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牛和鵝》導學案 課題 牛和鵝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認識“謂、拳”等11個生字,會寫“摸、甚”等15個字,會寫“甚至、頑皮”等14個詞語。2.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3.結合課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 4.通過感悟課文內容,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的道理。教學重難點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關注文中的批注,思考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 3.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完成預學案作業。(學生)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欣賞圖片,激趣導入(用時:3分鐘) 1.課件出示牛和鵝的圖片,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種動物給自己的印象。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3.再讀課題,引導學生交流由課題想到課文會寫什么。 1.觀察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牛和鵝給自己的印象。 2.齊讀課題。 3.讀課題,想象一下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兩種動物的印象,注意語言準確,條理清楚。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用時:15分鐘)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重點指導:集中識記生字“摸、捶、握、摔、掐”;字謎識記“襟、憑”。聯系上下文理解“無緣無故、恐怖”等詞語。 3.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2.(1)小組內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并互相分享識記難字、易混字的方法。 可以借助工具書識記不理解和有難 度的字。 (2)在教師指導下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嘗試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3.逐段讀課文。 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解詞。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用時:12分鐘) 1.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課文圍繞牛和鵝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2)引導學生給課文劃分段落。 (3)引導小組交流每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1.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的是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也不怕鵝的故事。 2.(1)朗讀課文。 (2)小組討論:課文先寫了開始“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接著寫我”被鵝襲擊的一件事,最后寫現在“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 (3)根據以上三方面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由于牛和鵝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怕鵝,不怕牛。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寫“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寫“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 3.組內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 1.要舍得給學生充分思考和組內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2.學生概括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時,只要語言精練恰當,意思對即可,不要整齊劃一。3.學生質疑問難在組內進行,可互相啟發,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四、指導書寫,課外拓展(用時:10分鐘) 1.指導書寫生字,出示生字“甚、跪、 頑、概、惹、昏、憑”的生字卡片。指導學生觀察。 2.范寫生字“甚”“概”“昏”。3.師生評議學生書寫作品。4.課外拓展:課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觀察字的結構,小組內說出這幾個 字的結構,了解寫法。重點注意“概”的第八筆是豎提;“昏”的第五筆是豎。 2.認真觀察教師范寫,練習書寫。 3.小組內認真評議,分享優點,改正缺點。再寫一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書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課件出示字詞, 引導學生復習鞏固。 2.聽寫生字“甚、跪、頑、概、惹、昏、憑”。3.指讀課文,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齊讀課題,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2.在聽寫本上規范書寫生字。3.自由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課文先寫了開始“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再寫“我”被鵝襲擊的一次經歷,最后寫現在“我”對牛和鵝的態度。 