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目標:1.認識“抖、闊”等7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教學重點、難點:1.整體了解詩歌內容,知道描寫了哪些秋的聲音。2.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3. 能通過各種聲音,想象畫面,體會秋天的活力。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第 1 課時課時目標 1.認識“抖、闊”等7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展開想象,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中體會秋天的活力。3.能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叮嚀”“歌吟”等詞語的意思。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學習 思考:通讀課文,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導入新課 1.導入: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還有美妙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秋天,聽聽秋的聲音吧。(播放有關秋天的輕音樂)2.教師板書課題,(板書:聽聽,秋的聲音)學生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2.集中識記生字。(1)指名學生朗讀詞語,評價讀得是否正確。(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識記的,有什么好方法。提示學生借助形聲字的規律展開學習。3.整體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關注詩歌中描寫的秋的聲音。(1)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提示并相互交流:在詩中,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2)同桌交流從詩中聽到了秋的哪些聲音,教師指名回答。預設:大樹“唰唰”、蟋蟀“ ”、大雁的叮嚀、秋風的歌吟。(板書:聽到的聲音 大樹——唰唰 蟋蟀—— 大雁——叮嚀 秋風——歌吟)(3)啟發:除了這些,你還能從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聲音?(4)引導學生通過類似“秋天的聲音,在……”的句式推測第5小節寫的也是秋的聲音,只是這些聲音不易察覺。(板書:感受到的聲音 葉子里 小花里 汗水里 谷粒里) 自由讀課文。同桌交流。3. 學生齊讀詩歌,整體感知秋的聲音。三、交流想象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提出學習任務:讀到這些秋的聲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自己試著邊讀詩歌邊想象畫面,并和小組成員交流。2.小組展示交流,組間互相補充。預設1:學生想象的是黃葉向大樹道別的畫面。預設2:學生想象的是蟋蟀向陽臺告別的畫面(1)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振動翅膀”“告別”這兩個詞語,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秋風吹拂,蟋蟀一邊叫著一邊向草叢中爬去的情景。(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蟋蟀告別陽臺時會說什么?蟋蟀會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回到溫暖的家里去了。)預設3:學生想象的是大雁撒下叮嚀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雁叮嚀白云什么?大雁叮嚀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涼了,你一定注意身體呀!)預設4:學生想象的是秋風送來歌吟的畫面(1)引導學生找近義詞理解“歌吟”的意思是:歌唱、歌詠。(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秋風會唱些什么呢?(學生自由想象)預設5:學生想象的是藏在其他事物中的聲音的畫面啟發:大自然是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3.小練筆。(1)提出練筆要求:秋的聲音還藏在哪里,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仿照第1小節寫一寫吧。(2)學生展示交流。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詩歌的韻味。 1. 邊讀詩歌邊想象畫面,并和小組成員交流。2. 學生朗讀第1小節3. 學生朗讀第2小節4.學生朗讀第4小節。5. 學生朗讀第5,6小節。四、總結拓展,鞏固練習 1.主題概括。詩歌描寫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聲音——大樹的唰唰聲、蟋蟀的 聲、大雁的叮嚀和秋風的歌吟,說明秋的聲音藏在大自然的許多事物中,需要我們細細聆聽。2.拓展延伸。 秋 天落在稻田里—— 田野黃了,稻穗彎了腰;落在棉田里——田野白了,棉果咧開了嘴;落在菜田里——田野綠了,菜兒穿上綠衣。秋雨,嘩啦啦,滋潤了大地,擦凈了藍天,洗凈了白云,澆開了人們的笑臉。教學設計尾頁作業設計 1.基礎題:書寫《硬筆習字冊》本課的字詞句,完成《補充習題》中的練習。2.提高題: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一( )葉子 一( )小花 一( )汗水 一( )谷粒 一( )秋風 一( )大樹3拓展題:選詞填空。 寂靜 安靜(1)自習課上,教室里非常( )。(2)深夜,田野里一片( )。 希望 期望(3)小紅軍看到了未來,看到了( )。(4)我一定不辜負老師的殷切( )。板書設計 黃葉 道別 可感的 蟋蟀 告別 聲音美妙大雁 叮嚀 7 聽聽,秋的聲音 田野 歌吟 葉子 無聲的 小花 汗水 谷粒 秋天美好網絡資源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