰都能叢從容容地下車。”憧憬、希望:想到臺兒溝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今晚臺兒溝發生了什么事?……四十個雞蛋沒有了,娘會怎么說呢?……月光好像也黯淡下來,腳下的枕木變成一片模糊?;厝ピ趺凑f?她環視群山,群山沉默著;她又朝著近處的楊樹林張望,楊樹林悉悉萃萃地響著,并不真心告訴她應該怎么做。(內心獨白)迷茫,憂慮:擔心不知如何向父母交代寂靜的環境明亮的環境她要告訴娘,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娘會相信的,因為香雪從來不騙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堅定、豁然開朗明快活潑的環境前邊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沒有返回去,她想到懷里的鉛筆盒,想到同學們驚羨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閃爍。她彎腰拔下一根枯草,將草莖插在小辮里。娘告訴她,這樣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確切地說,是沖去。短暫害怕、鼓起勇氣幽深的環境景物描寫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圖畫,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背景,也有效烘托了人物的內心活動:1.剛下火車:害怕——2.月光下欣賞完鉛筆盒后,變得平靜、滿意、想到了明天可以向同學炫耀(環境描寫烘托香雪心理)——3.想到臺兒溝的更加美好的明天——4.擔心不知如何向父母交代,鉛筆盒給了她說服母親的信心,堅定了回家的步伐——5.隧道前短暫的害怕后,想明天同學們羨慕的目光,鼓起過隧道的勇氣——6.迎來姐妹,回到臺兒溝,喜極而泣。(害怕——不怕——擔心——堅定)香雪跨越了由自卑、封閉、落后到自信、開放、進步的巨大心理障礙,這一障礙的跨越正是小說要著力表現的內容——自強。領悟、獲得與成長:“鉛筆盒”對香雪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那只閃閃發光的小盒子?!?br/>她要告訴娘,這是一個寶盒子能一切順心如意,(童話中神通廣大的寶物,它能帶來好運。)就能上大學(升學,意味著成為城里人,有體面工作,過上現代生活)坐上火車到處跑(旅行,旅游,游覽大千世界)就能要什么有什么,(民間傳說中的魔盒,它能滿足主人所有愿望)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人格的平等、自尊)“寬大的泡沫塑料鉛筆盒” (工業文明的產物)“鉛筆盒”給了香雪戰勝黑夜的勇氣,是香雪獲得同學們的尊重的重要方式。所以,鉛筆盒是香雪自尊的象征,跟火車一樣是文化和知識的象征,是現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對鉛筆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擺脫小山溝封閉落后生活的一種企盼,是對現代文明的追求。作者鐵凝曾說“世上最純潔、美麗的情感就是少女的夢想。盡管它幼稚、縹緲,甚至可笑,盡管它也許是人性中最為軟弱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最可貴的一種情感,作為美的對象,它可以洗滌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為這些東西的反襯和對照。”思考主題,結合時代,分析小說的主題。如何理解文章結尾的“哦,香雪,香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香雪,題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嘗不可,可是為什么還要加一個“哦”呢?這個“哦”字到底該怎樣讀?課文題目中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1.哦,我懂了。 / 哦,我想起來了。(ò,嘆詞,表示領會、醒悟。)2.哦,見了面要叫叔叔好。( ò,嘆詞,表示提醒。)3.哦,我聽你的。 哦,我走了。(ò,嘆詞,表示承諾、應答。)4.哦,是怎么回事?(ó,嘆詞,表示將信將疑。)5.哦,會有這樣的人?(ó,嘆詞,表示疑問、驚奇。 )“哦”字,一般情況下都作嘆詞,常見的讀音有兩種:表層意思:“哦,香雪,香雪!”是臺兒溝的姐妹們見到香雪時所發出的驚喜之聲。深層含義:①香雪,為了那只鉛筆盒,而耽誤了下車時間,一個女孩在一片漆黑中步行了三十里,作者為香雪的執著追求的精神發出由衷的贊嘆。(“哦”讀去聲“ò”,表示贊嘆之情、敬佩之意。)②“哦,香雪,香雪!”同時也是女孩們的聲音在群山發出的回響,群山目睹了故事的全過程,群山也在為香雪的執著而感動,也為臺兒溝姐妹們的情深而感動。