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2課時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 閱讀1.通過結合詩句、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初步體會詩中的情感。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學習目標本節重點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望 洞 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活動一:誦讀古詩任務一:復習回顧 詩韻秋意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望 洞 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活動二:說說詩句大意任務一:復習回顧 詩韻秋意任務一:復習回顧 詩韻秋意活動三:了解背景《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劉禹錫因貶謫而途經洞庭湖,正值秋天,湖面月光皎潔,景色宜人,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他。《山行》是杜牧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時所創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夜書所見》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當時,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1成熟、收獲的季節——喜悅和快樂2蕭條、衰敗的季節——冷清和凄涼評價:能夠說出自己印象中的秋天及對秋天的感受可得在你印象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這個季節會帶給人怎樣的感受?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1分別圈出詩中能讓人感覺冷清凄涼和喜悅快樂的秋天景物。2小組交流,初步體會詩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法提示聚焦詩中有關秋天的景物,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不同情感,讀出其中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望 洞 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分別圈出詩中能讓人感覺冷清凄涼和喜悅快樂的秋天景物。詩人借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銅鏡呢?用比喻的修辭,將“洞庭湖”比作“未打磨的鏡子”,詩人在夜晚觀賞洞庭湖,在月光映照下,湖面朦朧一片,而未經摩擦過的銅鏡應該就是這種模糊的感覺。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多么寧靜啊!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借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君山比作青螺,這時詩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詩人看到湖面,想到未打磨的鏡子,想到白銀盤,看到遠處的君山,想到青螺,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對祖國山河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如何讀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前兩句朗讀時,語速要放慢,聲音輕柔舒緩,讀出寧靜之美。后兩句應讀得稍快些,語調上揚,帶著一種驚喜與贊嘆之情,突出詩人對眼前美景的由衷喜愛與贊美。朗讀指導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借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為什么說是“寒山”,而不說是“秋山”?“寒山”更符合秋天的特點,高度凝練,道出了秋天帶給人的普遍感受——冷清凄涼。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詩人借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為什么說“霜葉紅于二月花”?寒冷的秋天里,楓葉卻比二月花還要紅,楓葉的火紅一掃秋之冷清,由此可見詩人所感受的秋天令人喜悅快樂,是十分溫暖的,詩人是喜愛和贊美秋天的。如何讀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要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前兩句畫面意境悠遠,可以讀得稍慢些。后兩句應讀得稍快些,語調高昂,讀出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朗讀指導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為什么蕭蕭梧葉會送來寒聲,江上秋風會動客情?秋天本就清冷,秋風吹在客居他鄉的人身上,加重了身上和心里的涼意。此時,聽到的寒聲,怎能不撩撥起內心凄涼孤寂、思念的情思呢?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如何讀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知有兒童挑促織”,詩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兒童挑促織”這一尋常、溫馨的畫面使詩人原本就被秋日、秋風撩撥起的凄涼孤寂的情感又加重了一重,詩人會愈發思念自己的家鄉、思念自己的親人。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如何讀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如何讀出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讀懂秋語 感悟詩情讀出詩人客居他鄉、漂泊在外時,內心的凄涼孤寂和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前兩句,要讀得舒緩、低沉一些。后兩句,語調可以明快些,讀出溫暖的感覺。朗讀指導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評價標準 小組評價 班級評價能夠圈畫讓人感覺冷清凄涼和喜悅快樂的秋天景物能體會詩中情感能朗讀出情感活動一:聚焦景物 體會詩情任務二:整體感知 感悟詩情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山 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望 洞 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活動二:比較異同 讀懂秋語任務二:整體感知 感悟詩情再讀三首古詩,比較發現三首古詩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相同點:三首古詩描繪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不同點:詩人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劉禹錫抒發的是對洞庭湖秋景的由衷贊美,杜牧感受到秋天的生機與活力,抒發的是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葉紹翁則抒發了身在異鄉的自己對家鄉的追憶和思念。課堂小結不同秋景不同詩人望 洞 庭 ——秋湖山 行 ——秋山夜書所見 ——秋夜不同情感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譯文任務四:拓展延伸孤寂憂愁結合我們今天學習的三首詩,讀讀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嘗試說說詩文大意和其中的秋景和情感。課后作業1背誦《望洞庭》《山行》和《夜書所見》。2默寫《山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