在聽寫生字后,引導學生回顧“甚、概、昏”這三個字的易錯處,強化學生的記憶。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用時:20分鐘) 1.引導學生交流感悟:作者前后對待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轉變?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指導學生結合學生活動卡進行學習。 3.匯報交流。 (1)指導學生交流感悟之前“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 ①引導學生自主匯報交流。②相機指導學生結合課文理解“無所謂”的意思。③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感悟“我”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 ①引導學生自主匯報交流。②融情想象:作者再次見到鵝時動作和神態會是什么樣的?作者可能會對鵝說些什么? ③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學習“我”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①出示課件:鵝追趕咬住作者的圖片。 ②A.融情想象: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個曾經懼怕鵝的作者,你會怎樣? B.渲染氣氛:看看此時的瘋狂追擊“我”的鵝,而“我”當時才和鵝一樣高,如果鵝一口咬下去,后果不堪設想。這是多么令人害怕的一幕!你感覺到這緊張的氣氛了嗎?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④如果你是作者,當你看到金奎叔對付鵝瀟灑的動作時,你會怎么想?聽了他的話,你會有怎樣的反應?你會得到什么啟示?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金奎叔的話。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概括寫法。 1.自由讀課文,畫句子,寫感受。 2.小組交流,填寫學習活動卡。 3.小組選代表全班匯報: (1)匯報之前“我們”對待牛和鵝的不同態度。①讀相關句子談感受,其他組員補充。 ②說一說“無所謂”原來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匯報“我”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 ①讀描寫“我”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度的句子,談感受,重點抓住問句和感嘆句。其他學生補充。 ②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融情想象。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匯報“我”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①讀描寫鵝襲擊作者時的句子,談感受,其他學生補充。 ②看圖融情想象。在教師渲染的氣氛中加深感悟。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我”害怕的心理。④找出描寫金奎叔的動作的語句,抓住這些語句談感受。交流自己的啟示。 ⑤有感情地朗讀金奎叔的話。 4.概括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讓我們仿佛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1.引導學生結合上文理解:作者態度發生轉變的原因。 2.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體會“我”遇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3.引導學生閱讀文中的批注,學習作批注的方法,并嘗試運用 4.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悟“我”的恐懼和無奈,同時讓學生抓住金奎叔的動作感悟其性格特點,重點品讀金奎叔的話中蘊含的道理。 5.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想象體驗 文中意境的能力。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交流書寫 要點。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摸、捶、摔、掐”四個字的書寫。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寫后評價。 1.讀后暢談自己的收獲。2.認真觀察,和教師一起書空。 3.在教師的指導下規范書寫,然后集體評議。 先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再指導學生書寫,要注重書寫評價。四、拓展閱讀,布置作業(用時:5分鐘) 1.拓展閱讀。 (1)課件出示“閱讀鏈接”中的《牛的寫 意》(節選),指名讀。 (2)獨自閱讀,作好批注,然后組內交流。 2.布置作業。 (1)回家把《牛和鵝》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搜集和課文相關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1.(1)聽讀故事。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邊讀邊作批注,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成果。2.把《牛和鵝》的故事講給父母聽,并搜集故事。 引用“閱讀鏈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同時拓寬閱讀空間。18.牛和鵝預習目標一: 掌握字詞 音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所謂(wéi wèi) 呼吁(yū yù) 吁哩哩哩(yū yù) 衣襟(jīnɡ jīn) 憑借(pín pínɡ) 拳頭(quán qüán)形 看拼音填空,體會作者對牛的態度。義 根據“牛”在《新華字典》里的解釋,結合語境,選擇合適的解釋。 牛:①一種偶蹄類哺乳動物 ②比喻性格倔強、固執 ③有本領 ④驕傲狂妄的樣子 (1)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 (2)弟弟的牛脾氣上來了,誰都拿他沒辦法。( ) (3)得知又是“分秒不差,再次實現了‘零窗口’發射”后,有記者感嘆:“真是太牛了!”