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答謝中書書》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2.把握字音,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疏通文意。3.了解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詩歌的意境。4.把握作者情感,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學重點1.把握字音,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疏通文意。2.了解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詩歌的意境。教學難點把握作者情感,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情景引領,進入新課同學們,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甚至在我們身邊,湖光山色,楊柳依依,夕陽西沉,沐風習習,也能讓人會心一笑。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是美好,是享受,今天我們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二、知人論世,預習交流(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陶弘景及文章寫作背景,教師做必要補充。)(1)作者簡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文學家,自號華陽居士,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卒謚貞白先生。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遇到國事每每往山中請教,因此有“山中宰相”之譽。(2)背景簡介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3)文體簡介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例如諸葛亮寫給兒子的《誡子書》、嵇康寫給友人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等。。(4)題目解析誰來解釋題目《答謝中書書》?《答謝中書書》是什么意思?“答”就是回復、回答的意思;謝中書,即謝徵(掌管朝廷機密文件的官員);書,即書信,這是陶弘景寫給謝徵的一封談山水的信。。三、誦讀文本,初步感知1.播放誦讀視頻,學生用心聽誦,并找出生字詞進行注音。將(jiānɡ) 歇(xiē) 欲頹(tuí) 與(yù)其奇者2.全班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3.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1)自由誦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并向全班質(zhì)疑問難。(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四時:四季。俱:都曉霧將歇:將,將要;歇,消散。夕日欲頹:欲,將要;頹,墜落。沉鱗競躍: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文中指欣賞。譯為: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任務:再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①文章很短小,那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創(chuàng)作的呢?②勾畫出作者寫景的句子,說說作者筆下的山川“美”在何處?③作者借這些美景,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④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些感慨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嗎?探究過程:1.再讀課文,圈點勾畫相關內(nèi)容,思考探究任務。2.全班分為四個小組,合作交流,并記錄交流要點。3.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討論交流成果。成果展示:1.文章很短小,那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創(chuàng)作的呢?明確:“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喜愛美景,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接下來具體描寫山川之美,由山及水,再寫到五彩石壁、青蔥翠林,晨昏景象;最后以慨嘆結(jié)尾,慨嘆景色之美,慨嘆欣賞者之難得。全文層次清晰,內(nèi)容緊湊,自成一體。2.勾畫出作者寫景的句子,說說作者筆下的山川“美”在何處?明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為背景,綠水作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棲樹,游魚躍水。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3.作者借這些美景,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明確: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的志趣。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些感慨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嗎?明確:“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豐。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五、再讀課文,探究寫法全班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文本,邊讀邊思考: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寫作手法精妙絕倫,說說本文的寫法有何特點?明確:1.描寫景物,抓住特點。抓住了景物最突出的特點,展現(xiàn)了山川名勝生機與活力;2.調(diào)動感官,動靜結(jié)合。視覺聽覺結(jié)合,展現(xiàn)景物的色彩和動態(tài);3.多個視角,抒發(fā)真情。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視角變換,層級分明。六、總結(jié)課堂同學們,通過本堂課,我們了解了陶弘景樂于欣賞山水的高雅情趣,也學習了他善抓山水特點,調(diào)動多樣感官,變化多個視角的寫景手法,還體會到他那種與前人比肩,欣賞山水的自得心態(tài)。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善于觀賞,善于表達,通過描寫身邊的景色,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七、課后作業(yè)美麗的風景勾起了我們無限的遐思,請同學們拿起筆,書寫心中感受最深的一次旅行或一處風景,要寫出層次,運用多種感官、多種視角,抓住事物的特點。2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