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語文學科第二單元測試卷(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25分)1.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4分)也許,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已經在大門口的時候,多么需要安靜和沉思啊!雨變得更輕、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檐( )下,水花在窗玻璃上,會培伴著你的夜夢。如果你懷著那種快樂感的話,那白天的秋雨也不會使人厭煩。你只會感到更高miǎo 、深遠,并讓凄冷的雨滴,去純凈你的心靈,而且一定會姚望到在一場秋雨后將出現一個更凈美、開闊的大地。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高miǎo 屋檐 (2)找出語段中兩個錯別字并改正。 改為 改為 2.下列句子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你的數學基礎好,參加數學競賽,我喜歡物理,參加物理競賽,咱們各得其所。B.冬去春來,夏隱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復始,變化無常。C.小張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D.每當我看電視的時候媽媽就會坐在我身旁,說我少看點電視,多看看書,絮絮叨叨個沒完。3.在下列句子中的方框內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2分)(1)“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2)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 生命。(3)“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她忽然不說了。(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 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A.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車運行系統,為濟寧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C.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降費,加強服務水平。D.如果將煙草稅提高50%,可使煙民減少4900萬,避免約1100萬人不因吸煙死亡。5.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4分)(1) ,以觀滄海。 (2) ,風正一帆懸。 (3)鄉書何處達, 。 (4) ,思君不見下渝州。 6.綜合性學習。(5分)你班正在舉行“我愛我家”的綜合性活動,請你積極參與。(1)請你為本次活動擬一個開場白。(2分) (2)在進行成語接龍活動時,同學們紛紛用一個成語來概括自己的家庭,你也選用了一個成語來概括: (1分) (3)下面的情景,在很多“家”中極為常見。請你閱讀下圖,寫出你的感悟。(2分) 名著閱讀7.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題。(6分)一回是很早的時候了,我還很小,偶然走進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書。我走近去,她便將書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這是什么 ”我看那書上畫著房屋,有兩個人光著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遲疑間,他們便大笑起來了。這使我很不高興,似乎受了一個極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約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經十多歲了,和幾個孩子比賽打旋子,看誰旋得多。她就從旁計著數,說道,“好,八十二個了!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著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嬸母也恰恰走進來。她便接著說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選自《朝花夕拾》)(1)文段中的“她”是 。除該篇作品外,“她”還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里出現過。(2分) (2)結合兩篇作品中“她”的相關事跡,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二、閱讀(45分)(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16分)理想的風箏蘇叔陽①春天又到了。②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而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③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飛天空的風箏。④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⑤他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蓋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這條腿什么時候、為什么截去的,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補天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苯淌依矧v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⑥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⑦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后來我考入歷史學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⑧他不喜歡筆試,卻喜歡在課堂上當眾提問學生,讓學生們述說自己學習的心得。我記得清楚極了,倘若同學們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室一側,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后,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關切地瞧著這個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币贿叢蛔〉攸c頭,好像每一次點頭都能給學生注入一次啟發。這時候,他比被考試的學生還要緊張。這情景,已經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⑨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的風箏。⑩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屁簾兒”,也有三四米長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組成的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竄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風中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飛上了藍天。