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園地一》教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能交流在課內外閱讀中遇到的有新鮮感的詞句,知道要主動積累這樣的詞句。2.能初步了解并說出“搖頭晃腦、面紅耳赤”等成語的結構特點,并積累這樣的成語。3.能根據語句表達的意思,讀出恰當的重音,學習基本的朗讀技巧。【教學過程】活動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導入:時光機轉呀轉,轉回了我們可愛的學校,有歡樂祥和的邊疆小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有想象豐富的花的學校,有孫中山小時候不懂就問的私塾……希望你能用一雙發現的眼睛,重新認識這些充滿生機的校園,發現校園的美好,探尋校園中的新鮮感,讓我們開一場“新鮮”發布會,爭當校園“新鮮”播報員。出示課題:語文園地一活動二:“新鮮”詞語播報員1.下面的成語有什么特點?和同學交流你發現的新鮮感。(1)出示“詞句段運用”第1題中的成語,指導學生讀準確,重點關注“爪、吊、赤、疾、燥”的讀音。zhǎo diào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chì jí zào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評價標準:能準確認讀詞語,大方朗讀。(2)學生多種形式讀成語。①一邊做動作一邊讀成語。如做搖頭晃腦、張牙舞爪、手忙腳亂的動作。②想象成語描寫的動作、神態、心理等,師生、生生合作讀成語。如教師讀“面紅”,學生讀“耳赤”;男生讀“提心”,女生讀“吊膽”。2.引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成語的意思。預設:搖頭晃腦:形容自得其樂或自以為是的樣子。披頭散發:形容頭發長而散亂。張牙舞爪:形容猖狂兇惡的樣子。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慌張而沒有條理,也形容驚慌失措。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機警敏捷。口干舌燥:形容說話太多,非常干渴。3.同桌交流兩組成語結構上的特點,全班梳理。預設:特點1:這8個成語都含有人體器官,都和人有關。有的描寫人的動作,如“搖頭晃腦、張牙舞爪、手忙腳亂、眼疾手快”;有的描寫人的外貌、狀態,如“披頭散發、面紅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寫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膽”。特點2: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在書上圈一圈)4.拓展運用:把剛積累的成語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吧!①弟弟背古詩的時候( ),真像個私塾里的老先生。②為了說服他參加我們的活動,我講得( ),可他就是不為所動。③事情來得太突然了,我們一時間( ),不知道從何下手。④為了這道數學題,兩個好朋友爭得( )。⑤一到開家長會,我就( ),不知是福是禍。⑥剛才還( )的歹徒,三兩下就被警察叔叔制服了。⑦學生在校期間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儀容,可別( )。⑧梁爽( ),一把扶住了差點摔倒的李萌。預設:①弟弟背古詩的時候(搖頭晃腦),真像個私塾里的老先生。②為了說服他參加我們的活動,我講得(口干舌燥),可他就是不為所動。③事情來得太突然了,我們一時間(手忙腳亂),不知道從何下手。④為了這道數學題,兩個好朋友爭得(面紅耳赤)。⑤一到開家長會,我就(提心吊膽),不知是福是禍。⑥剛才還(張牙舞爪)的歹徒,三兩下就被警察叔叔制服了。⑦學生在校期間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儀容,可別(披頭散發)。⑧梁爽(手疾眼快),一把扶住了差點摔倒的李萌。評價標準:能準確全部填對得三顆星;能準確填對三個以上,包含三個得一顆星。5.引導:你們在平時閱讀時積累過類似的成語嗎?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評價標準:能準確說出類似的詞語得一顆星。①垂頭喪氣、指手畫腳、交頭接耳、牽腸掛肚、油嘴滑舌……②心靈手巧、目瞪口呆、手舞足蹈、眉開眼笑、耳聰目明……6.詞語小游戲:詞語連連看你來比劃我來猜活動三:“新鮮”句子播報員(一)交流平臺1.回顧課文,交流收獲師:同學們,讓我們來回顧本單元的內容,說一說你的學習收獲。預設1:我了解了三所不同的學校。大青樹下的小學跟我們的學校有很大的不同。花兒也有學校,花孩子也像我們一樣在學校里學習。還有古代的私塾,那時的學習方式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預設2:我讀到了很多有新鮮感的詞句,有的是第一次讀,覺得陌生的詞語,有的是想象奇特的句子,如“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預設3:我把有新鮮感的詞句及時摘錄到了積累本中。評價標準:能準確說出一條收獲。2.讀新鮮句,明確出處。過渡:老師也摘抄了一些新鮮句子,火眼金睛的你發現它是哪篇課文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點撥:這個句子出自我們學過的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點撥:(1)指導讀準“更夫”的“更”。了解“更夫”一詞的意思:更夫是古代民間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提醒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2)這個句子是課外的,并隨機補充:第二個句子和《花的學校》一樣,也是出自泰戈爾寫的《新月集》。