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大戰中的插曲聶榮臻和平是來之不易的,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戰場是殘酷的,有槍林彈雨,朝不慮夕。但戰時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轟鳴、刀光劍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戰中的插曲》。侵華戰爭中日軍殺害的中國兒童朝鮮戰爭中廢墟前的兒童2021阿富汗撤軍時感人的一幕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學習本文內容與敘述的特點;3.梳理文章脈絡,理解百團大戰的插曲所體現出來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對日本侵略者殘酷暴行的控訴之情。學習目標聶榮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縣人。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到蘇聯學習。建國后,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聶榮臻逝世。《大戰中的插曲》選自《聶榮臻回憶錄》。本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回憶錄叢書之一。全書以口述形式撰寫,全面回顧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艱辛歷程。作者簡介百團大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于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背景介紹井陘煤礦破襲戰:井陘煤礦就是日本掠奪我國煤炭資源的最大陣地,當時的井陘礦是我國三大煤礦之一,而且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礦區有鐵路直通正太鐵路,往東可迅速出擊石家莊,往西據守娘子關天險,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為日寇提供燃料。百團大戰正式開戰,井陘煤礦成為八路軍首要攻占目標。在各部隊的密切配合和戰士們的英勇戰斗下,八路軍解放了3000礦工,還徹底毀滅了井陘煤礦,即使日軍運來全部設備重新安裝開工,恢復生產至少半年,這對物資本已十分緊張的日軍是個極大打擊,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華北日軍形容為“挖心之戰”。背景介紹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軍區是參加“百團大戰”的部隊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上10點,聶榮臻一聲號令,中央縱隊三團,在工人的配合下,撲向井陘火車站,到21日黎明,就把礦區的日軍全部消滅。日軍為了阻止我們的部隊繼續前進,不顧他們的僑民還沒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帶著燃燒彈的迫擊炮彈,整個礦區成了一片火海。小女孩的父親——井陘火車站的日本副站長,受了重傷,經搶救無效殞命,她們的母親也在炮火中死亡。我們的八路軍戰士在一片廢墟中聽見了呼救聲和嬰兒的啼哭聲,然后就奮不顧身進去,救出兩個孩子。雖然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造成中國人的重大傷亡,無數家庭妻離子散,窮兇極惡的日軍甚至連小孩子都不放過,但中國軍民面對2個日本幼兒,絕不可能像日軍一樣殘忍。1940年,聶榮臻(右)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回憶錄的寫法特點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詳細地寫出一個階段的生活,也可寫一個側面。寫作回憶錄要注意真實、廣泛、突出六個字。真實,就是真實記載作者的經歷和觀感。廣泛,是指回憶錄不僅要回憶個人,而且要以個人為主線,串連與之有關的人和事,廣泛觸及生活的每個角落,反映社會的歷史面目。突出,是指回憶錄中的人物要處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個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大戰中的插曲》“大戰”指歷史上著名的“百團大戰”。“插曲”的意思是“比喻連續進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兩個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作用:(1)點明了這一事件深厚的歷史背景(2)說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戰爭主要部分,而是“插曲”(3)顯得耐人尋味,強調了事件的美好性。解題1.明確字音井陘(xíng) 兵戎相見(róng)輾轉(zhǎn) 孤苦伶仃(líng dīng)顛簸(diān bǒ) 襁褓(qiǎng bǎo)幡然(fān) 無辜(gū) 殞命(yǔn)2.解釋詞語刀光劍影:形容激烈的廝殺、搏斗或殺氣騰騰的氣勢。孤苦伶仃:形容孤獨困苦,無依無靠。翻山越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外地生活。兵荒馬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現象。來龍去脈: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F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友好。兵戎相見:發生武裝沖突。兵戎,指武器、軍隊。學習任務一:讀文本,理情節活動任務:1.速讀文本,思考這篇回憶錄回憶了哪幾件事?2.本文的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學習時間:3分鐘1.