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教學目標]1.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語文要素】2.能發(fā)揮想象把圖片的內(nèi)容說清楚。3.能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做家務的過程寫清楚。[教學重難點]1.能發(fā)揮想象把圖片的內(nèi)容說清楚。2.能用上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做家務的過程寫清楚。[教學課時]1課時一、交流平臺談話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我們這個單元學習了哪兩篇課文嗎?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兩篇課文的寫作技巧,看看他們是怎么把一件事寫清楚、寫具體的。(一)交流《麻雀》一課引導交流:《麻雀》這篇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預設:生:面對兇暴的獵狗,老麻雀毫不畏懼,掩護小麻雀。師:回顧《麻雀》這篇課文,說說作者是怎樣把故事寫清楚的。生:《麻雀》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故事寫得很清楚。師:課上,我們找出了很多寫獵狗、老麻雀動作的詞,體會到了獵狗的兇暴,老麻雀的勇敢無畏。抓住動作,寫清楚看到的情形,能讓我們?nèi)缫娖淙耍缗R其境。除了看到的,作者還寫了自己聽到的、想到的,這樣寫,讓讀者對麻雀和獵狗相遇的情形難以忘懷。(二)交流《爬天都峰》一課1.學習《爬天都峰》一文時,我們根據(jù)寫作順序繪制了思維導圖,誰能結合思維導圖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預設:生:作者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后”的順序來寫的。爬山前“我很害怕”,爬山時“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爬上峰頂后“我”和老爺爺一起合影留念。師:像這樣,時間、地點、人物交代明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就能把事情講清楚。2.同樣是寫事情,《麻雀》主要寫作者所見到的,給我們?nèi)缗R其境的感覺。《爬天都峰》重點寫了什么呢?(作者重點寫了人物的對話。)(1)再讀讀“我”和老爺爺?shù)膬纱螌υ挘阌X得這兩次對話能不能刪減?自讀后交流、明確:第一次對話不能刪。開始“我”不敢爬,和老爺爺?shù)牡谝淮螌υ挘埂拔摇焙屠蠣敔敹紙远诵判模粡牡诙螌υ捒梢钥闯觯拔摇焙屠蠣敔敾ハ嗉橙×α浚ハ喙膭睿排郎狭颂於挤濉_@也很重要,也不能刪。(2)兩段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抓住人物對話來寫,能很好地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咱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兩段對話。(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小結:把《麻雀》和《爬天都峰》這兩篇課文一比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不同,感受不同,寫法也就不同了。所以,我們寫事情也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選擇合適的寫法。二、初試身手把圖片內(nèi)容說清楚1.(課件出示第一幅圖)看一幅圖,首先要看清大意。圖上畫的是什么場景?生:學校開運動會,同學們正在進行跑步比賽,還有好多人在加油助威。師:參加過跑步比賽嗎?什么感覺?生:我非常緊張,生怕落在后面。生:我是啦啦隊員,比賽太激烈,為同學喊加油,嗓子都喊啞了。師:聯(lián)系自己的參賽體驗,想象圖上同學比賽的過程,就能把圖片的內(nèi)容說清楚。誰來試試?生:200米賽跑比賽開始了,運動員們邁開大步,奮力向前跑,豆大的汗珠從他們額頭上滾落下來。旁邊的啦啦隊員們揮舞著小紅旗,一個勁地喊“加油!加油!”。師:不僅講清自己看到的,還把聽到的也講清楚了,真棒!我們還可以講些什么呢?生:還可以說一說圖畫上運動員或者啦啦隊員心里在想些什么。生:我注意到最落后的運動員顯得特別吃力,準備重點說說他的表現(xiàn)。師:能有重點地說一個運動員的表現(xiàn),真好!請大家先小組內(nèi)說一說,一會兒我們再全班交流。2.(出示第二幅畫)這幅圖主要畫了什么場景?生:一家人為奶奶慶祝70歲生日。師:多么溫馨的畫面!誰來說一說?(生練說)師: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你們都說到了人物的對話。為什么都選擇說人物的對話呢?生:奶奶生日,每個人都會送上祝福,當然要說人物的對話啦!師:是啊,家人都要向奶奶祝壽,所以,看這幅圖說話時要注意講清楚人物的對話。總結:要把圖中的內(nèi)容講清楚,一定要抓住關鍵地方,加入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和自己的想象,不可像記流水賬一樣簡單地說順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自己代入情境中,就會說得很生動。三、實踐體驗活動1:想動作1.讀讀《爬天都峰》第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樣把爬上峰頂?shù)倪^程寫清楚的?預設: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如“爬”“攀”“手腳并用向上爬”等。結合自身經(jīng)驗,說說自己會做什么家務?怎么做的?個人匯報,相互評價。示例:我先把油倒入鍋內(nèi),油熱了加入蔥、姜、蒜,再把洗好的蔬菜倒入鍋內(nèi),反復翻炒,最后蓋上鍋蓋門一會就好了。小結:很多家務做起來都是有順序的,如擦玻璃,可以用“噴”“擦”“看”等詞語;如制作果盤,可以用“選”“洗”“切”“擺”“放”等詞語,一定要按照順序來寫。活動2:寫過程寫一寫做某樣家務的過程。同桌互評。評價標準:按照順序?qū)懀Z句連貫,用到一系列描繪動作的詞語,沒有錯別字,等等。