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太 陽[教學目標]1.認識“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攝、氏”等9個字,會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3.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教學重難點]1.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重點)2.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難點)[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攝、氏”等9個字,會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3.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一、師生交流,激發趣味1.師生交流。(1)導入:你知道哪些關于太陽的故事和傳說呢?試著給大家講一講。(2)課件出示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相關配圖,引導學生交流。2.激發趣味,揭示課題。(1)課件出示補充知識:太陽的一生會經歷出生、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這幾個階段。太陽誕生于幾十億年前,現在太陽正處于精力旺盛的時期,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然后,太陽的溫度會越來越高,發生極度膨脹,逐漸失去光芒,最終死亡。(2)面對太陽,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一篇說明文——《太陽》。(板書課題:太陽)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提出要求:自由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太陽寫了哪些內容?2.反饋字詞預習情況,正音辨形。(1)引導學生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和寫字需要注意的問題。識字方面,提示學生:提醒學生注意“攝”應讀shè,不要錯讀成niè,可以結合“攝氏度”一詞幫助學生讀準字音。“殖、炭”可以通過形近字辨析幫助識記,如“殖一值”“炭一碳”。“療”可以結合形聲字的特點或者結合生活經驗,通過組詞“醫療、治療、療效”等幫助識記。寫字方面,提示學生:“攝、殖、糧”是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左窄右寬,提醒學生“攝”右半部分中的第一個“又”的捺要變成點;“殖”右半部分“直”的里面是三橫;寫“糧”時,左半部分“米”末筆捺變點,避讓右半部分“良”。“炭、殺、菌”為上下結構書寫時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炭”的最后一筆捺要寫得舒展;“菌”字中,“禾”的末筆捺變點。“區”要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是豎折。(2)選取三個易錯字,講解筆畫順序,帶領學生書寫。①“攝”:共有13畫,筆畫順序:橫、豎鉤、提、橫、豎、豎、橫、橫、橫、橫撇/橫鉤、點、橫撇/橫鉤、捺。②“菌”:共有11畫,筆畫順序:橫、豎、豎、豎、橫折、撇、橫、豎、撇、點、橫。③“殖”:共有12畫,筆畫順序:橫、撇、橫撇/橫鉤、點、橫、豎、豎、橫折、橫、橫、橫、橫。3.初步把握文章內容。(1)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預設:第1-3自然段是介紹有關太陽的知識;第4-8自然段是說明太陽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2)追問:作者是如何把這兩部分連在一起的呢?預設: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點撥:這是一個過渡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三、體悟寫法,理解文段1.讓學生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邊讀邊在文中找到課后第二題中的例句,想一想作者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體現出了太陽的哪些特點?2.學習列數字與舉例子的說明方法。(1)課件出示句1: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2)換詞對比,體會列數字的表達好處。①提示學生關注畫線部分和加點部分,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預設:列數字、舉例子。②引導思考:如果把句子中的這些數字換成“很遠很遠”“許多年”,你覺得好不好?為什么?③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用“一億五千萬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幾年”這些具體數字,能更加清楚、具體地說明太陽與地球距離遠的特點。(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舉例子的表達好處。①引導思考: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一個小時人能走多遠,飛機能飛多遠?②點撥:需要“走三千五百年”和“飛二十幾年”的路程是遙不可及的。這兩個具體事例能使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更真實、可感。小結:第一段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體現出了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板書:特點1——遠)3.學習作比較的說明方法。(1)課件出示句2: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2)指名回答。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預設:列數字、作比較。(3)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這個句子是怎么比的,突出了太陽的什么特點?預設:用熟悉的地球的體積與太陽比較,突出了太陽體積大的特點。(4)圖片對比,體會作比較的表達好處。①課件出示地球與太陽的對比圖。②引導學生結合圖片,體會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能夠讓人具體地感受太陽大的特點。小結:第二段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體現了太陽體積大的特點。(板書:特點2——大)4.學習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強化理解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1)課件出示句3: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2)組織學生交流,這個句子中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預設1:“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點撥:將太陽比作大火球,形象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以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預設2:“五千多攝氏度”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預設3:“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改寫句子,強化理解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①引導學生思考:將“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這句話改為“太陽的溫度很高”,你覺得怎么樣?