那時候,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那浮在他臉上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11當一天的功課做完,暮色還沒有襲上校園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參觀他放風箏。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我們說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強壯和力量。12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13不見到他已經近三十年了,倘使他還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舊地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的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14劉老師啊,你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選自《同題散文經典·藤野先生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有刪改)8.文章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請簡要分析。(3分) 9.結合文本,揣摩劉老師說話時的語氣,選出判斷不恰當的一項(2分)( )A.“……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凝重、嚴肅)B.“好!五分!”(肯定、贊賞)C.“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勵、期待)D.“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自信、堅定)10.寫出文中兩處“少年”的不同含義。(4分)(1)那浮在他臉上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2)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11.作者對劉老師懷有哪些情感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12.文章的題目是“理想的風箏”,④—⑧段卻寫了與風箏無關的事,你如何理解 (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題。(12分)苦難土壤上開出的花朵鄒扶瀾19歲那年,我高考落榜了,而復讀需要繳納一筆不菲的學費。我的母親讀書不多,但是性格要強。一天,幾個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著去城陽販蛤蜊,據說用車子載兩包回來,一天可以賺100多元。母親心動了,非要去試試。她那年已近50歲,自己騎車子去販蛤蜊讓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們一起去看看。城陽離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們準備好編織袋、繩子,我還特意跑到一個同學家,借了一架“大金鹿”車子。第二天一早,天還黑黢黢的,我們就出發了。天剛破曉,海鮮批發市場上已經人頭攢動,不少跟我們一樣的小販,胳膊底下夾著包跟商主討價還價。我也湊了過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著,學著小販的口氣跟商主還價。“行,你要多少 ”商主抽著煙,目光在我稚氣未脫的臉上掃了一眼,很痛快地說。我回頭看看母親,母親輕輕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剛要走,那人厲聲喝住了我。“什么意思 講好了價想走,沒門兒!”他把手里的煙頭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我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怕什么 就反身一擋。我這一擋激怒了對方,他一個拳頭朝我臉上摜過來。鮮血從我的鼻子中流了出來。母親沖上去,擋在那人跟前,護著我說:“不就一包蛤蜊嗎 買就是了,憑什么打人 有你這樣的嗎 ”“媽,不要買!”我捂著鼻子,上前想阻止母親,可那人身后又閃出幾個人,朝我虎視眈眈地瞪著,母親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最少500斤!”那人看也不看母親,冷冷地拋下一句話。明顯是欺詐,我肺都氣炸了,恨不得沖上去砸扁他的鼻子!“哪有這種道理 買多買少自己說了算,我就要這一包!”“不行!”那人用腳踩住裝蛤蜊的袋子,噴著煙,“這是批發市場的規矩。”往家走的時候,我跟母親每人載著三包蛤蜊,車兩邊各一包,打橫又一包。起初,我還勉強騎得動,可是不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母親走在前面,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等著我。“都怪我,不叫你來就好了。”母親看著我瘀青的鼻梁,用袖口想給我擦鼻孔里殘留的血跡。我強裝笑臉,對母親說:“沒事,媽,我會找人來收拾他們的!你放心,我不會咽下這口氣!”“你敢!”母親狠狠地瞪著我,“強龍不壓地頭蛇,你回家好好復習,要是敢惹事,我跟你沒完!”看母親這般懦弱,我氣急地把車子一摔,載著蛤蜊的車子滾到了路一側的溝里。我不解氣,又跳進溝里,狠狠地照著袋子踹了幾腳。發泄完了,我頭也不回大步向前走去。我走了很遠,氣也消得差不多了,想起母親一個人待在那兒,肯定搬不動車子,只好又走了回來。母親坐在大樹底下,顯然剛剛哭過。她不知用什么方法將車子從溝里搬了上來,而且她的那輛車子上多載了一包蛤蜊,我的車子上少了一包。我鼻子一酸,差點兒掉下淚來。那一天,我跟母親走走停停,到家時,已快晌午了。母親推著小車,走街串巷,賣完最后一斤蛤蜊,只賺回了本錢。蛤蜊當天沒賣完,死去大半。母親仍沒泄氣,第二天一早,又跟同伴去了海鮮市場。只是,母親沒有再讓我跟著去,我把自己埋進書本,專心復習起來。最后,我拿著母親用血汗賺來的2000元錢,參加了復讀。第二年,我如愿以償,考上了一所較為理想的大學。彈指一揮間,20年過去了,我想象不出,母親當年是忍受著怎樣的屈辱,把愛和責任背了回來:一半是怕我受到傷害,一半是為了給我湊足學費。這是母親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是苦難土壤上開出的花朵。13.請概括本文所寫的主要事件。(3分) 14.標題“苦難土壤上開出的花朵”比喻什么 有什么作用 (3分) 15.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母親沖上去,擋在那人跟前。 16.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完成下題。(4分)清平樂晏 殊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17.下列對詞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抒寫豪情壯志 B.描繪山水美景C.敘寫離情別意 D.表達懷人感傷18.下列關于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B.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情事,無限情思。C.詞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D.