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SHIHE BILINGUAL HIGH SCHOOL2023·5·1紅燭聞一多學習目標1.理清抒情脈絡;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2.學習詩歌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心中情感的方法。3.體會詩人的偉大抱負,理解詩人獻身祖國、甘愿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作者簡介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曾參加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后來加入中國民盟為民主而奔走呼吁。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毛澤東曾評價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這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作者簡介詩人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在創作詩歌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作者簡介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寫作背景1922年聞一多赴美國留學,他不堪忍受歧視,寫下許多愛國詩篇。1925年從美國歸來,但看到的是北洋軍閥統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敗、經濟凋弊的黑暗現實,極為失望。正是這種為現實所冷卻了的愛和期望,成為了其詩的深層根基。相關知識新詩格律化早期白話詩的作者如胡適、郭沫若等人,他們所寫的新詩是不講究格律的,他們推崇“自由”與“自然”。但后來徐志摩、聞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詩格律化”的主張,即用白話寫詩,也講究詩的韻律。“新格律詩”是新月詩派在二十年代所提倡的一種詩歌。它主張“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其理論核心是聞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樂美、色彩美和建筑美。其理論和創作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并形成流派,史稱“新格律詩派”。引導探究1.讀準字音蠟炬(là jù)慰藉(wèi jiè)耕耘(gēng yún)燒沸(shāo fèi)意象1何謂“意象”?21“意象”特點:31上述特點舉例:象,物象;意,情感或哲理。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變成不同的意象。“花”與“鳥”解構意象,探尋象征意義文藝評論中總能看到一個術語,叫“意象解構”,它指的是詩人經常將一個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幾個不同的部分來表情達意。知識拓展2.李商隱的“蠟炬”與聞一多的“紅燭”意象分別被解構成了哪幾個部分?“蠟炬”被分解成了“灰”和“淚”兩部分。“紅燭”被分解成了“色”、“灰”、“淚”、“光”四個部分。其中,“灰”和“淚”是蠟炬和紅燭所共有的,“色”與“光”是紅燭獨有,而蠟炬沒有的。3.請分析“紅燭”的“色”“灰”“淚”“光”在聞一多的詩中分別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色”象征著赤誠、熱烈、忠誠。“灰”象征著為了拯救世人,而主動自我犧牲后還能培育出花果的脂膏。“淚”象征著因拯救祖國、拯救世人的理想受到阻礙而產生的著急焦慮之情。“光”象征著紅燭犧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明確將紅燭的紅,類比為紅心的紅。紅心的紅:赤誠、熱烈、忠誠;根據作者的類比,同理推之:紅燭的紅色也是代表赤誠、熱烈、忠誠。“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燒吧!燒吧!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光”象征著紅燭犧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蠟炬"與"紅燭"的"灰"和"淚"象征意義的不同:"蠟炬"的"灰"象征著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漸殘損、衰亡的軀體;"紅燭"的"灰"象征著為了拯救世人,而主動自我犧牲后還能培育花果的脂膏;"蠟炬"的"淚"象征著相思的悲傷之情。"紅燭"的"淚"象征著因理想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焦慮之情。依據:"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蠟炬"象征著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傷無法自拔的忠貞;"紅燭"象征著為了拯救世人而主動犧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4.通過比較,我們發現聞一多筆下"紅燭"意象的象征內涵和所寄情感是比較固定的,但是詩人每次面對"紅燭"的情緒卻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每節詩歌的開頭,詩人詠嘆"紅燭啊!",這背后的情緒都不盡相同,請你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詩人在每節詩歌中詠嘆紅燭的不同情緒。第一節:對紅燭的贊頌;第二節:對紅燭的困惑;第三節:對紅燭的了悟;第四節:對紅燭的激勵;第五節:對紅燭的感傷;第六節:對紅燭的徹悟;第七節:對紅燭的慰籍;第八節:對紅燭的認同;第九節:對紅燭的肯定和期望。合作探究1.“不誤,不誤”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對先前的認識進行了徹底的自我否定,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光是要“燒”出來的,只有燃燒自我,無私奉獻,才能放出光芒。反映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諦的思想歷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獲得的覺悟。2.第四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歷史使命感?詩人愛國的赤誠之心是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詩人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沉睡的中國人,使民眾覺悟、奮起,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中獲得解放。3.第五節中的“侵”、“著急”如何理解?“侵”象征邪惡的行徑,殘風象征邪惡勢力。紅燭創造光明,殘風卻容不得這片光明。“著急”刻畫出紅燭一心為人間創造光明,唯恐不能為人間創造光明,無私奉獻的高尚靈魂。4.如何理解“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因為要“創造光明”,所以紅燭灰心流淚。這種因果關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這是社會使然,表現出詩人既看清現實,又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5.如何理解“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卒章顯志,道出了紅燭閃光的品格的精髓之所在——默默無聞地燒,明知道終會化為灰燼,卻矢志不移、忠貞不二。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尚需要高尚的品格,只要能創造光明,個人的得失可以忽略不計。感知“三美”音樂美: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使《紅燭》在音韻上很適合朗誦。繪畫美:《紅燭》的繪畫美體現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體的顏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來呈現。建筑美:《紅燭》的建筑美,最主要是體現在節奏和前呼后應的結構上,詩歌先以感嘆句的首節開始,轉入以疑問句為主的次節,第三、四節的“不誤,不誤”“燒吧!燒吧”整齊對照,也加快了音韻的節奏。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詩詞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托物言志,也稱寄意于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征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征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比如詩人聞一多在《紅燭》一詩中托物言志,通過贊美紅燭精神,表達了自己獻身祖國、勇于自我犧牲的愛國主義情懷。當堂診學結合全詩分析,“紅燭”象征著什么?①象征著獻身祖國的精神;②象征著詩人這個愛國者形象。小結詩人將自己比作紅燭,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熱來照亮險惡的前途,燒破世人沉睡的夢,搗破禁錮著人們靈魂的監獄,為人間培養出“慰藉的花兒”和“快樂的果子”。詩人通過紅燭這一意象,表現了自己的赤誠之心和奉獻精神,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前途的執著追求和獻身祖國的抱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