( )預習目標二: 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說說文中都是從哪些角度作的批注。預習目標三: 思考質疑 結合課文中的批注,想想還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主題探究 本文敘述了“我”在放學途中,被鵝追趕、襲擊,嚇得驚慌失措,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的故事。在他的幫助下,“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及態度。資料介紹 一般認為牛眼睛內的玻璃體能把看到的東西放大,所以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大。在牛的眼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馴良、溫順。而鵝則相反,外面的物體光線進入它的眼睛會折射縮小。在鵝的眼里,人比自己還小。所以鵝不怕人,常常主動去啄人,企圖嚇唬人。四年級各單元語文要素單元 主題 語文要素第一單元 自然之美 閱讀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寫作要素:介紹自己喜歡的好地方,把推薦理由寫清楚。第二單元 閱讀策略 閱讀要素:閱讀時要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寫作要素:抓住家人和動物的相似之處,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三單元 連續觀察 閱讀要素: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寫作要素:留心周圍事物,進行連續細致的觀察,學寫觀察日記。第四單元 神話故事 閱讀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寫作要素:編寫故事,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第五單元 多彩生活 閱讀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寫作要素:按一定的順序把一件事寫清楚。第六單元 成長故事 閱讀要素:◎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寫作要素:按順序把游戲寫清楚,寫出想法和感受。第七單元 家國情懷 閱讀要素: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課文的主要 主要內容。寫作要素:用正確的格式寫一封信。第八單元 青史留名 閱讀要素: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寫作要素:選取一件感受強烈的事,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和當時的感受。單元導讀本單元以“成長故事”為主題,編排了《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讀課文。這是本套教材繼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后,第二次安排與童年生活有關的主題。與第一次不同的是,本單元編排的課文,不僅有童年的歡樂,更有經歷挫折帶來的成長。其中,《牛和鵝》記敘了“我”對待牛和鵝態度的變化。《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記敘了扮演老虎給“我”帶來的困惑。《陀螺》一文講述了“我”玩陀螺的煩惱與歡樂。本單元的第一個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旨在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習用批注的方法加深、豐富對文章的理解。本單元圍繞這一要素作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鵝》呈現了學習伙伴作的批注,讓學生直觀認識批注,提示學生可以批注對內容的體會、疑問,對寫法的體會,以及獲得的啟發,引導學生學習批注的方法;后兩篇課文以留白的形式讓學生練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總結、梳理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體會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對理解文章的作用。本單元的第二個語文要素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教材圍繞此要索進行了精心編排:《牛和鵝》引導學生通過勾畫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等方面的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引導學生提取關鍵語句,體會“我”在不同階段的心情變化及變化的原因;《陀螺》引導學生借助梳理出的相關語句,體會“我” 心情變化的過程。語文園地“ 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要求仿照例子,用動作描寫來表現某種心情,引導學生從閱讀走向表達。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記一次游戲,把游戲過程寫清楚”。教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游戲經歷,把游戲的過程寫清楚,同時寫出想法和感受。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習作單元著力練習了把一件事寫清楚。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要求在寫清楚游戲過程的同時,寫寫游戲結束后的想法和感受,還可以寫寫當時的心情。18 牛和鵝[教學目標]1.會認“謂、拳”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吁”,會寫“摸、甚”等15個生字,會寫“甚至、頑皮”等14個詞語。2.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4.能說出“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的原因。[教學重難點]1.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2.