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你會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國呢?美麗富饒蒸蒸日上興旺發達……新課導入少年中國說(節選)梁啟超五年級語文上冊“說”是一種文體,表示議論。作者簡介第一課時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寫作背景《少年中國說》寫于1900年,那年是庚子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帝國主義聯合起來,組成八國聯軍,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當時八國聯軍制造輿論,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國主義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也為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先生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初讀感知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將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落字,讀流利。一瀉汪洋 鱗爪飛揚 百獸震惶奇花初胎 地履其黃 美哉zāixièlínhuánɡtāilǚ會認字會寫字qián潛瀉試胎縱履皇疆xièhuánɡshìtāijiānɡlǚzònɡ書寫指導書寫時要注意橫畫之間的間距要均衡。皇履疆書寫“尸”時,右半部分不宜寫得太長,長撇向左下伸展,給“復”留足空間。左半部分的“土”不超過“弓”字,右半部分中間的橫最長,其次是下橫,上橫最短。整體感知借助注釋和資料大致理解文意,梳理各段的主要內容。第1自然段寫建設少年中國的責任在于中國少年。第2自然段寫少年中國的光輝前程。第3自然段贊頌了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和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品讀課文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體會這一段的表達特點。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國家命運系在少年身上,從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層層遞進,氣勢磅礴。所以。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們年輕人的肩上。年輕人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年輕人富有,國家就富有;年輕人強盛,國家就強盛;年輕人獨立,國家就獨立;年輕人自由,國家就自由;年輕人進步,國家就進步;年輕人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年輕人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譯文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中國?智慧富有獨立強大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本文寫于戊戌變法后。當時國內爆發了義和團愛國運動。帝國主義組成八國聯軍,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并借機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當時八國聯軍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在國內,一些賣國者叫嚷“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梁啟超寫下了《少年中國說》。資料鏈接少年關系密切中國責任重大朗讀指導借助“少年……則國……”的句式讀好句子的停頓和節奏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讀得重一些品讀課文請大家朗讀第2自然段,借助注釋逐句理解文意,勾畫出贊美少年中國的事物,想想這些事物象征了什么。第二課時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紅日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黃河潛藏的水流暴發出來,勢不可當,浩浩蕩蕩。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潛藏的巨龍從深淵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幼虎在山谷吼叫,各種野獸都害怕驚慌。雄鷹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珍奇的鮮花剛開始孕育蓓蕾,華美瑰麗,富麗堂皇。寶劍在磨刀石上磨,發出耀眼的光芒。華美瑰麗,富麗堂皇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頭頂著蒼天,腳踏著黃土大地。從縱的時間上看有著千年萬載的歷史,從橫的空間上看可通達四面八方。前途就像大海一樣寬廣,未來的歲月還很長。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的進步不可限量潛龍騰淵象征少年中國的突然崛起乳虎嘯谷象征少年中國的巨大聲威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喻指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初胎干將發硎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紅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讀出少年中國的朝氣蓬勃朗讀指導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雙句押韻四字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品讀課文抒情感嘆句贊美關系密切少年中國你覺得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有什么聯系呢?建成少年中國,需要有為的中國少年;中國少年承擔著祖國繁榮昌盛的重任,少年強才能中國強。討論交流少年強才能中國強中國強所以少年強要讀得高亢,充滿力量朗讀指導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百年來,在強國夢想的激勵下,涌現出大量的優秀人物,為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請同學們查找資料,讀一讀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學做一份手抄報。實現強國夢想杰出人物事跡表 姓名 事跡鄧稼先袁隆平孔繁森……拓展延伸結構梳理13.少年中國說(節選)作者通過描述少年與國家的關系,謳歌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及其光輝燦爛的前程,表達作者殷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課堂小結課后作業1.正確抄寫本課生字詞。2.背誦課文。少年中國說(節選)預習目標一: 掌握字詞 音 給下列畫橫線的字注音。 一瀉( )汪洋 鱗爪( )飛揚 震惶( ) 地履( )其黃 哉( ) 奇花初胎( )形 我能正確摘抄課文中精彩的四字詞語,并積累下來。義 解釋下面畫線的詞語。 