初讀文本,思考這篇回憶錄回憶了哪幾件事?第一部分 交代會議的故事,開篇點題(1)第二部分 聶榮臻在戰火中照料日本孤女(2-5)第三部分 聶榮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6-10)第四部分 孤女謝恩(11-14)第五部分 “插曲”成佳話(15)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順敘、倒敘、插敘。倒敘:這是一篇回憶錄,用的是倒敘的手法順敘:中間敘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插敘:在第9自然段,插敘了在晉察冀軍區俘虜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晉察冀根據地,而且影響到其他被俘虜的日本兵留下來,組織成“反戰同盟”。2.本文的敘述方式有何特點?美穗子探望聶元帥學習任務二:品細節,知內涵活動任務:1.聶元帥為日本小姑娘做了哪些事?體現了怎樣的精神內涵?請同學們邊閱讀邊圈畫出來。2.作者回憶“大戰中的插曲”,目的是什么?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學習時間:5分鐘當時,我的想法是,孩子是無罪的,應當很好地安置她們。至于究竟怎樣辦,我考慮,或是由我把她們養起來,或是把她們送回去。我想,如果養起來,激烈的戰事不知何時結束,邊區的環境不僅艱苦,而且敵人“掃蕩”頻繁,部隊經常轉移,照顧兩個小孩子,將有不少困難。再說,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異國他鄉,大的五六歲了,已經開始懂事,留下來她很可能會傷感的。她們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國的土地上,將來也會給她們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媽媽雖然死了,她們家里總還會有親戚朋友可以照應吧。想來想去,我決定還是把她們送回去。(第3段)我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我囑咐醫生和警衛員,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沒有正在哺乳期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喂奶。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小孩子還挺有意思,開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沖洗了以后,她才接了過去。(第4段)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我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還孩子就顯得不那么拘束了。我問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我聽這個名字差不多,象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其實,這個小姑娘叫美穗子。(第5段)我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我囑咐醫生和警衛員,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沒有正在哺乳期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喂奶。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小孩子還挺有意思,開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沖洗了以后,她才接了過去。(第4段)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我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還孩子就顯得不那么拘束了。我問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我聽這個名字差不多,象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其實,這個小姑娘叫美穗子。(第5段)我安排往石家莊送她們,找了一個可靠的老鄉,準備了一副挑子。那時候,挑子要算太行山區最好的交通工具了,翻山越嶺,不怕顛簸。我和指揮所的幾個同志,擔心孩子們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許多梨子。(6)聶榮臻元帥和指揮所的同志們,對日本孩子的關愛,細心周到,無微不至。這種愛不僅有始有終,而且是善始善終。時間 聶司令員之言行 聶司令員之形象美穗子姐妹到達指揮所之后 美穗子姐妹停留指揮所期間 美穗子姐妹送往石家莊前 先抱起受傷的嬰兒檢查傷口;囑咐醫生和警衛員護理嬰兒,及時哺乳;請美穗子吃梨,沖洗梨子;把美穗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稀飯。善良慈愛心思細膩時常讓美穗子拽著自己的馬褲腿;讓美穗子跟著自己。找了可靠的老鄉;準備了一幅挑子;在筐里堆了許多梨子;給日本官兵寫了一封親筆信。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關懷備至考慮周全聶榮臻元帥關注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感受,體諒孩子的心情和處境,對孩子的照顧、關懷可謂體貼入微,充滿了憐愛之心,飽含著仁愛之意。1.聶元帥為日本小姑娘都做了哪些事?體現了怎樣的精神內涵?活動2.作者回憶“大戰中的插曲”,目的是什么?她們的父親--井陘火車站的日本副站長,受了重傷,經搶救無效殞命,她們的母親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隊從戰火里救起她們的時候,那個不滿周歲的女孩傷勢很重,經過我們的醫務人員及時搶救和治療,使她脫離了危險。