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提起曹操,你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形象?是《三國演義》里 “寧教我負天下人” 的權謀家,是北征烏桓時 “東臨碣石” 的統帥,還是寫下 “白骨露于野” 的詩人?歷史上的曹操,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于一身的復雜個體。今天,我們通過《短歌行》這杯 “酒”,解碼他的憂思與壯志。導入:曹操的 “多面人生” 短歌行曹操的壯志與憂思建安風骨中的英雄情懷語言建構與運用:掌握 “契闊”“掇”“哺” 等字詞含義,把握四言詩 “二二” 節奏,背誦全詩,體會建安詩歌 “質樸剛健” 的語言風格。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逐節研讀,梳理 “時光憂 — 思賢切 — 求賢焦 — 壯志明” 的邏輯脈絡,學會分析意象與用典的表達效果。核心素養目標全人之美 止于至善審美鑒賞與創造:品味 “慷慨悲涼” 的建安風骨,賞析情感與形式的統一,理解 “以詩言志” 的審美價值。文化傳承與理解:結合漢末亂世背景,感悟曹操求賢報國的情懷,傳承古典文學中 “家國同構” 的文化基因。核心素養目標全人之美 止于至善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他破黃巾、討董卓、平袁紹,逐步統一北方;同時倡導文學,身邊聚集 “建安七子” 等文人。建安文學擺脫漢賦的浮華空洞,以 “風骨” 著稱 —— 內容上反映現實與抱負,風格上慷慨悲涼、直抒胸臆,《短歌行》正是這一文學潮流的標桿之作。知人論世:英雄詩人與建安風骨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已統一北方,揮師南下欲掃平孫劉,統一天下。據《三國志》注引記載,此詩可能作于赤壁之戰前的軍中宴飲。彼時曹操雖勢大,但深知 “得人才者得天下”,面對江東人才輩出的局面,他借宴飲賦詩之機,既抒發時光易逝的焦慮,更表達招攬賢才、共圖大業的迫切愿望。創作背景:赤壁前夕的求賢之思“短歌行” 屬漢樂府《相和歌 平調曲》,最初為宴飲時的演唱曲目?!岸谈琛?與 “長歌” 的區分源于曲調長短,而非詩歌篇幅。曹操突破樂府舊題的題材限制:漢代 “短歌行” 多寫宴樂、相思,而曹操將政治抱負注入其中,開創 “借古樂府寫時事、抒己懷” 的創作范式,為后世文人樂府詩樹立典范。詩題解析:“短歌行” 的樂府淵源全詩呈現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 ,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誦讀提示:四言詩需強化 “二二” 停頓(如 “對酒 / 當歌”);第 1 節 “憂思難忘” 沉緩,第 3 節 “鼓瑟吹笙” 輕快,第 8 節 “天下歸心” 激昂,通過語調變化傳遞情感起伏。原文呈現及誦讀提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解析:以 “對酒當歌” 的宴飲場景起筆,“人生幾何” 直抒時光焦慮;“朝露” 喻人生短暫?!翱斠钥丁?宴會上的歌聲激越不平,“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以酒澆愁,實則反襯 “憂思” 之深 —— 這憂不僅是個人歲月之嘆,更暗含統一天下的時不我待。逐節研讀(一) 對酒當歌,時光之憂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解析:化用《詩經 鄭風 子衿》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的相思名句,將原詩對戀人的思念轉化為對賢才的渴求?!白玉啤保ㄇ嗌骂I)代指賢士,“悠悠” 寫思念綿長;“沉吟至今” 刻畫詩人因求賢不得而反復思索的狀態,情感從 “時光憂” 自然過渡到 “人才憂”。逐節研讀(二) 青青子衿,思賢之切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解析:引自《詩經 小雅 鹿鳴》,原詩為周天子宴諸侯賢才的樂歌。曹操借 “鹿鳴食蘋” 的和諧場景,描繪自己若得賢才,必以禮樂相待的誠意?!肮纳刁稀?的宴飲細節,既展現對賢才的尊重,也暗含 “君臣相和” 的政治理想,與上節 “思賢” 形成 “思念 — 行動” 的遞進。逐節研讀(三) 呦呦鹿鳴,宴賢之誠 詩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解析:以 “明明如月” 喻賢才 —— 明月皎潔耀眼,如同賢才的出眾才華;“掇”(拾?。┳志珳蕦懬筚t的迫切,而 “何時可掇” 的反問,則道盡求賢不得的焦慮?!