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謂、拳”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吁”,會寫“摸、甚”等15個生字,會寫“甚至、頑皮”等14個詞語。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認識批注,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重點)一、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同學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牛的圖片)這又是什么?(出示鵝的圖片)。你印象中的牛和鵝分別是什么樣子的?這是兩種完全沒有共同點的動物,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卻任大霖卻以此為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牛和鵝》,看看作者與它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趣事。(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過渡: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標注出來。1.出示會認字。無所謂 拳頭 捶背 頑皮 吁哩哩哩 衣襟 胳膊 酒瓶 恐怖 憑借 欺負 掐住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指名讀。其中“吁”是多音字,要注意讀準。教師點撥:“胳膊”的“膊”單獨念第二聲,在“胳膊”一詞里念作輕聲,讀得又輕又短。“瓶”與 “憑”是同音字,后鼻音,可以出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區分字形,理解字義。還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實際生字,如“襟”是前鼻音,可利用“衤”推想字義,借助“禁”鞏固字音。又如“捶”字可以引導學生做做動作理解字義,利用聲旁“垂”識記字音。2.出示會寫字。摸 甚 跪 捶 繞 頑 脖 脫 概 惹 昏 握 摔 憑 掐本課要求些的字可以歸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中,除了“頑”是左右同寬外,其余的都是左窄右寬。“掐”字要引導學生注意筆順,注意右下部是 “臼”不是“白”;“捶”字的書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垂”的書寫要點,強調四個橫畫之間的距離要均等,還要寫出長短變化。“昏、憑”是上下結構,要注意上下比例得當。書寫要點指導:頑、概、摔。三、整體感知,認識批注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圍繞“牛和鵝”寫了一件什么事。預設:欺負牛,害怕鵝—被鵝追趕—改變態度。引導概括:課文記敘了我們以前欺負牛,害怕鵝,后來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態度的故事。2.認識批注。師:這篇課文的編排和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課文中把讀文時的思考記錄在課文旁,這種一邊閱讀一邊作批注的讀書方法,就是本單元要學習的“用批注的方法閱讀”。)什么是批注呢?出示毛澤東同志批注的《二十四史》片段,認識批注。批——用圈或線標畫出相應的重點;注——用語言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寫下來。小結:邊閱讀邊思考,將自己的理解、想法或疑問寫在書頁旁的空白處,有助于我們深度學習課文,這就是批注的好處。四、學習批注,方法實踐(一)學習批注1.課文中,一共作了幾處批注?分別從哪些角度批注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梳理批注角度并分類。預設:全文共有5處。分別從以下角度進行批注:①對課文內容的疑問:如第1處批注“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追問:是什么事情 你相信這樣的說法嗎 指名回答。小結: 讀文章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疑問批注在旁邊。②對寫法的點評:如第2處批注“逃跑——被鵝咬住——呼救,那種驚慌失措寫得很真實”。引導思考:平時讀文章,你注意到文章的寫法了嗎 你覺得這里寫得真實嗎 小結:讀文章時,除了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批注,還可以對寫法進行點評。思考文章的寫法是很重要的。③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如第3處批注“鵝之前多神氣,現在多狼狽呀!”像這樣對文中內容有體會的批注還有第4處批注。小結:我們閱讀文章時,可以在對課文內容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④獲得的啟發:文中第5處批注“看來鵝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鵝就不敢欺負人了”。引導思考:批注是從哪里得到啟發的 預設:是從文中第十三自然段得到啟發的。齊讀第十三自然段。追問:由此可以看出,我們閱讀文章時,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作批注呢 ,預設:我們閱讀文章時,可以把受到的啟發批注在旁邊。2.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批注是從“疑問、寫法、體會、啟發”四個角度進行的。(二)方法實踐1.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讀同樣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獲得不同的認識和體驗。那么你在讀這篇課文時產生了哪些想法呢?請你默讀課文,試著從不同角度給文章作批注吧。2.組織學生交流批注的內容。教學預設:(1)“疑問”角度。①第4自然段。批注:鵝比人小那么多, “我”為什么那么怕鵝呢?②第13、14自然段。批注:“我”為什么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③第15自然段。批注: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2)“寫法”角度。第3自然段“拍”“摸”“觸”“扳”“捶”批注:這些動詞寫出了孩子們的膽大妄為,對牛不害怕的心理。(3)“體會”角度。