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四年級第一次語文質量監測B.亢奮(kàng)斡旋(wò)幽悄(qiǎo)風雪載途(zài)C.龜裂(gui)緘默(jian)褶皺(zhě)黃發垂髫(tiao)(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D.連翹(qiao)羈絆(T)兩棲(x)俶爾遠逝(chù)考生注意:3.下列句子中加線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在試卷、答題卡相應A.周末去濱江路游玩的人很多,大人們漫步江畔,悠閑自得,孩位置填寫清楚;子們則在免費開放的室內沙場中為所欲為。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B.語文老師講課生動有趣,同學們都屏息凝神地聽講,整個教室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鴉雀無聲。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C.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D.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斷童取義,制造虛假新聞,對當事人4.保持答題卡清潔,不要折疊、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造成了極大傷害。修正帶、刮紙刀。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一、積累與運用(24分)A.通過“雙減”政策的實施,使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1.根據拼音寫漢字,要求規范,工整,美觀。(2分)B.我們要養成愛讀書,特別是讀經典、讀名著的好習慣,讓書香九月三日大閱兵展現了國家的強盛與軍隊的威武,整齊的方滿城成為城市的名片。陣、先進的裝備和震(hàn)的空中梯隊令人心潮澎湃,民族自豪C.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感油然而生。和管理。通過受閱部隊鏗鏘有力的步伐、新型武器裝備的展示以及戰D.能否熟練規范地書寫漢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漢字書機(0)翔的英姿,深切感受到我國軍事現代化建設成就和歷史寫的基本要求。傳承。老兵方陣的出場更讓人銘記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詮釋了5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和平年代的強軍使命。A·《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并固定為成語,至今仍活躍在漢字現代漢語中,如“溫故知新”“舍生取義”“不恥下問”B.《詩經》中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各地方的民歌2.下列加線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民謠,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頌是祭祀樂歌。A.行輩(hng)攛掇(cuan)糜子(méi)戛然而止(ga)C.榜眼、探花是科舉時代的稱號,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8參考答案:①運用舉例論證(1分)一、積累與運用②通過愛因斯坦和王津的事例(1分),具體有力地證明了"積極的耐煩是在瑣碎中主動開掘價值"的觀點,增強說服力。(1分)1.撼翱2.B3D4.B5.A19參考答案:①社會現狀:當下盛行快餐文化(如"5分鐘讀完名著"),人們普遍追求速成,6.①吉祥團圓②先人追思與自然親近缺乏深入沉淀(2分):②耐煩價值:(2分)7.尊敬的張教授您好:我校將于明天(9月10日)下午三點開展“圖書漂流”能培養專注力與專業能力(如錢鐘書、王羲之事例)活動,我代表學校邀請您到我校進行現場指導,您看您有時間嗎?(您看可幫助人們在瑣碎中發現機遇(如雷海為事例)以嗎)(四)閱讀答案;20.①“我”問父親露珠的來源,父親說是莊稼的眼淚;②父親去世后,“我”8(1)白露未已(2)學然后知不足(3)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4)無為在在田埂上觸摸露珠,理解父親的行為。歧路21.運用比喻修辭,將露珠比作“銀河里的星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露珠的透(5)俶爾遠逝,往來翕忽(6)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明、圓潤、晶瑩閃亮的特點,表達了“我”對露珠的喜愛和對父親的懷念。22.父親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愛土地、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農民。23.①指父親清晨在田間觸摸的露珠;②象征父親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希9.【答案】(2分)c望:③寄托了“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④暗含對生命短暫而意義深遠的感悟。10.(3分)示例:①老年喪子: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三、寫作(按中考評分標準評分)②家境貧寒: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③被迫服役: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二、閱讀理解11,①有時②面對③南面④跟隨跟從12.答案:D13.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是太過分了嗎?評分: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14.答案: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馬”:老馬識途;要善于向動物、自然學習,掌握自然規律。評分:共4分。每問1分。意思對即可。(二)答案15.C16.①精確計算發射窗口;②依靠先進的導航控制系統:③精準的對接機構和技術:(④地面大量仿真試驗和驗證,以及飛船自主應急處理系統。《三》*答案**:17.DD項錯在"無條件忍耐",與第④段"積極的耐煩絕非消極忍受"矛盾A項對應第②段"不急不躁的深耕",B項對應第③段"工匠精神稀缺"C項對應第④段事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四語文試題.pdf 初四語文試題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