此外,“啊”過分大氣,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車站、小事情,用“啊”來感嘆不妥;“哇”太現代氣,洋氣,閉塞的山村與之不符;“嘿”,太隨意輕松;“唉”變成了嘆息;“嗯”只表現了贊許。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滿覺悟,意蘊豐富,既有同情和贊嘆,又有對山村姑娘追求現代文明不易的感嘆幾年前我曾有機會到《哦,香雪》里描述過的那種山村生活過一段。那里的貧窮和落后,那里生活的艱辛和窘迫,那里百姓憨直而蒙昧的面孔曾使我心灰意冷。誰知一天晚上在房東屋里閑坐,我忽然聽到一陣女孩子的笑聲,一陣無所顧忌、不加修飾、充滿活力的笑聲。如果不是循聲而去,親眼所見,我不會相信這樣的村里能升起這種美好的聲音。借著朦朧的月色,我見一群刻意打扮過的姑娘,身上飄散著廉價香脂綿氣味,正朝村口涌去。是看電影去吧?我截住其中一位,問她今晚演什么。她笑著告訴我,看電影 等到明年山那邊過廟會時還差不多,現在是去看火車。我想起來了,想起鑲嵌在小村貧弱瘠背上的兩條鐵軌,想起那條喘著粗氣匆匆而過的綠色長龍——每天晚上,由北京開往山西的一列慢車在這里停留一分鐘。姑娘們那少見的驚喜就是由它引起的,就是由這短暫的一分鐘引起的。鐵凝的獲獎感言《山野的呼喚》纖細的鐵軌延伸到山里,又延伸到姑娘們心里,攪動了她們那凝結著的青春血液;火車汽笛高亢的鳴叫驚醒了沉睡在她們胸中的一切欲望。這短暫的一分鐘,是生活對臺兒溝姑娘珍貴的饋贈。盡管它對于這群充溢著青春氣息的山村姑娘短得近于苛刻,給她們留下的惆悵遠遠多于歡樂,但她們卻以全部的虔誠和無盡的純情熱烈地回報著它。我見過一位姑娘怎樣因為沒有像樣的衣服而不愿站在人前,只能躲在人后。沒有火車,她哪會有這種羞怯?我見過她們怎樣憋紅了臉,爭論著車上一切微不足道的細節。那些不知名的乘務員,更是她們假意嘲諷、真心崇敬的對象。我見過她們怎樣把碩大的紅棗硬塞進乘務員那警藍的確良制服口袋,也見過她們之中的佼佼者,在看到火車上那些胸前別著?;盏纳衩卮髮W生之后,怎樣更堅定地背著自制小課桌,去十幾里外的公社上中學……一列列火車從山外奔來,使她們不再安于父輩那種坐在街口發愣的困窘生活,使她們不再甘心把自己的青春默默隱藏在大山的皺褶里。為了新的追求,她們付諸行動,帶著堅強和熱情,純樸和潑辣,溫柔和大膽,帶著大山賦予的一切美德,勇敢、執著地向新的生活邁進,一往情深。于是,我寫了《哦,香雪》。鐵凝在《我愿意發現她們》中說:“希望讀者從這個平凡的故事里,不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們質樸、純真的美好心靈,還能看到她們對新生活強烈、真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為了這種追求,不顧一切所付出的代價。①從人物形象來看,贊美香雪等女孩子的純潔心靈、美好品性和積極向上、執著追求目標的精神。②從內容來看,贊美以香雪為代表的農村青年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對他們為了這種追求而不顧一切所付出的代價的思考。③從社會環境角度來看,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和喜悅。小說主題作家孫犁說:“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一致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即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br/>你能從哪幾個方面印證他的評價?1、臺兒溝的少女們:天真純潔、樸實自然。香雪給人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感覺的女孩子。更難得的是她對知識,對現代文明充滿著渴求和執著;少女們天真爛漫的笑聲;鳳嬌對列車員“北京話”的純潔真誠的情感,這些構成了小說中美麗清純、如詩如畫的風景線。2、描繪的生活場景和自然景物臺兒溝人的生活、臺兒溝山區的景色,無不自然純凈,沒有摻雜人世的污濁,沒有遭遇破壞和污染,具有原生態的詩情畫意。3、小說的語言,清純流暢、樸素自然語言形式和內容表達和諧一致,渾然一體,使人讀起來,毫無滯澀之感,卻有清新之美。思考:有評論家指出,這篇小說體現出“城鄉對立的二元結構”,火車開進臺兒溝來,對這些姑娘們、對臺兒溝來說,是幸,還是不幸呢《哦,香雪》是改革開放春天里一個暖意融融、沁人心田的童話。它猶如一個色彩斑斕的貝殼,映射出大海的波光,一朵沾著露珠的嬌嫩野花,昭示著森林的豐饒,似群山里一聲發自肺腑的深情呼喚,回應著深遠的共鳴。文學和歷史時期、個人命運和社會生活、單純善良的主人公的“心跳”和時代的“脈動”在《哦,香雪》中自然、妥貼、緊實地融合在一起,它是詩,是清泉,是暖流。這是這篇小說至今讀來仍令人怦然心動的魅力所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