①第3自然段:“可是牛無所謂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幾甩。”批注:牛很寬容、大氣,任憑孩子們怎么對它都不生氣、不在乎。②第4自然段:“總是遠遠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批注:寫出了孩子們對鵝的懼怕,與對牛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啟發”角度。第12自然段。批注:人不能像鵝一樣仗勢欺人,欺負弱小。面對兇猛的家伙不要害怕,要敢于抗爭。3.小結:我們閱讀文章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作批注,在對文章內容有體會、有啟發的地方可以作批注,針對文章的寫法、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也可以作批注。當然,批注的角度還不止這些。一邊閱讀一邊做批注對我們理解文章會有很大益處,希望你們能養成這個好習慣。第2課時[課時目標]1.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2.能說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的原因。一、復習舊知,明確任務1.出示生字詞:“無所謂 拳頭 捶背 胳膊 酒瓶 恐怖 憑借 欺負 掐住”,學生開火車讀,齊讀。2.談話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牛和鵝》的主要內容,初步學習了用批注的方法來閱讀,知道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批注,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嘗試著自己給課文作批注。二、畫出相關語句,作批注,體會“我”的心情變化1.默讀第五至七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作批注,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2.全班圍繞“我”見到鵝時的相關語句展開交流,教師相機點撥。(1)學生交流畫出的詞句。①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引導思考:你是從什么角度作批注的?(寫法角度,寫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預設1:通過“我們”的動作寫出了“我們”見到鵝時恐懼的心情。預設2:第一句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間接寫出了“我們”的害怕。第二句直接寫出了“我們”的害怕。提問:讀讀詞語,如果把“貼著”換成“挨著”“靠著”,可以嗎?模擬“我們”見到鵝時的動作,再次體會“我們”見到鵝時的心情。指導讀第五自然段,讀出“我”見到鵝時恐懼的心情。(提示:第2句和第3句要讀得輕一些,表現出“我”心里害怕,大氣都不敢出的樣子。后面幾句要讀得聲音稍大,表現出鵝的自信。)全班圍繞被鵝襲擊的部分展開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交流:針對“我”被鵝襲擊的部分(第六、七自然段),你們從哪些角度作的批注?作的什么批注?體會到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預設1:我從“寫法”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認為“腳也軟了、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又哭又叫”等詞語寫得好,形象地描繪了“我”極其害怕鵝的樣子。點撥:這是用神態、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的。預設2:我從“體會”的角度作的批注。我從“可是叫些什么,當時自己也不知道,”這句話中體會到“我”被鵝襲擊時驚慌失措的心情。點撥:這是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預設3:我也是從“寫法”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覺得文章把“我”的語言寫得很真實。比如“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鵝怎么能吃人呢?通過語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嚇壞了。點撥:這是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引導思考: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可以通過哪些方面體會人物的心情?指名回答:神態、動作、心理、語言。3.小結:我們從“寫法”“體會”等角度嘗試著自己作批注, 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情。三、回歸整體,把握文章主旨1.說一說: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預設1: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這在“我”童年生活中是印象很深的事情。追問:“我”對牛和鵝的看法有了怎樣的變化?請你來說一說。預設:牛:欺負它→不再欺負它鵝:害怕、躲避→不再害怕預設2:“我”還從金奎叔的話中明白: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別人無理欺負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為自己強,就欺負別人。所有這些,對“我”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2.說一說:學完本課后,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預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騙,要看到事物的本質。還有我們不能欺“牛”怕“鵝”。四、總結全文,遷移運用1.引導學生總結:我們用一邊讀一邊批注的方法學習了《牛和鵝》這篇課文,重點體會了“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知道了“我”對牛和鵝的不同看法與態度以及改變這些看法與態度的原因。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鏈接《牛的寫意》。(1)嘗試用批注的方法閱讀短文,注意從多角度給短文作批注。(2)和同學交流所作的批注,并修訂、補充自己的批注。