前線部隊不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戰斗,他們請示我如何處理,我答復他們: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揮所來。(第2段)在濃煙烈火之中,忽聽到從半倒坍的日本榻榻米式的房舍里,傳來凄厲的呼救聲和嬰兒的哭叫聲。紅軍團兩機槍手毫不遲疑地沖進烈焰,背出兩個孩童和她們垂死的父親。她們母親已被她本國軍隊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雖然戰士們拿出當時非常缺乏的急救包,但是孩子的父親終因傷勢過重,死在八路軍前線包扎所里。聶榮臻元帥顯然不是要表現自己個人的博大胸襟與偉大情懷;在對日本女孩及其父母的救助中,不論是普通戰士、醫護人員、高級指揮官,沒有猶豫、沒有耽擱,都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體現出每個人救死扶傷、善良真誠的品格,匯集成中國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凝聚成中國人民軍隊所有戰士的人道主義精神。2.作者回憶“大戰中的插曲”,目的是什么?“小插曲”見“大境界”正義之師 和平之師 仁義之師 文明之師小孩子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八路軍決不搞日本侵略軍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殺害了我們多少無辜的群眾,孩子、嬰兒也不能幸免,慘無人道到了極點。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對被俘士兵我們絕不傷害,對日本人民我們不僅不傷害,還要盡最大力量給予愛護和照顧。(第8段)美穗子很激動,熱淚盈眶,一再表示感謝。我對她講,這件事,不只是我一個人會這樣做,我們的軍隊,不論誰,遇到這樣的事情,同樣都會這樣做的。這是我們的政策,是我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所決定的。(第13段)小孩子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八路軍決不搞日本侵略軍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殺害了我們多少無辜的群眾,孩子、嬰兒也不能幸免,慘無人道到了極點。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對被俘士兵我們絕不傷害,對日本人民我們不僅不傷害,還要盡最大力量給予愛護和照顧。(第8段)美穗子很激動,熱淚盈眶,一再表示感謝。我對她講,這件事,不只是我一個人會這樣做,我們的軍隊,不論誰,遇到這樣的事情,同樣都會這樣做的。這是我們的政策,是我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所決定的。(第13段)第一層,揭露并強烈譴責了日軍侵略中華的暴行,痛斥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第二層,指明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倡導的人道主義精神;第三層,提出希望,希望日軍與中國士兵齊心合力,謀求解放,謀求和平。在打仗的過程中,還要對敵軍進行政治工作,以宣揚和平及人道主義精神。追問:通過閱讀聶榮臻元帥寫給日本人的信,分析聶帥有何用意表達了什么情感?活動任務:1.“大戰中的插曲”有何意義 2.《大戰中的插曲》在敘述方式、語言風格和選材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習方法:小組討論學習時間:3分鐘學習任務三:深入探究1.“大戰中的插曲”有何意義 美穗子這件事,對中日友好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日本人民很受感動。那些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舊軍人,得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非常感慨。他們說,八路軍拯救日本小姑娘這件事,更使他們認識到侵華戰爭的罪惡,表示要道歉,要感謝,贊揚八路軍的革命人道主義。我收到了一大批來自日本各地的電報和書信。這些信電來自日本各地,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有的是請美穗子帶來的,有的是直接寄來的,有的還送來了禮物。日本舊軍人的一個組織也送來了信和禮物,還稱我是什么“活菩薩”。(12)1.美穗子成為一個純樸善良的人。2.參加侵華戰爭的軍人,認識到侵華戰爭的罪惡,要道歉,要感謝,贊揚八路軍的革命人道主義。3.日本民眾很受感動,給聶榮臻元帥寄來信件、禮物。4.一些被俘日本士兵組成“反戰同盟”。1.“大戰中的插曲”有何意義 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殘忍與丑惡,照出了中國人民軍隊革命人道主義的崇高與偉大;是一座橋梁,連接了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的友誼,連接了中日人民銘記戰爭、珍愛和平的美好愿景。1.“大戰中的插曲”有何意義 2.《大戰中的插曲》在敘述方式、語言風格和選材上具有怎樣的特點?①語言淺白質樸,口語化。語言淺白,用口語的形式進行敘述,娓娓道來,平易近人。②多樣的敘述方式,夾敘夾議,感情充沛。運用了倒敘、順敘、插敘。在敘述過程中,有對落難百姓的同情,對小女孩的關愛,還有對日軍暴行的披露和對未來發展的看法,內容豐富,感情充沛,主旨更加深刻。③小題材,大主旨。選擇了大戰中的一支小插曲,小中見大。④巧用材料,深化主旨。致日本官兵的書信,莊重嚴肅,義正詞嚴,曉之以理的同時又能動之以情,引人深思。小結文章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有層巒疊嶂,聳立著中國人民軍隊人道主義、國際主義精神的高峰;回憶錄在種種艱難困苦與中國人民軍隊對待日本女孩態度的比照中,彰顯出中國人民軍隊精神品格的崢嶸氣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