②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沸騰的開水的溫度一般是100℃,鋼鐵的熔點在1500℃左右,體會使用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可以將太陽溫度高的特點說清楚的好處。(4)小結:一個具體的數字,一個形象的例子,清楚地說明了太陽溫度高的特點。(板書:特點3——熱)四、歸納所學,形成思考1.引導學生回顧并梳理三個段落所運用的說明方法,說出太陽的三大特點。2.課堂小結:作者合理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把太陽的三大特點說得有條理、具體、形象,也更準確。3.關聯后文,形成思考:太陽的屬性很多,為什么作者僅僅介紹了它距離地球遠、體積大、溫度高的特點?這三方面與后文中介紹“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密切”這部分內容有什么聯系呢?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第2課時◆課時目標1.能說出太陽對人類的作用。2.嘗試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自己感興趣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點說明白。一、回顧所學,檢驗掌握情況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預設:距離地球遠;體積大;溫度高;與人類的關系密切。2.課件出示課后第二題中的三個句子,讓學生說一說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太陽,這樣有什么好處。二、聚焦段落,把握文意1.讓學生默讀第4—7自然段,思考:為什么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找出相關信息,抓住文中關鍵詞。2.聚焦第4段,理解太陽對人類的作用。(1)提問: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植物”“動物”“吃的”“穿的”“煤炭”等關鍵詞來把握第4自然段的內容。預設1:第4自然段從動植物的生長方面介紹了太陽對人類的作用。預設2:第4自然段還從人類生活方面介紹了太陽對人類的作用。預設3:第4自然段還從煤炭的形成方面介紹了太陽對人類的作用。(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具體事例,說一說自己對課文中談到的這些內容的理解。3.聚焦第5-7段,理解太陽對人類的作用。(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概括段落的內容。①組織學生交流,小組匯報。預設1:第5自然段寫的是水在太陽的作用下形成了云、雨、雪。預設2:第6自然段寫的是太陽對風的形成的影響。預設3:第7自然段是寫太陽能殺菌。②點撥:我們發現第5段和第6段都在講太陽對地球氣候的影響。(2)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我是什么》,課件出示雨、雪形成的圖示,讓學生結合圖示理解太陽對雨、雪形成的影響。(3)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太陽對風的形成的影響。可提示學生:比如夏天中午在水泥地和草地間,能感覺到水泥地更熱,空氣好像往上跑,這就是太陽照射讓地面溫度不同。海邊白天陸地熱空氣上升,海面冷空氣過來,形成海風,晚上相反形成陸風,這就是太陽照射導致的溫差產生了風。提問:文章第7段提到太陽光有殺菌的作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事例嗎?可提示學生:聯系“曬被子”這一常見現象,初步了解太陽的殺菌作用。(5)拓展交流:結合生活經驗或相關書籍,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預設1:曬太陽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預設2:果園的蘋果曬太陽后味道更加甜美。預設3:植物的光合作用。……4.聚焦第8段,理解太陽對人類的作用。(1)讓學生讀一讀第8自然段,說一說: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預設1:這個自然段對全文的總結。預設2:因為有了太陽,人類才能獲得各樣的資源,才能在地球上生存發展。點撥:最后一句話再次強調了太陽的重要性,揭示了全文的主旨。(2)小結:為了說明太陽和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作者列舉了很多實例,使我們認識到太陽對我們人類實在是太重要了。三、聚焦方法,學以致用1.引導學生觀察“初試身手”第1小題的圖,閱讀文字示例。(1)組織學生交流:語段是從哪些方面介紹這座電視塔的?預設:高度、外形。追問: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電視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預設1: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用精確的數字,并且拿電視塔的高與大家都熟悉的樓房作比較。預設2: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電視塔比作火箭,突出了電視塔高的特點。指導學生練寫。(1)出示要求:選擇一樣身邊的事物,試著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征。(至少運用兩種說明方法)(2)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3.布置作業:根據修改建議,課下修改練寫片段。[教學板書][教學反思]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次教學框架清晰,采用自學、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寫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然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通過“遠、大、熱”三大特點解析說明方法,結合“步行三千五百年”等生活類比及圖文對比,讓抽象知識直觀化;分析太陽與人類關系時,借助雨、雪形成圖示和“曬被子殺菌”等實例,搭建文本與生活的聯結,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但教學中仍然存在不足,關聯后文,形成思考這一部分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的關聯性不強,未形成完整閉環。后續教學中需在保持問題驅動的基礎上,強化各環節與教案預設目標的銜接,加強課堂之間的緊密性。《太陽》說課稿一、說教材《太陽》本單元兩篇說明文之一,作者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的說明手法為我們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的關系。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學會說明方法的準確運用,學會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將說明對象介紹清楚。選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二、說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三、說教學重難點1.了解太陽的特點。(重點)2.