故今日之責任:___________ 少年智則國智:___________ 百獸震惶:___________ 其道大光:___________預習目標二: 整體感知 找出文中象征著新生活力的事物,說說作者寫這些事物的用意是什么。 初生的紅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習目標三: 思考質疑 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的聯系是什么。拓展 查閱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少年中國”突出的是,表示“中國少年”突出的是,表示聯系:13《少年中國說》(節選)導學案 課題 少年中國說(節選)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認識“瀉、鱗”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有氣勢。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句式整齊、氣勢磅礴的語言特點。 4.體會作者殷切期盼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句式整齊,氣勢磅礴的語言特點。 2.體會作者殷切期盼祖國繁榮富強的強烈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課前準備 1.準備課文的朗讀音頻。(教師) 2.預習字詞,朗讀課文,查找作者的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學生)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用時:3分鐘) 1.播放歌曲《男兒當自強》,組織討論:我們身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當下應該怎樣做 2.借“100多年前, 梁啟超就曾提出少年強則 國強”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3.講解“說”:一種文體,可以敘事,可以議論,可以說明。4.交流作者和寫作背景的資料。 1.傾聽歌曲,討論交流感受:少年當自強。 2.齊讀課題。 3.匯報課前查找到的資料,交流什么是“說”。 4.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 關作者和寫作背景的資料。 在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作背景的同 時,重點讓學生 懂得“查找資 料”是學習課文 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用時10分鐘) 1.播放課文的朗讀音頻。 2.指導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一瀉汪洋 鱗爪飛揚 百獸震惶 奇花初胎地履其黃 美哉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看書聽音頻,注意生字的讀音。 2.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掃清識字障礙。 3.(1)同桌互相考一考,注意傾聽生字的讀音。 (2)開火車認讀,小組交流理解詞義。 4.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1.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相機指導“鱗”的讀音。2.重點引導學生讀好第2自然段,讀正確的同時,讀出節奏和氣勢三、品讀第1自然段(用時:17分鐘) 1.出示自學提示,引 導自主理解第1自然段的 意思。 (1)邊讀邊想第1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自己的話說說第1自然段的意思。2.探究“少年中國”的含義。 3.引導學生總結表達 上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4.引導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2.(1)用橫線畫出關鍵字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2)交流理解“少年”與“中國”緊密相連、唇齒相依的關系。 3.(1)自主讀文,揣摩第1自然段表達的特點。 (2)再讀一遍,想想自己有什么感受,體會表達的作用。 (3)齊讀,讀出感情。 4.利用第1自然段表達上的特點,進行背誦。 1.這一自然段的意思容易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理解這一自然段的意思。 2.探究“少年中國”的含義時,要教給學生方法一一抓關鍵詞。四、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指名讀。 瀉 潛 試 胎 皇 履 疆 2.引導觀察字形,探究如何寫好生字。 3.指導學生書寫。 (1)指導寫好帶三點水的字。 (2)指導難寫字“履”。 4.巡視書寫,組織展示評價。 1.讀一讀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1)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2)匯報交流生字在書 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3.(1)觀察三點水的寫法。 (2)注意“履”的筆順規 則。 4.(1)每個字寫兩個。 (2)相互評價書寫情況。 教師指導書寫生字時,先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關鍵筆畫所 在的位置及書 寫特點。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復習導入,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 1.引導學生認讀生字。 瀉 鱗 惶 胎 履 哉 2.回顧第1自然段內容。 3.指名朗讀課文。 1.開火車讀生字,把字音讀正確。 2.(1)齊聲背誦課文(2)用自己的話說說第1自然段的意思。 3.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重點要放在鞏固學生學習效果上。二、品析第2自然段(用時:20分鐘) 1.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第2自然段的大意。 (1)熟讀第2自然段,看看能讀懂哪句話。(2)結合查找的資料理解難句。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收獲,解決疑難。 2.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探究每句話的象征意義。 (1)想想少年中國和所比喻事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2)揣摩其中的象征意義(可以借助查找的資料),作好批注。 3.總結第2自然段讀后的總體感受。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1.按照自學提示展開學習。 (1)利用查找的資料理解第2自然段。(2)小組合作,先交流自己能夠獨立理解的句子,然后共同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3)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匯報學習成果。 2.探究象征意義:“紅日初升”象征著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河出伏流”象征著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潛龍騰淵”“乳虎嘯谷”和“鷹隼試翼”比喻少年中國的英姿勃發;“奇花初胎”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干將發硎”以剛剛磨礪過的無比鋒利的寶劍比擬為創建少年中國立功德的中國少年;“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描寫了少年中國像頂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視整個世界;“縱有千古,橫有八荒”表現了少年無比廣闊的前景。 