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陳太丘與友期行——《世說新語》兩則導入新課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跟別人有約定。假如有一天,你跟同學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要去公園玩,可是過了十點,你的同學仍沒有來,你會怎么辦?教學目標1. 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2. 鍛煉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3. 培養學生恪守信用的優良品質。(1)《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__________,編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2)《世說新語》是________編寫的一部_________,主要記載________到_________。【過關斬將】《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宋劉義慶筆記小說漢末三國兩晉時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fǒu陳太丘與友期行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注意朗讀的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把握。朗讀課文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換用現代漢語去替換文言詞語加把單音節詞語變成雙音節詞語.留人名,地名,物名,職稱等,可照錄不翻譯調整倒裝句語序調文言翻譯陳太丘與友/期 行,期/日中。期:約定日中:正午時分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期行:相約同行翻譯: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過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乃:才舍:舍棄去:離開舍去:丟下(他)而離開翻譯:(友人)過了中午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就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乃至:才到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翻譯: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同“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翻譯:朋友問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君:您,對別人的尊稱。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 委 而 去。”相: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去:離開翻譯: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而:表轉折,卻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翻譯: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拉,牽拉。顧:回頭看。翻譯: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1. “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2. 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用原文句子回答)3. 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個不守信用,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懂禮識儀,機智聰明,剛正不阿人物形象分析請說一說“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一句中元方反駁友人的話妙在何處?妙在抓住“信”與“禮”進行反駁,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時候沒有禮貌。針鋒相對,言簡意賅,不失身份。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尊君 在不您(有禮貌地稱呼對方)我的父親(謙詞,對他人稱自己的父親)君與 家 君課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可適當加入細節,豐滿人物形象。復述故事拓展提升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是一個十分誠信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場上買菜,這時,曾子的兒子啼哭不止,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對孩子說:“孩子,不要哭,媽媽一會回來殺豬燉肉給你吃”。當妻子買菜回來的時候,卻看見曾子正在磨刀,很奇怪的問曾子:“你為什么要磨刀呀?”曾子說:“殺豬給兒子吃”妻子十分納悶,問道:“為什么?”曾子說:“不是你說的嗎?”妻子才想起剛剛說過的話“那不過是逗逗孩子,你怎么當真了?”曾子十分嚴肅的對妻子說,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出榜樣,像你這樣言而無信,不就是等于在教孩子說謊嗎?曾子的妻子羞愧的低下了頭,擼起袖子和曾子一同把豬殺了。誠信故事分享 曾子殺豬作業布置完成課外閱讀《小時了了》與大家共勉以誠待人!以信做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