知道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難點)四、說教法和學法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借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2.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借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五、說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同學們,有這么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么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太陽這一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秘。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二)檢查預習1.學生朗讀課文,標出生字,結合課文注音學習生字。 2.課件出示生字詞。 3.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生字書寫。(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2.小組交流,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太陽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3.思考課文在介紹太陽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四)深入研讀,合作探究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知識:太陽的知識 (1)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 (2)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表現特點的句子,并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在旁邊作好批注。 (3)出示課件,檢查匯報。 (通過多媒體展示課文第一部分,并把數字用醒目的顏色標出來。使學生明白本段所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列數字。達到效果:大屏幕顯示課文內容的畫面,不同顏色醒目的文字突出重點字詞。) (4)學生用擬人手法介紹太陽,教師出示課件。 2.學習第二部分:太陽與我們的關系密切 咱們整天都要和太陽見面,那么太陽對于我們來說重要不重要呢,它與我們人類的關系怎樣呢? 你們自己讀課文的第4到8自然段,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課件出示太陽與人們的關系:生物、氣象、殺菌 成立三個研究小組,學生根據意愿組合,課件出示課題研究任務。 生物組: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氣象組:分別出示兩組卡片。 ①太陽 水 雨 雪 水蒸汽 小水滴 云 ②太陽 熱量多 熱量少 熱 冷 風 殺菌組:太陽光有什么作用呢?請舉例說明。 總結拓展 1.指名學生回答本課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3.讓學生課后收集關于太陽的其他資料。(太陽是怎樣形成的,太陽系相關的知識)(六)布置作業(任選其一)1.人類利用太陽進行了哪些發明(查找資料) 2.小練筆: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介紹月球。六、說板書設計特點:遠 大 熱 動物、植物 吃穿用 16.太陽 與地球的關系 氣候 云雨雪風 疾病 細菌 地球 人類、世界16《太陽》導學案 課題 太陽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認識“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攝、氏”等9個字,會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3.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教學重難點 1.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重點)2.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難點)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謎語。(教師) 2.自學生字詞。(學生) 3.搜集關于太陽的資料。(學生)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質疑引入,揭示課題(用時:5分鐘) 1.出示謎語:“早晨跳出東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們躲著它,冬天人人都喜歡。”引導學生猜一猜。 2.引導學生質疑:你想知道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3.引導學生梳理問題。 1.猜謎語。(謎底:太陽。) 2.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梳理問題。 (1)太陽有哪些特點? (2)太陽與人類有怎樣的關系 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可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平時的經驗或查找的資料直接解決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用時:22分鐘)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小組內交流識字的情況。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1)出示會認字,提示學生讀準“攝、殖、炭、療”的音。 (2)多媒體課件出示詞語,指導讀準。 4.指導寫字。 (1)指導觀察。 (2)范寫“氏、殖、炭”,指導易錯之處。 (3)組織評價。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語讀準確。 2.小組內交流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3.齊讀、指名讀生字及詞語卡片。 (1)讀準字音。重點讀準“攝、殖”這兩個翹舌音。 (2)讀準詞語,并理解詞語。 4.認真觀察生字特點,書寫生字,并對照生字表改進書寫。注意“氏”底下沒有點;“殖”右側里面是三橫;“炭”筆畫較多,注意筆順。 1.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地自學,充分發揮同來互助作用,互相檢查讀課文情況,交流預學素,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發現問題可以合作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在小組或全班內提出來。 2.在寫完生字后教師要注意評價的重要性,組織學生評價書寫優缺點,積累寫字經驗。三、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用時:10分鐘) 1.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練讀課文。 2.介紹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簡介說明文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層次。 (1)引導學生按自然段默讀,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指導學生根據每個自然段內容的關聯密切程度來劃分文章層次。 1.