3.自由總結:(1)多是四字一句,而且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2)少年中國特別美(3)運用了許多比喻句,寫得形象生動。(4)排比句,充滿強烈的贊美之情和自豪感。 4.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氣勢。 1.在學生自學前一定要讓學生讀好自學提示,掌握方法。在學生自學時教師要注重巡視,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 2.由于第2自然段比較難理解,所以課前要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學生探究時如果遇到困難,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講解。三、體會情感,贊美祖國(用時:10分鐘) 1.引讀第3自然段,贊美祖國:作者對中國的前途充滿信心,字里行間洋溢著一股昂揚奮發的朝氣,一起來贊美我們的祖國、贊美少年。 2.引導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 1.在第2自然段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齊聲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自豪感。 2.在朗讀的基礎上談談 自己的體會,表達出自己的贊美之情。 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體會最后 一個自然段所表達的情感上。四、今昔對比,激發情感(用時:7分鐘) 1.引導交流:梁啟超 期待的中國現在是什么樣的呢 2.播放課文朗讀音頻,指導背誦全文。 3.表達訓練:我們偉大的祖國如此繁榮富強,你打算怎么做 看視頻想做法 1.(1)自由匯報自己所知道的中國今日的輝煌成就。 (2)談談自己的感受。 2.嘗試背誦全文。 3.動筆表達后進行展示。 這一環節重在情感的激發,應引導學生在交流和 表達中不由自主地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少年中國說》(節選)說課稿說教材 少年中國說》是中國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啟超,本文是節選片段。課文用激情磅礴的語言,熱情的贊美了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表達了作者對中國光明前途的熱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本文寫于作者流亡日本初期的1900年。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都是保守守舊、愚頑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應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注釋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3.反復誦讀理解作者熾熱的思想感情;體會句式整齊,氣勢磅礴的語言特點。三、說教學重難點:1.能結合注釋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重點) 2.正確理解作者熾烈的感情,領會文章表現手法的特點。(難點)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本課課文用語以四字韻文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感受作者語言上的特點,同時也加深對課文情感的了解。 2.背景點拔教學法 本課只從字面意思了解課文是不夠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加深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準備了同步教學多媒體課件。包括作者簡介,課文生字和課文講解內容,重點補充了課文寫作背景,配有適量插圖,圖文結合,避免枯燥說教形式教學。五、說教學過程:(一) 課題導入 1.展示《少年中國說》朗誦錄音,讓學生談談聽過之后的感受。 板書——少年中國說。2.課件出示作者簡介。(二)學習生字 1.讓學生在課文中標出生字,結合課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認一認。 2.課件出示生字。 3.教師范讀生字,學生跟讀,讀準字音。 4.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生字書寫,注意筆順和書寫規范。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朗讀課文,小組之間比賽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有氣勢,讀得好。2.結合課文注釋,了解課文大意,畫出難懂的字句。 3.思考:①課文用哪些事物來贊美少年中國?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②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有什么聯系?。(四)精讀課文,領悟感情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課件展示作者簡介,背景資料(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等)。 (1)學生齊讀課文,讀完之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說說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注意句子: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請同學說一說這種句式的好處。 2.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 (1)讓學生分小組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好。 (2)讓學生思考第2段用了哪些事物來贊美少年中國。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3)學習第3自然段。 這是課文的結尾部分,共兩個句子,句式整齊。作者進一步歌頌了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與天不老,與國無疆”將這種感情表達到了極點。 師:請大家想一想,中國少年與少年中國有什么聯系呢? 只有中國少年奮發有為,少年中國才能豪邁崛起。 拓展延伸1.說一說本文的語言特點。 文字語言特點是高度凝練、概括,氣勢宏大,感情飽滿。文章多為四字一句,而且押韻,處運用反復、對偶、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2.讓學生討論:這篇課文訴說了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強國夢想。結合今日之中國,你認為他的心愿實現了嗎? 3.課件展示新中國的成就。(改革開放,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嫦娥四號,玉兔二號登月等)。讓學生結合今昔對比,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六)課文主旨歸納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奮圖強。