(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預設1:我是從“寫法”的角度作的批注,第一自然段用了幾個排比句寫出了牛眼睛的特點。預設2:我是從“啟發”的角度來作批注的,我從“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每一步都是實實在在走過去的”等語句,體會到牛勤懇踏實、樂于奉獻的美好品質。[教學板書][教學反思]本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怕鵝以及被鵝襲擊的事情,從中悟出看待事物的心態不同,結果也不同的道理。基于四年級的學情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學習批注的方法和角度”,進行多角度、變角度批注,并運用批注拓展閱讀。開課伊始,我以單元導語和學習要求入手,讓學生盡快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為高效學習做好鋪墊。在初讀課文嘗試批注中了解學生的真實學情,引入閱讀批注的例子,讓學生從偉人的閱讀經歷中認識批注,了解批注的作用。接著充分利用文本的示范批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批注,學習批注的方法、位置以及角度,通過批注閱讀,并按句式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更深入。(共30張PPT)人文主題:成長故事語文要素: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習作要求:記一次游戲,把游戲過程寫清楚。四年級語文上冊18.牛和鵝你印象中的牛和鵝分別是什么樣子的?無所謂 拳頭 捶背 頑皮 吁哩哩哩 衣襟 胳膊 酒瓶 恐怖 憑借 欺負 掐住wèiquánchuíwánbopínɡjīnqīqiāyūbùpínɡ單獨念二聲,這里念輕聲,要讀得又輕又短。表示吆喝牲口的聲音時讀yū;yù:呼吁;xū:長吁短嘆第一課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頑脖概繞捶跪甚摸惹昏握摔憑脫掐mōshènɡuìchuíràowánbótuōɡàirěhūnwòshuāipínɡqiā右下部是 “臼”不是“白”。頑右邊比左邊稍長。“元”的豎彎鉤變為豎提。“頁”的第二個撇畫穿插到“元”的豎提下邊,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概木字旁要比右邊的“既”字寫得略長一些。“既”要注意兩部分的相互穿插避讓,左半部分要適當縮小,右半部分的撇畫要寫得舒展,穿插到左半部分之下。摔右邊“率”上半部分的筆畫多,要向中心聚攏,寫得緊湊,“十”要寫舒展。書寫指導初讀課文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圍繞“牛和鵝”寫了一件什么事。欺負牛,害怕鵝被鵝追趕改變態度課文記敘了我們以前欺負牛,害怕鵝,后來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態度的故事。認識批注這篇課文的編排和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課文中把讀文時的思考記錄在了課文旁。這種一邊閱讀一邊作批注的讀書方法,就是本單元要學習的“用批注的方法閱讀”。什么是批注呢?批注用圈或線標畫出相應的重點。用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記錄下來。學習批注課文中一共作了幾處批注?分別從哪些角度批注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梳理批注角度并分類。讀文章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疑問批注在旁邊。全文共有5處批注。疑問寫法讀文章時,除了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批注,還可以對寫法進行點評。思考文章的寫法是很重要的。體會我們閱讀文章時,可以在對課文內容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啟發我們閱讀文章時,可以把受到的啟發批注在旁邊。方法實踐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讀同樣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獲得不同的認識和體驗。那么你在讀這篇課文時產生了哪些想法呢?請你默讀課文,試著從不同角度給文章作批注吧。鵝比人小那么多,“我”為什么那么怕鵝呢?“我”為什么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示例1:“疑問”角度示例2:“寫法”角度這些動詞寫出了孩子們的膽大妄為,對牛不害怕的心理。示例3:“體會”角度牛很寬容、大氣,任憑孩子們怎么對它都不生氣、不在乎。寫出了孩子們對鵝的懼怕,與對牛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示例4:“啟發”角度人不能像鵝一樣仗勢欺人,欺負弱小。面對兇猛的家伙不要害怕,要敢于抗爭。課堂小結閱讀文章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作批注,在對文章內容有體會、有啟發的地方可以作批注,針對文章的寫法、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也可以作批注。當然,批注的角度還不止這些。一邊閱讀一邊做批注對我們理解文章會有很大益處,希望你們能養成這個好習慣。第二課時復習舊知無所謂 拳頭 捶背 胳膊酒 瓶 恐怖 欺負 掐住開火車讀詞語。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牛和鵝》的主要內容,初步學習了用批注的方法來閱讀,知道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批注,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嘗試著自己給課文作批注。談話導入讀“心情”默讀第五至七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作批注,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互動交流——見到鵝寫得好“我們”對鵝的恐懼。互動交流——被鵝襲擊寫得好有體會神態、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小結:我們從“寫法”“體會”等角度嘗試著自己作批注, 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情。說一說,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金奎叔的話”?