自由讀課文,交流討論:本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記敘文相比有什么區別 2.明確本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了解說明文的一些簡單知識。 3.回顧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層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太陽的有關知識。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寫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1.教師可以在介紹說明文時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學完本文后對照一下說明文的特 點。比如:采用多種說明方法,語言準確等。 2.提示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來劃分文章的層次。第二部分開頭的一句話,即第4自然段開頭的一句話,既是過渡句,也是第二部分的總括。四、練習朗讀,熟悉內容(用時:3分鐘) 1.引導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較長的句子。 1.分自然段讀文,把文章讀通順,進一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2.把較長的句子讀正確、流利。 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帶有關聯詞語的句子,讀準數據。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哪些內容? 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梳理出兩個問題: 1.課文是怎樣介紹太陽的三個特點的 2.太陽與人類有什么密切關系 在學生表述時,教師注意訓綜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簡潔性。二、精讀課文,解決問題(用時:25分鐘) 1.引導學生了解太陽的特點。 (1)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太陽具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找到介紹太陽特點的相關語句。 (3)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解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 ①用數字說明兩者之間的距離,十分準確。 ②用“地球”來跟太陽相比,使太陽的“大”更具體,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③步行和坐飛機,就是我們平時所熟悉的兩個事例。作者用熟悉的事例作比較,使我們理解起來更形象。 ④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比喻要介紹的事物,讓介紹更形象。2.引導學生了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1)引導學生默讀第4~~8自然段,思考:哪句話最能體現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引導學生根據找出的語句進行深入讀文,深入理解太陽與人類的關系。 ①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理清句子間的關系,體會說明性文章表達的特點。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適時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1.了解太陽的特點。 (1)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2)小組內交流: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的 (3)深入學習,了解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 ①列數字:通過“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等句子了解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②作比較:通過“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了解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③舉例子:通過“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了解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④打比方:通過“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了解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2.了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默讀第4~~8自然段,找一找最能體現太陽與人類密切關系的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根據找出的語句,進一步了解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小組交流:太陽與動植物、人類生活、而雪形成、風的形成、人類健康等都有密切的關系。) 體會課文是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說明方法的理解教學,學生初次接觸,很難理解,因此,教學時,盡量用具體的數字、具體的例子,讓學生感知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時可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的意思和第三句話的意思是否一致 這兩句話在說法上是否相同 從而明確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致的,只是說 法上不相同:第一句話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話是從反面說的。這樣學生對說明性文章表達嚴謙的特點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3.在閱讀第5自然段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看看這段話中的三個句子在表達上的特 點:這段話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云、而和雪。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說明性文章特點的感受。三、齊讀課文,交流資料(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太陽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太陽的資料。 1.自讀、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知道太陽的重要性。 2.組內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太陽的一些資料。 教師可以抓住重點詞“到處……到處……沒有……沒有……”,采用填空提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有層次地記憶。四、布置作業,提高能力(用時:5分鐘) 引導學生辦一期有關太陽的知識的手抄報。 根據搜集到的有關太陽的資料,小組合作辦一期手抄報。 有關太陽的知識有很多,可引導學生分專題、分組進行深入研究,合作完成手抄報。16 太陽音形義 1.