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13分)【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乙】桓玄問劉太常①曰:“我何如謝太傅② ”劉答曰:“公高,太傅深?!庇衷?“何如賢舅子敬③ ”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br/>【注】①劉太常:劉瑾,字仲璋。王羲之的外孫。歷任尚書、太常卿。②謝太傅:謝安。③子敬:王獻之。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元方入門不顧 (4)公高,太傅深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乃”和“去后乃至”中“乃”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B.家祭無忘告乃翁C.屠乃奔倚其下 D.斷其喉,盡其肉,乃去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2分) (2)公高,太傅深。(2分) 22.陳元方和劉太常的回答都很有智慧,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3分) 三、寫作(50分)23.請以《我喜歡這樣的家》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有真情實感;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500字。第二單元測試卷1.(1)邈 yán(2)培 陪 姚 眺2.B 解析:A.各得其所:指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每個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符合語境;B.變化無常: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可用于各種事物;也可形容人的情緒,表情,句中四季變化,是有規律的,使用錯誤;C.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也指感覺特別的興奮,不在原來的意料之中,符合語境;D.絮絮叨叨:形容說話羅嗦,嘮叨,符合語境。3.(1) (2)—— (3)…… (4);4.A 解析:B.成分殘缺,濫用介詞“由于”導致缺少主語,應該把“由于”去掉,并將“了”改為“的”,讓“公共自行車運行系統”做主語;C.搭配不當,句中“加強……水平”屬于動賓不搭配,應改為“提高服務水平”;D.否定詞用詞不當,多用否定詞“不”,造成句意相反,“避免”后面一般加不好的結果,因而應把“避免約1100萬人不因吸煙死亡”中的“不”去掉。5.(1)東臨碣石 (2)潮平兩岸闊(3)歸雁洛陽邊 (4)夜發清溪向三峽6.(1)同學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天起,就有兩位天使一直守護著我們,跌倒時,他們把我們扶起;受傷時,他們撫平我們的傷口;高興時,他們分享我們的快樂……他們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家,讓我們齊聲說:“我愛我家”。(2)相敬如賓(3)不能對子女包辦過多,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做,以培養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7.(1)衍太太 父親的病(2)示例:①心術不正:給“我”看不健康的畫,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變賣;②自私自利:對自己的孩子很嚴厲,卻總是盼著別人家的孩子干壞事;③虛偽:慫恿阿祥打旋,卻又事后裝好人;④迷信:讓“我”在父親臨終前呼喊;⑤熱心:在“我”父親去世時幫助安排后事,幫我們擦藥。8.內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氣氛,奠定全文溫暖的感情基調,以景喻人,表達了“我”對劉老師的思念之情;結構上,照應題目,由風箏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風箏勾起“我”對劉老師的回憶,突出了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讓“我”至今記得他。9.A 解析:劉老師在介紹他殘疾原因的時候,是“笑著對我們說”的,用“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調侃,所以說話時應是輕松的。10.(1)“少年”指的是劉老師,盡管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對生活保持樂觀態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風箏時仍像孩子一樣朝氣蓬勃,富有生氣,對生活充滿熱愛,表達了“我”對他的敬佩和贊美之情。(2)“少年”指的是和學生時代的作者一樣的廣大青少年。在這里將孩童與年過五十,身有殘疾,卻對生活有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劉老師進行對比,表現出“我”因為劉老師而產生積極的改變,表達了“我”對他的感激之情。11.①劉老師年過半百,身患殘疾,依然在講臺上跳躍講課,表現了“我”對劉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②劉老師上歷史課給“我們”很大觸動,從而“我”大學專業選擇歷史學,表達了“我”對劉老師的感激和喜愛之情;③劉老師熱愛生活,即使殘疾,依然努力生活,表達了“我”對劉老師的贊美和敬佩;④因為多年未見劉老師,也表達了“我”對劉老師的無限思念之情。12.標題有兩層含義:①劉老師在每個學生的心里播下理想的種子,放飛理想的風箏;②每年春天,劉老師都放風箏,那風箏里有劉老師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飛。④—⑧段側重于對劉老師的描寫,看似與風箏無關,實則突出了劉老師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他為學生樹立了榜樣,播下了一顆顆理想的種子,對“我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表達了“我們”對劉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也為下文寫“放風箏”和體現主旨作鋪墊。13.母親為給“我”湊學費去販蛤蜊,面對小販的仗勢欺人,母親怕“我”受到傷害,忍辱負重買蛤蜊,賣蛤蜊。14.喻指母親給“我”的禮物,即讓“我”在苦難生活中明白什么是愛和責任。以此為標題,生動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5.“沖”“擋”兩個動詞,準確地表現了母親的護犢情深——寧可自己受傷害,也不愿孩子再受傷害,體現了一個母親偉大的心。16.總結全文,點明主旨,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對母愛的贊美之情,照應題目。17.D 18.C19.(1)舍棄 (2)同“否” (3)回頭看(4)深沉20.D21.(1)和我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2)您高明,太傅深沉。22.陳元方針對友人對父親的指責,從“信”和“禮”的角度直接駁斥,有理有據,邏輯性強,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劉太常巧用“楂梨橘柚”進行類比,肯定了雙方的優點,考慮問題周全,回答比較委婉。【乙參考譯文】桓玄問劉太常說:“我和謝太傅相比,怎么樣 ”劉太常答道:“您高明,太傅深沉?!?桓玄)又說:“我和賢舅子敬相比,怎么樣 ”(劉太常)答道:“楂梨橘柚,各有各的美味?!?br/>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