把握主旨因為金奎叔的話讓“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這在“我”童年生活中是印象很深的事情。“我”還從金奎叔的話中明白: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別人無理欺負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為自己強,就欺負別人。這些對“我”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態度的轉變:欺負它不再欺負它害怕、躲避不再害怕說一說:學完本課后,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騙,要看到事物的本質。還有我們不能欺“牛”怕“鵝”。遷移運用用上所學的方法給課后的“閱讀鏈接”中的文章作批注吧!第1自然段用了幾個排比句寫出了牛眼睛的特點。寫牛的蹄印。暗示文中的牛實際上象征著人類勤懇踏實、樂于奉獻的美好品質。(寫法)(啟發)18 牛和鵝批注提出疑問點評寫法記錄體會獲得啟發結構梳理欺牛,怕鵝被鵝追趕改變態度心情神態動作心理語言類文閱讀-18牛和鵝童心的天堂黃小平早晨,陽光下,一個孩子蹲在一(棵 顆)小草前,凝視著草葉上的一顆露珠。母親走過來,看孩子在干什么。“媽媽,這草葉上的露珠怎么會越來越小呢?“被陽光蒸發了。”“最后,整個露珠都會蒸發掉嗎?”“孩子,會的。”“多美的露珠啊!就這樣消失了,多可惜呀。”只見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蓋在露珠的上方。“孩子,你在(做 作)什么呢?”“我在為露珠遮擋蒸發它的陽光。”“這樣做是沒用的,最后露珠都會消失的。”孩子說了一句話,令母親回味了許久:“媽媽,這樣(至 致)少可以為露珠遮住一些陽光,讓露珠多美麗一會兒。”冬天,母親和孩子堆著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孩子似乎還不滿意,繞著雪人轉起了圈兒。母親問,還差點什么呢?孩子突然解開棉衣的(鈕 紐)扣。母親趕忙勸阻,說解開紐扣會凍著的。孩子說,這么冷的天氣,雪人一點衣服也沒穿,更會凍著,讓雪人披上棉衣,會多暖和一些。說完,孩子把從身上脫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深秋,葉子紛紛從樹梢落下來。“媽媽,現在怎么不刮風呢?”“現在刮風不是很冷嗎?可為什么想要刮風呢?”“( )刮風,這些落葉( )可以乘著風輕輕地落到地上,就不會摔得那么疼了。”“孩子,見別人摔倒了,當你懂得去疼別人時,你的心就是墊在地上的棉絮,摔倒的人,就不會感到那么疼了。”“媽媽,今后我要多疼別人,讓大地多墊些棉絮(xù)。”1.選出文章括號中正確的字,打“√”。2.在文章括號中填寫恰當的關聯詞語,并用關聯詞造句。3.草葉上的露珠為什么會越來越小?( )A.因為陽光的照射。如果沒有陽光的照射,露珠就不會變小。B.蒸發掉了,但是露珠不會全部消失。C.因為水分蒸發掉了,即使沒有陽光的照射,露珠也會全部消失。4.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5.文章最后一句:“今后我要多疼別人,讓大地多墊些棉絮。”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參考答案1.棵 做 至 紐2.如果……就…… 示例:如果沒有老師的指點,就沒有我今天的成長。3.C4.文章通過寫孩子想讓露珠多美麗一會兒,想讓雪人多暖和一些,要讓大地多墊些棉絮,充分體現了童心的美麗和善良。5.示例: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關心和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溫暖。“囚”蟻袁 方小時候,我總覺得所有的動物都能飼養,連那不知疲倦的小螞蟻都能飼養。那時,我們都喜歡唱“小螞蟻,愛勞動,一天到晚忙做工。”一天,我和妹妹突發奇想,要是能把小螞蟻飼養起來,那該多好呀!于是,我們找來一個藥瓶子,又在螞蟻洞旁邊捉了幾只螞蟻,放在藥瓶里。我在藥瓶里看到幾個螞蟻煩躁不安,以為是餓了,就往藥瓶里放了一些餅干渣。可是螞蟻看都不看一眼。第二天,我看到螞蟻全死了。為此,我和妹妹傷心了好幾天。我倆為了尋找螞蟻的“死因”,“研究”了好幾天,才得到了一個結論:小螞蟻是被悶死的。于是,我們又捉了一些螞蟻。為了不發生上次那一個“悲劇”,我們把一些小稻草放進火柴盒里,又在火柴盒里開了一個小“天窗”,把我們的“螞蟻先生”請進了這舒適的家里。但沒過幾天,小螞蟻全跑走了,我們四處尋找仍然一無所獲。從這件事,我懂得了小螞蟻情愿一天到晚做事,也不愿享受人們給它們的安逸。1.“囚”字的意思是 。文章題目“囚”蟻的意思是。2.“突發奇想”的意思是 。它的近義詞是 。3.作者第一次飼養螞蟻,把螞蟻放在 ,結果螞蟻 ;第二次飼養螞蟻,把螞蟻放在 ,結果螞蟻 。4.作者通過飼養小螞蟻明白了什么道理?5.從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作者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參考答案1.拘禁 把小螞蟻捉來飼養2.形容突然想出一個非常奇怪的想法 奇思妙想3.藥瓶里 全被悶死了 火柴盒里 全部跑掉了4.小螞蟻寧愿一天到晚忙碌地做事,也不愿意沒有自由,不愿意享受人們帶給它們的安逸生活。5.作者小時候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善于觀察和思考,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牛和鵝》說課稿一、說教材 《牛和鵝》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8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也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細致的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生動刻畫,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體會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抓住有關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2.通過朗讀感悟,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三、說教學重難點:1.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2.朗讀感悟課文,了解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3.