用“√”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攝氏度(niè shè) 繁殖(zhí zí) 醫療(niáo liáo) 殺菌(jūn jú) 煤炭(tài tàn) 糧食(lánɡ liánɡ) 2.辨別下面的形近字并各組兩個詞。 殖( )( ) 炭( )( ) 值( )( ) 碳( )( ) 3.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連根小草也不生長,形容土地貧瘠荒涼。( ) (2)生物產生新的個體,以傳代。 ( )整體感知 4.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完成下圖。 5.寫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1)其實,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十幾年。 ( )( ) 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 一個太陽。 ( )( )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 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 ( )( )( )思考質疑 6.通過預習,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寫在下面吧。2001/04/0113:19類文閱讀- 16太陽神秘的金星金星是全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我國古代稱金星為“太白星”。金星和水星一樣,位于地球軌道之內,只能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或黃昏時出現在西方天空,所以金星又有“啟明星”和“長庚星”之稱。金星是自東向西自轉的,與我們地球的自轉截然相反,所以金星上的太陽是西升東落。金星離地球最近,金星的體積、質量、密度都和地球相近,因此,人們形像地稱金星為地球的“孿生姐妹",有人推測,金星上有著和地球上類似的環境,現代探測卻表明,金星是個奇熱、無水、無生命的世界。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姐妹。金星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金星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密度的100倍,濃密的大氣強烈地反射陽光,使金星變得格外明亮。金星大氣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整個金星像一個大溫室,溫室效應使金星各處溫度都高達465—485℃,基本沒有晝夜和四季的變化。據測定,金星上的氣壓很高,約為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于潛到水下900米時所承受的壓力,任憑你有鐵骨,到了金星也會粉身碎骨。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推測——( ) 格外——( ) 類似——(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星被稱作“太白星”“啟明星”和“長庚星”。B.金星的自轉與地球截然相反,金星上的太陽是西升東落。C.金星的體積、質量、密度都和地球相近,有著和地球上類似的環境。D.金星是個奇熱、無水、無生命的世界。3.“貌合神離”的本意是 。用“貌合神離”造句: 。4.為什么說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而它,卻是無生命的世界?參考答案1.示例:預測 特別 相似2.C3.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造句示例:原來合作很好的這兩家公司現在卻貌合神離,矛盾日趨尖銳。4.金星的體積、質量、密度都和地球相近。但是金星大氣密度大,溫度高,氣壓高,生物無法生存。天上之“河”在晴朗的夏夜,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從東北向南橫跨天空的一條白茫茫的光帶,好像一條流過天空的大河,一瀉千里,這就是銀河。銀河并不是一條大河,它是由密集的恒星和其他天體組成的,這個龐大的恒星體系叫銀河系。銀河系的外形是一個中間厚,邊緣薄的扁平盤狀體。從正面看像一個急流中的旋渦,從側面看有點像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主體部分的直徑約8萬光年,中央厚約1萬光年,邊緣厚3000-6500光年。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恒星,太陽位于銀河系中心約2.3萬光年的地方。我們從太陽系向周圍看銀河,只能看到一條(實際上是半條)光帶。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1000—2000億顆。銀河系也在自轉,越靠近銀河中心,自轉越快,銀河系邊緣自轉緩慢。我們的太陽系以每秒約250千米的速度環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大約需要2.5億年才能轉一圈。現在已知,銀河系中心為一個球狀體,這個球狀體有劇烈的活動,有大量氣體從銀心向外擴張著,銀心是一個很強的射電源和高能輻射源,銀心的質量約相當于幾百萬個太陽質量。1.“一瀉千里”的意思是:2.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銀河是由恒星和其他天體組成的。 ( )(2)銀河系的外形像投擲的鐵餅。 ( )(3)銀河系在自轉也在公轉,越靠近銀河中心轉得越快。 ( )(4)銀心的質量約相當于一百萬個太陽質量。 ( )3.根據文章內容,下列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銀河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屬的星系。B.太陽系以每秒約250千米的速度環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大約需要2.3萬光年才能轉一圈。C.銀河系是一個很強的射電源和高能輻射源。D.在太空俯視銀河,看到的銀河像個旋渦。4.想一想,寫出一句跟銀河有關的詩詞吧。5.你知道關于銀河的故事嗎?寫一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形容水往下直注流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2.(1)√ (2)√ (3)× (4)×3.B4.示例:疑似銀河落九天。5.示例:牛郎織女每年七夕在鵲橋相會。(共34張PPT)你知道哪些關于太陽的故事和傳說呢?試著給大家講一講。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新課導入太陽的一生會經歷出生、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這幾個階段。太陽誕生于幾十億年前,在太陽正處于精力旺盛的時期,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然后,太陽的溫度會越來越高,發生極度膨脹,逐漸失去光芒,最終死亡。小小百科太 陽五年級語文·上第一課時16自由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太陽寫了哪些內容?自讀提示會認字攝殖炭療shèzhítànliáo攝氏度拍攝繁殖養殖煤炭炭火治療醫療攝氏殖糧炭區殺菌療左右結構攝 殖 糧上下結構炭 殺 菌獨體字氏半包圍結構區 療會寫字易錯字攝“攝”字要寫得左窄右寬,“攝”字右下部的第一個“又”的捺要改點。辨字識記攝影 攝像威懾 震懾易錯字殖殖“殖”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右半部分“直”的里面是三橫。辨字識記繁殖 生殖價值 植樹直易錯字菌“菌”字寫時要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里面的是“禾”不是“木”,“禾”的末筆捺變點。