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園地一》教案第2課時【教學目標】1.能根據興趣小組的特點,使用有個性的詞語為其取名字。2.朗讀、背誦古詩《所見》,借助插圖,理解字句,想象詩句所寫的畫面。【教學過程】活動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創設任務情境:新學期,學校將組建新的社團,現在面向全校同學征集社團名稱。快來參加吧!活動二:“新鮮”興趣小組播報員過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給你想參加的興趣小組起一個有意思的名字。怎樣起名會更有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1.觀察交流,起新鮮名。引導:自由讀5個興趣小組的名字,結合標識,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興趣小組的名字有什么特點?預設1:組名能直接體現興趣小組活動內容的特點,比如“籃球”“剪紙”“航模”“探險”“棋社”等。預設2:有的組名中加入了能體現該興趣小組個性特點的詞語,比如“俠”“巧手”“鯤鵬”“探索者”。預設3:可以恰當運用課外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句,讓名字更吸引人。2.讓學生讀泡泡中的提示,再說說這5個小組名字體現的活動特點和個性。比如,“航模隊”體現了活動內容,“鯤鵬”顯得比較有個性。3.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引導學生根據興趣小組的特點,為學校興趣社團取名字。指導學生學習范例中的取名方法。點撥:“俠”讓人想到蜘蛛俠、大俠、“飛人”喬丹,這個名稱來源于影視形象、公眾人物,可以表現出籃球小組組員的勇敢、豪氣。“鯤鵬”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能展翅高飛,這個名稱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參考公式:興趣小組名字=活動內容+個性特點詞語。4.學生嘗試取名。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先想一想要成立什么興趣小組(1-2個),再結合小組的活動內容,取一個有特點的名字,完成表格。活動內容 興趣小組的名字(1)組織全班交流評比,評選“最佳創意獎”。①小組展示給興趣小組取的名字,說說這樣取名的原因。②教師根據各組取的興趣小組的名字,生成表格。活動內容 興趣小組的名字書法 墨芳苑詩歌 新芽詩社(燭光詩社)合唱 小百靈合唱團(天籟之音合唱團)舞蹈 飛燕舞蹈社…… ……③學生互相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被什么興趣小組吸引了,要積極報名參加。④根據所取的名字和對其的介紹,以及吸引其他同學參加的愿望強烈程度,評選“最佳創意獎”。匯總評選結果,上報學校。(2)評價標準:名稱有新意,能體現興趣小組的內容或個性得一顆星;交流時,能說清這樣取名的原因得一顆星。活動三:“新鮮”古詩播報員過渡:詩歌來源于生活,古代詩人們通過對兒童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真實又靈動地再現了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這其中既不乏對兒童的生活、娛樂等生活圖景的描繪,也有對兒童天真活潑的內心世界的細膩捕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爭當古詩播報員,介紹一下古代兒童的生活吧!理解、背誦袁枚的《所見》。(1)誦讀正音。①播放誦讀視頻,聽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牧、振、樾”的讀音,讀通古詩。②同桌之間練讀古詩,教師指名朗讀。所見[清]袁枚mù牧童騎黃牛,zhèn yuè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2)知人論世。作者介紹: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的主要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3)疏通詩意。①小組合作: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推測字詞的意思。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蔭的樹。欲:想要。鳴:叫。立:站立。②引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嗎?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牧童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4)想象畫面。①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古詩描繪的情境,著重想象“牧童騎黃牛”“牧童唱歌”“牧童聽到蟬鳴”“牧童想要捕蟬”等畫面。②引導:想象畫面朗讀古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預設:牧童騎著黃牛大聲地唱歌。當他聽到蟬鳴后想要捕蟬,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作者通過描寫林中牧童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自己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5)背誦古詩。①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畫面,嘗試背誦。②借助《所見》的情境課文背誦版檢驗學生的背記情況。過渡:《所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描寫牧童的詩。2.拓展學習呂巖的《牧童》。(1)誦讀正音。牧童[唐]呂巖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①教師指導學生讀準字音。點撥:“蓑”讀作“suō”。②同桌之間練讀古詩,教師指名朗讀。(2)知人論世。作者介紹:呂巖,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號純陽子。(3)疏通詩意。①小組合作: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推測字詞的意思。鋪:鋪開。橫野:遼闊的原野。弄:逗弄,玩弄。飽飯:吃飽了飯。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來遮風擋雨。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②引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嗎?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4)想象畫面。引導:朗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預設:寬闊無垠的草場上傳來時斷時續、悠揚飄逸的笛聲。牧童吃了晚飯,連蓑衣都沒脫,以地為床,以天為帳,躺在草地上休息直到天明。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閑適。表達了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向往。(5)情境誦讀,借助插圖背誦古詩。①同桌、小組間用不同形式練習朗讀,熟讀成誦。②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畫面,嘗試背誦。活動四:布置作業,積累新鮮古詩1.背誦清代詩人袁枚的古詩《所見》。2.熟讀唐代詩人呂巖的古詩《牧童》。5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