本文表現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七)布置作業1.背誦課文。2.課外搜集一些愛國的詩歌。六、說板書設計總分—總領全段 磅礴的氣勢 蓬勃的生命力 13.少年中國說 動詞:瀉 潛 淵 胎 履 縱——層層深入贊美之情 《少年中國說(節選)》課堂實錄師:(指板書)請同學們齊讀“胸懷壯志”生齊讀師:這是第五板塊的主題,我們從這一板塊的《龜雖壽》中感受到了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胸襟,也從《十六字令三首》中領略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遠大抱負和豪邁之情。今天讓我們走進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看看作者又胸懷怎樣的壯志?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師: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閱讀方法預習本課,那你對課題是如何批注的,怎樣理解的。生:“少年中國”就是像少年一樣朝氣蓬勃的中國。生:“少年中國”是有希望的中國。師:“少年中國”只是課題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師:“說”這種文體可以用于記敘、說明、議論。你們以后還會學到這種文體的文言文,像《愛蓮說》《師說》《馬說》。生:節選就是原文很長,從原文中選一段。師:那你知道原文由多長嗎?生:我通過查資料知道原文由3000字左右。師:課題大家理解得很好,那你對梁啟超有哪些了解?生匯報收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師: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還想檢查一下你們對字詞的預習情況。出示字詞指名讀,齊讀。師:大家對字詞預習得不錯,那誰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指名讀,正音,齊讀。師:學習一篇文章僅僅讀得正確流利還不夠。還要生:讀得有感情,理解意思,體會情感。師:說得非常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為課文分層,用豎線在文中標出。師:誰來說說分幾層?生:三層,從開頭到“紅日初升”前是第一層,到“來日方長”是第二層,最后一句是一層。師:你們在家預習時覺得哪一層好理解一些。生:第一層。師:那我們就來讀讀第一層,說說你的理解。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這層的意思是“所以說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少年聰明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于世界,我國家就稱雄于世界。”師:在這段話中“故”是什么意思?生:所以的意思。師:請同學們在“故”的上面標上“所以”,聽別人的發言做筆記,這也是作批注。“則”字在本段中出現了很多次,怎么理解這個字?生:“則”就是“就”的意思。師:非常正確,請沒有作批注的同學做好批注。師:兩個“于”字的意思一樣嗎?生:“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的“于”是“過”的意思。“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的“于”是“在”的意思。師:理解了這幾個重點字詞的意思后,誰再說說第一層的意思。生說第一層的意思。師:剛才我們從內容上對第一層進行了理解,你還從哪方面對第一層有理解?生:這層在寫法上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師:排比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生:很有氣勢。師:那你能試著讀讀嗎?生讀,指導朗讀。齊讀。師:默讀這一層,概括層意,寫在書上。生:這一層寫了“中國少年有責任建設少年中國”師:“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之間有怎么樣的聯系呢?可以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一說。生: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日本稱我們為老大帝國,所以作者心目中有一個少年中國。他是智慧、富強、獨立、自由的。生:梁啟超的“少年中國”是他的理想,他變法失敗,實現不了這個理想,想讓少年實現這個理想。師:所以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學生接讀“而全在我少年。”師生共讀第一層。師:第一層我們理解完了,看第二層,同學們覺得難理解是吧,先看第一層有幾句話?生:四句話。師:哪句容易理解些?生:第一句話。“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師:“太陽”和“少年中國”有什么關系?生:作者把“少年中國”比喻成初升的太陽,說少年中國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師:理解得非常好,這就是“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義。大家之所以覺得第二層難理解,就是因為第二層的每句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有象征意義蘊含其中。拿你默讀另外三句話,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國和所比喻事物之間有什么聯系,再揣摩其中的象征意義,做好批注。生自主學習,師巡視。師:誰來匯報你的學習成果?生:“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意思是黃河從地下冒出來,洶涌奔瀉浩浩蕩蕩;潛龍從深淵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象征少年中國非常強大,有聲勢,前途無量。生:“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的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獸都害怕驚慌,雄鷹隼鳥振翅欲飛,風和塵土高卷飛揚。把少年中國比喻成小老虎,虎虎生威,其他國家都害怕他。師:用第一層的詞句來概括就是生:國勝于歐洲,國雄于地球。生:“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的意思是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說中國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師: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生:頂天立地。生:中國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雄踞于世界之林。師:讀讀這一層,帶著你的感受和理解。生讀。指名讀,齊讀。師:所以作者由衷地贊嘆,齊讀第三層。師:第三層進一步點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關系。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他沒有見到。但是已經實現了,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國。你能說說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嗎?生:我們國家舉辦了奧運會、世博會。生:神州六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師:你們就是少年,中國的未來需要你們的努力。