皯n從中來,不可斷絕” 直抒胸臆,將前兩節的 “思賢”“盼賢” 推向情感高潮,凸顯人才對大業的重要性。逐節研讀(四)明明如月,求賢之焦 詩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 ,心念舊恩。解析:轉向想象中賢才來歸的場景?!霸侥岸融洹?寫賢才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投奔;“枉用相存”(屈尊問候)顯詩人謙遜;“契闊談 ”(久別重逢宴飲暢談)描繪君臣和樂畫面。本節以 “喜” 襯 “憂”,通過想象中的歡愉,反襯現實中求賢不得的失落,情感跌宕更顯真摯。逐節研讀(五)越陌度阡,盼賢之喜 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解析:以 “烏鵲南飛” 喻亂世中的賢才。“月明星稀” 營造清冷夜景,烘托賢才漂泊無依的處境;“繞樹三匝” 寫賢才徘徊猶豫,“何枝可依” 的設問暗藏深意 —— 既流露對賢才未遇明主的同情,更暗示自己是賢才的最佳歸宿,將求賢的誠意轉化為對賢才的關切。逐節研讀(六)烏鵲南飛,憂賢之無依 詩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解析:化用《管子 形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以山高海深喻自己容納賢才的廣闊胸懷 ——“不厭高”“不厭深” 強調對賢才的渴求永無止境,無論出身、才能高低,皆愿接納。短短八字,盡顯政治家的氣度與格局,為下文 “天下歸心” 鋪墊。逐節研讀(七) 山海不厭,容賢之量詩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解析:用周公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洗頭、吃飯時多次中斷接待賢士)的典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禮賢下士的決心?!疤煜職w心” 四字直抒胸臆,將前文的 “思賢”“求賢”“容賢” 升華為 “統一天下” 的終極抱負,收束全詩,盡顯英雄氣魄。逐節研讀(八) 周公吐哺,天下之志第一層:個人之憂(第 1 節)——“人生幾何”“去日苦多”,憂時光易逝、壯志未酬。第二層:人才之憂(第 2-4 節)——“思賢 — 宴賢 — 求賢”,憂賢才難覓、求而不得。第三層:共情之切(第 5-6 節)——“盼賢來 — 憂賢無依”,從 “自我憂” 轉向 “為賢憂”。第四層:壯志之明(第 7-8 節)——“容賢 — 得天下”,以胸懷顯格局,以典故明決心,完成從 “憂” 到 “志” 的升華。抒情脈絡:從 “憂” 到 “志” 的情感遞進明月:既是自然意象,更是賢才的化身 ——“明明如月” 寫賢才之耀眼,“何時可掇” 寫求賢之迫切,“月明星稀” 襯賢才之漂泊,意象貫穿 “求賢” 主線。酒:連接情感的紐帶 ——“唯有杜康” 以酒解時光之憂,“契闊談 ” 以酒表待客之誠,酒的 “烈” 與情的 “真” 相互映襯,讓英雄情懷更顯血肉豐滿。鹿鳴:文化符號的轉化 —— 從《詩經》中 “宴賢” 的禮儀象征,變為曹操 “招賢” 的誠意載體,賦予傳統意象新的政治內涵,體現文化傳承與創新。核心意象:明月、酒、鹿鳴的象征密碼全詩用典自然無痕,實現 “古為今用”:詩典活用:化用《詩經》兩句,一寫思賢(《子衿》),一寫宴賢(《鹿鳴》),既借經典增強文化底蘊,又規避直接抒情的直白,情感表達更含蓄深沉。史典明志:“周公吐哺” 典故精準契合政治家身份,無需多言,便將禮賢下士的決心與統一天下的抱負融為一體,說服力遠超直白表述。諸子引義:“山不厭高” 化用《管子》,以哲理名句彰顯胸懷,讓詩歌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藝術特色(一):用典的巧妙化用作為漢代后四言詩的典范,其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節奏鏗鏘:嚴格遵循 “二二” 節拍,如 “周公 / 吐哺,天下 / 歸心”,短句急促有力,契合英雄豪情的噴發,讀來有金戈鐵馬之聲。句式靈活:在四言主體中穿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枝可依?” 等問答句,打破單調,使節奏張弛有度,如對話般自然。語言質樸:摒棄漢賦的辭藻堆砌,“人生幾何”“去日苦多” 等口語化表達直抒胸臆,盡顯建安文學 “清水出芙蓉” 的質樸美。藝術特色(二):四言詩的韻律風骨全詩情感起伏形成強烈藝術張力:憂喜對比:現實中的 “憂思難忘” 與想象中的 “契闊談 ” 對比,求賢不得的 “焦” 與容賢納士的 “闊” 對比,情感落差凸顯求賢的迫切與誠意。