體會童年的快樂、豐富多彩和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四、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課我主要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同時輔以“點撥法”等。 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我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究、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讀讀、劃劃、 想想、說說、寫寫”的方法學習課文。五、說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牛和鵝,現在我們回顧一下課文,誰能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來寫?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先寫……接著寫……最后寫……) (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由于聽信了他人的話,所以我們不怕牛,害怕鵝。接著寫在回家的路上我們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最后寫“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對鵝都改變了態度。) (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起溫故知新的效果,讓學生對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鵝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這樣的狀況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轉折角度作鋪墊。)(二)品讀課文,感知品味。 1.學習1—4自然段。(1)牛和鵝對人的態度分別是什么?(牛怕人,鵝不怕人)為什么?(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我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小組交流。 找出“我們”對待牛的動詞,并打上三角符號。(拍、摸、觸、扳、騎、捶) 2.學習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鵝?(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嚇得腳也軟了,更跑不快。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 這時的“我”用哪一個詞來形容? (狼狽不堪) 指導朗讀:讀出害怕的心理。 從哪些句子能看出鵝的神氣?畫一畫。 學生朗讀課文。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指導朗讀:讀出鵝的兇狠、神氣十足的樣子。這時,“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現了!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鵝又有什么表現 學生朗讀課文。自由練讀、指名讀。指導朗讀:讀出金奎叔叔的強悍。3.學習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對“我”講的話使“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什么變化 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怕它干嗎?(在鵝的眼里我們比它小,但在我們的眼里,我們比它強!)前半句是從鵝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從人的角度看鵝。我們變換了角度,事情的結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說不管別人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全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的認識生活。我也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盡管它把我們看得比它大。 直到現在……(引讀最后一段)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那同學們你們學了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換個角度去看事情。 (本環節是全文重點,也是本課時的精華,所花時間占據課的三分之二,讓學生從人怕鵝到鵝怕人的轉變的認識中,體會角度的不同,結果也不同這個看似簡單實質深奧的道理。整個環節以讀促理,層層深入,揭示道理自然流暢,融聽說讀寫于一堂。) 拓展延伸,發展語言 讀故事,想辦法。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竟然讓她恢復了健康 (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女兒高興,因為她賣傘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兒子高興,因為他又可以曬布了。) 回顧課文,總結升華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同樣的一件事,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請同學們去生活中發現這種情況吧。 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作業設計我們采用課外推薦閱讀:《兩個農夫》《牛鵝換眼》兩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課有關的故事、詩句、成語等,豐富學生知識,培養積累的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課件) 18.《牛和鵝》.pptx (配套教案) 18.《牛和鵝》.doc (預習卡) 18.《牛和鵝》.docx 《牛和鵝》導學案.doc 《牛和鵝》說課稿.doc 類文閱讀-18 牛和鵝.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