[教學反思]“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安排在單元中段讀寫之間,一個承上,一個啟下,幫助學生從方法學習走向自主運用,實現(xiàn)由讀到寫的遷移。“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共同構成了習作單元的“轉(zhuǎn)換器”。尤其是“初試身手”,可以發(fā)揮多重作用:一是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將所學方法遷移運用;二是發(fā)現(xiàn)問題,便于教師在整篇習作訓練前進行二次指導;三是完成鋪墊,讓學生的整篇習作變得輕松,也更有質(zhì)量。學生是從具體文章的閱讀理解中感知寫作知識,領悟?qū)懽鞣椒ǎ⑼ㄟ^實踐轉(zhuǎn)化為寫作能力的。因此,在教學交流平臺時,我充分引導學生交流感悟到的寫作方法。而《麻雀》《爬天都峰》敘事方法同中有異、異大于同,我組織學生分步交流,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逐步學習、比較中強化對“同”的認知,形成對“異”的理解,豐富對“異”的理解——如“按一定順序?qū)憽保瑥亩嬈鹨浴傲亍睘榛A的,以“有順序”“有重點”“多角度”等為支撐的敘事知識體系,并為學生進一步拓展這一體系提供了心理準備。“初試身手”中的兩幅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我充分利用這兩幅圖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可說可寫的事情很多。在“說”的訓練中,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方法,同時幫助學生“初試”課文學習所得。在“觀察家人做家務的過程,嘗試寫話”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主交流自己做家務的過程,課上進行交流、點評,這樣做,學生對于“抓住動作寫清楚事情的過程”這一閱讀收獲有了更深的體會,也為后續(xù)習作鋪墊了堅實的基礎。(共24張PPT)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回顧一起回顧一下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寫作技巧,看看他們是怎么把一件事寫清楚、寫具體的。交流平臺《麻雀》這篇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兇暴的獵狗,老麻雀毫不畏懼,掩護小麻雀。回顧《麻雀》這篇課文,說說作者是怎樣把故事寫清楚的。起因獵狗攻擊小麻雀經(jīng)過老麻雀拯救幼兒結果獵狗退縮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寫了下來,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麻雀和獵狗相遇時的情形。《爬天都峰》這篇課文中,作者又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呢?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后“我”很害怕“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我”和老爺爺一起合影留念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時間、地點、人物要交代明白。寫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憽H纾杜捞於挤濉肥前凑张郎角啊⑴郎街小⑴郎戏屙敽蟮捻樞騺韺懙摹?br/>同樣是寫事情,《麻雀》主要寫作者所見到的,給我們?nèi)缗R其境的感覺。《爬天都峰》重點寫了什么呢?人物對話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對,咱們一起爬吧!“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xiàn)在居然爬上來了!”兩段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抓住人物對話來寫,能很好地展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初試身手圖上畫的是什么場景?運動會跑步比賽加油助威你參加過跑步比賽嗎?有什么感覺?我非常緊張,生怕落在后面。我是啦啦隊員,比賽太激烈,為同學喊加油,嗓子都喊啞了。聯(lián)系自己的參賽體驗,想象圖上同學比賽的過程,就能把圖片的內(nèi)容說清楚。誰來試試?200米賽跑比賽開始了,運動員們邁開大步,奮力向前跑,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額頭上滾落下來。旁邊的啦啦隊員們揮舞著小紅旗,一個勁地喊“加油!加油!”除了看到的和聽到的,我們還可以講些什么呢?還可以說一說圖畫上的運動員或者啦啦隊員心里在想些什么。我注意到最落后的運動員顯得特別吃力,準備重點說說他的表現(xiàn)。這幅圖主要畫了什么場景?一家人為奶奶慶祝70歲生日奶奶生日,每個人都會送上祝福,當然要說人物的對話啦!你準備重點寫些什么?對話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動作實踐體驗結合自身經(jīng)驗,說說自己會做什么家務?怎么做的?我先把油倒入鍋內(nèi),油熱了加入蔥、姜、蒜,再把洗好的蔬菜倒入鍋內(nèi),反復翻炒,最后蓋上鍋蓋門一會就好了。很多家務做起來都是有順序的,如擦玻璃,可以用“噴”“擦”“看”等詞語;如制作果盤,可以用“選”“洗”“切”“擺”“放”等詞語,一定要按照順序來寫。寫一寫自己做某樣家務的過程,同桌交流所記、所寫,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找出不足,及時修改或重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課件)《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pptx (配套教案)《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