希望在你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下課。板書設計: 少年中國說(節選)理想 實現 希望少年中國 責任 中國少年13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目標]1.會認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的聯系。【語文要素】4.能結合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報。【語文要素】[教學重難點]1.能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的聯系。2.能結合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報。[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同學們,如果要大家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國,你們會用什么詞呢?(美麗富饒、興旺發達、蒸蒸日上……)說得很好!一百多年前的梁啟超先生也用了一個詞形容中國:少年!少年有什么特點?(年輕,有朝氣)請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少年中國說(節選)》。(板書課題)“說”是一種文體,可以敘事、可以議論、可以說明。“少年中國說”的意思就是(說說年輕的中國)作者為什么“說”?他又將如何“說”?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2.哪位同學預習時查閱了資料,能介紹一下作者和文章的寫作背景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二、讀文識字,初讀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將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落字,讀流利。這篇課文中有很多難字、生僻字,你是否都認識了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2.出示會認字。點撥:“瀉、鱗、惶、胎”是形聲字,可以借助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掌握字音,理解字義。“瀉”的三點水表義,“寫”表聲,指液體很快地流出;“惶”是豎心旁,說明這個字和心情有關,表示驚惶。還可以將識字與理解句意結合起來。如“惶”表示驚惶,“百獸震惶”便是百獸感到驚慌害怕。“哉”是平舌音,一般在文言文中做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履”字生活中不常見,可以組詞“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履”在這里指踩和踏的意思。2.學習寫字。教師組織學生自主交流寫字的方法。點撥:“瀉、潛、試、胎、疆”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試”不要多寫一撇;“潛”右半部分中第一個“夫”的最后一筆捺變點;“疆”字左半部分中的“土”不要丟掉,“土”的最后一筆變成提,右半部分“畺”中間的橫最長,其次是下橫,上橫最短。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結合注釋和工具書,厘清課文大致內容。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讀課文。預設1:第一自然段寫建設少年中國的責任在于中國少年。預設2:第二自然段寫少年中國的光輝前景。預設3:第三自然段贊頌了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和中國少年“與國無疆”。2.學習第1自然段。(1)要求: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體會這一段的表達特點。預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國家命運系在少年身上,從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層層遞進,氣勢磅礴。這一段主要講了少年中國肩負著建設少年中國的責任。出示譯文,幫助學生理解文意。結合文段說一說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中國?預設:作者希望中國是一個充滿智慧、富有、強大、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的中國。(4)出示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觀點。(5)這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中國少年和中國的關系密切,中國少年責任重大。(6)朗讀指導:借助“少年……則國……”這個句式讀好句子的停頓和節奏,在讀好短句的基礎上讀好長句子“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關鍵字詞和短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要讀得重一些。整段朗讀時語調可逐漸拔高,讀出氣勢。學生根據朗讀指導自由讀第1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這節課,我們共同熟悉了課文,學習了字詞。大家知道嗎,這篇文章節選自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的一部分,課后大家可以把原文找來讀一讀,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課時[課時目標]1.能體會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的聯系。(重點)2.能結合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報。(難點)[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第1、2自然段,。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少年中國說》。二、研讀課文1.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請大家朗讀第2自然段,借助注釋逐句理解文意,勾畫出贊美少年中國的事物,想想這些事物象征了什么。學生根據要求朗讀第2自然段并勾畫相關事物。預設:作者分別用“紅日、河、潛龍、乳虎、鷹隼、奇花、干將”來贊美少年中國。引導:可以邊讀邊想象畫面,進而理解這些事物的象征義。學生再次朗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并總結、匯報:“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展,猶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紅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的進步不可限量。潛龍騰淵:象征少年中國的突然崛起。乳虎嘯谷:象征少年中國的巨大聲威。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喻指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初胎/干將發硎: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朗讀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時,要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讀出少年中國的朝氣蓬勃。