小大結合:從 “人生幾何” 的個人感慨,到 “天下歸心” 的宏大抱負,以 “小我” 憂思襯 “大我” 壯志,讓英雄形象既有煙火氣,又具崇高感。虛實相生:“明明如月” 的虛寫(喻賢才)與 “對酒當歌” 的實寫(宴飲)結合,“烏鵲繞樹” 的虛景與 “山不厭高” 的實情呼應,拓展詩歌意境。藝術特色(三):憂樂交織的情感張力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拓展閱讀(一):《龜雖壽》原文呈現《短歌行》與《龜雖壽》同為曹操四言詩代表作,均彰顯建安風骨與英雄壯志,但 “志” 的側重與表達各有不同。核心主旨上,《短歌行》以 “求賢” 為核心,借思賢、宴賢、容賢的層層鋪陳,指向 “統一天下” 的政治抱負;《龜雖壽》則以 “生命” 為切入點,借 “神龜雖壽” 的感慨,凸顯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不屈意志。情感主線上,《短歌行》是 “時光憂 — 求賢切 — 壯志明” 的遞進,《龜雖壽》是 “生命嘆 — 堅韌顯 — 豪情發” 的轉折。意象選擇上,《短歌行》的明月、烏鵲多關聯 “人才”,《龜雖壽》的神龜、騰蛇多關聯 “生命”;語言風格上,前者借典故顯委婉豪邁,后者以哲理見直白剛健。拓展閱讀(一):與《龜雖壽》的 “志” 之對比傳承:二者均以 “鹿鳴” 為核心意象,都與 “宴賢” 主題相關,《短歌行》直接引用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延續了 “以禮樂待賢” 的文化傳統。創新:《詩經 鹿鳴》是周天子 “親諸侯、睦鄰邦” 的禮儀樂歌,側重等級秩序與教化功能;《短歌行》是政治家的個人抒懷,將 “宴賢” 從 “禮儀形式” 轉化為 “治國策略”,體現了樂府詩從 “集體創作” 到 “個人言志” 的轉變。拓展閱讀(二):與《詩經 鹿鳴》的傳承創新下列對《短歌行》用典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 “青青子衿” 化用《詩經》,寫思賢之情B. “呦呦鹿鳴” 引自《詩經》,寫宴賢之禮C. “周公吐哺” 用史典,寫治國之術D. “山不厭高” 化用《管子》,寫容賢之量答案:C 解析:“周公吐哺” 側重寫禮賢下士的決心,而非 “治國之術”。課上練習(客觀題)第 6 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 的象征意義是( )A. 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B. 賢才在亂世中徘徊無依C. 詩人對故鄉的思念D. 夜晚凄涼的景色描寫答案:B 解析:烏鵲象征賢才,“繞樹三匝” 寫其漂泊無依的狀態。課上練習(客觀題) 請結合第 1 節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與第 8 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分析詩人情感的變化及原因。答案示例:第 1 節以 “朝露” 喻人生短暫,抒發時光易逝的焦慮;第 8 節以周公自比,表達統一天下的壯志。情感從 “憂” 到 “志” 的轉變,源于詩人將個人歲月之嘆與政治抱負結合 —— 正因為 “去日苦多”,才更迫切地 “求賢”“容賢”,以實現 “天下歸心” 的大業,體現了英雄將個人命運與時代使命相連的擔當。解析:需明確 “情感變化軌跡”,再結合詩句分析 “變化原因”,關聯 “個人憂” 與 “時代志” 的邏輯關系。課上練習(主觀題) 《短歌行》以 “對酒當歌” 起筆,以 “天下歸心” 收束,通過逐節研讀可見:全詩以 “求賢” 為線索,將時光之憂、思賢之切、宴賢之誠、容賢之量融為一體,最終升華為統一天下的壯志。其藝術上巧用典故、善借意象,以四言詩的鏗鏘節奏承載 “慷慨悲涼” 的建安風骨,既展現了曹操作為政治家的格局,也彰顯了其作為詩人的才情 —— 這正是 “英雄詩歌” 的獨特魅力。課堂小結 基礎作業(必做):背誦全詩,為每節詩撰寫 20 字以內的 “情感批注”(如第 8 節:借周公明志,抒天下情懷)。提升作業(選做):對比分析《短歌行》中 “酒” 與 “明月” 的意象作用,寫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拓展作業(選做):閱讀《三國志 魏武帝紀》中曹操 “唯才是舉” 令,結合《短歌行》,談談你對 “亂世求賢” 的理解(300 字左右)。作業布置 課后寄語《短歌行》中的那杯 “酒”,裝著曹操的時光焦慮,更盛著他的英雄壯志。愿你讀懂 “朝露” 之嘆不是消沉,而是惜時奮進的警醒;“周公吐哺” 之諾不是空談,而是求賢若渴的真誠。愿你以詩為鑒,既懷 “山海不厭” 的胸懷,亦有 “天下歸心” 的擔當,在時代的征程中,書寫自己的 “青春歌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