辨字識記細菌 殺菌綠茵 綠草如茵整體感知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1-3介紹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4-8作者是如何把這兩部分連在一起的呢?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他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過渡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邊讀邊在文中找到課后第二題中的例句,想一想作者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體現出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列數字舉例子體悟寫法 關注畫線部分和加點部分,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如果把句子中的這些數字換成“很遠很遠”“許多年”,你覺得好不好?為什么?修改后: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很多年。列數字一億五千萬千米二十幾年三千五百年更加清楚、具體地說明太陽與地球距離遠的特點。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一個小時人能走多遠,飛機能飛多遠?日夜不停,差不多要三千五百年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具體的事例能使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更真實、可感。舉例子遙不可及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關注畫線部分和加點部分,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想一想這個句子是怎么比的,突出了太陽的什么特點?約130萬個=1個用熟悉的地球的體積與太陽比較,更加突出太陽的體積大的特點。太陽地球作比較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舉例子 關注畫線部分和加點部分,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打比方列數字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將太陽比作大火球,形象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以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這個句子把太陽比作成什么?有什么好處?打比方原句: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修改后:太陽的溫度很高。一個具體的數字,一個形象的例子,清楚地說明了太陽溫度高的特點。開水的溫度是100℃鋼鐵的熔點是1500℃想一想:將第二個句子改為“太陽的溫度很高”,你覺得怎么樣?小結歸納列數字 舉例子遠列數字 作比較大打比方 列數字 舉例子熱作者合理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把太陽的三大特點說得有條理、具體、形象,也更準確。太陽的屬性很多,為什么作者僅僅介紹了它距離地球遠、體積大、溫度高的特點?這三方面與后文中介紹“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密切”這部分內容有什么聯系呢?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形成思考太 陽五年級語文·上第二課時16回想一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的?距離地球遠;體積大;溫度高;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回顧所學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更加清楚、具體地說明太陽與地球距離遠的特點。以步行和坐飛機到太陽上去要花很長的時間為例,使太陽距離地球遠的特點更真實、可感。說一說這個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列數字舉例子默讀第4—7自然段,思考:為什么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找出相關信息,抓住文中關鍵詞。課文解讀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穿的棉、麻、毛、絲,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來好像跟太陽沒有關系,其實離開太陽也不能形成,因為煤炭是由遠古時代的植物埋在地層底下變成的。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生活煤炭的形成結合生活經驗,簡單說一說你對這三方面的理解。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梳理并概括5-7自然段的內容。太陽能殺菌。太陽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第5自然段水在太陽的作用下形成了云、雨、雪。第6自然段第7自然段太陽對風的形成的影響。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我是什么》,仔細觀察下圖。原來太陽與云、雨、雪的形成有著密切關系。夏天中午在水泥地和草地間,能感覺到水泥地更熱,空氣好像往上跑,這就是太陽照射讓地面溫度不同。海邊白天陸地熱空氣上升,海面冷空氣過來,形成海風,晚上相反形成陸風,這就是太陽照射導致的溫差產生了風。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太陽如何影響風的形成?第7段提到太陽光有殺菌的作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事例嗎?曬被子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夠有效殺死被子中的細菌和螨蟲。結合生活經驗或相關書籍,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拓展交流曬太陽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果園的蘋果曬曬太陽,味道更甜美;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年四季的變化;生活中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總結全文因為有了太陽,人類才能獲得各樣的資源,才能在地球上生存發展。最后一句話再次強調了太陽的重要性,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聚焦方法這座電視塔高368米,大約有120層樓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個待發射的火箭。語段是從哪些方面介紹這座電視塔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電視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高度外形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學以致用選擇一樣身邊的事物,試著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征。(至少運用兩種說明方法)練寫要求:16. 太 陽篇章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課件)16 太陽.pptx (配套教案)16 太陽.docx (預習卡) 16 太陽.docx 《太陽》導學案.doc 《太陽》說課稿.doc 類文閱讀-16 太陽.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