點撥:第2自然段四字一句,逢雙句押韻,句式整齊,朗朗上口,使人感覺意氣風發,充滿了對少年中國的期盼心情。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喻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發展前途的。3.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1)梁啟超以激昂飽滿的筆觸描繪了一幅中國少年奮發有為,少年中國豪邁崛起的振奮民志、激動人心的畫面,所以他在最后一段寫道——(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2)匯報:這一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系以及對他們的贊美之情。(3)討論交流:你覺得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有什么聯系呢?預設:中國少年承擔著祖國繁榮昌盛的重任,少年強才能中國強。強大富庶的中國又為中國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強所以少年強。(4)朗讀指導,這一段要讀得高亢,充滿力量。三、延伸拓展,升華情感1.其實千百年來,像梁啟超一樣心懷祖國、擁有強國夢想的優秀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為了祖國的富強不斷奮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提問:在為實現中國強盛的歷史過程中,有哪些中國人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預設:地質學家李四光、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數學家華羅庚、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黨的好干部焦裕祿……查找資料,了解為了實現強國夢,中國百年來在各行各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的典型事跡。可以以下面的表格為主題,小組合作做一份手抄報,之后在班級墻報進行展示。結構梳理。課堂小結。課后作業。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文章并結合資料,感受到了梁啟超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熱切盼望,同時也明白了作為一名青少年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將愛國的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勤奮學習,不斷提高本領,長大后為祖國做出我們的貢獻![教學板書]13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反思]本次授課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第2課時,開課時,我通過復習上一節所學內容,為學生能夠建立起已有知識和本節課要學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打好基礎。再逐步深入課文每個自然段,了解第1自然段的內在結構,作者的寫作特點,運用關聯詞串聯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的方法來感受兩者的關系,從而體會到少年中國光輝燦爛的前程;在第2自然段中,引導學生發現句式的特點,體會這樣的表達方式更有利于作者表達強烈的內在情感,并通過朗讀的形式理解文意、體會情感,從而明白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兩者的關系。隨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作者強烈情感的體會,學生明白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內在關系,就更能理解作者的初心,那就是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最后,升華感情,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展、啟發學生通過所了解的杰出人物的愛國故事,來增進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心,并明白杰出人物跟國家富強之間的內在關系,建立正確的愛國情懷,激勵學生以國為榮、報效祖國、回報祖國的愛國熱情。類文閱讀-13 少年中國說(節選)少年中國說(節選)梁啟超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1.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是( )A.蓋:原來是。 B.既往:往事。C.破格:破紀錄。 D.乳虎:初生的虎。2.翻譯下列句子。(1)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3.說一說文章畫線的句子的言外之意。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少年人和老年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處?參考答案1.C2.(1)老年人常常多憂多慮,年輕人常常喜歡游戲娛樂。(2)正因為精神旺盛,所以豪邁雄壯;正因為膽怯懦弱,所以得過且過。3.日本人認為中國已經老了。4.老年人經常懷念往事,思想保守,少年人常常思索未來,敢于冒險,勇于進取,打破常規。龍的傳人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雖不曾看見長江美,夢里常神游長江水。雖不曾聽過黃河壯,澎湃洶涌在夢里。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后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里。槍炮聲敲碎了寧靜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多少年炮聲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地擦亮眼。1.解釋詞語。(1)洶涌澎湃:(2)四面楚歌:2.“巨龍”指的是 。“龍的傳人”指的是 。中國人的外貌特點是3.唱這首歌時,語氣應該是( )A.平淡 B.豪邁 C.欣喜 D.悲傷4.在這首歌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5.你知道還有哪些愛國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吧!參考答案1.(1)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樣子。常用來形容聲勢浩大。(2)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2.中國 中國人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3.B4.作為一個中國人非常的驕傲與自豪。5.華羅庚: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 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課件)13.《少年中國說(節選)》.pptx (配套教案)13.《少年中國說(節選)》.docx (預習卡) 13.《少年中國說(節選)》.docx 《少年中國說(節選)》導學案.doc 《少年中國說(節選)》說課稿.doc 《少年中國說(節選)》課堂實錄.doc 類文閱讀-13 少年中國說(節選).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