(3)指名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3.全班交流,發現新鮮。(1)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學習經驗討論交流:這兩個句子有什么特點?設想一下,小伙伴為什么覺得有新鮮感?預設:這兩個句子跟平時的句子有點不一樣。第一句把樹枝、鳥兒、蝴蝶想象成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樣的寫法特別新鮮。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個更夫去追逐影子。學生齊讀句子體會。(3)評價標準:能說出句子的特點或認為句子有新鮮感的理由。4.拓展課外,尋找新鮮(1)引導:你們在自己的課內外閱讀中有沒有讀到過有新鮮感的詞句?預設1:稻草人非常盡責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懶怠多了,有時躺在地上,揚著頭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頑皮多了,有時到處亂跑,累得主人四處去找尋。他向來不嫌煩,像牛那樣躺著看天;也向來不貪玩,像狗那樣到處亂跑。他安安靜靜地看著田地,手里的扇子輕輕搖動,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他們是來吃新結的稻穗的。他不吃飯,也不睡覺,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總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葉圣陶《稻草人》點撥:這段話想象奇特,用牛、狗和稻草人對比,突出稻草人的任勞任怨,忠誠負責。預設2: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隱隱出現一幢古老的城堡,它古老的紅墻上生滿了密密的常春藤,葉子一片接著一片地向陽臺上爬…… ——安徒生《安徒生童話》點撥: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法奇特。預設3: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朱自清《春》點撥: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寫法奇特。(2)評價標準:能交流自己課外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句得一顆星。5.小結方法,摘抄新鮮。(1)小結:遇到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可以多讀幾遍,想想詞句的意思。還可以抄寫下來,平時要注意積累,在習作時也可以嘗試運用和仿寫。(2)請學生把教材中的這兩個句子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中,注意句子抄寫的格式,開頭要空兩格。6.拓展課外,尋找新鮮過渡:同學們,我們不僅可以把平時閱讀中積累的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還可以通過朗讀幫助我們理解詞句。怎樣朗讀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句子。活動四:“新鮮”詞句段播報員(二)詞句段運用怎樣朗讀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練一練,然后和同學交流。1.自由朗讀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2.交流方法(1)學生交流讀好這些句子的方法。引導:讀好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方法嗎?方法1:邊讀邊想象畫面。方法2:根據句子表達的意思,讀好句子的停頓,讀好詞語的重音。比如第一句中的“真的”“地下”、第二句中的“一點兒”、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問”分別是朗讀時要強調的重音。引導:重音除了重讀,還可以怎樣讀?預設:可以輕讀,如第2句中的“一點兒”一詞;也可以慢讀,如第3句中的“不懂就要問”,慢讀更能表達句子的語義。(2)同桌練習朗讀,全班齊讀。小結:我們把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讀得重一些,這樣的朗讀方法叫重讀。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并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等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讀輕,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3.運用方法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再讀一讀本單元課文中的一些新鮮語句,或者朗讀自己課外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語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評價標準:能運用方法讀好句子得一顆星。活動五:布置作業,摘抄新鮮課外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把發現的有新鮮感的語句抄寫下來,和同學分享。5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